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重讀中國近代史為什麼要學習中國近代史?

2021-03-07 02:22:31 字數 5206 閱讀 1299

1樓:天下的大路

中國近代歷史是每乙個中國人都無法忘記的近一百年的恥辱史,但是我們必須去直面正式它。「如果我們不知道或者完全無視這個過程,就很難在歷史長河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很難安放好自己的位置,在世界格局中也定位不好自己的位置。」

中國近代史,乙個個鮮活的歷史事件,中國與西方、清廷與民間、滿族與漢族士人、洋教與本土信仰、槍桿與筆桿、造反和維新、科舉與革命重新去回望和反思,為什麼當時的經濟無法正確的走下去,重讀中國近代讓我們史明白在我們當今所處的社會,自己根源的文化中該如何更好的將傳統文化與企業融合,創造更輝煌的未來。

2樓:匿名使用者

大部分人是沒有讀懂歷史的

3樓:匿名使用者

1.近代中國留給我們的只是屈辱嗎?

相信很多人對歷史的反感,是從中學時代被歷史老師強迫著死記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經歷而種下的。當然,也少不了所有題目最終要歸結到的所謂進步哲學觀上。這兩手折斷了多少人對於歷史的好奇。

但其實,讀史最大的樂趣,甚至說作用,並不是那些年月日、姓名諡號稱號、五個w乙個h的記誦,而是讀到其中人、事、勢的糾纏,是讀到潛流的初生與最終的湧動、看似荒唐的蝴蝶效應,以及盛極始衰、衰中出生機的發展。歷史留下的是史實,也為我們提供各種視角,引發我們的辨別力與思考。因為,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所有歷史裡的人物性格也都存在於此時我們的身邊。

漢唐氣象,宋元之風,康乾盛世,尚能因著文化或國力的強盛而得到人們的關注,而說到近代史,「閉關鎖國」「被動挨打」「喪權辱國」幾個大字牢牢釘在上面,似乎我們已經習慣了繞道而行,不聞不問。偶然提起,也都是列強的錯,都是清**的錯,是它們的霸權和無能造就了我們屈辱的近代史。

但,真的如此嗎?那段歷史果然如此,除去屈辱與仇恨就沒有其他價值嗎?我們果然可以把種種原因都簡單地推給別人嗎?

革新派、頑固派、開眼看世界第一人、保皇黨、大軍閥、**賊……種種帽子,果然就可以概括乙個人或乙個派別,讓他們年年歲歲分扮**電視裡的忠奸善惡好人壞人嗎?

2.「三千年未遇之大變局」

中國近代史,實在是值得我們去回望、去了解的,因為彼時中國正「遭遇三千年未遇之大變局」。

中國與西方、清廷與民間、滿族與漢族士人、洋教與本土信仰、槍桿與筆桿、造反和維新、科舉與革命……其中的精彩與遺憾,讓人唏噓、慨嘆,也讓人思索。正是在這一時期,近代中國逐漸開始在挨打與陣痛中融入世界的發展體系。

洋人最初攜著通商的意願而來,卻意外發現中國之閉塞落後,乃至一步步產生起戰獲利之心。而同時湧進國門的還有諸多傳教人員,他們帶來的不僅是天主教或新教的傳播,更影響至太平天國、義和團乃至清廷對於新政改革的態度。一部分士人逐漸將埋首經卷的目光抬起,望向西方與未來,寄望於革新甚至革命;一部分士人開始以亂世為政治與名望上的投機與投資,鼓吹激進。

一部分滿族**希圖吸納有志漢人,改革發展,一部分滿族**收緊權力,使清廷與漢族士人的矛盾更為激化。一部分普通百姓對西方傳來的種種新鮮玩意兒與資訊充滿好奇,紛紛冠以「文明」頭銜;一部分普通百姓由自身因緣而起揭竿起義,或是土洋結合,或是完全排洋,又因此而影響了百姓、士大夫以及清廷的決策。一部分人開始師夷長技以自強,練兵習知識,一部分人自立山頭,相互割據……

是的,中國社會是從近代時期的痛苦與全面危機之中,才開始艱難地轉型的。而同時,那段歷史又充滿了矛盾與悖論,比如,失敗導致的危機越深重,尾隨而至的變革就越激進,而過於激進的變革卻可能打亂有可能成功的循序漸進的改革,從而導致保守勢力的收緊。顯然,在這裡,只用簡單的結論式分析是完全沒有說服力的,唯有還原歷史拐點的細節,才能幫助我們更清晰地觸控那個充滿變故的複雜時代。

