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 司馬遷 陶淵明哪是我國古代歷史中身殘志堅的典範

2021-06-19 02:39:52 字數 3565 閱讀 1035

1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是司馬遷了。

司馬遷因為李陵降了匈奴以後還在武帝面前為他說好話,結果被武帝施以宮刑,並且下獄,但是他沒有因此而頹廢,奮而著《史記》,流傳千古,他自己也成為了身殘志堅的典範。

屈原是身被放逐仍然關心故國,當聽到故國楚國被秦國攻陷時,毅然抱石投入汨羅江而殉國,成為愛國的典範。

陶淵明是不為五斗公尺折腰,放棄官位,歸隱田園,成為田園詩人的代表。

2樓:

是司馬遷

司馬遷漢武帝太初元年,司馬遷開始編寫《史記》。天漢二年,李陵率兵隨李廣利出擊匈奴,兵敗投降。漢武帝向司馬遷詢問對李陵的看法,於是,司馬遷說,李陵投降,是因為眾寡不敵,又沒有救兵,責任不全在李陵身上。

漢武帝認為司馬遷有意替李陵迴護開脫,貶責漢武帝的愛姬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於是,把司馬遷投進監獄,處以腐刑。三年後他被赦出獄,更加發奮寫作《史記》。

大約在徵和二年,基本上完成了編撰工作。司馬遷死後許多年,他的外孫楊惲才把這部五十二萬多字的不朽名著公諸於世。

屈原戰國時期,楚國的詩人,吸收了南方民歌的精華,融合了古代神話和傳說,創造出了新體詩——「楚辭」。楚辭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詩歌的大解放。它打破了《詩經》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採取三言至八言參差不齊的句式,形式活潑多樣,適宜於抒寫複雜的社會生活,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篇幅和容量可根據內容的需要而任意擴充。

屈原(西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出身於楚國的貴族。起初他頗受楚懷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他主張改良內政,聯齊抗秦。但是,楚懷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由於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並且使懷王疏遠了屈原。

結果楚懷王被秦國誘去,囚死在秦國。頃襄王即位後,屈原繼續受到**,並一再遭到放逐。西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對前途感到絕望,就在同年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殺。

陶淵明年幼時,家庭衰微,八歲喪父,十二歲母病逝,與母妹三人度日。孤兒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裡生活。時代思潮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兩種不同的思想,培養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愛丘山」的兩種不同的志趣。

陶淵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辭彭澤縣令結束。這十三年,是他為實現「大濟蒼生」的理想抱負而不斷嘗試、不斷失望、終至絕望的十三年。最後、賦《歸去來兮辭》,表明與上層統治階級決裂,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決心。

陶淵明辭官歸裡,過著「躬耕自資」的生活。陶淵明是漢魏南北朝800年間最傑出的詩人。陶詩今存125首,多為五言詩。

從內容上可分為飲酒詩、詠懷詩和田園詩三大類。

3樓:

司馬遷司馬遷因為李陵降了匈奴以後在武帝面前為他說好話,結果被武帝施以宮刑,並且下獄,但是他沒有因此而頹廢,奮而著《史記》,流傳千古,他自己也成為了身殘志堅的典範。

屈原司馬遷陶淵明那乙個是我國古代歷史中身殘志堅的典範?分別說說他們的主要經歷和成就

4樓:匿名使用者

司馬遷身殘志堅

受宮刑後仍堅持寫作

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

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乙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

懷王十五年(前304),張儀由秦至楚,以重金收買靳尚、子蘭、鄭袖等人充當內奸,同時以「獻商於之地六百裡」誘騙懷王,致使齊楚斷交。懷王受騙後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於是屈原奉命出使齊國重修齊楚舊好。

此間張儀又一次由秦至楚,進行瓦解齊楚聯盟的活動,使齊楚聯盟未能成功。懷王二十四年,秦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

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相會,懷王遂被秦扣留,最終客死秦國,頃襄王即位後繼續實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西元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司馬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說生於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

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約在漢武帝元光、元朔年間,向今文家董仲舒學《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國學《古文尚書》。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遊,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採集傳說。

不久仕為郎中,成為漢武帝的侍衛和扈從,多次隨駕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曆法及皇家圖籍,因而得讀史官所藏圖書。太初元年(前104),與唐都、落下閎等共訂《太初歷》,以代替由秦沿襲下來的《顓頊歷》,新曆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

此後,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後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

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後世史學影響深遠,《史記》語言生動,形象鮮明,也是優秀的文學作品。

司馬遷還撰有《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著書的抱負,為歷代傳頌。

陶淵明(365--427)又名陶潛,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不仕。田園生活是陶詩的重要題材,因此後來人們將他稱作「田園詩人」。

5樓:匿名使用者

司馬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說生於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

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約在漢武帝元光、元朔年間,向今文家董仲舒學《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國學《古文尚書》。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遊,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採集傳說。

不久仕為郎中,成為漢武帝的侍衛和扈從,多次隨駕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曆法及皇家圖籍,因而得讀史官所藏圖書。太初元年(前104),與唐都、落下閎等共訂《太初歷》,以代替由秦沿襲下來的《顓頊歷》,新曆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

此後,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後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

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後世史學影響深遠,《史記》語言生動,形象鮮明,也是優秀的文學作品。

司馬遷還撰有《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著書的抱負,為歷代傳頌。

屈原,司馬遷,陶淵明拿乙個屬我國古代歷史中身殘志堅的典範?

6樓:檢博耘

司馬遷(前145—前90)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說生於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於西元前90年,55歲終。

7樓:匿名使用者

是司馬遷,他還受了宮刑,忍辱寫下《史記》。

8樓:

司馬遷,曾經因為替李陵投降一事辯護,受宮刑。

屈原與司馬遷的對話,屈原與司馬遷的對話

屈原抱石投江,用自己以身殉國留下了千古美名。司馬遷苟且偷生,留下了一部家喻戶曉的作品 史記 話說二人遠日無怨,近日無仇,可是見面總是分外眼紅,閻王及怕得罪了這兩位名人,又怕會厚此薄彼,實在是沒有辦法,判官出了個主意,讓他們倆好好交談一番,閻王怕兩人會打起來,原本不同意,可惱自己又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以孔子,屈原,司馬遷,陶淵明,蘇軾,魯迅為話題寫不少於的記敘文

中國文化名人的人格力量 上下五千年,孕育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華夏大地滋養出一代又一代傑出的人物。中國文化名人更是如星河般燦爛,他們留下的不僅是文章典籍 詩詞歌賦,他們偉大的人格力量更是影響了千千萬萬的後代子孫。人格力量是人的高尚道德品行所表現出來的一種人格魅力,這種魅力是一種不怒而威 不令而行...

司馬遷是誰

司馬遷 前145或前135 前87?字子長,西漢夏陽 今陝西韓城,一說山西河津 人,中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 思想家 文學家,被後人尊稱為 史聖 他最大的貢獻是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史記 原名 太史公書 該書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西元前101年 漢武帝太初四年 共3000多年的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