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崔顥寫作背景

2021-06-16 23:12:52 字數 2741 閱讀 9558

1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詩出自唐代詩人崔顥,具體創作時間已無從考證。黃鶴樓因其所在之武昌黃鶴山(又名蛇山)而得名,傳說古代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見《齊諧記》);又傳說費禕登仙駕鶴於此(見《太平寰宇記》),這首詩詩就是從樓名之由來寫起的。詩人登臨黃鶴樓,覽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詩興大作,創作了這首詩。

原文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譯文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這裡只留下一座空蕩蕩的黃鶴樓。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雲。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

鸚鵡洲上有一片碧綠的芳草覆蓋。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2樓:匿名使用者

主旨:全詩寫登樓所見所生的 聯想:從昔人仙去,江山勝景依舊而抒發 世事茫茫,人事短促 之感嘆.

甲,課文要點:

寫作背景:唐代詩人 崔顥 遊宦到了湖北 武昌 的黃鶴樓有感而作.

寫景:描寫了在黃鶴樓頭俯視 長江 兩岸所見景色.

抒情:作者感嘆仙人騎鶴,人去樓空,悠悠千載,於是撫今 追昔,有世事 滄桑 的感慨,並因日暮而生 思鄉 之情.

問:1.前四句寫甚麼 抒發了何種感情

答:寫仙人及仙鶴的傳說.抒發世事茫茫的感慨

2.後四句抒發甚麼情思

答:抒發日暮思歸的情思.

乙,段落大意:

首聯借 傳說 落筆,感嘆 物是人非.

頷聯承上聯進一步寫 歲月 不再,以白雲悠悠反襯 人生短促,世事茫茫.

頸聯寫黃鶴樓前實景:江山依舊.

尾聯借景 抒情,以日暮途遠抒發 漂泊懷鄉 之情

在唐代,黃鶴樓、岳陽樓和滕王閣號稱長江南岸三大名勝,黃鶴樓始建於三國吳黃武二年(223),滕王閣建於唐貞觀十三年(639),岳陽樓建於開元四年(716)。據陸游《入蜀記》卷五:“黃鶴樓,舊傳費禕升飛於此,後忽乘黃鶴來歸,故以名樓,號為天下絕景。

”滕王閣是唐高祖子李元嬰受封滕王,他曾官洪州都督,在任期間所建。岳陽樓是中書令張說謫守巴陵時在舊閱兵臺基礎上所建。若論來歷,黃鶴樓最為久遠。

題詠黃鶴樓的作品很多,但舉世公認崔顥的《黃鶴樓》堪稱絕唱,連大詩人李白也因“崔顥題詩在上頭”而擱筆,那麼,崔顥《黃鶴樓》詩究竟好在何處呢?這涉及對黃鶴樓本質特徵的把握。因為就得江山形勝而言,黃鶴樓的俯瞰江漢,與滕王閣的前臨贛江和岳陽樓的下臨洞庭,三者難分優劣;就構築形制而言,也是各有千秋,在伯仲之間。

設若從這些方面落墨,既使有生花妙筆,充其量只能彷彿其狀貌。崔顥《黃鶴樓》詩高明之處在於:它根本捨棄了黃鶴樓位置、形制等這些外在特徵,而緊緊圍繞它的得名這一根本要素大做文章。

而就得名論,黃鶴樓與神奇傳說相聯絡正是它魅力之所在,為岳陽樓、滕王閣所難於匹敵。詩的前兩聯寫身在黃鶴樓下仰觀寥廓天宇所見所感。當詩人第一眼看到黃鶴樓時,無窮的遐想中最突出的印象是昔人於此升飛的故事。

那位“昔人”本來也是凡夫俗子,由於學仙得道,羽化登入仙境。後來他乘黃鶴重遊舊地,黃鶴樓應當記得他的仙風道骨。那黃鶴自然也是得道的仙鶴了,自那次飛過眼前這一片天空後,再上,還是屬於人間。

面對白雲,詩人意識到宇宙中時間的永恆和人生的短促。雖然沒有發生一連串《天問》式的感慨,但讀者已感覺到詩人心潮的起伏,領悟到詩人藉助“黃鶴”、“白雲,,等意象所傳達出的關於宇宙、人生真諦的思考。前四句詩好就好在它是因黃鶴樓而觸發的,不能移於別處。

