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古印度種姓制度的認識,論述古印度文明的種姓制度及其特徵

2021-04-03 01:05:16 字數 1159 閱讀 6507

1樓:匿名使用者

種姓制度 是印度與其他南亞地區普遍存在的社會體系。種姓制度以婆羅門為中心,劃分出許多以職業為基礎的內婚制群體,即種姓。各種姓依所居地區不同而劃分成許多次種姓,這些次種姓內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許多聚落種姓,這些聚落種姓最後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層層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於整個印度次大陸的社會體系。

因此,種姓制度涵蓋印度社會絕大多數的群體,並與印度的社會體系、宇宙觀、宗教與人際關係息息相關,可說是傳統印度最重要的社會制度與規範。

種姓制度並非一套絕對的社會階層,而是藉由許多不同的標準建立起來的一套相對階序,這些標準諸如:是否吃素、是否殺牛以及是否接觸屍體等等……這些標準背後的核心概念是一套「潔淨與不潔」的價值觀,然而該價值觀卻受到實際生活中的權力關係影響。為此,古代印度的婆羅門發展出一套稱為「瓦爾那」的分類架構,作為解釋並簡化整個制度的方式。

因此,這兩套思維方式大致構成整個種姓制度的主要概念。

種姓制度最重要的特徵是職業世襲和內婚制。種姓之間界限森嚴,互相不能通婚、交往,不能共食、並坐。

印度自古至今經歷了集中社會形態,但種姓制度意志延續下來,成為其社會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種姓制度在長期的演變中越來越複雜,出現了其他許多種姓和亞種姓。種姓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向成員提供了保護,但他製造種姓隔離,維護社會的不平等,對印度社會的發展和強盛起了消極的作用。

2樓:三國阿溢

印度自古至今經歷了集中社會

形態,但種姓制度意志延續下來,成為其社會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種姓制度在長期的演變中越來越複雜,出現了其他許多種姓和亞種姓。種姓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向成員提供了保護,但他製造種姓隔離,維護社會的不平等,對印度社會的發展和強盛起了消極的作用。

論述古印度文明的種姓制度及其特徵?

3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印度「種姓制度」源於印度教,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具有3000多年歷史,這一制度將人分專為4個等級:婆屬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達利特。

(2018·黃石)古代印度的一項制度規定:各個等級之間高低貴賤有別,下一等級的人沒資格從事高等級的職業,不同等級的人不得通婚。這一制度是種姓制度。

古印度實行種姓制度的目的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維護統治者的利益,種姓制度現在還存在

古印度的種姓制度是什麼,古印度的種姓制度分為哪四個等級?各由哪些人組成?

種姓制度亦稱 瓦爾那 顏色 品質的意思 制度,實際上是奴隸制度的變形。約西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把自己稱為 高貴者 把被征服者稱為 達薩 以 達薩 和 達西 稱呼男女戰俘即奴隸。後來在雅利安人內部又產生了不同等級,形成了四種姓制度 即婆羅門種姓,主管宗教祭祀 占卜 念咒,史稱僧侶階層,他們解釋吠陀...

古印度宇宙論是怎樣的,古印度人對宇宙形成有著什麼樣的認識?

古代印度人對宇宙形成的過程也有了初步的探索。在列國時代,有妙高山宇宙論,各教派妙高山宇宙論的內容又有不同。婆羅門教文獻說,地球基點為乙個正方體。基點之上層層壘積許多依次縮小的正方體,形成一金字塔狀。塔頂之最小的正方體稱妙高山,是諸神居住之地。圍繞地球的是在水平面上形成的一些類似正方形的太陽軌道,此軌...

從認識論角度分析謠言產生的原因,從認識論的角度說明實踐的意義

認識論告訴我們對待同一事物不同人,由於知識構成歷史經驗和經歷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認識,所以就會產生謠言。從認識論的角度說明實踐的意義 應回答實踐決定認 來識 實踐是自認識的 發展 bai的動力,檢驗認識真理du性的唯一標 zhi準,目的和歸宿 實踐dao 決定認識 從實踐角度說明 認識對實踐的依賴 是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