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設計為什麼不注重歷史的學習,怎樣解決學生不重視歷史學科的問題?

2021-03-04 08:54:55 字數 5734 閱讀 5566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外設計史》課程結合藝術設計、藝術設計學不同專業的特點,分為三大模組,包括:《中國工藝美術史》(田自秉著)、《外國工藝美術史》(張夫也著)和《現代設計史》(王受之著),兩種行課模式,分別針對藝術設計專業和藝術設計學專業。

對於藝術設計專業分為兩個學期來學習,力爭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從巨集觀上把握中外設計發展的脈絡,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把握設計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對於藝術設計學專業分為三門課程來詳細講解中國工藝美術史、外國工藝美術史、現代設計史。使學生不但能夠掌握設計發展的規律,而且能夠從中受到啟發,對未來設計發展的趨勢起到積極**引導作用。

怎樣解決學生不重視歷史學科的問題?

2樓:神

發揮學科特點,重視以史為鑑

**歷史學科中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初步研究一、問題的提出和研究目的。

「未來的文盲不在是乙個不識字的人,而是乙個沒有學會學習的人」學會學習是乙個生存和發展的基本要求。在新課改的推進與實施中,學生學習方式轉變已成為時代的需要,課改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環節。歷史教學必須注重學生學習方式轉變,打破傳統的「教師機械講,學生被動聽」的模式,建立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參與的現代教學方式。

但是大部分歷史教師仍習慣於「滿堂灌」「一言堂」,習慣於讓學生死記條條硬背框框,歷史學科的改革力度不大。就我校的初中歷史教學實際情況看,「課上畫條條,課下背條條,考後全忘掉」的現象依然存在,學生學的死,記得苦,簡答題死記硬背,機械呆板,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興趣低落,參與課堂學習少。為改變這種狀況,我們進行了歷史教學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子課題研究實驗。

在教學中貫徹「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活動為主角」,用歷史故事、歷史活動、等活動,吸引學生的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在教學中打破了舊有以「接受性」、「結論性」「填鴨式」為特點的教學活動方式,提倡讓學生在「**」、「發現」和「討論」中主動學習、自我教育,注重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法,在活動中體驗學習的快樂,在活動中獲得主動的發展,掌握歷史知識,形成歷史技能歷史觀念,學會分析歷史現象。

二、研究方法和步驟。

1、明確現狀,尋求突破。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盡可能深入地了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這是教師和校長的首條金科玉律」。熟悉、理解、自己的教育物件。

才能在活動中激發創造性和求知慾。實驗前,我們進行了學生學情調查問卷和學生評教調查問卷,分析學生對歷史課的學習態度與學習中的困惑,學習歷史的方法習慣等。認真鑽研充實理論,領會課改的精神,學習課標的要求,進行**工程,轉換教師角色,深刻領會課程標準,研究商討教學對策,達成共識,制定了子課題研究計畫,明確了研究的目的、方法、手段和要求。

在實驗中為確保實驗的順利進行,保證課題的成功。我們集中備課,相互聽課,互相評課。經常與學生交談,聽取學生對歷史學習的看法,在與學生交流中發展,在共同交流中學習。

發現問題及時記錄,及時反饋,及時研究對策,注意靈活解決教學中發生的突發事件。

2、實驗內容:注重將傳統學習方式與現代學習方式兩種不同的方式進行對比對照實驗。「被動學」與「主動學」「灌輸」與「導學」 「精講精析」與「滿堂灌輸」「照本宣科」與「學生創造」進行對照,分析不同方式的不同效果。

現在每個年級六個班。兩個班以教師講為主,四個班以學生學為主,兩種學習方式同步並存。進而觀察研究不同方式下的學生的態度、興趣熱情、效果等不同,,以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平時成長記錄、考試成績、綜合素質評估等,分析學生的成長變化,研究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步驟、方法、必然性及對教師備課、上課、教材處理的要求,明確學生學習效果與學習方式的關係,從而更好的指導教學。

三、具體操作要求與實踐

1) 指導方針:在教學中結合歷史學科特點,落實現代學習方式的主要特徵:主動性、獨立性、獨特性、體驗性、問題性。

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勤於動手、大膽活動,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