它是自然而成,如衝口而出一般,絲毫沒有斧鑿的痕跡。它是形象化的,並沒有將思想和盤托出,卻能讓人低迴思索於無窮。這樣寫,雖然沒有具體描繪黃鶴樓的形態,卻成功地展示了它的精神風貌。

詩的後四句轉換角度,寫登上黃鶴樓俯視江漢所見所感。詩人居高臨下,如從天上觀察人寰一般,油然而生超然物外之慨,這感慨也是從空間和時間兩個角度。與寥廓的宇宙空間相比,人世間的距離感應該是微不足道的,晴日下,遼闊的江漢平原上景物歷歷在目;鸚鵡洲芳草萋萋更在眉睫之前,但我的鄉關卻很遙遠,非目力可及。

人一生的活動範圍實在太有限,與仙人相比,真像翱翔蓬蒿之間的小雀與展翅九萬里的大鵬鳥一樣懸殊。至於從時間角度言,人的壽命以歲月計,積日成月,積月成歲,轉眼之間便是百年,一個人的一生就過完了,比起“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的冥靈來,已經短得可憐;比起“天上方七日,世上幾千年”的神仙來,更不可同日而語。在人世這個空間和人生這段時間的座標繫上,此時此地的我處在什麼位置?

當此一日將暮、江上煙波泛起之際,身在黃鶴樓上的“我”真說不清楚。可見詩人之“愁”有豐富的內涵,不是單單為了鄉愁。後四句中,寫景比較突出,但都是信手拈來的眼前景,作者並非著意刻畫;特別是當這些景語融入詩人深沉的感慨後,它們作為景物的特徵更趨淡化。

推知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之語,很大程度上為此而發。

前人推許此詩,有人說它“鵬飛象行,驚人以遠大”(王夫之語),有人說它“意得象先,神行語外,縱筆寫去,遂擅千古之奇”(沈德潛語),都是著眼於此詩意境的開闊和運筆的飄逸,這正是此詩藝術魅力之所在。

3樓:匿名使用者

崔顥,開元十一年源少良下及進士第。天寶中為尚書司勳員外郎。少年為詩,意浮豔,多陷輕薄;晚節忽變常體,風骨凜然。

一窺塞垣,狀極戎旅,奇造往往並驅江、鮑。後遊武昌,登黃鶴樓,感慨賦詩。及李白來,曰: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無作而去,為哲匠斂手雲。然行履稍劣,好(艹捕)博,嗜酒,娶妻擇美者,稍不愜即棄之,凡易三四。

初李邕聞其名,虛舍邀之。顥至獻詩,首章雲:“十五嫁王昌。

”邕叱曰:“小兒無禮!不與接而入。

顥苦吟詠,當病起清虛,友人戲之曰:“非子病如此,乃苦吟詩瘦耳!”遂為口實。

天寶十三年卒。有詩一卷,今行。(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卷一)他詩名很大,但事蹟流傳甚少,現存詩僅四十幾首。

黃鶴樓 崔顥的賞析,崔顥《黃鶴樓》全詩

此詩前四句抒寫人去樓空 世事蒼茫的慷慨,後四句描繪登樓所見,烘托思鄉之情,視野開闊,抒情真摯,為詠黃鶴樓的絕唱。傳說李白登黃鶴樓,曾想寫詩,見到此詩佩服之至,並說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有詩題上頭。仙去樓空,唯餘天際白雲,悠悠千載,正能表現世事茫茫之慨。詩人這幾筆寫出了那個時代登黃鶴樓的人們常有的感受...

崔顥古詩黃鶴樓

崔顥寫的黃鶴樓的詩如下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黃鶴樓 是唐代詩人崔顥創作的一首弔古懷鄉的七言律詩。此詩描寫了在黃鶴樓上遠眺的美好景色,前四句寫登臨懷古,後四句寫站在黃鶴樓上的所見所思。詩雖不協律,但音節瀏亮而不拗口。即自然巨集...

崔顥的黃鶴樓古詩

崔顥寫的黃鶴樓的詩如下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黃鶴樓 是唐代詩人崔顥創作的一首弔古懷鄉的七言律詩。此詩描寫了在黃鶴樓上遠眺的美好景色,前四句寫登臨懷古,後四句寫站在黃鶴樓上的所見所思。詩雖不協律,但音節瀏亮而不拗口。即自然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