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裡面的官位有哪些?是做什麼的?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位

2021-07-09 16:51:12 字數 5842 閱讀 1807

1樓:軒轅胤日

大將軍:戰國時始置,是將軍的最高封號,東漢時多由貴戚充任。具體名號有建威大將軍、驃騎大將軍、中軍大將軍、鎮東大將軍、撫軍大將軍等等,除驃騎大將軍之位稍低於三公之外,其餘均在三公之上。

三國時夏侯敦、姜維等人皆為大將軍。

大司馬:漢武帝(劉徹)廢太尉設大司馬,光武帝(劉秀)又廢大司馬為太尉,故大司馬即太尉,為掌管軍政和軍賦的最**職,即全國最高軍事長官。東漢時與司徒、司空並稱三公。

大司農:秦時稱治粟內史,景帝改稱太農令,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為大司農。魏初設大農,文帝(曹丕)黃初二年(221年)改稱大司農,蜀、吳亦各有大司農。

兩漢時大司農掌管租稅、錢穀、鹽鐵和國家財政收支,而到了三國時期,由於權力的分散則只能負責這些物資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大鴻臚:秦時稱典客,漢初稱大行令,漢武帝太初元年更名為大鴻臚,掌管接待賓客之事。九卿之一。

衛尉:秦時始置,漢景帝(劉啟)初更名為中大夫令,不久即恢復原名,掌管宮門警衛。九卿之一。

太尉:同大司馬。曹丕即位後任賈詡為太尉。

太傅:輔弼國君之官,作為重臣參與朝政,掌管全國的軍政大權。曹睿即位後人鍾繇為太傅。

太常:秦時稱奉常,漢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為太常,掌管禮樂社稷、宗廟禮儀。其屬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藥、太醫(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

太僕:秦和兩漢均設太僕,王莽一度更名為太御,掌管輿馬及牧畜之事。九卿之一。

太守:秦時設郡守,漢景帝更名為太守,為一郡之最高長官,除治民、進賢、決訟、檢奸外,還可以自行任免所屬掾史。

少府:秦和兩漢均設少府,王莽稱共工,與大司農一同掌管財貨。不過大司農掌管國家財貨,而少府則管供養皇帝。

其屬官有掌管御用紙、墨、筆等物的守宮令、掌管刀劍弩機等物的尚方令、掌管衣物的御府令、為宮廷治病的太醫令。九卿之一。

中常侍:秦時始置,東漢時由宦官擔任,掌管文書和傳達詔令,權力極大。

中書監令:曹操為魏王時,設定祕書令以處理尚書章奏。曹丕於黃初初年改祕書令為中書令並特置中書監,使之排在中書令之前。

中領軍:曹操為丞相後置領軍,不久改為中領軍,掌管禁衛軍。

中護軍:曹操為丞相後置護軍,不久改為中護軍,掌管禁衛軍,地位略低於中領軍。

長史:秦時始置,西漢時丞相下有兩長史,其職務相當於祕書長,即最高國務機關中事務主管。將軍幕府中亦有長史,為幕僚之長;可分令部隊出戰的稱為將兵長史。

東漢的太尉、司空、司徒三公府亦設長史,職任頗重。三國沿置不改。

從事:刺史的佐官如別駕、治中、主簿、功曹等都稱為從事。

倉曹掾屬:主管倉谷之事的**,正者稱掾,副者稱屬。

司徒:西周始置,東漢時掌管教化,三公之一。

司空:西周始置,東漢時掌管水土及營建工程,三公之一。

司隸校尉:漢武帝始置,負責督率京城徒隸,從事查捕奸邪和罪犯,簡稱司隸。劉備在蜀稱帝時以張飛為司隸校尉。

司金中郎將:曹操於建安十年(205)置,掌管冶鐵、錢幣和農具的鑄造的**。

主簿:漢始置,掌管文書簿笈,司空、丞相府及刺史的佐官中都設有主簿。

功曹:刺史的佐官,掌管考查記錄功勞。

東西曹掾屬:曹操為丞相後下設東、西曹掌管人事工作,東曹主管二千石**的任免,西曹主觀丞相府**的任免。其負責人員正者稱掾,副者稱屬。

丞相:戰國時始置,為百官之長。東漢不設丞相,建安十三年(208)復置,曹操自任丞相。“丞”與“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來處理國家事務的人。