2) 課題實施目標:力求通過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落實,使學生喜歡歷史,願意學習歷史,產生濃厚興趣,能扎扎實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歷史知識紮實牢固,基本技能得到強化。學生積極性得到發揮,會評判歷史事件,能分析歷史現象,從歷史人物、事件得到有益的啟發,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個性、意志、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獲得昇華提高,達到「以史為鑑,學史明智」的良好效果。

3) 課堂要求: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抓好師生互動,重視學生創造性的發揮,宣揚「我參與、我快樂」「我學習、我成長」「我研究、我進步」「歷史課堂我主宰,我的歷史我掌握」「今天的拼搏,明天的瀟灑」的學習氣氛。注重教師角色與學生角色的轉變,注重教學中學生活動的設計,強調學生的主動學、會學,促進學生的主體參與。

把學生學習方式轉變,作為教學中的側重點;把課堂學習變成學生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公升的過程;使學習過程變成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

四、重點研究落實三種學習方式:

1] 自主學習方式。新課程理論注重巨集揚人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方式和自學能力,自主學習是相對於「被動學習」「機械學習」「他主學習」而言。即「我要學」「我能學」「我會學」簡而言之,就是強調學生自己的自主學習。

即強調自主確定學習內容、根據自己的實際自學,制定學習進度;自我選擇學習方法;自我調控學習內容;自我反饋學習效果。如何抓好自主學習?第一,教學中我們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全員參與,激發和維持學習動機,使學生保持濃厚的**興趣,保持旺盛的探索力。

第二,提供學習的機會,相信學生,充分發揮自主權,學習目標讓學生提,學習方法讓學生選,測試習題讓學生出,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權,調動學生自身的積極性。把時間和空間真正還給學生,向學生講明思考的方向,給學生以自主探索的時間,開動腦筋,主動學習。第

三、真正落實,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自主學習以學生的主動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自主學習的學習過程。特別是在新授課中,我們經常運用這種學習方式,發揮學生自身優勢,激發學生動機,鼓勵他們過關斬將,鼓勵他們勇於質疑,善於釋疑。

通過自學發現出現的問題,產生的疑問,從而為教師精講精析作好鋪墊,為學生的團體合作共同闖關,作好準備。營造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環境,讓學生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學習的主人,自覺動腦,動口、動手、參與學習,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真正作到「書寫自己的歷史,創造燦爛的明天」。當然教師要做好助手、幫手,當好引路人,為學生鋪路搭橋,督促學生,不讓乙個學生掉隊。

2]合作學習方式。合作學習方式是相對於「個體學習」而言,「指導小組或團隊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如合作討論歷史問題,小組調查歷史現象,團隊競賽歷史遊戲、歷史謎語、合作製作(仿製文物、科技成就表、歷史年代圖表、)合作扮演(歷史短劇)演講比賽等。

合作學習方式要求教師合理分組、明確任務、把握時機,規範學生操作、加強指導、注重評價。具體為,創設歷史情景,誘發合作願望。鼓勵進取,「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激發學生的進取心,激勵他們努力克服困難。

沒有明確的目的,合作的願望,學生的合作,分組往往會流於形式,為此凡需要合作的學習時候,我們都創設相應情景,來誘發學生參與,如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第一課學習是,我們通過展示運河**,創設運河今景,激發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於是決定進行小組合作,共同**大運河開通的背景條件前因後果等。總之在教學中要因勢利導,引導學生相互交流合作,剖析歷史現象,分析歷史事件。

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歷史事件的感受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引導學生暢談想法,學生往往願意參與,「話越說越透,理越辯越明」 在教學實踐中,不以某個現成結論束縛學生思維的發展,允許學生自由發表意見、觀點「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甚至寬容學生某些認識上的錯誤,從而調動其思維積極性,並進行疏導、調適。比如在講「隋煬帝與大運河」時,讓學生自由發表對隋煬帝的看法。大家暢所欲言,有些學生根據所學指出:

「隋煬帝雖然殘暴奢侈,生活腐化等 ,然而不能因此抹殺他在開鑿大運河中的貢獻。」「罪在當代,功在千秋」。以乙個初中學生,能夠持著不是全盤否定的態度去看待這些歷史人物,評價歷史事件,實屬可貴。

比如在七年級我們開展了隋朝大運河是好事還是壞事?隋煬帝和朱元璋是不是乙個壞皇帝?如何評價武則天?