而在人世動盪、多種文化衝擊中,各種人性也表現得淋漓盡致。了解了這段歷史的曲折,才會更加清晰地了解我們的國民性,也更清楚我們現在種種的來龍去脈。

3.不再自我感動、自我推卸的歷史

一段複雜、精彩、勾連眾多的歷史,但作者在書中卻以四兩撥千斤的筆法,深入淺出,體例清晰,筆法輕鬆地呈現出來。隱藏在文後的是苦心孤詣的多年研究成果,卻不是板著臉的教訓分析,讀來好看、輕鬆、明了,又自然而然地了解當時當地各式人、事、勢的交錯與消長。他把歷史講得像**一樣好看,讓人在獲得閱讀快感的同時,把握近百年歷史的脈絡,歷史變遷的內在聯絡和對歷史問題的詮釋。

更有趣的是,除去學問、視角與眾多細節,書中更體現出作者獨特的莽夫般的個性,他用並非杜撰的史料,痛快地將以往歷史中神化的人們拉下悲壯之席,又還另一些被唾棄之人以應有之成績。或許,只有看到歷史的這一面,我們才會對近代歷史人物具備應有的理解和同情。也只有如此,我們才不會盲目地跟隨別人的定義,簡單化地把歷史上的人物歸為進步或落後,才不會不自覺地將宣傳拔高後的某個人悲壯化,進而自我感動。

讀史,了解那段過程,可以幫助我們在歷史長河中更好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更好地安放自己的位置。讀史也帶給我們更多選擇:可以選擇閉眼,可以選擇睜眼;可以選擇看15度視角,也可以選擇看75度視角;可以選擇去做跳腳罵的人,也可以做建設者。

讀史本是興趣,但如果一定要說意義,這或許就是重讀中國近代史所能給與我們的重要意義。

或者,我們也可以自問一下,既然近現代乃至當代很多變局,在晚清就已經初見端倪,那麼,一百多年前的問題,今天解決了嗎?一百多年前的夢想,今天實現了嗎?

為什麼要學習中國近代史? 40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近代史並不是完全如某些人所說,是一部屈辱史、抗爭史。

首先,在抗日戰爭以前,中國有五次大的戰爭,即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0336237鴉片戰爭、二鴉、中法戰爭、八國聯軍和中日甲午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在沿海各處都沒有讓英**隊進入,只是**的懦弱,才簽訂了江寧條約。歷史上,並沒有所謂的南京條約。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隊在極度不利的情況下,仍然沒讓英法聯軍進入中國。英法還是通過政治手段,威脅清朝**。中法戰爭,中國在戰場上已經取得了勝利,只是由於清**的懦弱,才簽訂了中法條約。

八國聯軍侵華,義和團完全有可能打敗八國聯軍,由於慈禧的膽怯,才簽訂了北京條約。中日甲午戰爭,北洋水師完全可以取得勝利,又是由於清**的無能,才導致戰爭失敗。

可以看到,中**隊或者說中國人民,頑強的抗擊侵略,打敗了敢於入侵的所有敵人,屈辱僅僅是清**的,而不是中國的。正就是所謂的亡國和亡天下的區別。

其次,在2023年以後,中國就再也沒有大規模的戰爭。歷史書上寫得什麼列強改變了侵華方針,忙於歐洲事務,那都是次要原因,主要還是由於袁世凱小站練兵,列強看到了中國新軍的強大,才改變了侵華方針。如果中國國力不增強,至少日本和沙俄,還是會軍事侵略中國的。

袁世凱的北洋軍,也成為了2023年到2023年間,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勢力,也最終滅亡了清朝。

最後,在抗日戰爭時期,中**隊表現的十分頑強,四次會戰雖然都失敗了,但是武漢會戰使得近衛內閣**,導致日本不再敢在中國發動大規模會戰,而把進攻的重點轉向了東南亞和太平洋,最終惹惱了美國,日本戰敗。其實,即使美國和蘇聯不參戰,蔣介石已經接受了***運動戰的思想,只要堅持這一思想,打敗日本只是個時間問題。如果蔣和毛願意,小日本早就被打跑了。

只不過他們都希望儲存自己的實力,以應對真正的生死戰。

所以說,僅僅說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和抗爭史是不正確的,在這一時期,中國仍然頗為強大,有足夠的實力抵禦外敵。

5樓:執_花念

學習中國近代史的意義:

簡答:1、了解國情,培養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國民文化素質;

2、借鑑歷史經驗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0336237,為振興中華,建設現代化的中國獻計獻策。

學習中國近代史的意義——

學習中國近代史,所學何用?當然要祭奠那些無辜喪命於外敵槍炮下的萬千同胞,要追憶三元里人民的拚死抗爭、「致遠號」二百五十名將士以艦殉國的英勇悲壯,要緬懷「戊戌六君子」、「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以及無數革命先驅捨生取義的愛國之舉。然而,最重要的意義是從這段苦痛的歷史中,汲取教訓,勵精圖治,振奮自強,做好今天的事,寫好中國的未來史。

