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圖和斯密主張的異同,李嘉圖的比較成本學說與斯密的「絕對成本學說」有什麼區別?

2021-03-10 22:38:33 字數 3514 閱讀 4334

1樓:短嘆舊詞

著名的經濟學家,提出許多經濟理論,異同如下圖:

2樓:匿名使用者

斯密在其經典巨bai著《國富論》中特別du

強調指出,由於zhi自然與社會

dao因素的差異,各國在生產同種商回品時會答有不同的勞動生產率,因而形成各自絕對生產成本的差異,也就是各自絕對優勢的不同。一國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的原因在於該國在生產某種商品時存在絕對優勢。 基於絕對成本論的研究成果和重大陷阱,李嘉圖以相對成本論補充和發展了這一學說,回答了絕對成本一理論所沒有解決的問題。

李嘉圖指出:當一國同另一國相比,其在兩種產品的生產中均處在絕對劣勢(優勢)時,只要它在兩種產品上的比較成本同另乙個國家相比是有差別的,則仍有資格(必要)參與自由**。比較成本理論的核心觀點就是,每個國家都會有一種比較優勢,或者說是相對優勢,都能通過**獲得比較利益。

這裡的比較優勢,就是更大的絕對優勢和更小的絕對劣勢,即「兩優相權取其重,兩劣相權取其輕」之理。

3樓:堅持的理想節

這個可以具體去查詢歷史來看看吧。

李嘉圖的比較成本學說與斯密的「絕對成本學說」有什麼區別?

4樓:匿名使用者

1,不同點:斯密的絕對成本學說認為,各國生產相同的幾種產品,都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如果各自生產在成本上具有絕對優勢的商品,然後通過對外**,用自己在成本上具有絕對優勢的商品換取本國需要而由其他國家生產的東西,在投入不變的情況下,**參與國均可從中獲得好處。

李嘉圖的比較成本學說更強調比較優勢或比較成本原理,他主張即使在所有產業的產品成本上均處於劣勢的國家,仍可「劣中選優」,選擇成本劣勢相對較小的產業來發展;而在所有或相當多產業的產品成本上都有優勢的國家,則可按「優中選優」的原則,選擇優勢更大的產業集中起來發展,都能從對外**中獲得利益。

2,相同點:都強調不同國家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和自由**,增進各自利益的必要性。3,李嘉圖的比較成本論是亞當斯密的絕對成本論的核心知識,比較成本論己經細化出成本指標的具體衡量方法,所以我比較相信李嘉圖的。

而亞當·斯密認為,每乙個國家都有其適宜於生產的某些特定的產品的絕對有利的生產條件,去進行專業化生產,然後彼此進行交換,則對所有交換國家都有利,這就是「絕對成本論」大衛·李嘉圖認為:在國際**和國際分工中真正起到決定作用的是比較利益,而不是絕對利益。哪怕乙個國家在兩種商品的生產上都具有絕對優勢,而另乙個國家在兩種產品的生產上都表現出絕對的劣勢,兩國之間仍有可能通過國際分工和國際**而獲得利益。

4,亞當斯密的勞動價值論是不徹底的,二元性價值論,即認為價值由勞動價值與交換價值共同決定;李嘉圖批判斯密的價值論,明確了價值僅由無差別人類勞動決定,但未能揭示剩餘價值,已經達到資產階級所能企及的最徹底勞動價值論。斯密提出古典政治經濟學「三位一體」的分配理論,即「工資、利潤和地租,是一切收入和一切可交換價值的三個根本源泉。」由此,提出了他的「勞動工資論」分配理論。

基於斯密分配理論的基本框架,李嘉圖對其進行了完善,提出相對工資論,從量的方面揭示資本主義三大階級的對立。斯密、李嘉圖為代表的古典經濟學說均主張自由主義經濟,應該沒什麼原則上的區別。斯密主張「絕對成本學說」,揭示了國際分工、自由**的必要性,但各國的絕對優勢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因此該理論具有侷限性;李嘉圖主張「比較成本學說」認為各國需「有利取重」、「不利取輕」,以此增加國民財富。

它反映了不同國家間經濟發展的一種內在聯絡和客觀要求,但也有侷限性,比較成本不利於後發國家經濟增長,造成經濟結構失衡。

斯密的絕對成本說和李嘉圖的比較成本說有什麼異同???

