清朝時期的后妃,她們的旗頭和電視劇集中的一樣嗎

2022-01-02 20:28:02 字數 5770 閱讀 2524

1樓:陽sir的考古之眼

在各種反映清朝後宮博弈的影視劇中,對於清朝後宮嬪妃們的裝飾,都是各式各樣的描述,但出現了不盡相同的情況,而旗頭則是最為明顯的區別之一。

(一)錯誤認知因此在各種影視劇中,凡是康雍乾時期出現了旗頭,都是一種常識性的錯誤。旗頭在滿語中被稱為「大拉翅,」旗頭的前身則是二把頭。隨著清朝政權的鞏固,貴族女性的生活開始逐步奢侈化,絲毫不見入關初期艱苦樸素的風采。

為了能夠佩戴更多的頭飾,在道光、咸豐時期,清朝女子流行梳二把頭。

(二)滿清旗頭

2樓:汽車小張家的老大

和電視劇集裡面是存在一定的差別的,因為電視劇集往往會按照誇張的風格來拍攝,能夠獲得更多的**。

3樓:漫漫櫻花瓣

不一樣,電視劇集中的更多是符合現代的審美,跟清朝的旗頭不一樣。

4樓:你到底敢不敢

清朝時期的后妃,她們的旗頭和電視劇集中的不一樣,在電視劇集中的齊頭都是進行了美化的,實際上的是沒有那麼好看。

5樓:乾燥溫度

清朝時期的后妃,她們的旗頭和電視劇集中的不一樣,畢竟電視拍出來是要看的,講究美觀,在清朝那會兒的旗頭可能沒有電視上的好看。

6樓:

在歷朝歷代的宮鬥戲中,只有清朝的女人最好認。踩「小高跟」,穿著旗袍,頭上頂著大大的旗頭,走到哪都得有人扶著,不然下一秒就有可能摔倒。

旗頭簡直成了清朝女子的標配,上到皇后下到官家小姐,都帶旗頭。人們一邊感慨古人真是髮量豐盛,一邊暗戳戳的按照戴的旗頭大小、華麗程度給宮裡的女人們排了個權勢等級。等級越高的旗頭越大越華麗,等級越低的可能都帶不起旗頭。

這個旗頭是什麼呢?人們可以看到這些清宮劇中人們頭上戴的扁平的一塊大板子,上邊覆蓋著各種鮮花、金銀珠寶裝飾。而電視劇集外的人們甚至自動給這樣的裝飾也按等級劃分了一下,位分越高的戴的金銀玉器越多,位分越低就只能帶假花。

但真實的清宮中的旗頭可不是這樣的。旗頭是什麼?嚴格意義上的旗頭,其實是慈禧發明出來的。

也就是說旗頭出現的時候已經在清朝晚期了,這之前的女子髮飾稱作「二把頭」,旗頭就是從二把頭演化過來的。

清朝是滿人入關建立的朝廷,這之前它們是游牧民族,馬背上長大。不管是男子還是女子自然不可能像前朝那樣披頭散髮,草原上風大馬烈,披頭散髮不方便。

所以不論男女,都會將頭髮編成辮子,還會盤在腦後。這樣即使游牧在外,也能以地為席,以天為被,以腦袋後邊的頭髮為枕頭,隨時隨地睡覺。

後來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國,他的女人們之間也就有了等級,有了制度,肯定不能還跟以前似的想往哪跑馬就往哪跑馬,儀態上也得注意著點,所以就有了「二把頭」的原型:將本來盤在腦後的髮辮往上靠靠,中間一根木簪,把辮子纏繞上去,往兩邊差點裝飾品,早期的「二把頭」就成了。這個時候還是頭型還是以方便為主,「二把頭」用的也都是自己的頭髮,不摻假發。

後來滿人入關,女孩子們一下子發現原來漢人的頭型這麼多,原來漢人的髮飾這麼多,原來漢人腦袋上可以裝飾這麼多東西,原來漢人小腳走路這麼好看。於是女孩子們為了美,就在頭型和走路姿態上認真做了功課。但是清朝初期的幾位太后都秉承著「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的理念,充分發揚勤勞簡樸的生活作風,時刻教導后妃們不要忘記當初的生活是多麼的艱苦,我們的日子是多麼的不容易,千萬不要鋪張浪費啊!

