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和西方的文化差異有哪些,西方文化和東方文化的差異

2021-03-04 08:53:41 字數 5233 閱讀 7141

1樓:手機使用者

我們的東方文化主要是體現「和諧」觀念。這個觀念注重的是人與天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主張一切都順應自然,合乎天道。

尤其不提倡過分的干預自然。人的一切活動都要在自然狀態下進行。在這種狀態下,我們更注重人的精神生活,而不是物質生活。

我們的科學也更注重技術。

而西方人的文化更注重理性。主張從根本上來認識世界,要運用理性思維來把握世界,並且積極改造世界,使世界來適應我們。在這種思想下,人們更加注重物質生活。而且科學也更注重理論的研究。

不過,現在東西方文化融合的趨勢在加劇,雙方開始用對方的優點來彌補自己的偏見。

一、成型期:「分子論」標誌著西方文化的成熟

如果說東方文化是偏精神的,那麼西方文化相對就是偏物質的,這裡稱之為「西方物質文化」。

西方文化的發展遠比東方文化的發展要簡單得多,他的內容變化是由神學到哲學,最後到科學。西方的神學與東方的神學不一樣,東方的神學建立在深刻的經學上,而西方的神學沒有很深刻的思想,就只是以敬仰美好的神來淨化心靈,沒有東方神學中那種很強的精神理念上的指導。所以西方神學思想並不影響**的管理思想,這個問題在東方就完全不一樣了,特別是在中國,經學和理學思想是**管理思想的基礎,雜糅其中的神學思想也會滲透到**的管理思想中。

西方神學與東方神學的最大區別在於:西方神學不排斥物質,東方神學極力排斥物質。這種文化內涵上的差異,導致西方物質文化的產生,由此帶來了西方工業生產和經濟發展意識。

東方文化由於排斥物質,也就產生不了工業生產和經濟發展意識。

西方哲學文化的產生,是西方物質文化產生的前奏和思想準備,也是西方文化理性思維的開始。從神學文化走向物質文化,西方的哲學文化起到了過渡作用。在西方哲學文化中,要解決的最主要的問題是,物質是第一性的,還是精神是第一性的?

是物質決定精神,還是精神決定物質?這種哲學上的大辯論,最終把西方文化從神學的混沌思維中解脫出來,建立了偏重於物質的理性思維,也就是物質文化的思維,這是西方文化中的一大進步。

在這期間,科學文化的產生有力地支援了唯物論,並因此而把神學思維撇在了歷史的後面,神學從此而成了乙個名存實亡的文化「擺設」。

西方的物質文化是以科學思維為基礎的。哲學文化解放了西方人的思維,同時孕育出了科學思維,也孕育出了科學理論。「分子論」的誕生,宣告了西方物質文化的產生,因為這是西方人物質思維的開始,物質思維是以探索物質構成和崇尚物質光華為思維特徵的。

東方人的思維是物性思維,以「陰陽論」為基石,注重對事物屬性及其功能的分析,優點是宜於看到物質與精神的運動共性,掌握事物運動與人之間的關係,根據這種關係作出**和運籌,借勢運力,尋找最佳決策,講究思維能力;西方人的思維是物質思維,以「分子論」為基石,注重對事物內部構成的發現,掌握事物內部與外部的關係,優點是宜於根據事物結構創造新事物和新功能,講究創造才能。所以,「分子論」成為東西方文化的分水嶺。

二、住留期:工業經濟使西方文化達到鼎盛

西方的物質文化對於促進人類對物質世界的認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科學技術的發展向人類展示了物質境界的光華,使神學中對物質境界的描述成為人類社會中的現實,並向東方文化展示和證實了物質運動的力量。西方的物質文化因此而與東方文化並列,但是,西方的物質文化呈上公升趨勢,東方的精神文化呈下滑趨勢。

從「分子論」到工業經濟的鼎盛,或者說是到知識經濟的前夜,這是西方物質文化的正向發展時期,主要特徵是創造嶄新的人類物質境界,完**類對物質本質的認識。他的不足之處,在於思想境界不高,思維空間很小,所看到的是與人類生活很近的物質範圍,再往巨集觀和微觀深入,對稍微遠離人類生活的物質運動,就很難看到了。而且,人們越來越偏重於技術的發展,涉及到對物質本質認識的那種科學發現會越來越少。

這個時期,西方物質文化的發展極其迅速,並很快以物質的發展力量而成為世界文化的主流。不僅把世界文化中的物質觀念從神學中拉出來了,而且由於高速發展的慣性,以物質的有形、凝重和光華,牽引著人類的心靈,人們趨之若騖。西方物質文化形成的巨大旋渦,使整個世界文化都旋進去了,工業經濟創造的物質奇蹟,顯示的物質力量,使西方的物質文化達到了鼎盛。

