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敕勒川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021-03-09 06:24:18 字數 4118 閱讀 2284

1樓:一灘新約

《敕勒歌》描繪了一幅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畫面 。描繪了一幅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草原全景圖。

相關介紹:

《敕勒歌》開頭兩句交代敕勒川位於高聳雲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接著兩句用「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蒙古包,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

擴充套件資料

相關背景:

對於《敕勒歌》的學術研究眾多,涉及這首歌的創作背景,創作年代,創作故鄉,歌詞作者,歌詞語言,歌詞釋文,歌的科學價值,敕勒川的地望,歌與斛律金的關係,敕勒族的命運等方面。

在史書中,最先提到《敕勒歌》的是唐朝初年李延壽撰的《北史》卷六《齊本紀》:高歡帶病強自設宴面會大臣。為振軍心,他命部將斛律金唱《敕勒歌》,遂使將士懷舊,軍心大振。

北朝民歌主要是北魏以後用漢語記錄的作品,這些歌謠風格豪放剛健,抒情爽直坦率,語言質樸無華,表現了北方民族英勇豪邁的氣概。

2樓:檸檬一家人

描繪了天高地遠、草肥牛羊壯的邊陲風光。

《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樂府,見於宋人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中的「雜歌謠辭」。全詩僅二十七字,卻異常出色地描繪了天高地遠、草肥牛羊壯的邊陲風光,突顯出蒼莽壯闊的異域情調,其雄渾慷慨的格調全然不同於以吳歌西曲為代表的婉約纏綿的南朝樂府。

開頭兩句交代敕勒川位於高聳雲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接著兩句用「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蒙古包,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最後三句描繪了一幅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草原全景圖。

有靜有動,有形象,有色彩。

3樓:歌吟鈴子

敕勒歌南北朝:樂府詩集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註釋①《敕勒歌》:敕勒(chì lè):種族名,北齊時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帶。

②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現在的山西、內蒙一帶。北魏時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帶稱為敕勒川。

③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北部。

④穹廬(qióng lú):用氈布搭成的帳篷,即蒙古包。

⑤籠蓋四野(yǎ):籠蓋,另有版本作「籠罩」(洪邁《容齋隨筆》卷一和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捲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⑥天蒼蒼:蒼蒼:青色。蒼,青,天蒼蒼,天藍藍的。

⑦茫茫:遼闊無邊的樣子。

⑧見(xiàn):同「現」,顯露。

《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的北朝流傳的一首民歌,一般認為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民歌歌詠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 開頭兩句交代敕勒川位於高聳雲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

接著兩句用「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蒙古包,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最後三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一幅壯闊無比、生機勃勃的草原全景圖。「風吹草低見牛羊」,一陣風兒吹彎了牧草,顯露出成群的牛羊,多麼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這裡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景象。

全詩寥寥二十餘字,就展現出我國古代牧民生活的壯麗圖景。

這首詩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風格,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宋詩人黃庭堅說這首民歌的作者「倉卒之間,語奇如此,蓋率意道事實耳」(《山谷題跋》卷七)。對它的學術研究,時至今日也經久不衰。

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

「敕勒川,陰山下」,詩歌一開頭就以高亢的音調,吟詠出北方的自然特點,無遮無攔,高遠遼闊。這簡潔的六個字,格調雄闊巨集放,透顯出敕勒民族雄強有力的性格。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這兩句承上面的背景而來,極言畫面之壯闊,天野之恢巨集。同時,抓住了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徵,歌者以如椽之筆勾畫了一幅北國風貌圖。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天」、「野」兩句承上,且描繪筆法上略有疊沓,蘊涵著詠嘆抒情的情調。作者運用疊詞的形式,極力突出天空之蒼闊、遼遠,原野之碧綠、無垠。這兩句顯現出游牧民族博大的胸襟、豪放的性格。

「風吹草低見牛羊」這最後一句是全文的點睛之筆,描繪出一幅殷實富足、其樂融融的景象。

這首歌具有鮮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濃郁的草原氣息。從語言到意境可謂渾然天成,它質直樸素、意韻真淳。語言無晦澀難懂之句,淺近明快、酣暢淋漓地抒寫了游牧民族驍勇善戰、彪悍豪邁的情懷。

