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歌曲都是些愛來愛去 沒有教育意義的靡靡之音

2021-03-20 02:22:11 字數 3926 閱讀 7813

1樓:┎腐貓是也

因為要貼合年輕一輩的愛好啊,而且教育什麼的歌曲,應該不怎麼會大賣哦。。。主要果然還是看銷量的問題啊。。。

2樓:此人已銷戶

錯 只能說你聽的範圍太小了 現在國內有很多樂隊都還湊活了

3樓:匿名使用者

新聞靠炒作,偶像靠包裝,只要你會哼哼,咱就**風雲榜。滿大街都是流行歌曲,唱的都是我有多麼多麼稀罕你。呵,大眾的要求,不然唱片沒法賣啊,你叫人家吃什麼?!

只好迎合大眾咯。就是這大街上充斥著美麗但沒有大腦的女人一樣。

為什麼現在唱的歌感覺都是那種小情小調的歌,靡靡之音,莫不是亡國之兆?那些經典去哪了?

4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現在的人們已經發現情歌有好寫又好學,符合大眾需求,很多人沒有那麼多時間去學習聆聽經典,只有有專業素養的人才回花時間去學。至於亡國不至於,這個影響不到國家的發展,只是一些人們的思想而已。(而且小情小調適合男生和女生之間,嘿嘿。)

為何現在的樂壇只剩下靡靡之音?

5樓:匿名使用者

樓主少見識了,以前的樂壇也是情歌為主啊,像鄧麗君小姐的紅遍華人地區的也是靡靡之音!勵志類題材的歌曲每個時代都有,只是情歌當仁不讓地是主流!

6樓:錦衣夜行

想聽詩一樣的歌可以聽古風歌。

現在愛國歌曲變得少了起來.出的大部分都是些靡靡之音.你們怎麼看待這情況?

7樓:瞬女寂寒淚

這一切都是因為時代的變化吧.個人認為流行**也只是一時的流行.那些有傳統**永遠都不會被淘汰.至於聽的什麼型別的歌曲那就是個人喜好問題了.

為什麼都督說現在的年輕人都是靡靡之音,都是輕歌曼舞

8樓:臨江逸仙

因為考不上oxford harvard,拿不到全額獎學金,更沒有開上紅色法拉利的夢想,所以只能欣賞靡靡之音輕歌曼舞,也不注重體育鍛煉,爬爬山拔拔河啊,也行啊!

9樓:銅金史萊姆

現在的年輕人啊,輕歌曼舞,靡靡之音,長大了都沒出息…這個好像是因為鄧麗君……

改開初期,這樣的歌手及歌曲在大陸收到歡迎。

被都督指責為資本主義情調,是輕歌曼舞,靡靡之音。據我**老師來講就是這樣。

10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水分大,像瓜一樣

為什麼把鄧麗君的歌曲稱之為「靡靡之音」?

11樓:匿名使用者

說白了,就是很多人尤其是有點權力的人聽不慣,看不慣;或說跟不上潮流。

2023年,一些老資格**人召開了一場專門針對當下流行**取向的討論會,稱為「西山會議」。在會上,一些專家對於以鄧麗君為代表的港台**表達了否定的觀點,並批評了內地著名**家張丕基、王酩等,原因是他們的歌曲寫得開始像港台歌曲了,李谷一的《鄉戀》也在這個背景下成為受批判的典型。在這次會議上,鄧麗君的歌曲被冠以「黃色歌曲」和「靡靡之音」的稱呼。

此後很長時間內,官方對於鄧麗君基本持一種禁止傳播的態度。

12樓:

就像當時說外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一樣。當時的中國就像現在的北朝鮮。

13樓:簡·小莎

那個年代,無法接受情啊愛啊這種思想,

他們喜歡歌唱祖國。

可鄧麗君的出現徹底的改變了。

14樓:魯伊謙

因為鄧麗君是國民黨的御用歌手

為什麼說鄧麗君是「靡靡之音」呢?

15樓:忙碌的男人

因為沒有改革開放的那個年代,我們的歌曲都是鬥志昂揚的,而鄧麗君的歌聲比較溫柔,叫人聽了有一種陶醉的人感覺,所以大陸就把她叫靡靡之音

16樓:匿名使用者

tw**早期確實是鄧麗君為代表的「靡靡之音」,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席捲大路,樓上那本小冊子就是在那個背景下誕生的,但當時的李谷一,程琳等人都深受「靡靡之音」的影響,還有朱明瑛在2023年春晚上演唱的《回娘家》其實原唱就是鄧麗君,所以當時禁過一段後有解禁了!