丞相理曹掾:丞相府中掌管司法的**。

光祿勳:秦時稱郎中令,漢武帝更名為光祿勳。王莽稱司中,東漢又稱光祿勳。

曹操為魏公後設郎中令,黃初元年(220年)又稱光祿勳,掌管宿衛宮殿門戶。其屬官有掌管賓贊受事的謁者、掌管御乘輿車的奉車都尉、掌管副車馬匹的附馬都尉、掌管羽林騎的騎都尉,而大夫、中郎將等官是否是光祿勳的屬官尚有爭議。九卿之一。

執金吾:秦時稱中尉,漢武帝更名為執金吾。王莽稱奮武,東漢複稱執金吾。

曹魏先稱中尉,黃初元年更名為執金吾,掌管宮外巡衛。衛尉巡行宮中,執金吾則徼偱京師。天子出行,執金吾為先導。

“吾”當御講。

別駕:刺史的佐吏,刺史以巡行視察為職,別駕則另乘傳車,輔助刺史出巡,故稱別駕。

廷尉:秦時始置,漢景帝更名為大理,自後或稱廷尉,或稱大理。廷尉掌管刑法獄訟,是各地上訴的最高司法機關。

“廷”字系直、平之義,治獄貴直而平,故以為號。廷尉的屬官有大理正、大理平、大理監,成為廷尉三官。九卿之一。

縣令長:春秋戰國時始置,一縣的行政長官,人口在萬戶以下的縣的長官稱為令,萬戶以上的稱為長。縣令長的佐官有掌管軍事、治安的縣尉和掌管文書、倉獄的縣丞,一般每縣有丞、尉各一人,大縣有尉兩人或更多。

尚書:“尚”就是執掌的意思。秦漢時,尚書只是少府的屬官,掌管殿內文書,地位很低。

漢武帝時,設尚書五人,開始分曹治事,因在皇帝周圍辦事,地位逐漸重要。曹魏有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共五曹尚書。吏部又稱選部,掌管選用官吏;左民掌管繕修功作、鹽池園苑;客曹掌管少數民族和外國事務;五兵掌管中兵、外兵、騎兵、別兵、都兵;度支掌管軍國支計。

其中以吏部尚書最為重要。

尚書令:秦時始置,為尚書檯首長,是直接對皇帝負責、掌管一切政令的首腦。尚書令的副手為尚書僕射,曹魏置尚書僕射一或二人,二人並置時稱左右僕射。

若尚書令缺,由左僕射代行令事。曹魏時以五曹尚書、二僕射、一令為八座。

尚書郎:尚書檯內負責起草文書的**。東漢選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書檯,滿一年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

侍中:秦時始置,為丞相的屬官,掌管拾遺補缺、贊導、陪乘、出而負璽以及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等事。

宗正:秦時始置,王莽稱宗伯,東漢複稱宗正,掌管皇族與外戚事務。兩漢皆以劉姓宗室充任。九卿之一。

徵東將軍:統領青、兗、徐、揚四州,屯駐揚州。

徵南將軍:統領荊、豫二州,屯駐新野。

徵西將軍:統領雍、涼二州,屯駐長安。

徵北將軍:統領幽、冀、並三州,屯駐薊州。

刺史:秦時始置,掌管一州的軍政大權。刺,檢舉不法;史,皇帝所使。

意,後來逐漸演變為一種固定的官職。

參軍:東漢末曹操以丞相總攬軍政,其僚屬往往以參丞相軍事為名,即參謀軍務,簡稱“參軍”。

河南尹:東漢建都於河南郡洛陽縣,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長官不稱太守而稱尹,掌管洛陽附近的二十一縣。

