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讓精神」和「競爭意識」哪個才是

2021-03-04 09:00:46 字數 5785 閱讀 6326

1樓:花開百媚

兩者需要有機結合,看具體情況。有些時候需要謙讓精神,有些時候需要競爭意識。

這個分寸的把握,是閱歷,是智慧型。

競爭與謙讓在當今社會中能並存的理由

2樓:橙子的大世界觀

面對激烈的招聘競爭,一位名叫張媛媛的女大學生卻數次讓座,體現出良好的道德素養。但在競爭激烈的今天,人們不禁發出疑問:謙讓還適合今天的社會嗎?

是啊,孔融讓梨是一直倡導的一種傳統美德,我們炎黃子孫也一直受這樣的思想薰陶著。但是,在現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中,不是光靠謙讓就能生存的。細想一下,孔融這樣的孩子在現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會是什麼樣呢?

當然,我們不否認孔融讓梨積極的一面。我想,在今天我們能不能既具傳統美德又能適應如今的時代呢?其實,競爭與謙讓並不矛盾,是和諧統一的,可以在競爭的過程中體現謙讓的精神。

謙讓有利於獲得更多的競爭社會

無論在**世界還是孩子世界,善於謙讓的人一定會受到同伴的歡迎和接納,因而獲得更多的交往機會,也更具競爭力。如果說進取主要是體現「才氣」,那麼謙讓就是「人氣」的體現,這兩者在現代社會都是很重要的基本素質。隨著人們對知識和才能的重視和培養,以後有知識和才能的人越來越多,當這些人才聚集在一起的時候,靠什麼進一步出類拔萃?

其中乙個重要方面就是「人氣」,沒有「人氣」的「才子」必然面臨孤家寡人的鬱悶,甚至有懷才不遇的悲哀。謙讓寬容是贏得人氣和團結的乙個重要因素,因為它實際上是在明辨是非的前提下,凡事想得開,能讓人時且讓人,能容人處且容人,既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是乙個人胸懷寬廣、大度豁達、心靈美的反映,使人可以在寬鬆的人際氛圍中積蓄潛能。但是如果像少數人「小心眼兒」,處處愛爭強好勝,喜歡占個「上風」,心胸狹窄、患得患失,容易與人產生衝突。

謙讓有助於提高競爭能力

謙讓不僅有利於獲得人們的尊敬,能融洽和諧的與別人交流,而且也給了自己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這對提高在競爭過程中所需的綜合能力無疑是有幫助的。我們應該既會銳意進取,又知道謙讓寬容。銳意進取和謙讓寬容並不矛盾,因為它們都是有一定原則的,銳意進取的出發點是為了展現自我,但是要尊重別人的權利;謙讓寬容的出發點是為了別人,但是要維護好自尊,兩者結合使我們的社會更加興旺發達、和諧美好。

謙讓有益於培養在競爭社會中的適應能力

沒有競爭,社會就不會進步,個人的生存和發展就會受到制約;但一味盲目的追求競爭不懂得謙讓,那「競爭」就會變成「壟斷」,變成自己的「做秀」,最終只會引起別人的反感。試想,如果乙個人分別與十個人爭搶一次,另乙個人分別向十個人謙讓一次,誰受的傷害最大?不懂得謙讓的前者將得到什麼?

在競爭激烈的戰鬥中,面對強者,他可能在肌膚受傷的同時,精神和心理也受到傷害;面對弱者,他可能也只是暫時的勝利者,他的過激行為,將導致更多人的不滿和敵對情緒,有朝一日他將可能招來意想不到的傷害。只有擁有較強的競爭意識又具有謙讓的品質,才能在群體中,在未來的社會競爭中,開創美好的未來。

如何處理「謙讓」和「競爭」兩者之間的相互關係?

