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秤砣陶土權是哪個年代的,誰知道這個秤砣是什麼年代的。

2021-08-24 19:00:17 字數 5056 閱讀 1479

1樓:超級江湖小生

在古代秤砣被稱作“權”,不同朝代不同時期的權各不相同,基本可以分為銅製、鐵製、陶製和石制四類,其中圓形、鐘形、葫蘆形和動物形的古權居多,其中最大的是一個石頭製作的圓形古權,高20釐米,重達15公斤;而最小的扁平陶土古權僅有0.8釐米長,重量僅有5克。

權上有銘文和圖案,如“公平交易”或福壽圖案等等,而這些銘文還記載著秤砣的年代,如刻有“元貞大都路造”、“叄拾伍斤秤”字樣的秤砣,應該是元權;有“東風”字樣的權應該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產物。一般有銘文和紋飾的秤砣通常要比那些光溜溜、沒有文字的秤砣更具有收藏價值。除了銘文可以記錄權的年代之外,權的材質和造型也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如秦之前的權多半為陶瓷所製成,秦多為青銅和生鐵製造,明以後青銅製造的權就慢慢減少了,之後製造的多為鐵權;清末至**時期,動物造型的權最多,而六角形狀的多為秦權或仿秦權。

希望能夠幫到您!

2樓:劉拉帕託尼

秤砣是俗稱,歷史文獻中叫“權”。2023年,當時的河西務公社東西倉大隊在元代的十四倉遺址中一次就出土了三枚古代秤砣。

兩枚是銅秤砣。其一,砣身是上小下大的扁六面體,方鼻紐,砣身下是束腰底座,通高10.5釐米,底座寬5.

3釐米,重775克。底座六面鑄有纏枝紋,砣身六面均鑄有銘文。正面為漢字“大德七年大都路造”,右側為察合臺文“量秤”,左側為回鶻文“秤石”。

背面中部為漢字“二十五斤秤”和八思八文“一斤錘”,右側為回鶻文“二十五”,左側為察合臺文“二十五”。其二,砣身呈上大下小的橢圓形,下接上大下小產圓臺形底座,通高10.5釐米,底座直徑4.

5釐米,重850克。權身正背面分別鑄漢字楷書“南京”、“皇甫”。第三枚是鐵砣,砣身也呈上大下小的橢圓形,下接一個圓臺形底座,與前兩枚相比,個頭較大,顯得短粗,通高13.

5釐米,底徑11釐米,重3692克,通體無銘文和紋飾。

大都路,元初為燕京路,世祖至元二十一年,改為大都路,轄區為現在的京津及河北省北部。第二枚秤砣上的“南京”二字,根據存世金元兩代秤砣的銘文習慣,應指南京路,金代的南京路在開封,元代沿習下來,直到世祖至元二十五年,才把南京路改為汴梁路。因此,這兩枚銅砣應為元代之物。

第三枚鐵砣雖然沒有銘文,但與前兩枚同出於元代十四倉遺址,且與第二枚形制相似,所以也應為元代之物。

元代的國祚雖短,但商品經濟非常發達,海外**空前繁盛,再加上海運和漕運的結合,使元大都(現在的北京)成為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最繁榮的國際化大都市。武清是漕運進入大都的咽喉要道,河西務的十四倉,是北運河最大的碼頭,是進入大都物資的儲備所和中轉站。這三枚元代的秤砣,就從一個側面見證了這個地方當時的繁榮景象。

誰知道這個秤砣是什麼年代的。

3樓:朱春陽

在電子稱出現前、50-80年代都用這種秤砣,

**時期用

清朝時期用

4樓:13893159760秤

這就是個現代的玩意兒!!

5樓:兵上等

這不就是磅秤秤砣嗎。樓主該有多年輕哦。

誰知道這個秤砣是什麼年代的? 20

6樓:陶心齋主

這樣的秤砣品種,真品是晚清民初時期的風格,真品有收藏價值的,真品一定要好好儲存。

7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加我lijingsheng86

古代什麼時候用的石頭秤砣 這個是稱砣麼

8樓:將軍南征膽氣豪

石頭秤砣有的是秤鹽用的,如果**中是真的石秤砣,那就是文物。

9樓:胡說大本營

古時吧秤砣叫做 “權” ,鹽商們為了防止鐵製秤砣生鏽,就用等重量的石制秤砣。

10樓:

砥石。唐代舒元輿寫給自己弟弟的《貽諸弟砥石命》有記載

史書對磨刀石的記載有:

粗者為礪,細者為砥。《書·禹貢》:“厥貢羽毛齒革,惟金三品,杶榦栝柏,礪砥砮丹。” 孔 傳:“砥細於礪,皆磨石也。

11樓:0丫頭回家

的確,以前是石頭秤砣,那你也得來張圖呀

秤砣的種類古古代秤砣的種類

12樓:不曾明瞭

“秤砣”就是權。權,漢代稱纍(累),民間呼之為“公道老兒”。清代李光庭在《鄉言解頤》卷四中說道:

“市肆謂砝碼為招財童子,謂秤錘為公道老兒”。權衡取其平,平者乃公道之謂也。權,俗稱秤砣、秤錘、秤權,是懸掛秤桿之上可以移動的銅、鐵、陶、瓷、石的秤砣和後世的砝碼。

《漢書》說:“權者,銖、兩、斤、鈞、石也,所以稱物平施,知輕重也。”也就是稱重量的器物,名曰衡器,衡為杆,權為砣。

“權衡”這個詞就是這般引申出來的。

從現有出土和傳世的各種權來看,我國最早的權是戰國時期流傳較廣的秦權和楚權。秦權為饅頭狀,頂紐系球形,也伴有觚稜形;秦代為統一全國衡制而由官府頒發。包括戰國時的秦權和秦統一後加刻詔書重新頒發的戰國秦權。

秦權多為銅質,少數為鐵製,偶為陶製。有1斤、5斤、8斤、16斤、20斤、24斤、30斤和1石權8種。各權都帶有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統一度量衡的詔書,有的後來加刻二世元年(前209年)詔書;秦二世時製作的,同時並刻兩詔;個別權上刻有“美陽”(今陝西扶風)、“平陽”(今山東鄒縣)等地名。

除傳世秦權外,陝西咸陽、西安、臨潼、寶雞,甘肅秦安,山東文登,江蘇盱眙,山西左雲,河北圍場,內蒙古赤峰和敖漢旗等,均有出土。西安高窯村出土的佔國末期秦國高奴銅石權,重量單位為“禾石”,供稱糧草用;傳世小型“咸陽亭半兩”權,與“稱錢衡”配套使用。戰國中期司馬成公權,銘文記載了造權的有關人員和權的重量、稱量標準。

秦始皇兼併六國,統一了度量衡,並頒佈了詔書,鑄造在度量衡器上抑或製成詔版鑲嵌在度量衡器上,作為官定的標準器。詔憶有四十個字:“廿六年,皇帝盡併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

乃詔丞相狀、綰,法度量則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到了二世又下了六十個字詔書:“元年制詔丞相斯、去疾,法度量,盡始皇帝為之,皆有刻辭焉。

今襲號,而刻辭不稱始皇帝,其於久遠也,如後嗣為之者,不稱成功盛德。刻此詔,故刻左,使毋疑。”這就是秦兩詔權。

秦始皇統一度量衡制度,對後世影響很大,也是秦王朝富強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楚權則多作圜形,鑄有半圓形環紐,常由十個組成一套,供在天平上使用。建國以來,湖南清理髮掘的近2000座楚墓,其中101座出土有天平和砝碼,謂之稱錢天平,使用時要以錢權作砝碼,這種砝碼刻有標明重“四朱”或若干兩。

人們用天平、砝碼作陪葬品,可見當時與**流通有關,因為**昂貴,在交換中要求重量準確,楚墓中有較多的天平、砝碼出土,是楚國當時曾普遍使用**的間接證明。

漢至隋700餘年,基本上行用“稱錢衡”,即稱錢天平和砝碼錢權,長期成為我國古代基本的貨幣制度,按照當時錢令規定,凡敢剔輕擇重,不以“稱錢天平”稱重計量收付錢幣者,要嚴加懲處,罰於本里正強制勞役十日。

唐宋元明清各朝都有度量衡管理制度,並明令規定不準私造。

周代,每年仲春仲秋,氣溫變化較小時,“同度量平權衡”。秦代“法度量”,一年一校,國家頒發標準衡器,每年嚴加鑑驗,以保重量絕對精確,在領取或借用時,當面校準,不準有絲毫差池。權就是校秤砣,亦即標準秤砣。

唐代專設監校官,衡器經校驗後加蓋鈐印方準使用。明代由其司馬領市司負責校正衡器。

古代鐵秤砣怎麼識別

13樓:匿名使用者

秤砣在每一個時期的區分方法不一樣,具體如下:

“秤砣”就是權。權,漢代稱纍(累),民間呼之為“公道老兒”。清代李光庭在《鄉言解頤》卷四中說道:

“市肆謂砝碼為招財童子,謂秤錘為公道老兒”。權衡取其平,平者乃公道之謂也。權,俗稱秤砣、秤錘、秤權,是懸掛秤桿之上可以移動的銅、鐵、陶、瓷、石的秤砣和後世的砝碼。