在這樣的教導下,這些妃子們也只敢梳「二把頭」,而且頭上還不敢帶什麼亮眼的東西。頭上不行,就只好下功夫在腳上。滿人沒有裹腳的習俗,漢人走路姿態優雅是因為裹腳,腳太小承擔不了身體的重量,就只能慢悠悠走。

但是看過三寸金蓮的都知道這種變形的小腳有多醜,簡直是恐怖。所以清初的好幾位皇帝都嚴厲禁止裹腳。於是花盆底就發明出來了。

花盆底就是電視劇集中鞋下邊那個高高的木塊,中間細下邊粗。穿上花盆底不但整個人都變得高挑了,走路也慢了,姿態自然就優雅起來了。所以清宮劇中,花盆底不是穿越過來的,就是人家發明的。

但是旗頭這種髮型,相傳其實是慈禧發明的,就算不是慈禧發明的,那也是到乾隆爺那會才有了雛形。

旗頭是什麼?就是用木板做出來的架子,上邊裹上青緞,再裝飾以鮮花、絹花、珠玉、簪子等物。簡而言之,就是做出來乙個架子,只要你覺得好看,上邊你願意放什麼放什麼。

乾隆爺之前,所有帝王勤勤懇懇,特別節儉,甚至後宮都不能穿點鮮豔的顏色。就連乾隆爺在位前期,富察皇后在世時,也強調節儉二字,常常說起祖先入關時是怎麼樣的,告訴大家不能忘本。並且以身作則,削減侍從,自己從來不穿顏色鮮豔、***的布料,袖口壞了再補。

頭上從來不帶金銀玉器做的首飾,總是梳個「二把頭」,上邊帶著絹花,就連絹花也是了好幾年都舊了還不換。

在富察皇后的帶領下,整個後宮都是這樣儉樸的氣象。直到富察皇后去世後,烏拉那拉氏繼位。這個時候清朝國力達到鼎盛,國庫充盈,皇帝賞賜大方。

烏拉那拉氏自己也出手大方,宮裡后妃手裡都有了那麼點積蓄。更何況乾隆爺不是一心只撲在政務上那種,這位爺可不會天天除了批摺子就是批摺子,特別喜歡風雅之事。誰想讓自己後宮的女人們每天都灰濛濛的,死氣沉沉的呢?

更何況乾隆爺又不是沒錢,所以這一時期開始,後宮的女人們就熱衷於打扮了。首飾太多了腦袋上帶不下,沒關係,造乙個殼子帶在腦袋上,再把頭飾放到殼子上。於是旗頭的早期造型就這麼來了。

而我們平時在電視劇集中見到了那種,頭上頂著乙個高高的木板,《還珠格格》裡小燕子紫薇戴的就是最標準的旗頭,名字叫「大垃翅」,實際上是慈禧發明出來的。

發明這個是因為慈禧年紀大了,發現自己老掉頭髮,所以想出這麼個辦法。一開始也沒這麼高,純粹是當時的人們沒什麼玩的人工加高了。而《還珠格格》裡她們的旗頭上正中間那朵大花,那是溥儀快退位的時候才出現的東西。

沒想到吧,小燕子的頭型,年代居然離我們這麼近。而現在所有的清宮劇裡,除了有慈禧的,別的都好像個穿越劇。通過旗頭能判斷后妃位分嗎?

我們暫且將電視劇集中的那些頭型還都稱作旗頭,這裡只是為了說明一件事:旗頭裝飾的怎麼樣跟位分一點關係都沒有。旗頭這個東西,完全是看個人喜好,根本沒有我位分比她低,我裝飾的肯定不能超過她這一說。

最鮮明的就是《甄嬛傳》裡的華妃娘娘,頭上的旗頭滿滿當當,看著就貴氣逼人,相比於樸素的皇后娘娘,彷彿就在明晃晃的告訴大家:滿宮我最受寵,我權利最大,看到沒,我穿成這個樣子皇后都不敢說我什麼。第一,那個時候的后妃,其實都應該穿成電視劇集裡皇后那樣,因為那個時候力倡節儉,就算你受寵,上邊不是還有太后嗎?

第二,打扮成那樣,皇后除了看著心裡膈應點,其實真沒什麼以下犯上之說。因為華妃家裡有錢啊,人家手裡有錢人家愛怎麼打扮怎麼打扮。

旗頭只是日常穿戴的一種服飾而已,只要符合皇家禮儀,沒有觸犯皇家威嚴,愛穿什麼穿什麼,愛帶什麼帶什麼。但是如果你為了顯示自己能耐非要帶個龍在頭上,那就不行了。但是通過旗頭的華麗程度判斷后妃位分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因為位分低的肯定每個月領的錢就少,娘家肯定也不是多麼顯赫。自然就沒有那麼多珍貴的東西戴在頭上了。正式場合,后妃們是按照品級有自己的朝服冠冕帶的,這個時候就不能穿戴旗頭了。

