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讀書不易中引用學富五車和韋編三絕的目的分別是什麼

2021-03-25 14:32:31 字數 5027 閱讀 7113

1樓:蔦蘿花的春天

學富五車

語出《莊子·雜篇·天下》篇:「惠施有方,其書五車。」惠施是戰國時哲學家,很有才學,是名家的代表人物。

這裡是說惠施是個有學問的人,道術很多,他讀的書要用五輛車子拉。後來人們便以「五車」、「五車書」、「書五車」、「五車竹簡」、「惠車」等來表示對飽學之士的稱讚。王安石《贈外孫》:

「年小從他愛梨慄,長成須讀五車書。」用「學五車」來表示讀書多或學問大。 「學富五車」的典故,反映了在相當乙個歷史時期內所使用的傳播手段。

這麼多的簡冊,運輸、存放都很麻煩,人們常形容說:「汗馬牛」、「充棟宇」。因而形成了「汗牛充棟」的成語。

韋編三絕

春秋時期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材料製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籤,稱為竹「簡」,用火烘乾後在上面寫字。一根竹簡上寫字,多則幾十個字,少則**個字。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通過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按次序編連起來才最後成書,便於閱讀。

通常,用絲線編連的叫「絲編」,用麻繩編連的叫「繩編」,用熟牛皮繩編連的叫「韋編」。像《易》這樣厚重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通過熟牛皮繩編連起來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覆覆把《易》全部讀了許多遍,又附註了許多內容,不知翻開來又卷回去地閱讀了多少遍。通常認為,孔子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讀書勤奮用功。

  即使讀書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謙虛地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與質了。」

這兩個成語都是名家的歷史典故。「學富五車」是指學富很多,說明讀書不易;而「韋編三絕」更為典型,這個成語是形容讀書勤奮刻苦,孔子就是讀了這麼多的書之後才成為一代大家的,說明了讀書要十分刻苦才能有所成就,更說明了讀書不易。

最後再送你一句詩: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2樓:匿名使用者

教育現代人

珍惜來之不易的讀書環境,努力學習.

做乙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3樓:匿名使用者

既表明了古人讀書的不易,同時也表明了古人的學習勤奮,更激勵著現代人專心讀書。

4樓:百度使用者

學富五車的「車」怎麼讀

韋編三絕告訴我們的讀書方法

5樓:2088善心

孔子「讀易,韋編三絕

」這句話,

有三個意思在內:

一是學習要勤奮;

二是學習要用心;

三是重複是學習的乙個重要方法。

孔子評價自己是「學而不厭」,就是努力學習興趣盎然從來不會厭煩、疲倦,使編聯竹簡的繩子斷了多次,那得讀多少遍吶,起碼幾十遍上百遍吧,多麼地刻苦、用功!

這就說明,天才來自於勤奮。

歷史上許多有學問的人都十分勤奮。

孔子韋編三絕的故事具體內容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為讀《易》而翻斷了多次牛皮帶子的簡。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春秋時期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材料製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籤,稱為竹「簡」,用火烘乾後在上面寫字。一根竹簡上寫字,多則幾十個字,少則**個字。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通過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按次序編連起來才最後成書,便於閱讀。

通常,用絲線編連的叫「絲編」,用麻繩編連的叫「繩編」,用熟牛皮繩編連的叫「韋編」。像《易》這樣厚重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通過熟牛皮繩編連起來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覆覆把《易》全部讀了許多遍,又附註了許多內容,不知翻開來又卷回去地閱讀了多少遍。通常認為,孔子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讀書勤奮用功。

  即使讀書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謙虛地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與質了。」

7樓:匿名使用者

【注音】wéi biān sān jué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孔子十分好學,晚年還堅持研究《易經》,他反覆鑽研該書,把該書的捆竹簡的牛皮帶都磨斷了三次,終於把研究的心得寫成十篇文章,即《十翼》。後人把《十翼》與《易經》附在一起,作為《易經》的補充部分。

【出處】讀《易》,韋編三絕。  《史記·孔子世家》

【解釋】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人讀書勤奮

【結構】主謂式

【近義詞】三絕韋編

【成語示列】我們提倡韋編三絕的讀書精神,更提倡學以致用,期待創新人才的大量湧現。春秋時期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材料製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籤,稱為竹「簡」,用火烘乾後在上面寫字。一根竹簡上寫字,多則幾十個字,少則**個字。

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通過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按次序編連起來才最後成書,便於閱讀。通常,用絲線編連的叫「絲編」,用麻繩編連的叫「繩編」,用熟牛皮繩編連的叫「韋編」。像《易》這樣厚重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通過熟牛皮繩編連起來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覆覆把《易》全部讀了許多遍,又附註了許多內容,不知翻開來又卷回去地閱讀了多少遍。通常認為,孔子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讀書勤奮用功。

即使讀書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謙虛地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與質了。」

孔子為讀《易》而翻斷了多次牛皮

的簡。編連

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春秋時期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材料製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籤,稱為竹「簡」,用火烘乾後在上面寫字。一根

上寫字,多則幾十個字,少則**個字。一部書要用許多

,通過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按次序編連起來才最後成書,便於閱讀。通常,用絲線編連的叫「絲編」,用

