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歷史沿革古老的建制

2021-03-05 08:33:23 字數 5007 閱讀 7073

1樓:杭州通通通

杭州的歷史沿革

(1)從「餘杭」到「錢唐」

杭州在周朝以前,屬於「揚州之域」。傳說在夏禹治水時,全國分為九州,長江以南的廣闊地域均泛稱揚州。西元前21世紀,夏禹南巡,大會諸侯於會稽山(今浙江紹興),曾乘舟航行經過這裡,並捨其餘杭(「杭」是方舟)於此,故名「餘杭」。

一說,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稱此地為「禹杭」,其後,口語相傳,訛「禹」為「餘」,乃名「餘杭」。

春秋時,吳越兩國爭霸,杭州先屬越,後屬吳,越滅吳後,復屬越。戰國時,楚滅越國,杭州又歸入楚國的版圖。

秦統一六國後,在靈隱山麓設縣治,稱錢唐,屬會稽郡。《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這樣的記載:「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

」這是史籍最早記載「錢唐」之名。現在的市區,當時還是隨江潮出沒的海灘,西湖尚未形成。

西漢承秦制,杭州仍稱錢唐。新莽時一度改錢唐為泉亭縣;到了東漢,復置錢唐縣,屬吳郡。這時杭州農田水利興修初具規模,並從寶石山至萬松嶺修築了第一條海塘,西湖開始與海隔斷,成為內湖。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杭州為吳國的吳興郡,屬揚州。因外族相繼入侵,晉室南遷,促進了江南和錢塘江兩岸經濟文化的發展。這時,西湖已有「明聖湖」、「金牛湖」之稱。

東晉咸和元年(326年),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飛來峰下建了靈隱寺,這不僅是西湖最古的叢林建築,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名剎。隨後有方士許邁及葛洪等人在武林山下、韜光、寶石山一帶進行寫書、煉丹等活動,傳播宗教,西湖名山勝水也漸次開拓。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公升錢唐縣為臨江郡。

陳後主禎明元年(587年),又置錢唐郡,轄錢唐、於潛、富陽、新城四縣,屬吳州。

(2)「杭州」之名首次出現

隋王朝建立後,於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現。下轄錢唐、餘杭、富陽、鹽官、於潛、武康六縣。州治初在餘杭,次年遷錢唐。

開皇十一年,在鳳凰山依山築城,「周三十六裡九十步」,這是最早的杭州城。大業三年(607年),改置為餘杭郡。六年,楊素鑿通江南運河,從現在的江蘇鎮江起,經蘇州、嘉興等地而達杭州,全長400多公里,自此,拱宸橋成為大運河的起訖點。

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促進了杭州經濟文化的迅速發展。《隋書·地理志》記述:「杭州等郡,川澤沃衍,有海陸之饒,珍異所聚,故商賈並輳」。

這時的餘杭郡有戶15380,杭州戶口統計由此開始。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餘杭郡,治所在錢唐。因避國號諱,於武德四年(621年)改「錢唐」為「錢塘」。太宗時屬江南道,天寶元年(742年)復名餘杭郡,屬江南東道。

乾元元年(758年)又改為杭州,歸浙江西道節度,州治在錢塘,轄錢塘、鹽官、富陽、新城、餘杭、臨安、於潛、唐山八縣。州城的範圍也隨之擴大,由原來的城南沿江一帶發展到今天的武林門一帶。由於運河的溝通,杭州成為貨物集散地,社會經濟日趨繁榮,人口也逐漸增加,唐貞觀(627~649年)中,已有15萬餘人;到開元(713~741年)中發展到58萬人,此時的杭州,已與廣州、揚州並列,為我國古代三大通商口岸之一。

長慶二年(822年),詩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大規模浚治西湖,並築堤建閘,以利農田灌溉。又繼李泌之後重修六井。從這時起,西湖之名益彰於世。

(3)吳越國的國都

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偏安東南,建都杭州。當時的杭州稱西府或西都,州治在錢塘,轄錢塘、錢江、餘杭、安國、於潛、唐山、富陽、新城八縣。在吳越三代、五帝共85年的統治下,經過勞動人民的辛勤開拓建設,杭州發展成為全國經濟繁榮和文化薈萃之地。

歐陽修在《有美堂記》裡有這樣的描述:「錢塘自五代時,不被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樂。十餘萬家,環以湖山,左右映帶,而閩海商賈,風帆浪泊,出入於煙濤杳靄之間,可謂盛矣!