所以平時旗頭整的多華麗多新鮮,都是吸引皇帝的一種手段。當時甚至有人往頭上插鮮花,旁邊還掛乙個小水瓶隨時給鮮花澆水的,整個一行走的花瓶。電視劇集中旗頭有什麼錯誤的地方上邊說了,第一,那種《還珠格格》中「大垃翅」的旗頭是慈禧之後才有的,這之前的我們可以先將它們統稱為旗頭。

第二,旗頭確實是自己想往上邊戴什麼戴什麼,但是也要符合當時的流**況。

我們看到了清宮劇中的旗頭,都會插流蘇,絲線製成的、珠子製成的等等,但是一般都有流蘇,其實流蘇不是必要有的。慈禧之後的旗頭老**裡,可以明顯的看出來上邊大多數是沒有流蘇的。流蘇也並不能說明什麼,但是帶上流蘇,一步步間流蘇晃動,會給人華美的感覺。

而《還珠格格》正中間那種大花,更是清朝特別晚的時候才有的,源於京劇樣式。「最美清朝格格」的旗頭,打扮的已經非常偏京劇化了。一開始后妃們梳的那種旗頭上,正中間一般是沒有東西的,飾品都掛在兩邊,而且絕對不會對稱。

因為對稱的話就顯得這個人非常笨重了,而現在的清宮劇中,什麼東西都講究一對一對的,兩邊不但東西一樣的,位置都要多對稱有多對稱,肯定是在一側的同一位置。

這是個日常見人的造型啊,又不是把東西插頭上賣的,更何況大多數后妃也就早上去跟太后皇后請個安,然後連宮門都不出。宮鬥戲,就肯定把位分上的差別,最大化的通過首飾、造型、待遇等等表現出來,但是真沒必要將旗頭這種頭飾的差別化整的那麼明顯。真要下功夫,倒不如用心做一做后妃們的朝服,這才是體現她們地位的地方。

真沒想到,看了那麼多清宮劇,居然還成了穿越劇。

清朝宮妃都帶旗頭,不同級別的后妃佩戴旗頭有何講究?

7樓:ds鐽

普通宮女頭上無流蘇,高等一點的宮女如女官帶乙個流蘇,宮妃一般按品級打扮,根據所要見的人不同,帶不同式樣的流蘇,如果對方的品級高於自己,自己的打扮就不能搶對方的風頭,如果有皇帝在場,那麼就沒有品級高低的講究。皇子福晉與命婦進宮皆按品級打扮,正室一般是兩側流蘇,側室一般為單側。

流蘇是滿族婦女十分喜愛的首飾,其造型近似簪頭,但在簪頭的頂端垂下幾排珠穗,隨人行動,搖曳不停,與古代八大類首飾中的步搖極為相像。步搖首飾始見漢代,最初只流行於漢代宮廷與貴族女人頭上。何為步搖?

「步搖者,貫以**珠玉,由釵垂下,步則搖之之意。」步搖屬於漢代禮制首飾,其形制與質地都是等級與身份的象徵。漢代以後,步搖才逐漸被民間百姓所見,才有機會在社會上廣為流傳。

在貴族婦女中,還實行過一陣加於冠上的步搖冠。戴在頭上較之步搖更富有富貴豪華之感。

在北京故宮舉辦的《中國文物精華展》中,曾展出過幾件遼寧省出土的金樹形步搖冠飾件,金樹是冠狀傘形,一根兩枝樹權分別了大小四十餘件樹枝小枝權,每一小枝權頂端各有一兩個可以活動的小金環,環下各系一片金樹葉,稍一觸動枝搖葉擺,華美無比。它的出土使我們感到祖先的聰明才智和高超的創造力,同時也可以了解到封建帝王妃嬪生活之奢侈。史載,唐宋之後步搖形制變化多端,除金質外還出現了玉石、珊瑚、琉璃、琥珀、松石、晶石等珍貴材料製作的步搖。

明代四大名畫家之一唐寅在《招仙曲》一詩中寫道:「鬱金步搖銀約指,明月垂璫交龍椅」。由此可知明代步搖用「鬱金」,這也許是用金屬與珠寶鑲嵌的一種步搖形制。

其中不乏明代時興起來的焊接新工藝。將金累絲與金底托焊接在一起再嵌上珍珠寶石等作點綴,其實用耐久程度大大超過了雕琢、燜壓等傳統工藝技術。

清代步搖大多採用了明代焊接製作新工藝方法。在台灣故宮博物院編輯的《清代服飾展覽》圖錄中,有一件「點翠嵌珠鳳凰步搖」,就是使用了金屬焊接作底托,風身用翠鳥羽毛裝飾,其眼與嘴巴用紅色寶石、雪白的公尺珠鑲嵌,兩面嵌紅珊瑚珠。鳳身呈側翔式,尖巧的小嘴上銜著兩串十多釐公尺長的小珍珠,墜角是一顆顆翠做成的小葫蘆。