4樓:皇靈陽聖昕

,天空是青蒼蔚藍的顏色,草原無邊無際,一片茫茫。

這首古代民歌,讚美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

敕勒川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5樓:南叔小百科

民歌歌詠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 開頭兩句交代敕勒川位於高聳雲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

接下來的兩句話用「穹廬」作為比喻,說天空就像乙個蒙古包,覆蓋草原的各個方面,以描述遠見,荒野的連線,壯麗的風景。最後三句話,「天空是綠色,野外,風吹草,看到牛羊」,是草原的壯麗和生動的全景。

「風吹過草,看到牛羊。」一陣風吹過草,露出一群牛羊。水和草豐富,羊羊肥胖的場景多麼生動。整首詩中有20多個單詞,展現了中國古代牧民生活的巨集偉畫面。

一、原文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二、註釋:

1、《敕勒歌》:敕勒:種族名,北齊時居住在朔州一帶。

2、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

3、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北部。

4、穹廬:用氈布搭成的帳篷,即蒙古包。

5、籠蓋四野:籠蓋。

6、天蒼蒼:蒼蒼:青色。蒼,青,天蒼蒼,天藍藍的。

7、茫茫:遼闊無邊的樣子。

8、見:同「現」,顯露。

敕勒川,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全詩寥寥二十餘字,展現出我國古代牧民生活的壯麗圖景。

尤以最後三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歌辭大氣磅礴,粗獷雄放,有極大的藝術感染力。千百年來成為婦孺皆知的名句。

「敕勒川,陰山下」,起初,在高亢的基調中,北方的自然特徵被挖掘出來,沒有覆蓋,也沒有障礙。這種簡潔的六字形風格充滿了莊嚴和巨集偉,透顯出敕勒民族雄強有力的性格。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這兩句話來自上面的背景,廣闊的畫面是壯觀的,荒野是壯觀的。同時,抓住了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徵,歌者以如椽之筆勾畫了一幅北國風貌圖。

「天」、「野」兩句承上,且描繪筆法上略有疊沓,蘊涵著詠嘆抒情的情調。作者運用疊詞的形式,極力突出天空之蒼闊、遼遠,原野之碧綠、無垠。這兩句顯現出游牧民族博大的胸襟、豪放的性格。

「風吹草低見牛羊」這最後一句是全文的點睛之筆,描繪出一幅殷實富足、其樂融融的景象。

6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古代牧民生活的壯麗圖景.描繪了一幅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畫面 .描繪了一幅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草原全景圖.

敕勅歌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想讚美的是什麼

7樓:一弦一柱

描繪了是一幅壯闊無比、生機勃勃的草原

全景圖,一幅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草原全景圖。讚美草原有靜有動,有形象,有色彩。

原文: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翻譯:遼闊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陰山腳下。

天空像個巨大的帳篷,籠蓋著整個原野。

蔚藍的天空一望無際,碧綠的原野茫茫不盡。

一陣風吹過,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8樓:自我醒時

《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的北朝流傳的一首民歌,一般認為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民歌歌詠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開頭兩句交代敕勒川位於高聳雲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

接著兩句用「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蒙古包,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最後三句描繪了一幅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草原全景圖。有靜有動,有形象,有色彩。

全詩風格明朗豪爽,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一直受到歷代文論家和文學史論著的一致好評。對它的學術研究,時至今日也經久不衰

敕勒川這首詩描述一幅畫怎樣畫面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我國古代牧民生活的壯麗圖景,描繪了一幅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畫面 描繪了一幅水草豐盛 牛羊肥壯的草原全景圖。敕勒歌 先秦 佚名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譯文 遼闊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陰山腳下。敕勒川的天空啊,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氈帳一般。它的四面與大地相連,蔚...

想象一下《敕勒歌》所描繪的畫面,並用自己的話把這個畫面描繪下

敕勒歌 描述了遼闊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陰山腳下。天空像個巨大的帳篷,籠蓋著整個原野。蔚藍的天空一望無際,碧綠的原野茫茫不盡。一陣風吹過,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敕勒歌 選自 樂府詩集 是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的北朝流傳的一首民歌,一般認為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民歌歌詠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

小池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小池 描繪的畫面是描寫乙個泉眼 一道細流 一池樹陰 幾支小小的荷葉 乙隻小小的蜻蜓,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表現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係。出自宋朝詩人楊萬里的 小池 全詩為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翻譯 泉眼悄然無聲是因捨不得細細的水流,樹蔭倒映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