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異與英漢習語翻譯該如何翻譯?作題目用

2021-03-04 00:35:27 字數 6122 閱讀 9335

1樓:匿名使用者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2樓:開心小星星

cultural difference and the english-to-chinese language translation

英漢習語文化差異及其翻譯 英漢顏色詞的文化內涵及其翻譯 英語俚語的翻譯 翻譯方向**哪個題目較好寫 100

3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英漢習語文化差異及其翻譯】比較好寫吧,通俗易懂,資料文獻比較的多

誰能告訴我這個 ** 題目「文化背景差異與翻譯「應該從那些方面著手寫啦

4樓:匿名使用者

樓主參考參考吧:

一、翻譯與文化

翻譯是一種跨文化的資訊交流與交換的活動,是一種全面、完整的資訊傳播,它是用另一種語言,準確無誤地重新表達,進行資訊傳遞。正如jurilotman所說的「沒有一種語言不是植根於某種具體的文化之中的,也沒有一種文化不是以某種自然語言的結構為其中心的」。翻譯既然是兩種語言的轉換,在語言轉換中就必然要進行文化的轉換。

因此翻譯除了要做到流暢地翻譯原文,還要盡可能完整、準確地傳達原作特有的文化意象。也就是說,翻譯「應盡量傳達原文的異質因素,盡量傳達原語的異域文化特色,盡量傳達原語的異語語言形式」。它要求最大限度地降低資訊失真度,所以我們在進行翻譯時,應從跨文化視角,充分地了解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弄清詞語的真實涵義,應盡量把原文的內涵原汁原味引入譯語,否則必然會造成一定的資訊走失。

翻譯的內容不是語言符號本身,而是語言符號所承載的文化。因此,它要求我們要有深厚的雙語文化素養和綜合的知識功底。充分吸收和消化原文的語言文化資訊。

反之,即使我們掌握再多的翻譯原則、理論和技巧,倘使沒有很好的語言文化功底,依然不能譯出好的作品。文化差異造成了翻譯上的障礙,但這並不意味著翻譯是不可能的,然而這種從不可譯到可譯的過程是需要我們對文化差異造成翻譯的障礙問題有乙個深刻的認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從文化交流的需求出發,尋求有效的翻譯途徑,減少和消除由文化差異對翻譯活動所成的困難和障礙,避免資訊走失。

二、文化差異與資訊走失

(一)英漢習語的文化差異與翻譯的資訊走失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習語又堪稱是語言的精華,包括成語、諺語、俚語、俗語、比喻性短語等,不僅意義完整、結構固定、語法特殊,而且文化資訊異常豐富。這種資訊或是民族的、或是民俗的,更多的則是言外之意和話外之音。英漢習語之間偶有區域性對應,完全對應的情況極少。

因而習語在體現語言的文化特徵方面,比其他語言成分,就更具有典型性。由於英漢習語都是在語言的長期使用過程中形成的固定型的片語或句子,一般不能改變其含義和結構。因此翻譯時必須採取相應措施,才能確切地表達原文含義及其民族文化特色,否則在翻譯成另一種語言時也許就會產生問題,造成資訊走失。

比如,「pull one』s leg」不等於「拖後腿」,而是指「愚弄人」。「a walking skeleton」與「行屍走肉」毫不相干,而喻指乙個人形容枯槁、骨瘦如柴,酷似一具行走的骷髏。英語說「fishing in the air」(空中釣魚),漢語則說「水底撈月」。

同樣,英語習語「the pot calls the kettle black」的字面意思為「老鴉嫌豬黑」,所表達意思為「兩個人犯同樣的錯誤或有同樣的缺點」或「指責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有同樣的過失」。而漢語有「五十步笑百步」的習語。但是,儘管兩者意思相似,但它們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互譯的。

漢語習語「五十步笑百步」的意思是「兩個人都有錯誤,只是乙個比另乙個程度要輕」,而這一部分含義在英語習語「the pot calls the kettle black」裡則是沒有的。中國有個流傳很廣的諺語「乙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如果翻譯之前不把西方人對這個諺語的文化內涵理解程度考慮在內,而直接譯成a lone monk brings his own bucket water to drink, twomonks carry their bucket water jointly, but when three monks are together, there is no water at al.

l那麼外國人讀了這樣的譯文就會迷惑不解: 為什麼三個和尚就不能carry their bucketwater jointly?其原因就是譯文沒有傳達出這個諺語的深層的文化內涵。

因此,我們很難把習語裡包含的所有成分,從表面意義到深層內涵和文化特徵,全都保留在乙個譯文裡。文化的多樣性限制了習語的可譯性。有的習語只是在字面形象上相似,因此,翻譯時要根據上下文對原文的習語做適當的調整,否則必定造成翻譯的資訊走失。

(二)風俗習慣的文化差異與翻譯的資訊衝突

英漢民族不同的生活經驗和風俗習慣勢必造成英漢民族在觀察、認識問題的角度、方式和方法上存在著很大差異。同一件事物,不同的文化背景,看法大相徑庭。在漢文化中,「龍」( dragon)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一種神異動物,它也是中國古代帝王的象徵,如「龍袍」、「龍顏」。

