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如何培養中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如何培養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2021-04-10 21:45:19 字數 5662 閱讀 3744

1樓:未成年

吳城中學 金麗娟

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有知識、有能

力、對社會有責任感的人。責任感是人的基本品質之一,是人對自己、對他人、對國家、對社會的自覺地把事情做好的一種要求。人在生活中具有責任感是一種自覺性,也是生存於社會的必要的條件。

責任感又是一種嚴肅的生活態度,缺乏責任感就不能夠處理好與他人及社會的關係,也會使自己一事無成。

讓我們把目光投向中小學校園裡,不難發現以下這些真實的、且較為普遍的現象:無視學校的紀律以及有關中學生的規範行為要求,隨意遲到、曠課,穿著不像學生,舉止粗俗,髒話滿口,上課聽***、mp4,或者睡大覺,不思學習,不做作業,沉醉網路遊戲或者娛樂雜誌等等。同時在校園以外,我們還可以看到排隊插隊,亂丟亂吐,更有甚的破壞社會公共秩序的現象發生。

這些現象的發生,與學生們的社會責任感的缺乏有著密切的關係。那麼,作為我們老師,應如何培養中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呢?

一.在學習中進行求知責任感的薰陶

古人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從古至今,大凡有成就的人,哪乙個不是通過努力學習,奮力拼搏,實現自己理想的呢?

學習需要全神貫注,拋開一切不切實際的想法,讓自己沉醉在學海中,主動去學習,才能真正學到知識。學習沒有真正的強者與弱者,只有不懈地探索與追求。

在當前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裡,各行各業都需要品學兼優的人才,作為當代中學生,要想適應社會的要求,從現在起就必須樹立為建設祖國而努力學習的目標,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出色完成每一項學習任務,這是責任感的具體表現。有了這種責任感,學生學習就會有動力,學習就會有目標,因此,在書海中漫步,不失為提高學生對責任感的認識、激發責任感在內心公升騰的有效途徑。

二.在生活中培養關愛他人、富有愛心的責任感。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家園。為了培養學生有愛心的社會責任感,學校曾倡議學生捐出自己一日的零花錢來資助班裡的貧困學生,並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幫助他們,讓他們感受到學校、班集體給他們帶來的溫暖。

2023年的春天已經來到,但我國雲南、貴州等5省區市正遭受最為嚴重的特大乾旱,受災人口達到5000多萬人,有些受災地區的孩子在喝髒水解渴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這個嚴峻的時刻,我校舉行了倡議我為災區捐瓶水的活動,學生踴躍捐獻,顆顆愛心化做了充足的水源流向了龜裂的土地,滋潤了災區群眾的心田。

三.在實踐中培養感恩的社會責任感。

在我們學校,每年都有愛心人士對我校貧困學子慷慨解囊,熱心助學。這項善舉就好比是冬日裡的一縷陽光射進了孩子們的心房,給予了他們心靈上極大的安慰。這些孩子們也紛紛向這些愛心人士們寄去他們的感謝信,用他們稚嫩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些好心人深深的感激之情,並決心以他們優異的成績和實際行動來感謝所有關心他們的人們。

生活中感人的一段段小插曲遠比那生硬的說服教育取得的效果好得多。

四.班集體是培養學生責任感的重要橋梁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認為:集體是有目的的個人集合體,參加這一集體的每個人是被組織起來的,同時也擁有的機構這裡,同學對同學之間的關係問題,並不是友好的問題,並不是愛的問題,並不是一團和氣的問題,而是責任攸關的問題。他深刻的揭示出班集體是培養學生責任感的重要橋梁。

班集體直接影響著學生個人的價值觀。班集體是學生在一定的教育目的下組織起來的,在集體中,各種關係和教育活動都是以社會意義和個人價值共同活動的內容為中介,每個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都會受到集體中佔重要地位的價值觀的啟發和影響,使學生在活動中逐漸認同集體中所表現出來的綜合社會要求的集體價值觀,改變和完善個人的價值觀,逐漸認識到自身的價值與社會進步、個人成長的關係,學會處理個人與集體、自由與紀律等關係,從而樹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為社會進步的獻身精神,增強集體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五.從平時的言行舉止和待人接物中培養講禮貌、講文明的責任感

在平時的談話中,要注意場合,使用禮貌用語。不隨意打斷他人的講話,不打擾他人學習工作和休息,妨礙他人要道歉。上、下課時要起立向老師致敬,下課時,請老師先行。

尊重老師,見面要行禮或主動問好,回答師長問話要起立,給老師提意見態度要誠懇。更要學會去關心、愛護身邊的人,甚至是乙個素不相識的人,只要他需要關愛,就要盡自己最大的力量來幫助他。同學之間互相尊重、團結互助、理解寬容、真誠對待、正常交往、不以大欺小,不欺侮同學,不戲弄他人,舉止文明,不罵人,不打架,不賭博,不涉及未成年人不宜的活動和場所。