典農中郎將:漢末曹操置典農中郎將和典農校尉,均掌管農業生產、民政和田租,僅有所治郡國大小之別,職權相當於太守。

城門校尉:西漢始置,掌管京師城門的屯兵。

相國:即丞相。

將作大臣:秦時稱將作少府,漢景帝更名為將作大臣,掌管宮室、宗廟、路寢、陵園地土木營建。

給事中:秦時始置,西漢沿置,東漢省,魏復置。為將軍、列侯、九卿,以及黃門郎、謁者等的加官。

都督:三國始置都督和大都督,為領兵官,其中大都督為最高軍事統帥。

校事:曹操臨時設定的小吏,負責伺察群臣的微過小罪。

監冶謁者:三國時魏置,掌管冶鐵的專官。

御史大夫:掌管**、糾察的**,其位僅次於丞相。

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

黃門侍郎:秦漢時,宮門皆黃色,故號黃門。黃門侍郎因在黃門內供職而得名。

散騎常侍:三國魏置,即漢代散騎(皇帝的騎從)和中常侍的合稱,在皇帝左右規諫過失,以備顧問。

督軍:高階統兵長官,位在相國、太尉、御史大夫之下。

督郵:漢代各郡置督郵官,掌管督察糾舉所領縣鄉違法之事,兼管宣達教令、訟獄捕亡等事。

刺史相當於現在什麼官位?

2樓:demon陌

相當於現在的省長

1、在唐代,國家下設州一級行政級別(類似於現在的省、直轄市);

2、州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長官,相當於現在的省長、部長級別.

拓展資料:

刺史最初的職責和現在的這**巡視組類似 因為得到皇帝的信任能直達天庭 權利逐步加大 武帝以後演變為州的實際負責人 相當於現在的省書記省長兼大軍區司令員。三國和晉朝時期情況類似,沒太大改變,但州刺史一般只是其他職務的兼職,本身權利逐步縮小。

隋朝又變為**巡視組。 唐朝,州只是二級行政區, 州刺史變為了類似現在的市委書記兼市長兼任軍分割槽司令 但軍權逐不減弱 ,宋朝類似但不在有軍事權。元朝以後刺史就不存在咯,只剩下名稱了。

刺史,又稱刺使,職官。“刺”是檢核問事的意思,即監察之職。“史”為“御史”之意。

秦制,每郡設御史,任監察之職,稱監御史(監郡御史)。

漢初省,旋復置。文帝以御史多失職,命丞相另派人員出刺各地,不常置。漢武帝繼廢諸郡監察御史後,又於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全國為十三部(州),各部始置刺史一人。

“刺”,檢核問事之意。刺史制度在西漢中後期得到進一步發展,對維護皇權,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興局面的形成起著積極的作用。漢成帝綏和元年(前8年)刺史改稱州牧,職權進一步擴大,由監察官變為地方軍事行政長官。

刺史制度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地方監察制度。刺史制度是維護皇權的有力手段,對於加強**對地方的監督和控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刺史制度在形成和演變的過程中逐漸地方官化。

刺史制度的每次變化有其特定的、具體的原因,而且有根本原因。考察刺史制度對於**兩漢行政權與監察權的關係,以及進一步探索**集權與地方分權都有著重大的意義。

3樓:疾風動竹

(1)西漢初期為**派往地方的監察官(特派員);隨後地方官化,成為地方軍事行政長官;王莽稱帝后,改為州牧(省委書記+省駐軍司令)。

(2)唐朝州的長官為刺史。唐朝刺史是有固定品級的,每個州的刺史是幾品官,就按照這個等級來分。這個等級的劃分是這樣的。

全國除了府外,所有的州分為七級。刺史的品秩也從正四品下到從五品下。七級為,四輔,八雄(這都是因為近畿內的十二個州),望,緊,上,中下後面的五級主要以戶口為定奪,當然也考慮一些其它的原因。

這一制度為宋朝沿用,但已經和知州的官品沒什麼絕對的關係了。

4樓:紅色獵人

刺史:秦時始置,掌管一州的軍政大權。刺,檢舉不法;史,皇帝所使。不同時期情況不一樣,唐朝時的刺史相當於現在的省長。到了清代改稱為知府就相當於現在的市長。

秦每郡設御史,任監察之職,稱監察院御史(監察御史)。漢初省,旋復置。文帝以御史多失職,命丞相另派人員出刺各地,不常置。

武帝元封初,廢諸郡監察御史。繼之,分全國為十三部(州),各置部刺史一人,後通稱刺史。刺史巡行郡縣,以“六條”問事。

然《漢官典職儀》於六條條文之下,又概括為“省察治狀,黜陟能否,斷治冤獄”,對地方政事,實無所不包。刺史秩六百石。所察之物件則為二千石之太守。

武帝之意,以為斷進之士勇於任事,故用低階官監察**。刺史可乘傳奏事,總隸於御史中丞。成帝綏和元年(前8),罷部刺史,置州牧,秩亦二千石,哀帝一度復舊制,不久又為州牧。