現在它作為一種文化積澱,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每當我們說起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東方巨龍」時都自豪不已。漢語中還有不少表示歡樂、願望而氣勢磅礴帶龍的成語:

龍飛鳳舞、龍騰虎躍、生龍活虎、藏龍臥虎、攀龍附鳳、望子成龍。而在聖經中,與上帝作對的惡魔撒旦(san tan)被稱為the greatdragon.在英文化中dragon總是代表**,令人感到恐怖。

所以在英語中 「龍」是一種恐怖的怪物,常用來比喻**勢力。中國人常用「望子成龍」來表示對子女的期望,而如果將這種話 直接翻譯成「expe-cting one's child to be a dragon」,外國人一定會大吃一驚,因為誰也不會想讓自己的孩子變成惡魔。所以漢語的「望子成龍」中「龍」的形象在譯成英語時不宜保留,而改譯為「everyone wants his child to shine」才能達到與漢語類似的效果。

再拿貓頭鷹( owl)來說,在漢文化中owl與die, death, bad, unlucky, funeral連在一起, 通常是不吉利的象徵。因為與前兆迷信有關,貓頭鷹經常在夜間活動,鳴聲淒涼,所以才會有「在林中聽到叫聲,家裡會死人」的說法。然而在英文化中, owl表示智慧型:

如aswise as an owl; owlish, owlishly聰明,嚴肅。因此,在翻譯的過程中出現文化衝突時,一定要特別 謹慎,可以採取意譯或意譯加解釋的方法解決,切不可字對字地翻譯,否則會引起誤解。

(三)宗教信仰與歷史典故的文化差異對翻譯的資訊影響

1.中西文化的歷史淵源不同,宗教信仰不同。中國人大多信仰佛教,佛教傳入我國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信佛的人相信「佛祖」能左右人世間的一切,而在習語中就有「借花獻佛」、「閒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等,而在西方許多國家,人們信奉**教,與此相關的習語也有許多。如:god helps thosewho help themselves (上帝幫助自助的人),也有go to hell這樣的詛咒。

此外,在漢文化中,「天」和「地」均象徵至高無上的神,新婚夫婦「拜天地」可譯為kowtow to heaven and earth.

2.典故、諺語是每個民族文化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常常不自覺地運用各民族文化遺產的典故、諺語。

中國人常說「東施效颦」,「葉公好龍」,「愚公移山」,「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西方人會講「that』s all greek to me(我對此一竅不通)」, 「he』s a shylock (他是個守財奴)」,「a pandora』s box (潘多拉之盒:潘朵拉下凡時宙斯神送給她的盒子,她私自開啟看,使一切災害和罪惡全跑散到世上,只有希望還留在裡面,所以後人用此習語來比喻災難、麻煩和禍害等的根源)。

」在漢文化中,「班門弄斧」這個成語典故幾乎家喻戶 曉,但是英語國家卻無人知道魯班其人其事,這就構成了文化空缺,如果直譯成「to show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 before lu ban」,恐怕英美讀者不知其所雲,因此可以考慮給譯文加註,解釋一下該成語的來歷,也可以採用簡潔而達意的意譯法將其譯為「to show off in the presence of an expert」。又如「三個臭皮匠,頂上乙個諸葛亮」。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在中國幾乎是婦孺皆知,但英美讀者未必知道他是何許人也,與「臭皮匠」有何聯絡,若採用直譯的方法,很難傳遞句子所蘊含的豐富歷史文化資訊, 因此,只有採用直譯和增譯相結合的方法,才能使原語言的文化資訊得以充分再現。

當然,在英美人的日常生活中,源於《聖經》的成語典故也比比皆是,如,noah's ark(諾亞方舟)、the tower of babel (巴別塔,比喻空想的計畫,空中樓閣)、scape-goat (替罪羊,喻指代人受過者)、naboth's bineyard (拿伯的葡萄園,喻指使人垂涎之物)等等。我相信大家對特洛伊木馬都極為熟悉,「these are the greek gifts for you」是關於特洛伊木馬的經典之言。此句出自著名的史詩《奧德賽》。

當希臘人在特洛伊城外留下了乙個大木馬,祭司laocoon勸說不要接受希臘人留下的東西,他說,「i fear thegreek, evenwhen bringing gifts」,但可惜特洛伊人不聽其勸告,把木馬當成戰利品拖進城來。木馬裡藏著希臘的精銳戰士,結果給特洛伊人帶來了亡國之災。因此,greek gifts相當於英語中的諺語「when the fox preaches, take care ofyourgeese.