發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評,要正確的看待自己和他人,找準自己的正確位置,嚴格要求自己。承擔起自己的每乙份責任,為生活畫一道彩虹。

如何培養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2樓:匿名使用者

強化大學生的社會責任認知。

只有深刻認識和正確理解社會責任,才能形成社會責任認同,增強履行社會責任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也是強化大學生社會責任認知的主陣地、主渠道。

應積極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大學生頭腦,幫助大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堅持史論結合、理論聯絡實際,引導大學生聯絡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聯絡自己身邊的深刻變化,深入體會個人在社會發展中的責任和使命;

創新教學形式和手段,針對當代大學生的接受習慣和興趣特點製作多**課件,實現抽象概念具體化、理論闡述形象化;結合大學生的利益訴求和身心特點,解決大學生在成長中面臨的困惑和問題,幫助大學生樹立崇高理想、找準人生定位。

3樓:會昌一中的學生

當今大學生自己最要關心的、社會對大學生最應當關心的,還是學業是否精進。大學生畢業就業難,要擺在前些年,有可能是單位用人的觀念要棄舊立新,如今不同了,真正只看文憑不看能力的情況越來越少,真正就業難的人還是因為自己少了些看家的本領。

大學生(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是社會的乙個特殊群體,是指接受過大學教育而還未完全走進社會的人,作為社會新技術、新思想的前沿群體、國家培養的高階專業人才,代表著最先進的流行文化。大學生代表年輕有活力一族·,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棟樑之才。大學生,即在大學註冊入學和接受教育的群體統稱,包括全日制和在職業餘學習兩類,通常為在校生,不含自考生。

各類高等學校畢業生一般稱大學學歷。

大學生包括專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碩士生、博士生)三個學歷層次。擁有**四等:(**:

預科大學-專科;初級大學-本科;高階大學-研究生 高等教育四等:專科生、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不管什麼學習型別。

從國際通行嚴格意義上說:「學士、碩士、博士」層次是大學生最主要的等級形式。目前中國人才市場89%的學歷層次為專科(大專為主導),國人學歷普遍偏低。

4樓:生活不易

談到我自身,我認為我是乙個具有強烈的責任心,而且敢於負責任的人。從小,我的父母給我灌輸的思想是,做人要講道德,做事要敢負責,責任感是做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而又是最重要的素質。 如果把國家比喻成一座大廈,那麼每個人的責任感就是這座大廈的基石。

責任心是國家、民族、社會、家庭、單位對每個人的基本要求,古人曾說:「人之足傳,在有德不在有位;世所相信,在能行不在能言」,充分說明了做人要有良好的道德約束和強烈的責任心。 學習責任心是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必須要具備的素質。

知識改變人生,沒有知識的人生是可悲的。在少年時代,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是我們的首要責任。所以,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一直把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當做我走向社會之前的人生第一要務。

無論是小學、中學、大學,優異的學習成績和基本技能的提公升一直是我走向社會之前的主旋律。尤其是在大學期間,除了學好本專業,我還選修了法律、經濟學、社會學等專業,廣泛涉獵這幾個學科的知識。這種做法,不但豐富了我的大腦,而且開闊了我的視野,讓我用更加理性的心態面對當下日趨嚴酷的競爭。

**如何培養中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5樓:匿名使用者

吳城中學 金麗娟

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有知識、有能力、對社會有責任感的人。責任感是人的基本品質之一,是人對自己、對他人、對國家、對社會的自覺地把事情做好的一種要求。人在生活中具有責任感是一種自覺性,也是生存於社會的必要的條件。

責任感又是一種嚴肅的生活態度,缺乏責任感就不能夠處理好與他人及社會的關係,也會使自己一事無成。

讓我們把目光投向中小學校園裡,不難發現以下這些真實的、且較為普遍的現象:無視學校的紀律以及有關中學生的規範行為要求,隨意遲到、曠課,穿著不像學生,舉止粗俗,髒話滿口,上課聽***、mp4,或者睡大覺,不思學習,不做作業,沉醉網路遊戲或者娛樂雜誌等等。同時在校園以外,我們還可以看到排隊插隊,亂丟亂吐,更有甚的破壞社會公共秩序的現象發生。

這些現象的發生,與學生們的社會責任感的缺乏有著密切的關係。那麼,作為我們老師,應如何培養中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呢?

一.在學習中進行求知責任感的薰陶

古人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從古至今,大凡有成就的人,哪乙個不是通過努力學習,奮力拼搏,實現自己理想的呢?