三、敗壞期:知識經濟使西方文化敗相顯露

西方的物質文化是以物質決定精神的,西方社會從物質文化中獲得了精神的快樂,但是卻在很短的時間內,又使精神變成了物質的奴隸,甚至墮落為促使物質文化敗壞的「腐蝕劑」,因為西方物質文化的精神是附屬於物質的。

西方物質文化的內涵隨著工業經濟的日益發展而在悄然發生著變化,過去有新的科學原理出現,人們便以此加深對物質本質的認識,增強文化的精神內涵,擴大認識的思維空間。到後來,新的科學發現,激發的是人們用新科技去搞經濟競爭,去顯示國家實力,甚至搞國家霸權主義,不太關注物質本質是個什麼東西,不太注意新科技思想對文化精神內涵的增強,不太理會新科技是否會擴大人類對宇宙和物質認識的思維深度,人們的目光越來越短淺。

高度發達的物質境界,太快的物質發展速度,物質文化缺少人類精神的制約,使西方物質文化的敗相顯露。金錢政治,***,販毒,偷稅,走私,色情,恐怖,霸權,核競爭,同性戀,嬉皮士等,這些醜惡現象不僅氾濫,而且還被製造成商業文化以圖賺錢,商業意識導致黑色文化的產生和氾濫,是西方文化發展的悲劇。

知識經濟被人們推崇,但是對西方文化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過去,孔子有一句話:「學而優則仕」,講的是把經書學深學透,你就能「齊家衛國」,乾一翻為國為民的大事業。

*****時期也有一句話:「知識越多越反動」,這句話與孔子那句話含義是完全不一樣的。經學不是知識,而是對精神與物質共性的揭示。

知識卻是「見物不見人」的物質文化,不管人類精神是什麼,不管掌握知識的人是什麼德性,人們只推崇物質知識,不注重文化精神。所以,這樣的知識越多,當然是「越反動」的,因為它干擾、破壞人類精神的發展。

知識經濟社會是乙個物質文化至極的社會,給人們帶來的是禍不是福。知識,以其物質性擠佔了人們心中的精神空間,以其概念和定義使人的思維空間侷限於物界,斷掉了與心靈空間的溝通和交流。長期陷於在知識中思維,人們可以不管知識的用途是否會損害他人或社會,所以會出現高科技犯罪現象。

在中國經學中是不會出現這種現象的,常讀經書的人,經學學得越高深,越不會到社會中去犯罪。

在知識經濟社會中,人們掌握的知識程度越高,社會的安全隱患就越大,因為一旦出現科學狂人,出現精神極度空虛的具有高知識才能的人,他們一旦不好的德性發作,就會對社會造成非常大的危害。在知識經濟社會,物質的光華和凝重會象黑洞一樣吞噬著人的精神光輝。古人說:

「福兮禍所伏」,在知識經濟社會物質的光彩下伏著巨大的禍事,這是西方物質文化末期出現的敗壞現象。

西方文化和東方文化的差異

2樓:我是誰

1、餐具的差別:中國人喜歡用筷子,而西方人喜歡用刀叉。

2、思維方式上的差別:中國人思維比較抽象,西方人比較具體。

3、生活態度上的差別:中國人偏重精神感受,西方人注重實用。中國人注重形式,西方人注重內容。中國人重道義,重感情;西方人重功效,重理智。

4、對待病人的差別:東方人認為病人是中心,親朋不探視認為缺乏同情心;西方人認為病人需要乙個人呆著,去探望被認為是集體來檢查。

5、強調關係的差異:東方人強調「我們」這個集體;西方人強調「我和你」的關係。

6、吃的態度差異:東方人吃的是藝術:要求色、香、味俱全;西方人講究吃的是科學:

喜歡生吃(營養全面)。中國人往往一家人圍坐在桌邊,對整桌飯菜各取所需;而西方人則事先將食物分成小份,每人乙份,各吃各的,互不相干。中國人有整體觀念而西方人有個體意識。

7、愛的表達差異:東方人是行為為主,西方人是語言為主。

8、隱私觀的差異:西方人反感詢問和傳播別人的隱私,比如年齡、收入、性生活等。可東方人對個人隱私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興趣。

9、消費觀的差異。西方人提倡為自己活著,為今天活著,敢於貸款超前消費;東方人提倡錢存銀行,為下一代活著,緊衣縮食為子女攢錢買房。

10、競爭觀上的差異:中國的文化強調中庸之道,過猶不及,以和為貴;而西方文化是崇尚競爭,強調商戰打敗對手,贏得自己的發展。

3樓:匿名使用者

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第一,是義利關係問題。一般來說,西方人重利輕義,東方人重義輕利或義利兼顧。東方人的意識就是義字當先,古時的關羽不正是乙個不折不扣的義氣英豪.