編連的叫「繩編」,用熟

編連的叫「韋編」。像《易》這樣厚重的書,當然是由許

竹簡通過熟

編連起來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覆覆把《易》全部讀了許多遍,又附註了許多內容,不知翻開來又卷回去地閱讀了多少遍。通常認為,孔子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

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讀書勤奮用功。   即使讀書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謙虛地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與質了。」

8樓:奕笑然

釋 義 韋: 熟牛皮;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

故事具體內容:春秋時期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材料製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籤,稱為竹「簡」,用火烘乾後在上面寫字。一根竹簡上寫字,多則幾十個字,少則**個字。

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通過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按次序編連起來才最後成書,便於閱讀。通常,用絲線編連的叫「絲編」,用麻繩編連的叫「繩編」,用熟牛皮繩編連的叫「韋編」。像《易》這樣厚重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通過熟牛皮繩編連起來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覆覆把《易》全部讀了許多遍,又附註了許多內容,不知翻開來又卷回去地閱讀了多少遍。通常認為,孔子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讀書勤奮用功。

9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時期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材料製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籤,稱為竹「簡」,用火烘乾後在上面寫字。一根竹簡上寫字,多則幾十個字,少則**個字。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通過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按次序編連起來才最後成書,便於閱讀。

通常,用絲線編連的叫「絲編」,用麻繩編連的叫「繩編」,用熟牛皮繩編連的叫「韋編」。像《易》這樣厚重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通過熟牛皮繩編連起來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覆覆把《易》全部讀了許多遍,又附註了許多內容,不知翻開來又卷回去地閱讀了多少遍。

通常認為,孔子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讀書勤奮用功。

即使讀書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謙虛地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與質了。」

10樓:雨若沁

成語今說:韋,熟牛皮。古時用竹簡寫書,竹簡用牛皮帶編聯起來,稱「韋編」。三絕,多次斷開。後用來形容讀書刻苦勤奮。

出自《史記·孔子世家》:「讀《易》,韋編三絕。」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先世系宋國貴族,多才多藝,學識淵博。

孔子曾說過他的學問都是通過刻苦鑽研得來的。孔子幼年喪父,家境貧寒,沒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只能通過自學來獲得知識。他從十五歲開始發憤讀書,因為沒有人教,在學習上碰到難題就多方請教。

他不恥下問,請教過做官的人,也請教過普通老百姓,請教過白髮蒼蒼的老人,也請教過頭上梳著小辮兒的兒童。孔子虛心好學,學無常師,三十歲時便成為當地較有名氣的學者。

那是還沒有紙張,製作書籍的材料主要是竹子。一般是把竹子削成一片一片的竹籤,刮去上面的青皮,用火烘乾後在上面刻字。稱為「竹簡」。

竹簡有一定的長度和寬度,一根竹簡只能寫一行字,多則幾十個,少則**個。寫成一部書要許多竹簡,書的內容全部寫上去以後,要用牢固的牛皮繩子把這些竹片按順序編聯起來,就可以閱讀了,這樣的過程就叫做「韋編」。由於一片竹簡只能寫很少的字,所以如果一部書的字數很多的話,那就需要幾十斤甚至上百斤的竹片。

像《易經》這樣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編聯起來的,因此相當沉重。

孔子到了晚年才開始學《易經》。《易經》是很難讀懂的一部古書,孔子下了很大的功夫,才把它全部讀了一遍,還只是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內容。接著,他又讀了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點。

然後,他又讀第三遍,對其中的精神、實質有了比較透徹的理解。此後,為了深入研究這部書,同時也為了給**們講解,他不知翻閱了多少遍《易經》,這樣讀來讀去,把串聯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好幾次,不得不換上新的再讀。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謙虛地說:

「假如我能多活幾年,我就可以理解些《易經》的文字與內容了。」

孔子一生中還編著了不少書籍,其中有《詩》、《書》等幾部書,還有根據魯國的歷史材料編成的史書《春秋》。這對古代文化的儲存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智慧型語林】

孔子是中國最傑出、最有名的學者,創立了儒家學派;同時,孔子的思想在國際上也有一定的影響,他的學識可以用「學富五車」來形容。但孔子的學識也不是天生的,是刻苦努力的結果。若沒有韋編三絕的精神,是學不到真本領的

古人勤奮讀書的例子古人勤奮讀書的故事

講的是有 書聖 之稱的王羲之小時候熱愛書法,刻苦專研書法的故事。1 李白鐵杵磨針 磨針溪是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傳說李白在山中讀書的時候,沒有完成好自己的學業,就放棄學習離開了。他路過一條小溪,遇見一位老婦人在磨鐵棒,問她在幹什麼,老婦人說 我想把它磨成針。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動,就回去完成學業。2 匡...

其它古人關於讀書的故事,其它古人關於讀書的故事一個?

1 鑿壁偷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過了幾年,匡衡...

有關古人讀書的故事有哪些,古人勤奮讀書的故事

牛角掛書 唐代李密聽說包愷在緱山,前往拜訪。他騎著牛,在牛角上掛上一捲 漢書 邊走邊讀。越國公楊素在路上見到他,拉著馬韁繩從後面跟著他,說 什麼書讓你勤奮到這種地步?李密說是 項羽傳 楊素於是與李密談論,認為他是奇才 見 新唐書 李密傳 後來用 牛角掛書 比喻勤奮讀書。囊螢映雪 這是由兩個故事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