學習需要全神貫注,拋開一切不切實際的想法,讓自己沉醉在學海中,主動去學習,才能真正學到知識。學習沒有真正的強者與弱者,只有不懈地探索與追求。

在當前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裡,各行各業都需要品學兼優的人才,作為當代中學生,要想適應社會的要求,從現在起就必須樹立為建設祖國而努力學習的目標,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出色完成每一項學習任務,這是責任感的具體表現。有了這種責任感,學生學習就會有動力,學習就會有目標,因此,在書海中漫步,不失為提高學生對責任感的認識、激發責任感在內心公升騰的有效途徑。

二.在生活中培養關愛他人、富有愛心的責任感。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家園。為了培養學生有愛心的社會責任感,學校曾倡議學生捐出自己一日的零花錢來資助班裡的貧困學生,並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幫助他們,讓他們感受到學校、班集體給他們帶來的溫暖。

2023年的春天已經來到,但我國雲南、貴州等5省區市正遭受最為嚴重的特大乾旱,受災人口達到5000多萬人,有些受災地區的孩子在喝髒水解渴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這個嚴峻的時刻,我校舉行了倡議我為災區捐瓶水的活動,學生踴躍捐獻,顆顆愛心化做了充足的水源流向了龜裂的土地,滋潤了災區群眾的心田。

三.在實踐中培養感恩的社會責任感。

在我們學校,每年都有愛心人士對我校貧困學子慷慨解囊,熱心助學。這項善舉就好比是冬日裡的一縷陽光射進了孩子們的心房,給予了他們心靈上極大的安慰。這些孩子們也紛紛向這些愛心人士們寄去他們的感謝信,用他們稚嫩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些好心人深深的感激之情,並決心以他們優異的成績和實際行動來感謝所有關心他們的人們。

生活中感人的一段段小插曲遠比那生硬的說服教育取得的效果好得多。

四.班集體是培養學生責任感的重要橋梁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認為:集體是有目的的個人集合體,參加這一集體的每個人是被組織起來的,同時也擁有的機構這裡,同學對同學之間的關係問題,並不是友好的問題,並不是愛的問題,並不是一團和氣的問題,而是責任攸關的問題。他深刻的揭示出班集體是培養學生責任感的重要橋梁。

班集體直接影響著學生個人的價值觀。班集體是學生在一定的教育目的下組織起來的,在集體中,各種關係和教育活動都是以社會意義和個人價值共同活動的內容為中介,每個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都會受到集體中佔重要地位的價值觀的啟發和影響,使學生在活動中逐漸認同集體中所表現出來的綜合社會要求的集體價值觀,改變和完善個人的價值觀,逐漸認識到自身的價值與社會進步、個人成長的關係,學會處理個人與集體、自由與紀律等關係,從而樹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為社會進步的獻身精神,增強集體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五.從平時的言行舉止和待人接物中培養講禮貌、講文明的責任感

在平時的談話中,要注意場合,使用禮貌用語。不隨意打斷他人的講話,不打擾他人學習工作和休息,妨礙他人要道歉。上、下課時要起立向老師致敬,下課時,請老師先行。

尊重老師,見面要行禮或主動問好,回答師長問話要起立,給老師提意見態度要誠懇。更要學會去關心、愛護身邊的人,甚至是乙個素不相識的人,只要他需要關愛,就要盡自己最大的力量來幫助他。同學之間互相尊重、團結互助、理解寬容、真誠對待、正常交往、不以大欺小,不欺侮同學,不戲弄他人,舉止文明,不罵人,不打架,不賭博,不涉及未成年人

高分!!!如何培養自己的社會責任感

暈!我覺得這不是看書能培養出來的。是自己的經歷和感悟形成的。看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有機會到處看看。富的地方,窮的地方。多見見各行各業的人。看的苦難貧窮多了,如果你良心沒有麻木,自然會產生責任感。多讀一些歷史 哲學 文學方面的書籍。尤其重要的是,在哲學 歷史方面一定要精讀至少一本經典書籍。比如一本 史...

社會責任感的定義,社會責任感的定義是什麼?它應該包括哪些方面

感覺上對其他人的倫理關懷和義務。具體點說就是社會並不是無數個獨立個體的集合,而是乙個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整體。儘管社會不可能脫離個人而存在,但是純粹獨立的個人卻是一種不存在的抽象。簡單點說就是沒有人可以在沒有交流的情況下獨自一人生活。所以我們一定要有對社會負責,對其他人負責的責任感,而不僅僅是為自己的...

如何培養和提高自己的責任感,如何培養自己的責任感

責任感是 應該 做的 或承擔 事情勇於面對.值得做的事情 或承擔 和有必要做 承擔 但可以不做 承擔 的事情也視為自己應該做 或承擔 的事。每個人都肩負著責任,對工作 對家庭 對親人 對朋友,我們都有一定的責任,正因 為存在這樣或那樣的責任,才能對自己的行為有所約束。社會學家戴維斯說 放棄了自己對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