《漢書》說:“權者,銖、兩、斤、鈞、石也,所以稱物平施,知輕重也。”也就是稱重量的器物,名曰衡器,衡為杆,權為砣。

“權衡”這個詞就是這般引申出來的。

從現有出土和傳世的各種權來看,我國最早的權是戰國時期流傳較廣的秦權和楚權。秦權為饅頭狀,頂紐系球形,也伴有觚稜形;秦代為統一全國衡制而由官府頒發。包括戰國時的秦權和秦統一後加刻詔書重新頒發的戰國秦權。

秦權多為銅質,少數為鐵製,偶為陶製。有1斤、5斤、8斤、16斤、20斤、24斤、30斤和1石權8種。各權都帶有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統一度量衡的詔書,有的後來加刻二世元年(前209年)詔書;秦二世時製作的,同時並刻兩詔;個別權上刻有“美陽”(今陝西扶風)、“平陽”(今山東鄒縣)等地名。

除傳世秦權外,陝西咸陽、西安、臨潼、寶雞,甘肅秦安,山東文登,江蘇盱眙,山西左雲,河北圍場,內蒙古赤峰和敖漢旗等,均有出土。西安高窯村出土的佔國末期秦國高奴銅石權,重量單位為“禾石”,供稱糧草用;傳世小型“咸陽亭半兩”權,與“稱錢衡”配套使用。戰國中期司馬成公權,銘文記載了造權的有關人員和權的重量、稱量標準。

秦始皇兼併六國,統一了度量衡,並頒佈了詔書,鑄造在度量衡器上抑或製成詔版鑲嵌在度量衡器上,作為官定的標準器。詔憶有四十個字:“廿六年,皇帝盡併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

乃詔丞相狀、綰,法度量則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到了二世又下了六十個字詔書:“元年制詔丞相斯、去疾,法度量,盡始皇帝為之,皆有刻辭焉。

今襲號,而刻辭不稱始皇帝,其於久遠也,如後嗣為之者,不稱成功盛德。刻此詔,故刻左,使毋疑。”這就是秦兩詔權。

秦始皇統一度量衡制度,對後世影響很大,也是秦王朝富強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楚權則多作圜形,鑄有半圓形環紐,常由十個組成一套,供在天平上使用。建國以來,湖南清理髮掘的近2000座楚墓,其中101座出土有天平和砝碼,謂之稱錢天平,使用時要以錢權作砝碼,這種砝碼刻有標明重“四朱”或若干兩。

人們用天平、砝碼作陪葬品,可見當時與**流通有關,因為**昂貴,在交換中要求重量準確,楚墓中有較多的天平、砝碼出土,是楚國當時曾普遍使用**的間接證明。

漢至隋700餘年,基本上行用“稱錢衡”,即稱錢天平和砝碼錢權,長期成為我國古代基本的貨幣制度,按照當時錢令規定,凡敢剔輕擇重,不以“稱錢天平”稱重計量收付錢幣者,要嚴加懲處,罰於本里正強制勞役十日。

唐宋元明清各朝都有度量衡管理制度,並明令規定不準私造。

周代,每年仲春仲秋,氣溫變化較小時,“同度量平權衡”。秦代“法度量”,一年一校,國家頒發標準衡器,每年嚴加鑑驗,以保重量絕對精確,在領取或借用時,當面校準,不準有絲毫差池。權就是校秤砣,亦即標準秤砣。

唐代專設監校官,衡器經校驗後加蓋鈐印方準使用。明代由其司馬領市司負責校正衡器。

靈渠是哪個年代修建的,誰在古代修建靈渠

築訊中國提醒 於西元前214年鑿成通航。誰在古代修建靈渠?史祿在古代修建靈渠。靈渠,古稱秦鑿渠 零渠 陡河 興安運河 湘桂運河,由史祿修建而成。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靈渠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於西元前214年鑿成通航。靈渠流向由東向西,將興安縣東面的海洋河和興安縣西面的大溶江...

誰知道這個茶壺是哪個年代的值錢嗎

東西不是很老!應屬於 時期的。現在都很少了!60年代的瓷壺。但還是有收藏價值。看不出年代 但可以肯定不怎麼值錢 誰知道這個茶壺是什麼年代的,值多少錢,謝謝 人物故事瓷茶壺,真品是 時期的風格 時代特徵比較顯著 真品品相好的市場上一般喊價在5000左右 真品有收藏價值的。幫忙看看這是哪個朝代的茶壺,值...

我這個古代硯台值多少錢,是哪個年代的

這種東西看 完全看不出來啊親 而且你這個這是單純的硯台 既沒有款識 又沒有藝術加工 即使真是古物價值也很有限 如果把這個硯台重新設計應該有觀賞價值的 兄弟,不是古代的隨便什麼破玩意到現在都值錢的!要是這樣的話你留兩萬塊板磚給你孫子當傳家寶好了!你這分明這是個普通石頭鑿了個坑放墨汁當硯台啊!第一材料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