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產生的經濟 社會歷史條件是什麼

2021-03-28 05:22:50 字數 1671 閱讀 8023

1樓:勝寒

馬克思主義產生的經濟和社會歷史條件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

2樓:匿名使用者

1經濟。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

2思想。其批判繼承了德意志的古典哲學,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英法的空想社會主義

3階級。工人運動的興起

4個人因素。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

3樓:匿名使用者

馬克思主義生產經營社會歷史條件,這是乙個歷史問題。

4樓:匿名使用者

馬克思主義作為乙個嶄新的思想理論,產生於19世紀40年代的德國等西歐國家。其社會歷史條件,可以概括為三條:

首先,是社會化大生產得到迅速發展。當時,資本主義在西歐許多國家已經從簡單協作、工場手工業階段跨入大機器工業階段。以蒸汽機為動力的大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工廠制度代替了手工工場制度,使生產力得到迅速發展。

這時英國已經基本上完成了產業革命,號稱為「世界工廠」;法國大工業也發展起來;德國尾隨其後也開始了產業革命。商品經濟的發展生產技術的革新,生產規模的擴大,海陸交通的發達,世界市場的建立,開拓了人們的眼界,使得有可能對經濟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和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獲得科學的認識。

其次,是資本主義弊病的暴露和經濟危機的發生。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資本主義生產越來越社會化了,可是生產資料卻為少數私人資本家所佔有。資本家為了追逐高額利潤,提高競爭能力,一方面,不斷改善技術裝備,擴大生產規模,增加產品數量,實現「資本積累」;另一方面,竭力壓低在業工人工資,排擠工人,形成產業後備軍,從而導致社會購買力水平降低,國內市場縮小,形成「貧困積累」。

這兩方面的積累,造成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2023年,在英國爆發首次危機,以後每隔八至十年就周期性地爆發。繼2023年英法經濟危機之後,2023年的經濟危機幾乎波及歐洲各國。

在危機期間,商品生產過剩,企業大量倒閉,失業增長,工資下降,資產階段力圖把危機帶來的損害轉嫁給工人,從而給工人帶來新的巨大災難。這就迫使工人起來進行反對雇傭勞動制度的鬥爭。經濟危機暴露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侷限性,從而提出了變革資本主義制度的歷史任務。

再次,是工人運動的興起。產業革命不僅是技術革命,而且也引發了一場社會革命。產業革命中,出現了現代資產階級和現代無產階級。

在19世界三四十年代,歐洲發生了三大工人運動,即2023年和2023年法國里昂工人的兩次起義;1836~2023年英國憲章派開展的持續12年之久的憲章運動;2023年爆發的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的起義。這三大運動顯示了工人階級的力量,使人們認識到無產階級是徹底革命的階級,但也暴露了它的弱點,那就是缺乏先進思想理論的武裝。而無產階級一旦掌握了先進思想理論,就能承擔推翻舊世界、建設新世界、解放全人類的偉大歷史使命。

大工業的發展,變革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任務的提出,工人運動的興起,迫切要求乙個嶄新的思想理論的誕生和指導。在這樣的歷史條件面前,馬克思主義應運而生。馬克思恩格斯指出:

我們的「理論原理,決不是以這個或那個世界改革家所發明或發現的思想、原則為根據的」。「這些原理不過是現存的階級鬥爭、我們眼前的歷史運動的真實關係的一般表述。」

5樓:bobo李琦

在資本主意發展時期產生的。原因:資本主義的快速發展使其對勞動力的依靠越來越大,在是工業的發展使其勞動力得已集中。

而資本家對工人卻是赤裸裸的剝削,這樣使貧窮的百姓越來越窮。在這中情況下百姓產生了不滿,為了生存他們走上了一條前無古人的革命道路——社會主意革命

馬克思主義產生的重大意義,馬克思主義誕生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三大組成部分中,馬克思主義哲學釐清了經濟人性的主客觀判斷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客觀 深刻地揭露了資本主義非正義化經濟人性的發揮程度 科學社會主義是對符合正義化經濟人性發展規律的未來社會形態進行了科學 可以說對資本主義經濟人性非正義性的批判及對經濟人性正義性發揮的期冀,貫穿馬克思主義理...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一回事嗎

可以理解為一回事,本質上馬克思對經濟的觀點都帶有意識形態的特徵即馬克思主義!通俗一點就是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有什麼區別?研究物件不同。資本論 中指出政治經濟學要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和它適應的生產關係和交換關係,是研究人類社會中支配物質生活的生產和交換規律的科學。而對於西...

馬克思主義是怎樣傳入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如何傳入中國,並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有1899年傳入中國和1902年傳入中國兩種說法,一種是1899年傳入中國說,1899年刊發在上海廣學會主辦的 萬國公報 第121期 由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譯 中國人蔡爾康撰文的 大同學 第一章 今世景象 一文,首次將馬克思的名字介紹到中國。還有一種是1902年傳入中國說,1902梁啟超發表在 新民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