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和「以其人之身還治其人之道」應該是怎麼

2021-03-04 09:00:08 字數 3285 閱讀 7600

1樓:良從安苗籟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說要讓人換位思考寬於待人。「以其人之身還治其人之道」是指對待不行人道之人的一種針鋒相對的懲罰教育之道。二者的界限是乙個是推廣仁愛,乙個是警示教育。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是否有矛盾,

2樓:陌封痕

不矛盾,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講的是自己不喜歡的不能強加給別人,講究的是仁愛待人,算是一種自我品行的體現。而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就是用那個人對付別人的辦法返回來對付那個人自己。往往是對待那種品德不好的人的態度。

兩句話的語境和物件還是有差別的。

3樓:匿名使用者

不矛盾。前者是為人處世的理念,後者是指人的理念。「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是讓別人感同身受的方法。己所不欲,則是自己的仁者之行。

4樓:芊羽氓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這兩句話作用的語境及含義: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論語》。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整句話解釋為,如果自己身體不想要的結果或精神不情願被這樣對待,就不要使得別人遭受不想要的結果和得不到想要的對待。

就是用那個人對付別人的辦法返回來對付那個人自己。出自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還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兩句不是矛盾嗎?

5樓:匿名使用者

不矛盾,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講的是自己不喜歡的不能強加給別人,講究的是仁愛待人,算是一種自我品行的體現。而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就是用那個人對付別人的辦法返回來對付那個人自己。往往是對待那種品德不好的人的態度。

兩句話的語境和物件還是有差別的。

6樓:常駐本吧總執事

不要糾結這個,中國俗語中自相矛盾的太多啦。

1、俗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可俗話又說:浪子回頭金不換!

2、俗話說:兔子不吃窩邊草;可俗話又說:近水樓台先得月!

3、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可俗話又說:有仇不報非君子!

4、俗話說:男子漢大丈夫,寧死不屈;可俗話又說:男子漢大丈夫,能屈能伸!

5、俗話說:打狗還得看主人;可俗話又說:殺雞給猴看!

6、俗話說: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可俗話又說:交淺勿言深,沉默是金!

既然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什麼還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7樓:箭嘯

孔孟講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主要在講忠恕之道。是一種人生態度。在對待別人惡意時,孔子認為「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論語》)。

在人生修養上,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應該不是孔孟提出的。(孟子認為在君臣關係上,應該也必須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但是這不是在自己人身修養上所提倡的)所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其本意也不能只理解為只是報怨。

再者,中國的歷史很長,出現幾種不同的人生觀世界觀是正常的。如果把幾種人生觀或世界觀混為一種學說,那出現矛盾是正常的。

8樓:蘆葦叢沙鷗

我以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對普通人來說的,並不涉及人性的善惡.

而"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卻是對惡人或曾傷害過你的人而言的.

對待的人不同,就會有不同的行為.

9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也就是自己強加給別人的一定也是自己想要的,

所以你既然這麼幹了,肯定也是想要了,所以就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10樓:匿名使用者

勿施於人是不侵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是抵抗

11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那個"其人之道"非我所欲,既然是我所不欲的事他施於了我,我自然要"還治其人之身"了.

12樓:天空狠狼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嘿嘿………………

13樓:鑫光驕子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古人說的這兩句話是不是有矛盾啊?: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4樓:真黑丶盟主

不矛盾因為我們在生活之中總會遇見形形色色的人,有好有壞(相對的)。有人曾問孔子:「以德報怨,何如?

」孔子卻回答:「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我們可以看出面對友善的人我們要以德報德,從而延伸成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以達到自己首先就是在以德待人,這樣別人才會以德報德的對待你;而面對不友好的人,我們應當避而遠之,如果他們對我們造成了傷害,我們就應當以直報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讓他們不再對別人作惡。

「自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孔子的原話是強調我們為人處世的原則。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出自《中庸集注》,意思是說我們以別人的辦法去治理別人,後半句為「其人能改,即止不治。」也就是說如果他改了就停止。

15樓:小劉老師

並不矛盾,是針對了不同的物件而言的。你看: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是針對小人惡人,對傷害自己的人就不應該隱忍退縮;「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對身邊的一般人的,所謂人心向善,將心比心,你不喜歡的不希望成為負擔或傷害的,別人也一定如此,所以,你自己都不願意的,也就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16樓:藍雨霏

不矛盾,兩句有前提,第一句是別人對我們不好的時候,第二句是我們不要主動對別人不好

17樓:唯愛孝琳

要完整的理解中國的這句老話——「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個人認為至少得有乙個前提,那就是你得先理解什麼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以中國為例。中國是個愛好和平的國家。但當遭到外來威脅,甚至是入侵時,為了有效的保護自己,有時候就必須得以同樣的手段和辦法來進行還擊,從而讓對方真正的、深刻的理解和明白,什麼叫做「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在別人的身上」,即: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ps:任何的道理(理論)都是要靠實踐來證明的。「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在這就是一種實踐。因此,即使從哲學的角度來說,也是成立的。

18樓:匿名使用者

古語矛盾之處多的去了

19樓:冬紫蒙

第一句是與人相處對待之道,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與第二句不同的

20樓:匿名使用者

不同的古人觀點當然不一樣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是否有矛盾

不矛盾,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講的是自己不喜歡的不能強加給別人,講究的是仁愛待人,算是一種自我品行的體現。而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就是用那個人對付別人的辦法返回來對付那個人自己。往往是對待那種品德不好的人的態度。兩句話的語境和物件還是有差別的。不矛盾。前者是為人處世的理念,後者是指人的理念。故君子之治...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與以牙還牙是否矛盾

孔孟講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主要在講忠恕之道。是一種人生態度。在對待別人惡意時,孔子認為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論語 在人生修養上,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應該不是孔孟提出的。孟子認為在君臣關係上,應該也必須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 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 君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什麼意思

意思 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強加給別人。出自 春秋 孔子 論語 衛靈公 原文選段 子貢問曰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釋義 子貢問孔子問道 有沒有乙個字可以終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說 那就是恕吧!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強加給別人。出自 論語 意思為自己不喜歡的言行,就不要以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