整個步搖造型輕巧別緻.選材精良,實為罕見。

在另一圖錄中又有一件「吉慶有餘」流蘇,形制近似類同。與針梃連線的流蘇頂端是一金累絲的金戟(古代作戰**),戟上挑著乙個下垂的金累絲的磐,磐的兩端義各下垂一珠串,一串為珍珠青金石蝙蝠點翠華蓋,下墜著紅寶石墜角。另一串為珍珠蜜臘魚及點翠華蓋,紅寶石墜角。

整個流蘇由戟、磐、蝙蝠、魚等組成,諧音「吉慶有餘」。這件流蘇寓意吉祥,形式別緻,不但起著裝飾髮式作用,還集嗡意、象徵、諧音於一體,堪為流蘇首飾的上乘之作。

流蘇一詞的本義原是指古代人裝飾車馬帳幕時用的彩線絲穗。而步搖與流蘇在形制上和功能上如出一轍,至於步搖的名稱為什麼沒有被沿襲下來,反而為流蘇一詞所取代,尚有待日後的進一步考證。

滿族婦女所喜愛的流蘇,多種多樣。頂端有鳳頭的、雀頭的、花朵的、蝴蝶的、鴛鴦的、蝙蝠的等等。下垂珠串有一層、二層、三層不等。

現在北京故宮珍寶館展出的清代后妃首飾中,有一件「穿公尺珠双喜字流蘇」,它是皇帝大婚時皇后戴的。流蘇頂端是一羽毛點翠的蝙蝠,蝙蝠嘴裡銜著兩個互套在一起的小金環,連線著乙個羽毛點翠的流雲如意頭。如意頭下平行綴著三串珍珠長穗,每串珠又平均分成三層,每層之間都用紅珊瑚雕琢的双喜字間隔。

串珠底層用紅寶石作墜角。整個流蘇自頂端到墜角長二十八釐公尺,是流蘇中較長的一種。這種長流蘇一般歪插在髮髻頂端,珠穗下垂,剛好與肩膀平。

此外,清宮珍藏的流蘇,頂端以鳳銜滴珠的最為常見。如「龍鳳呈祥」、「彩鳳雙飛」、「丹鳳朝陽」、「鳳穿牡丹」等等。鳳凰是百鳥之王,據說它能給人帶來幸福、美好、光明。

鳳凰銜珠的形象,寓意鳳鳥築巢,準備育雛。封建時代的帝王都希望自己多子多孫,所以后妃的頭飾中以鳳凰為題的很多。

清朝真正的旗頭,清代的旗頭有什麼區別

旗頭主要指滿族婦女的髮式。滿族已婚婦女的髮式多是綰髻。旗頭是由 兩把頭 發展而來的,由於是進關以後才流行起來的,所以,人們也把它叫 大京樣 一 二把頭 二把頭即兩把頭,是先將全頭頭髮束於頭頂,然後以一支長扁的髮簪為基座,分成兩縷向左右纏梳。兩股頭髮在頭頂梳成橫向髮髻後,用另一簪子橫向插入固定。腦後的...

為什麼大清朝時期神仙下凡的電視劇集很少

清朝,佛道釋都不受待見,又有各種 制約神話傳說,其次,中土文化受到嚴重打擊。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話,但是我們又不喜歡。還有一點清朝離現在很近,比較現代了些,不大適合神仙下凡,其次,清朝各種勾心鬥角,都比神仙下凡有趣,一般越是久遠,神仙越多。關於中國歷史的電視劇集有哪些?15 封神榜 該片改編自中國古...

明朝時期中外關係的特點有哪些,明朝和清朝時期的建築各有哪些特點?

明前期,鄭和七次下西洋。鄭和的遠航,密切了我國同亞非許多國家和地區的聯絡,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顯示了明朝的強盛和科技的先進。此後,華僑下南洋者更多,華僑對南洋的開發做出了重大貢獻。明中期以來,我國東南沿海遭受倭寇侵擾。民族英雄戚繼光在人民支援下,平定倭寇,肅清倭患,這是我國古代人民抵抗外侮的一次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