也被當時的人們大加讚賞,我想這也是由於古時的多方思想而造成的一種文化意識.2023年的文化也是造成這種重禮的不可忽視的原因.相對而言,短短的西方文化更注重利益,這也正是現實主義的表現,從侵華戰爭及西方的一切生活都可以看出他們的自我意識,也可以稱為不虛偽,實事求是的作風。

當然,這也只是針對東方的絕大多數而言的。在東方比如中國人的生活中,謙讓是一種美德,而西方人對此不知如何是好。西方人在多數時候為了利益可以犧牲自己的義。

第二,是整體性和個體性問題。東方人強調整體性和綜合性,而西方人則重視個體性。比如中醫和西醫,中醫強調的是整體,西醫不一樣,從解剖學的角度來說,它重視整體中的區域性。

整體思維和個體思維之間差異還表現在交往中,比如在很多報導中,一為中國人到西方人家吃飯,當主人問今天吃中餐還是西餐時,客人很客氣的說道:「隨便。」「客隨主便。

」西方人對這樣的答覆難以理解,他們說一聽到撍奼銛這個詞就頭疼,不知道怎麼弄好,不好操作。我們思維方式深處,認為客隨主便是禮貌的表現,是對主人的尊重,可西方人不這樣看,這就是區別。反過來看看,歐洲人到中國來,你問他今天幹什麼,他一定不會說「隨便」,一定會明確表明自己的願望。

今天就吃西餐,或者就吃中餐,而中國人往往較少表示個人的願望,當我國代表團出訪時,外方接待我方代表團,對方問,各位想喝什麼?如果團長說喝茶,後面幾位可能也都說喝茶。人家奇怪,怎麼乙個說tea,就tea,tea全下去了。

第三,是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的問題。我們中國人總是強調「和為貴」,「天人合一」等,而西方則講究多樣的標立新說。我們在感謝對方接待時往往是這樣幾句話:

你們國家很美麗,你們人民很友好,你們接待很周到,等等。他們認為萬里迢迢從東方到西方,難道沒有任何一點不同的感覺,為什麼一律都是這麼三句話呢?後來有乙個代表團走的時候,除了三句話以後,他說,我現在想提點建議。

這幾個人馬上很認真聽,想聽聽代表團離開前的建議。第一條建議是希望你們介紹材料能譯成中文。第二條是你們這個牛肉能不能煮得爛一點,血淋淋的實在受不了。

第三點希望你們對中國歷史和文化能有所了解。他們聽了感覺特別好,聽到了不同的意見。他們表示,能做到的我們一定做到,做不到的我們也知道你們喜歡什麼了。

第四,是東西方感情表達方式的差異。在很多問題上中西方的差異是的,我敢打賭西方人看《梁山伯與祝英台》一定看不懂,這裡頭最大的問題就是中西方文化間的差異,從而造成了中國人細膩含蓄的傾情和西方人的直接表露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中國古代的大家閨秀想必西方人一定毫無想象,更不必說中國古代的「男尊女卑」及古時的家法等一切束縛主義的思想。

第五,是我們思維方式裡經常有意會性。他們是一種直觀性。比如我們有些文章或在生活中喜歡用暗示,或者喻古論今。

這種含蓄需要你去意會,所謂此處無聲勝有聲,這與西方人的直觀性不太一樣。像錢鍾書先生的關於西方與中國文化方面的對比裡,更是談到了中國詩的長處,它雖然只有寥寥數十字,但表達比西方的長詩更有意境。但對西方人來說,這又是很深奧且難以理解的東西。

中西方文化差異舉例,中西方文化差異舉例5個

首先是新養法不一樣吧,其次是生活習慣不一樣。還有飲食方面也是不一樣的。中西文化差異,求20個例子 中國人信奉儒教,講順從孝順。而西方人就有所不同了 他們講民族自由.個人權力。中國人民與外國人的吃飯習慣也有所不同 中國人常常圍著一大桌,同吃一盤菜,雖然熱鬧,但一點兒也不衛生。西方人自己吃自己的,這就是...

繪畫反應的中西方文化差異有哪些

中西方的文化差異還表現在諸多方面,但簡單加以概括其實並不複雜 反映到思維方式上是抽象和具象的差別,反映到生活態度上則似乎可以理解為西方人更加實用,而中國人則多少更偏重一些精神感受。比如把法語單詞和中文文字加以比較,這一點就很明顯。中國文字造詞多注重形象,而法文裡更多地注重考慮的是實用價值。像中文裡的...

關於中外飲食文化差異,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是什麼?

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中西方飲乎殲食觀念的差異 中國飲食注重口味 西方飲食注重科學營養。2 中西方飲食棗大內容的差異 中國飲食多以植物性食物 熱食和熟食為主 西方飲食多以肉食 生食 冷食為主。3 中西方飲食方式的差異 中國的飲食方式是聚食制 西方的飲食方式是分餐制。4 中西方烹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