」吳越王錢鏐在杭州鳳凰山築了「子城」,內建宮殿,作為國治,又在外圍築了「羅城」,周圍70裡,作為防禦。據《吳越備史》記載,這個都城,西起秦望山,沿錢塘江至江干,瀕錢塘湖(西湖)到寶石山,東北面到現在的艮山門。以形似腰鼓,故又有「腰鼓城」之稱。

吳越王重視興修水利,引西湖水輸入城內運河;在錢塘江沿岸,採用「石囤木樁法」修築百餘里的護岸海塘;還在錢塘江沿岸興建龍山、浙江二閘,阻止鹹水倒灌,減輕潮患,擴大平陸。動用民工鑿平江中的石灘,使航道暢通,促進了與沿海各地的水上交通。置「撩湖兵」千人,疏浚、保護西湖,使不被葑草淤塞。

吳越三世五王都篤信佛教,現在杭州西湖周圍的寺廟、寶塔、經幢和石窟等文物古蹟,大都是那個時期的建就。當時的杭州就有「佛國」之稱。

(4)南宋時的京城

在北宋時,杭州為「兩浙路」的路治;大觀元年(2023年)公升為帥府,轄錢塘、仁和、餘杭、臨安、於潛、昌化、富陽、新登、鹽官九縣。當時人口已達20餘萬戶,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經濟繁榮,紡織、印刷、釀酒、造紙業都較發達,對外**進一步開展,是全國四大商港之一。

杭州歷任的地方官,十分重視對西湖的整治。元佑四年(2023年),著名詩人蘇東坡擔任杭州知州,再度疏浚西湖,用所挖取的葑泥,堆成橫跨南北的長堤(蘇堤),上有六橋,堤邊植桃、柳、芙蓉,使西湖更加美化。又開通茅山、鹽橋兩河,再疏六井,使滷不入市,民飲稱便。

經過北宋150多年的發展,到了南宋時,開始了杭州的鼎盛時期。南宋建炎三年(2023年),置行宮於杭州,為行在所,公升為臨安府,治所在錢塘。轄錢塘、仁和、臨安、餘杭、於潛、昌化、富陽、新城、鹽宮九縣,地域與唐代大致相當。

紹興八年(2023年)定都於此,杭州城垣因而大事擴充套件,當時分為內城和外城。內城,即皇城,方圓九里,環繞著鳳凰山,北起鳳山門,南達江干,西至萬松嶺,東抵候潮門,在皇城之內,興建殿、堂、樓、閣,還有多處行宮及御花園。外城南跨吳山,北截武林門,右連西湖,左靠錢塘江,氣勢巨集偉。

設城門13座,城外有護城河。由於北方許多人隨朝廷南遷,使臨安府人口激增。到鹹淳年間(1265~2023年),居民增至124萬餘人(包括所屬幾個縣)。

就杭州府城所在的錢塘、仁和兩縣而言,人口也達43萬餘人。

人口的增多,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商業的繁榮創造了條件。南宋都市經濟的繁榮,不僅超越前代,而且居世界前列。當時臨安手工作坊林立,生產各種日用商品,尤其是絲織業的織造技藝精良,能生產出許多精巧名貴的絲織品,在全國享有盛名。

據《武林舊事》等書記載,南宋時的杭州商業有440行,各種交易甚盛,萬物所聚,應有盡有。對外**相當發達,有日本、高麗、波斯、大食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之有使節往來和**關係,朝廷專設「市舶司」以主其事。西湖風景區經過修葺,更加嫵媚動人,吸引了不少中外遊客;酒肆茶樓,藝場教坊,驛站旅舍等服務性行業及夜市也很興盛。

南宋時,杭州是全國的文化中心,設立了最高興府——太學,還有武學、醫學、算學、史學等各科學校,臨安府學及錢塘、仁和兩縣學的學生近千人。這裡書鋪林立,刻印的書籍十分精良。當時的繪畫藝術甚盛,「西湖十景」就是由南宋畫院題名的。

(5)浙江省的省會

元代在杭州設兩浙都督府,後改為杭州路總管府,為江浙行省治所(錢塘、仁和);至正二十六年(2023年),朱元璋改置浙江行省,仍以杭州為省治。錢塘、仁和、海寧、富陽、餘杭、臨安、於潛、新城、昌化等州縣皆屬杭州路。因遭戰亂,杭州城內的不少宮殿被毀,工商業曾一度衰落,西湖也漸被泥土淤塞。

但由於在南宋時期打下了繁華基礎,恢復較快。至正年間,大運河全線開通,杭州水運可直達大都(北京),成為全國水運交通要津。對促進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發展對外**,大有作用。

所以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稱杭州為「天城」,是「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

明代改杭州府為浙江布政使司治所。清代為浙江省兼杭嘉湖道治所。杭州府治均在錢塘、仁和,屬縣未變。

明正德三年(2023年),郡守楊孟瑛繼唐白居易、宋蘇東坡後再次疏浚西湖,拓展田蕩3480餘畝,將蘇堤增高、加寬,修建振鶩亭(即今湖心亭),砌築小瀛洲,使西湖重放光彩,恢復了「湖上春來水拍天,桃花浪暖柳蔭濃」的動人景色。至萬曆年間(1573~2023年),杭州又呈現出四方客商雲集,遊人紛至沓來的繁榮局面。