5樓:匿名使用者

不同點:斯密的絕對成本學說認為,各國生產相同的幾種產品,都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如果各自生產在成本上具有絕對優勢的商品,然後通過對外**,用自己在成本上具有絕對優勢的商品換取本國需要而由其他國家生產的東西,在投入不變的情況下,**參與國均可從中獲得好處。

李嘉圖的比較成本學說更強調比較優勢或比較成本原理,他主張即使在所有產業的產品成本上均處於劣勢的國家,仍可「劣中選優」,選擇成本劣勢相對較小的產業來發展;而在所有或相當多產業的產品成本上都有優勢的國家,則可按「優中選優」的原則,選擇優勢更大的產業集中起來發展,都能從對外**中獲得利益。相同點:都強調不同國家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和自由**,增進各自利益的必要性。

你姓好。。

6樓:匿名使用者

絕對成本說即為絕對技術差異論 其差異體現在不同國家對想同產品的勞動生產率(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量)上

假定全世界只有兩國 他們都能生產兩種商品 各國只投入一種生產要素-勞動力

其中一國在生產第一種商品上勞動生產率較高 而另一國在生產第二種商品上勞動生產率較高 這樣兩國就會專門生產本國勞動生產率較高的商品 再用其在國際市場上換回其他本國勞動生產率較低的商品

比較成本說即為相對技術差異論 如果某國在各種商品上都不佔優勢 則可以通過"兩利相權取起重,兩弊相權取其輕"的思想選擇不利相對較小的商品生產

李嘉圖的比較成本說在今天的國際**中仍然具有理論意義

a509路過

7樓:可可公尺秀

斯密的絕對成本學說認為,各國生產相同的幾種產品,都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如果各自生產在成本上具有絕對優勢的商品,然後通過對外**

斯密的絕對優勢理論和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的區別與聯絡

8樓:匿名使用者

亞當斯密於《國富論》中最早提出了絕對優勢理論,指各國在生產同樣產品時,勞動生產率的絕對差異所導致的各國之間生產優勢的不同,因此各國專門生產本國勞動生產率較高的產品。比較優勢理論最早由英國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在《政治經濟學及其賦稅原理》中提出,是用國與國之間生產同一產品相對勞動生產率優勢解釋國際**原因的理論。兩者既有共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共同點:

a:無論是絕對優勢理論還是比較優勢理論都屬於技術差異論的範疇。技術差異論,是指各國在生產同一產品時勞動生產率不同所造成的國際分工。

b:都採用了比較的方法來闡述原因。

c:都建立在勞動生產率的差異上,勞動生產率的引進使國際**的原因從自然要素領域轉到了生產領域,如果沒有差異,則沒有比較,因此差異是基礎。

d:都有其自身的侷限性,並有待於進一步發展。

不同點:

a:假定條件不同:絕對差異論的假定條件是全世界只有兩國,都能生產兩種產品,一國在一樣產品上的生產率高於另一國,另一國在另一產品上的生產率高於此國;而比較優勢理論則是一國兩件產品的勞動生產率都高於另一國,在此基礎上兩種理論對國際分工進行解釋。

b:比較內容與方法不同:絕對差異論比較是直接在二者中選出誰好誰劣,而比較優勢理論則是「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弊相權取其輕。」

c:適用範圍不同:絕對差異論只能說明各國分別在某一種或某幾中產品的生產上,勞動生產率高於其他國家,分工得以形成,而比較優勢理論還可以解釋當一國在所有產品的生產上勞動生產率都高於他國時國際**得以成立的原因,即考慮到相對技術優勢,但同時這也有其自身的侷限性,因為這種理論在假定時只考慮生產力的投入,並認為勞動力的轉移勞動生產率不變,以及從靜態角度考慮國際分工。

d:有絕對優勢一定有比較優勢,有比較優勢不一定有絕對優勢。絕對優勢是同一產品一國對另一國的優勢,是內生的,而比較優勢理論是同一國一產品對另一種產品的優勢,是外生性的。

李嘉圖的比較成本學說與斯密絕對成本學說有何異同

產生的歷史必然性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 產生的歷史背景 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社會歷史根源和階級基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的歐洲的一些主要國家已佔統治地位.首先由英國開始的工業革命,使生產力迅速地發展起來,資產階級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

大衛 李嘉圖的作品理論,大衛 李嘉圖比較成本理論的主要內容

比較成本 理論 後人稱為 比較優勢 理論 認為,國際 的基礎並不限於勞動生產率上的絕對差異。只要各國存在勞動生產率的相對差別,就會出現生產成本和產品 相對區別,即 兩優取重,兩劣取輕 從而各國在不同產品上具有比較優勢,使國際分工和國際 成為可能。大衛 李嘉圖在其代表作 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 中提出了...

盧梭的教育主張和當代教育的異同點,急需

談盧梭的教育思想對當代中國家庭教育的啟示 作為啟蒙思想家,盧梭的教育學論著處處體現著人性的光輝,他主張教育回到兒童本身,他的教育思想對當今的家庭教育有著深刻的借鑑意義。一 盧梭的教育思想 從其目的來看,盧梭的教育是一種自然教育,尊重兒童 順應天性。他指出教育分為三種,受之於自然 人和事物,只有這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