」,同漢語的成語「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意思相同。

(四)顏色詞的文化內涵與翻譯的資訊失真

文化制約著顏色詞的意義演變,顏色詞的文化意義又折射出了豐富的文化內涵。由於文化內容、文化傳統和文化心理有異,很多英漢顏色詞的文化內涵差異較大,容易造成理解和表達上的錯誤。實際上,在不同的場合語境裡,並非某個顏色詞的表層意義在起作用,而是其深層的文化因素造**們對某種顏色的聯想。

顏色詞一旦獲得了內涵意義或文化意義,就不再僅指客觀的某種具體事物,而是一種既定的思想方法,且而能反映出非常重要的社會意義和文化內涵。顏色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上演繹著不同的聯想意義和象徵意義,英漢民族因各自不同的文化環境而形成了不同的色彩觀。比如在漢民族的傳統觀念中,黃色乃帝王之色,故歷史上有「黃袍加身」之說,同時黃色又有「不道德」,「下流」的意思。

然而英語中的yellow並無此義,卻是「膽小、懦弱」之義,如yellow-belly———膽小鬼、懦夫。

此外,「白」在英語和漢語中的語用意義也有差距,西方新娘的白色禮服代表吉祥與大喜,而漢文化的個性卻是把死了人當作「白喜」。同樣,「紅色」在中國文化裡表示喜慶和歡樂,多是褒義詞,如「紅運當頭」、「紅火」、「紅歌星」等,看到紅色,中國人聯想到的多是好事,如中國傳統的婚禮,而西方人更容易聯想到的是鮮血、暴力或犯罪,紅色還象徵著危險,因此英語裡有「to catch someone red-

landed」———「當場捉住某人」、「to paint the town red」——— 「狂歡,胡鬧」、「red tape」———「官僚作風」、「red lig-ht district」———「***」等。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相同的顏色可以表達不同的文化心理,引起不同的文化聯想,具有不同的文化內涵。在顏色詞語翻譯中,我們必須領會其文化的意義,力求保證原文隱含意義的準確轉達,並根據具體的語境正確地譯出原文的褒貶意義。

否則既無法使翻譯達到完整的資訊傳遞,又會帶來無法理解的資訊失真。因此,在英漢翻譯的實踐中,只有正確理解其義,細心揣摩,才能將原語中顏色所蘊涵的文化內涵呈現出來。

三、跨文化背景下的翻譯教學

翻譯活動是一種創造性的複雜的心智活動,必須進行適當的教學活動,培養提高學生翻譯的能力。翻譯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分析傳遞資訊的能力。因此,翻譯教學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翻譯的規律性、特異性,獲取一種運用特定語言進行跨文化資訊傳播的能力,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翻譯思維習慣,掌握翻譯學的內在規律,熟練運用翻譯的基本技巧,使傳播得以順利進行。

翻譯是跨文化的傳播活動,其內容涉及各個學科的知識,是一門複雜的交叉學科,因此,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在翻譯教學中的地位相當重要。語言是乙個民族所有文化資訊的濃縮,對語義的準確把握,對表達方式的靈活運用,都需要對外族文化有比較全面深刻的認識。這些認識來自於認真學習外語的語言知識,研究他族的歷史文化知識,了解他族的文化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

在翻譯教學過程中,應特別注意遵循文化原則。此外,翻譯本身就帶有跨文化的特徵,而文化的差異又成為跨文化翻譯的障礙,交際法的翻譯理論的提出無疑對翻譯教學是乙個突破性的進展,它不再把翻譯侷限於兩個文字之間,而是擴大到兩大文化之間,它不僅照顧到意義上的傳遞,也考慮到功能的對應,解決了原來從語言本身解決不了的矛盾。

總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 者,而且應當是乙個課堂活動的設計者、更應是組織者和參與者,教師應該勝任這一多元角色,結合翻譯教學自身的特點,採用多種教學形式,真正達到翻譯教學的目的。

怎樣對待文化差異,如何正確對待文化差異

1 正是由於文化差異的存在,世界文化才豐富多彩 生機勃勃。2 對待文化差異,要加強溝通。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價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價值,平等交流 互相學習。如何正確認識對待中西方之間的文化差異 文化是價值觀的表現形式.文化差異也就是價值觀的差異。1 中美文化差異是乙個存在,不管你認識到還是沒有認識...

台灣的文化,台灣與大陸有哪些文化差異?

1234567890萬兒童與 i 哦怕是對方過後就哭了自行車 v 不能勉強啊昨晚是 的吃軟飯 v 提供必要哈努靜謐空靈拍片片咯看密集怒火不應該 v 頭髮脆弱的小餓著娃去啊這些所謂的車 v 繁榮提供不能漢語節目,kiiolp 台灣與大陸有哪些文化差異?由於兩地多年沒有接觸,所以,在語言上的差別也是顯而...

中西汽車文化差異,淺析中外汽車文化的差異

中國人喜歡大車三廂 西方兩廂小車。中外汽車文化的差異 10 中國汽車,開始還能自主研發一些,可是後來過外的好車挨個進入中國市場,拿來注意 成了主要的方式,再也沒有是研發創新精神了,越來越完,哎 作為工業產品,汽車在歐美慢慢在回歸機械產品的本質,炫耀性和裝飾性的功能在逐步退化,而在中國沉寂了多少年的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