到了80年代中期tw**以羅大佑,蘇芮,齊秦為代表的民歌**漸漸取代了「靡靡之音」成為了tw**的主流,誕生了很多經典,2023年的mv《明天會更好》基本上匯集了當時民歌**的主要成員,在80年代中後期漸漸風靡了大路,當然這也和鄧麗君2023年以後赴日@本發展有關,《潮,來自台灣的歌聲》應該就是民歌**的代表,張雨生也應該受當時民歌**影響較大。

其實鄧麗君的歌曲有「靡靡之音」但只是一部分,鄧麗君的**實際上包括三個方面:

1.就是舊上海20-30年代的歌曲,比如《何日君再來》《夜來香》《美酒加咖啡》。確實屬於「靡靡之音」的範疇

2.就是當時70-80年代港台的流行**,比如《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千言萬語》等,我認為不應將其劃入「靡靡之音」的範疇

3.就是日語**《我只在乎你》《空港》《別離的預感》等,鄧麗君三次登上日@本紅白歌會的舞台,奪得日@本唱片大賞金賞,在日@本很紅,只靠那些「靡靡之音」是不可能的,而她的大部分日文歌在當時國內不太容易聽到的,可是鄧麗君事業的真正巔峰就是80年代中期!而咱們聽的那些「靡靡之音」鄧麗君在70年代中後期就都唱過了!

17樓:a溫暖而幸福

很正常,韓寒剛出名那時候因為輟學這個問題成了全社會的反面典型。只能說**引導地效果驚人。

18樓:一碧水緣

好的東西,再反對的沒有,因為深入人心

19樓:匿名使用者

好像只有中國有靡靡之音的詞吧 鄧麗君是國際公認的大歌星 中國居然說成了靡靡之音 可悲可嘆 現在為什麼不是靡靡之音了呢 那些老一輩不死光了沒個好

20樓:分享生活

因為在當時的那個年代鄧麗君的歌曲,大部分都是愛情歌曲。

21樓:熱情的

當年鄧麗君的歌,被稱為「靡靡之音」歌迷通過敵台,偷偷聽歌

22樓:匿名使用者

我個人是這麼解釋的。

因為以前國內的主流**的表達方式是民歌、地方戲曲。解放後也有革命歌曲等等。當然民歌和地方戲曲還是相當有群眾基礎的,直到現在當然也是。

而鄧麗君的**是通俗唱法,有別於以上我提到的那些。而在思想比較保守(美國60年代性解放可是中國並沒有),而且歌意內容有都是一些表達情愛為主的。自然被認為是腐化人心的東西。

是低階的惡俗趣味。

因此被認為是靡靡之音。

我這裡有一捲pdf檔的《怎樣鑑別黃色歌曲》由2023年的人民**出版社出版。

可見,直到2023年還是認為這一類歌曲是色情的、淫穢的。。。

如果有興趣我可以發給你。

23樓:雲河水上人

特定時代的烙印,那時候還說鄧唱的是黃色歌曲呢

24樓:匿名使用者

說白了,就是很多人尤其是有點權力的人聽不慣,看不慣;或說跟不上潮流。

2023年,一些老資格**人召開了一場專門針對當下流行**取向的討論會,稱為「西山會議」。在會上,一些專家對於以鄧麗君為代表的港台**表達了否定的觀點,並批評了內地著名**家張丕基、王酩等,原因是他們的歌曲寫得開始像港台歌曲了,李谷一的《鄉戀》也在這個背景下成為受批判的典型。在這次會議上,鄧麗君的歌曲被冠以「黃色歌曲」和「靡靡之音」的稱呼。

此後很長時間內,官方對於鄧麗君基本持一種禁止傳播的態度。

25樓:無垠河

那時的人思想落後罷,再說鄧是台灣人,在當時的環境下肯定要抵制了.

當年台灣歌曲的靡靡之音為什麼這麼好聽

26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靡靡之音是大陸這邊說的,台灣沒這種說法。唱愛國歌曲自然有它適當的場合,難道要大家天天唱愛國歌曲唱到吐嗎?

為什麼現在鋪天蓋地的都是愛

為什麼 也許因為大家對愛的憧憬 現在生活讓人都活的不順心 因為大家都活在自己的世界 所以都希望別人可以為自己付出多點關心多點愛 其實大家都有點誤解 愛是可以得到的但是需要自己先付出 這是項風險很大的感情投資 那不叫愛 是大家對愛的定義都誤會了 感情氾濫而已 愛不是這樣子滴 這個社會太博愛了 也可以理...

後來我終於學會如何去愛是什麼歌曲

是劉若英的後來哦!後來劉若英 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 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 後來終於在眼淚中明白 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 桅子花白花瓣落在我藍色百褶裙上 愛你 你輕聲說 我低下頭聞見一陣芬芳 那個永恆的夜晚十七歲仲夏你吻我的那個夜晚 讓我往後的時光每當有感嘆 總想起當天的星光 那時候的愛情為什麼...

現在的人為什麼老說愛

現在的社會比較原有的社會開放多了,那麼人的表達方式也就比以前開放了許多,不象以前那麼含蓄了,這也和當前的社會過於浮躁和功利色彩的大環境有關,確實應該引起文化部門的有關重視 不是現在的人老是說,是以前的人不習慣說出來。他們也許愛的更深,但是那個時代沒有人把愛放在嘴邊的。沒餓過.沒有家仇國恨.沒有種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