(6)廢府設杭州市

清初,在杭州城西沿西湖一帶建造「旗營」,俗稱「滿城」。城牆周圍十里,南至今開元路,北靠法院路,東臨中山中路附近,西面包括湖濱公園,並闢有六座城門,總占地1436畝,成為杭州的「城中城」(**初年拆除)。雍正二年(1724)、嘉慶五年(1800),浙江總督李衛、巡撫阮元先後再次疏浚西湖,挖起大量葑泥,使湖水加深數尺。

杭州人口有續增加。光緒九年(1883),杭州有62萬餘人。光緒二十一年,清**在中日戰爭中失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杭州開為日本通商商埠,拱宸橋闢為日本租界。

隨著資本主義勢力的入侵和洋務運動的興起,杭州的近代工業也逐漸發展起來。

中華**元年(1912),廢杭州府,合併錢塘、仁和兩縣為杭縣,仍為省會所在地。**3年(1914)設道制,置錢塘道,道尹駐杭縣。原杭州府所轄各縣歸錢塘道管轄。

**16年(1927)廢道制,析出杭縣城區設杭州市,直屬浙江省;舊屬諸縣直屬於省。從此,杭州確立為市的建制,市區分為八個區。這時杭州已有少數近代工業,如在2023年創辦的通益公紗廠(杭州第一棉紡織廠前身),規模較大;其後又陸繼興辦**柴廠、造紙廠等,傳統的手工絲織行業也逐步採用機械傳動。

1909-2023年,滬杭、杭甬鐵路相繼建成;全長1453公尺的錢塘江大橋於2023年竣工。2023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無條件收回拱宸橋日租界。

(7)從新生走向繁榮

從鴉片戰爭後的百餘年間,國力不振,民生凋敝,杭州城市年久失修,工商業也困難重重,西湖的不少景點,大多殘破不堪,有的已經廢圮。2023年5月3日,杭州市才獲得新生。

50年代以後,杭州的區域範圍經歷了不斷變化。先是將原有的八區改名為上城區、中城區、下城區、江乾區、西湖區、艮山區、拱墅區、筧橋區;其後,艮山區併入下城區,筧橋區併入半山區,中城區大部分併入上城區,小部分併入下城區;2023年初,半山區又與拱墅區合併,成立新的拱墅區。屬縣則有蕭山、餘杭、臨安、建德、富陽、桐廬、淳安七個縣(市)。

50年來,杭州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的杭州,是***確定的全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國家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是浙江省的省會。杭州在工業生產上已具備比較雄厚的實力,門模擬較齊全,在全省乃至全國都佔有重要地位。

農業科技力量和耕作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經過大規模的城市和園林建設,杭州的城市面貌已大為改觀。杭州,名副其實地成為我國東南部風景名勝優異、人文古蹟薈萃的名城。

(8)從繁榮走向區域中心城市

2023年,設立濱江區與高新產業開發區,實行同套班子,兩塊牌子,相應原屬於餘杭市的下沙、九堡、三墩等鎮也作了行政區劃調整。

2023年,杭州市轄蕭山市、餘杭市撤銷市建制,設蕭山區與餘杭區。杭州市轄區由六個增加到了八個,市區面積由683平方公里擴大到了3068平方公里,人口由179萬增加到373萬。

從此杭州鞏固了浙江省省會城市的地位,為浙江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同時也是長江三角洲地區除上海的第二大中心城市。

信陽的歷史沿革,天津的歷史沿革

西周時期,信陽境內分布著申 息 弦 黃 江 蔣 蓼等諸侯國。春秋戰國時期,從西元前688年開始,楚國相繼吞滅上述各國,委派縣尹 尊稱為縣公 進行管理,設定了直屬於楚國 管轄的地方政權 申縣 息縣 期思縣,是為本市設縣之始。秦代以郡轄縣,今信陽的大部分地區屬九江郡,境內設5縣,即 雩婁縣,治所在今商城...

法國的歷史沿革,上海大學的歷史沿革

1922年3月18日,私立東南高等專科師範學校在上海閘北青島路青雲坊 今青雲路298號附近 創辦。學校的創辦者是校長王理堂 校務長陳績武 會計湯石庵,他們以提倡新文化為號召,設立了國文 英文 美術三科及附中,招收了以皖籍為主的160餘名學生。為加速培養更多的共產黨幹部,中共 決定創辦一所幹部高等院校...

朝陽的歷史沿革,朝陽區的歷史沿革

朝陽 一名始於清代乾隆四十三年 1778年 以境內鳳凰山上的朝陽洞得名。春秋時期,朝陽地區是山戎 東胡的活動區域。戰國時,北部仍是山戎活動區,南部屬燕國遼西郡。秦 西漢時期,東部屬遼西郡,西部屬右北平郡。東漢時,西部為鮮卑活動區域,東部屬遼西郡。三國時,西部屬東部鮮卑,東部屬昌黎郡。西晉時,西部屬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