3樓:俞根強

謙讓,應該是強者對弱者的一種態度,並不是用在平等者、或者弱者對強者的。

而競爭,是【證明】自己是強者的一種手段。

讓孩子要同時兼備「謙讓」的美德和「競爭」的意識,我們感到這似乎很難做到,但這又是現今社會所需的。

【答】:首先通過競爭來【證明】自己是強者,然後再來通過謙讓表現修養。

可在一次體能比賽中,她落後了,老師表揚了比她跑得快的孩子,於是,大受刺激的她,從此再也不參加體能比賽。

【答】:這種情況,是無法用【謙讓】

【要點】:還是先教育【謙讓與競爭之間】的關係。在什麼情況下應該競爭注:《孔融讓梨》百科裡面的《另類解讀》,可以看一下

求一篇《謙讓》的作文

4樓:匿名使用者

1.謙讓作為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在處處講求競爭的現代社會,似乎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質疑。主張謙讓的人說「謙虛忍讓不僅是修養好更是大智慧型。

」反對謙讓的人說「謙讓早就過時了。弱肉強食,競爭就該當仁不讓。」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類似謙讓的事情在你我身邊似乎已很難發生了。

無論是乘車、購物、排隊、買票,還是與人合作、相處,優先考慮個人利益不僅是人性使然,也是現實生活所激發出的人生存的本能。梁實秋曾在一文中寫道:「小時候讀到孔融讓梨的故事,覺得實在難能可貴,自愧弗如。

有人猜想,孔融那幾天也許肚皮不好,怕吃生冷,樂得謙讓一番。我不敢這樣妄加揣測。不過我們要承認,利之所在,可以使人忘形,謙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孔融讓梨的故事,發揚光大起來,確有教育價值,可惜並未發生多少實際的效果:今之孔融,並不多見。」難道謙讓真的過時了嗎?

當然沒有。謙讓是一種胸懷,一種美德,一種風度,一種智慧型,更是一種修養。我們需要謙讓精神,這個時代也呼喚謙讓精神,今天,謙讓不過時。

清朝時,有一大戶人家想壘一道院牆把自己與鄰居家隔開。為牆基的位置,兩家發生了嚴重的衝突。大戶人家雖財大氣粗卻因不如鄰家子孫繁盛而吃了眼前虧,深感面子不保,馬上給在京城做大官的兒子寫家書一封,細述了家中煩惱,要求兒子快返鄉想辦法整治鄰居一下,為家族撈回面子。

這位在京**見信後迅速給家中回了一封急信,信中語重心長地說明遠親不如近鄰的道理,並在信尾文采飛揚地寫了四句話:「千里捎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大戶人家見信後深受教育,迅速與鄰家修好,並決定兩家之間不再壘牆,永不隔心!正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謙讓不是吃虧,是給自己留有餘地。

有一則公益廣告,除了人們擁擠在公共汽車門前,始終是畫外音,一男一女為了自己能先擠上公共汽車而與對方大吵起來,一位老者則平心靜氣地勸告兩位年輕人「把心放寬就不擠了」。

這兩個故事都體現了謙讓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與一位為人極其樂觀豁達的朋友討論謙讓的問題。她說謙讓實際上是一種充滿智慧型的處世哲學,因為謙讓有時不僅可以化解矛盾,還體現了為人的一種風度與涵養。

「不爭」就是心境方面的一種修養。現代社會要求人必須積極進取,沒有人願意主動讓出自己的利益給別人。謙讓並不是說不去面對真正殘酷的競爭,這與個人能力無關,而是因為謙讓尋求一種內心的平和,內心平和才會靜,心靜才能生出大智慧型。

拋開斤斤計較的睚眥必報,謙讓展現出的氣度與修養、個人魅力會增加自己的人緣,獲得更多信任與好感,誰說不會給自己留有更多發展的空間與機會。

當然謙讓也是有選擇性的。有些事情,即使我們謙讓了也看不出絲毫修養,而且在我們謙遜禮讓過後,事件所附帶的影響難以衡量,它所產生的不良因素會困擾我們的心靈,揮之不去。例如愛情是徹底自私的,戀愛或許需要天才,需要分秒地進行比賽。