中國近代史以一八四○年的鴉片戰爭發端,意義不尋常。如果說此前的中國仍沉湎於「威加四方、萬邦懾服」的**大國的幻境之中,那麼此後的中國則被列強的鐵甲艦拖進了世界舞台之中。不可能有與世隔絕的安寧,願意也好不願意也好,除被迫一戰,別無選擇。

此後,世界經歷了兩次大戰,壓迫與反壓迫、侵略與反侵略的鬥爭綿延不絕。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世界範圍內的較量直到今天仍在延續;儘管政治格局、力量對比、較量方式與以前有很大的變化,但是看得分明:哪個國家和民族都希望在生存和發展的競爭中居於比較主動和有利的地位。

即使和平與發展主導當今世界大勢的今天,挑戰和較量仍然貫穿其中。

今天是過去的延伸,也是未來的起點。為了把握今天,掌握未來,需從史鏡之中獲得寶貴的借鑑,才不失為智慧型和聰明的民族。對乙個國家的發展來講,其興也有因,其衰也有故,所以學習中國近代史,溫故而知新,對於我們抓住機遇,推進改革,實現「三步走」的巨集偉戰略目標,是極有助益的。

中國近代史包涵著很豐富的內容,但有三條用苦難換來的教訓,可以說最為刻骨銘心。

無實力無以言尊嚴。近代中國是與外國列強簽署不平等條約最多的時期。所謂談判,實則是不談只判,除了割地賠款外,別的免開尊口。

為什麼是這樣?因為談判桌後面是一字擺開的兵艦和大炮。朝廷的腐敗,國力的空虛,助長了列強的專橫。

應該記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人高呼「公理戰勝強權」、要求從德國人手裡收復青島時的情景。然而,列強們完全無視中國人的要求,竟拿著中國領土做起了交易。事實教育了中國人:

公理是存在的,但是面對列強,沒有實力做後盾的公理是多麼的不堪一擊。今天我們仍能看到霸權主義、殖民主義的余風,但和一百年前相比,當年列強的耀武揚威不復存在。因為今日的中國已不是昨天的中國,從各方面實力來看,我們不再無足輕重。

正如有的運動員所說,尊嚴不是乞求來的,是用拚搏換來的。結論是:貧窮落後不是社會主義,甚至連國之尊嚴都不會有。

不自強無以論實力。人們很難理解,以中國幅員之大,人口之眾,文化之燦爛,怎麼會淪到虎落平原被犬欺的悲慘境地。是因為朝廷腐敗,軍閥混戰,國家**,民不聊生,軀體雖大卻弱不禁風。

古人云:「政亡,則國家從之。」乙個無法團結起來、凝聚起來的民族,乙個處於**和動盪之中的國家,雖地廣人眾、高城深池,卻不足以為強為固。

中國近代史告訴我們,要使中國強大起來,首先要靠民族的團結,社會的穩定,倘十二億人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我們這個民族的中興誰也擋不住。

不變革無以圖自強。中國向何處去?這是一百多年來無數志士仁人苦苦思索的問題,因而變法圖強構成了近代史最為動人的一章。

至今我們在閱讀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陳獨秀、李大釗等諸先賢的變革篇章時,仍感到虎虎有生氣。然而把這種變革由理論變成現實,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歷史的,是***等成千上萬中國共產黨人。而***同志所開創的改革開放事業,則把這種偉大變革推向最為輝煌的時期。

至少我們已經看到,自鴉片戰爭以來的一百五十多年間,中國人還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擁有足以自豪的實力和充分的自信。一百多年來所進行的持續不斷的社會變革,已經使中國和中國人具有了嶄新的面貌,並將在開拓和創新中成為真正的巨人。(引用)

中國近代史?分為幾類,什麼叫中國近代史?

中國民族的屈辱史 抗爭史 探索史三類。中國近現代史從1840年開始到1949年結束。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 五四 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從1919年 五四 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什麼叫中國近代史?中國近現代史是區別於世界近現代史,專以中國為...

中國近代史的主線索是什麼,中國近代史的主線索是什麼

西方列強的侵略,中國一步一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 中國人民的抗爭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 從地主階級,農民階級,資產階級,無產階級,每乙個都嘗試,最後找到適合中國的革命道路 中國近代史從鴉片戰爭 1840年 到新中國成立 1949年 為止。中國近代史,是一...

為什麼說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起點

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的政治格局,也改變了社會矛盾的性質。所以自此開始,中國的歷史開始了新的篇章。鴉片戰爭使我國從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開啟了中國的大門 轉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中國近代史綱要 為什麼說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起點 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的政治格局,也改變了社會矛盾的性質。所以自此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