東漢建武十八年(42),依舊制再改為刺史,但只設十二人,州一人,餘一州隸司隸校尉,變西漢刺史無固定治所為各有駐地;奏事可遣計吏代行,不復自往。東漢刺史權力逐漸擴大。詔書常雲:

“刺史、二千石”,又常有派刺史領兵作戰之事,刺史奏聞之事不必經三公委派掾吏按驗,郡守、縣令對之頗為忌憚,甚至有因畏刺史而解印棄官之事。靈帝中平五年(188),劉焉謂四方多事,原因在刺史權輕。遂改部分資深刺史為牧。

刺使實際已為一州軍政的長吏、太守的上級,州郡兩級制隨之形成。魏、晉刺史有領兵、單車之別,單車即不領兵之意。領兵刺史四品,五品。

領兵刺史多加將軍號,任重者稱使持節都督(某某等州)諸軍事(任一州的刺史,同時都督數州甚至十數州軍事),次為單車刺史“假節都督(某某等州)諸軍事”,又次為使持節。西晉統一初,曾停止刺史加將軍號。西晉末天下大亂,乃仍舊。

南北朝沿襲,惟昆魏道武帝時不同,州有三刺史,包括皇室一人。

隋文帝撤銷郡,州長官除雍州牧外,均為刺名。煬帝改州為郡,改刺史為太守。又設司隸臺,掌巡察,有刺史十四人,為司隸大夫屬員,正六品,任巡察各地之職,其地位品秩,均與漢武帝時的部刺史相同,旋罷,唐改良改郡為州,以太守為刺史。

玄宗又改州為郡,以刺史為太守。肅宗再復舊制。隋、唐州郡相同;刺史太守亦同。

宋以朝臣出知州(或府)事,所任即隋、唐刺史之職。歐陽修撰《豐樂亭記》,自稱刺史;撰《醉翁亭記》,又自稱太守,蓋刺史與太守早無區別。宋官制另有刺史,作為虛銜,任者並不赴任。

元以後刺史之名廢。清人用作知州的別稱。

三國演義裡的計謀,三國演義裡面的計謀

三國演義裡面的計謀 01 美人計美人計應該也算是比較常用的乙個計策了,在三國時期,王允為了對付董卓就曾使用過美人計,而在這個計策當中中主角自然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貂蟬。貂蟬作為四大美女之一,她的容貌自然不用多說。當時王允為了吸引董卓的注意,首先就是把貂蟬先獻給董卓,然後又私下讓呂布被貂蟬所吸引,這樣就可...

三國題材的無厘頭搞笑動漫,裡面的關羽絕招是電光眼

上面的還是開玩笑哦 第三十七集 關羽戰龐德 怎麼說在20集的時候就了 第三十八集 走麥城 這個動漫版的有52集 關羽不可能在20集的時候就了 如果能幫到你,麻煩採納,謝謝 動漫是什麼 動漫 animation ic 動漫 動畫 漫畫 即動畫和漫畫的合稱,指動畫與漫畫的集合,取這兩個詞的第乙個字合二為...

三國演義裡面的曲阿小將到底是誰,三國演義裡的曲阿小將最有可能是誰

乙個無名小將,系一騎卒,和太史慈兩個人伏擊孫策。三國演義裡的曲阿小將最有可能是誰 其實曲阿小將的真實身份,就是王朗的幕僚虞翻。因為孫策打著袁術的旗號,在攻打江東的州郡,為了打探孫策軍的訊息,虞翻就喬裝棲身在劉繇軍中。為什麼是劉繇軍,因為孫策手下能人比較多,對部下也比較熟悉,去孫策軍中潛伏,危險係數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