戀人之間相處可以謙讓,但是愛情本身來不得謙讓,千萬別以為自己的謙讓是偉大,事實上這不但傷害了自己,更是對對方的不尊重。再例如工作中一項任務,明明自己可以勝任,卻要表現出謙讓的禮儀,我推你,你推我,明明自己可以做得很出色,卻還要退居幕後,似乎就變成了一種虛偽的生活態度,縱容了名不符實的欺騙,這何嘗不是自欺欺人。「不謙讓,並不意味著搗亂,或在需要協調配合的工作中互不相讓、暗地使絆子。

不謙讓,更多的是種精神上的自信,我行,我來,而不是人格上的萎縮。工作的協調配合是需要無數不謙讓之人的有機組合,而不是謙讓之士的一盤散沙。」所以,有些事還應當仁不讓。

這是否又與我們所主張的謙讓有所衝突呢?其實不然。「謙讓了愛情可能誤人誤己,甚至令自己遺憾終身。

而當乙個企業、乙個集體在需要協調配合的工作中,其員工處處表現出強烈的互不相讓的行為,那麼這個企業、這個集體任何一項工作都會因為內耗而增大成本。」謙讓不是拿原則做交易,而是要始終站在大局利益角度看待個人利益,當大局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矛盾時,應自覺地犧牲個人利益,維護大局利益。

朋友在教育自己家孩子時曾說過,只要是自己喜歡的想要的,就別輕易放棄,也別謙讓給別人。沒錯,現代社會要求我們必須學會為自己爭取。但事實上謙讓對現代人來說更多的是自覺遵守一種秩序。

而這種秩序的遵守,於人於己都會帶來方便。大凡世間萬事,無不是爭則不足,而讓則有餘。你看謙讓過時嗎?

2.星期六的下午,我像往常一樣去琴行學古箏,和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次是媽媽陪我一塊兒去的。在路上,我們有說有笑的,到了琴行,我飛快地跑進去,可是人坐滿了,要一會。

又過了一繪,我看見有兩位大姐姐快彈好了,我就在旁邊等,在等的過程中我已經帶好了彈片,姐姐走了,我把包放在乙個角落裡,然後迅速地那出書,但就在這時,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乙個不懂事的小女孩,趁我放包拿書這一會兒明目張膽地「搶」了那架琴。等我回去是,發現有這麼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丫頭**竟然來和我搶座位,正想發生「唇槍舌劍「式攻擊時,我想到了謙讓,然後我默默地坐到了另一架琴上。

我突然明白了什麼,因為這架琴上方的燈壞了,琴弦不好,琴很舊,音還不准。但我還是勉強地坐了上去,把書放到了書架上,只聽到「砰「一聲架子也縮短了,好像這一切都在跟我作對,這給了我媽媽乙個機會似的,她發起了「全面總攻」說: 「你真沒用,乙個小毛孩都來欺負你,讓什麼呀...........!

這時我腦子亂極了,我比她大,應該照顧她一下,謙讓一下...........。我越想越委屈,越想越傷心,淚水在我眼眶裡打了幾個轉,還是順著臉頰滾落下來。

謙讓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而不因只顧自己,丟棄美德。有些人認為只是表面上談談「紙上談兵」,實際也不用去做的,但他們錯了,徹底地錯了,生活中你不一定就要做大事,而小事卻置之不理,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你都能做,如「上車先讓老人先上,看見老人要讓座.........而不是像一窩蜂地跑進去.

謙讓你快回來吧,我們需要你!

5樓:愛劉迪

謙讓是我國的一種傳統美德,想在現實社會中尋找這樣乙個看似簡單的例子,卻很難把它找到。像「謙讓」這樣的事情在我的身邊很少發生,原因很簡單:我是個直性子的人。

哈哈,照此來說,那「謙讓」的例子不就沒有了嗎?您別著急,在各種宴會上,比如結婚時客人就坐,不就發生了一種微妙的「謙讓」關係了嗎?

去年參加乙個親戚的結婚慶典,各色各樣的人擁擠在新郎和新娘旁,虛情假意地噓寒問暖,恭喜他們。我最討厭這種人了,一看見他們,我便遠遠地離開那裡。該到就坐的時候了,客人們爭先恐後地謙讓,誰都不肯先坐,把新郎和新娘弄得不知如何是好。

真是有種「常常登上座,漸漸入祠堂」的感覺。於是大家們你推我讓,大聲嚷嚷著。像我這種輩分小的孩子們,被大人們安置在一旁就走了;自己認為可以上座的人都在拉拉扯扯,不放過一刻可以表示自己「謙讓」的機會。

瞧瞧他們正在推辭的語言,甚為「幽默」:

『您看看您,您的資格比我高,您應該上座才對啊!』有的說:『今天您是特邀嘉賓,您請!

』還有的說:『我們哥們幾個說說話,您就別客氣了!』」事實上看起來像是讓座,其實背後藏的詭計,連小孩都知道:

就是搶座唄!他們那看似甜蜜的笑臉上暗含著多麼可怕的虛偽啊!我看見這些人的所做所為,無不鄙視地想:

這些人多虛偽啊,誰上座不都一樣嗎!我便大膽地走到座旁,大聲說:「我坐這了!

大家敘舊的敘舊,聊天的聊天,繼續!……」那些人看了看我,麵麵想覷,臉色蒼白地不知該說些什麼好。現在想想,我真佩服自己當初的勇氣啊!

我聽朋友講過《聊齋誌異》中乙個關於「謙讓」的樂極生悲的小故事:一群人熱鬧地讓座,有乙個人拉住另乙個人的袖子,想把他拽上座去。那個被拉住的人使足全身力量向後躲閃。

雙方勢均力敵,互不相讓。突然,拉袖子的人手一鬆,被拉袖子的胳膊猛得向後一衝,正好撞著後面看熱鬧的人的大板牙上,一聲脆響——雙牙落地!我聽完後,不禁感到後怕:

幸虧我不愛看熱鬧,不然——我的板牙恐怕也會象這個人一樣的悲慘下場啦!

近年來,考場讓座之風頻繁出現。本人也經歷過一次。

學校期末考試時,因為是打亂順序分考場,我也不害怕別人抄襲了,便放鬆了警惕。我來到考場時,坐在前面的男生說:「大姐啊,我知道你的語文成績最好,總是第一,您……讓我看看行嗎?

」我想:「這個人這麼神通呢,啥都知道,先假裝許諾,不讓他看!」我說:

「行吧,你可別讓老師發現了!」他說:「誰我不敢抄啊?

」我心想:得,這回碰到個能超的主,真慘!

後來,監考老師轉悠到我旁邊就不走了,我心裡暗暗高興,前面的「神抄」一看有老師,哪還敢抄啊?!考完以後,他說:「這老師是不是有毛病啊,不到前面看著,在後面看?」

考場之風之所以如此盛行,就是因為一些學生品德的敗壞和好學生的軟弱,所以,父親給我的教誨,真是總結了這一點:該讓時讓,不該讓時不要讓……我將永聲銘記……

物質和精神倒底哪個才是人生最大的追求

唯物主義認為 人到最後都會成為唯物主義,因為人是物組成的。唯心主義認為 人到最後都會成為唯心主義,因為人是會思考的。唯物主義是用 物 研究 質 唯心主義是用 質 研究 物 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都是在研究 物質 有物質的時候你會發現精神追求是無法取代的。有精神的時候你會發現物質是不能缺少的。我相信絕大部...

什么生肖自律 謙遜,有擔當意識和奉獻精神

必然是豬。謙遜和奉獻意識這是沒的說。有擔當也沒問題,就是自律差一點。綜合看只有豬復合要求。什麼屬相符合哪種性格 個人認為是完全的無稽之談 如果你要說星座,星期對應性格我還勉強能接受,畢竟氣候,環境,父母心情等可能會或多或少的對子女造成影響 現在偏偏要把生肖與國外的性格理論搞個中國特色,我覺得吧,就和...

紐約和華盛頓特區哪個才是美國首都

華盛頓特區 美國建國後對首都的位置發生了爭執。北方希望將首都定在紐約。而南方希望將首都定於南方。最終美國南北雙方作出讓步,在美國南方離北方不遠的地方新建乙個城市作為美國的首都。地理位置是由james madison和alexander hamilton在thomas jefferson請的一次晚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