顫淵之盟該如何評價?等辯論會,開展歷史辯論臺,通過提前布置分工,學生分組蒐集資料,交流,在辯論中大現身手,以理服人,因事明理,令聽者茅塞頓開。我們依據教材的要求,引導學生全員參與,使學生明確了歷史知識的前因後果,擴大了自己的知識面,了解了歷史的事實,加深了對知識的系統化掌握、專題化理解。

通過學習如新疆、**、台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等知識,形成了維護祖國統一為榮,**祖國為恥的榮辱觀,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合作學習方式特別適合於複習課、練習課等,通過分組學習,達到知識的系統化、結構化、靈活化,熟練化。在相互的討論中,互相啟發,分組介紹本朝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發展變化,重新回到歷史的天空中,去了解當時的歷史。

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板報、手抄報、小組表演的形式,展示小組的發現,表演歷史劇學生影響深刻。複習課的快節奏在分組學習中得到體現。

3]**學習方式。歷史學科的**學習方式是指,學生選擇和確定與歷史有關的主題,自主的蒐集整理和運用歷史資料去分析和解決問題,作出合乎邏輯的解釋從而獲得新知識、發展能力,提公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學習方式,包括:選定和確定問題;蒐集和處理資料,推導結論,表述結論等。

選擇**學習的內容不能盲目隨意,要依據教材內容,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引起**的慾望,聯絡現實拉近歷史與學生生活的距離,引導學生掌握**的要領:質疑,發問、聯絡、求解、領悟、核實、驗證。在教學中,讓學生敢於衝破教科書及教師講授的狹小範圍,鼓勵他們在教材基礎上 大量閱讀有關課外知識進行補充、延伸如七年級下冊我們重點組織學生**了下列問題:

唐宋元明清時期發生在聊城歷史的事件,如永濟渠的開鑿,肖城遺址,會通河;聊城與運河的興衰等,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歷史,調查研究,讓學生暢談認識收穫,展示收集的資料,交流**成果從而關注歷史,學習歷史。在歷史活動課中,**性學習方式也非常重要如,活動三,製作歷史示意圖。學生明確問題後,分組後根據要求進行個人、小組**,然後將**的成果,共同研究,交流提高、集思廣益,互相修改後以小組匯報的形式,展示給全體同學,壁報、手抄報等,豐富多樣,充分顯示了學生自身的發展,說明對歷史知識的掌握的程度是非常熟練的,靈活的,。

通過活動,他們不但鞏固了知識,而且培養了合作意識,學會了**的本領。複習階段引導總結,前後聯絡,如分析漢代的絲綢之路、唐代「海記憶體知己」、宋元海外交往廣,明朝鄭和下西洋、清朝的「閉關鎖國」的對經濟社會的影響,對當代社會改革的啟示。分析開放富強。

鎖國落後的影響。聯絡社會熱點分析社會發展,激發學生的社會意識、發展意識、進取意識。不但理解歷史事實,而且學會分析事件原因。

五、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教師的要求。

要勇於轉變教育觀念,用新的理念來指導新的教育教學實踐,特別應明確歷史教學的任務不僅是學生記住一些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歷史的方法,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得到發展,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及時更新知識儲備,時代的變革,教材的改變需要教師自覺擴充知識面,掌握新資訊,及時在時代的發展中改變。自覺提高指導學生的能力,只有掌握較強課堂組織力,靈活駕馭課堂,全方位指導,營造學習氣氛。

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的展望

我們在指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第一,調動了學生主體參與水平積極性。從學生團體看,實驗班中96%選擇喜歡歷史學科,上課時爭相發言達到85%以上;從學生個體看,個別整體水平較差的學生在學習方式的轉變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一片樂土, 恢復了在歷史學習中的信心;小組合作成果顯著,小組間團結協作,爭先恐後。

第二,增強了學生創新實踐能力。不論其觀點是否正確,經過自己的思考而形成的見解正是創新本質的體現。對歷史事件、人物、現象都能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

第三,有利於歷史學科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還處於初步階段,仍然需要我們在教學中繼續探索,繼續研究。以其更大程度的解放學生,真正作到學史明智的目的。

修改 教師要熱愛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愛為師德之體,無愛便無教育」「知其心症,對症下藥」關心成長、關心未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關心困難學生,注重情感交流,溝通,建立新的生活交接源,進而克服困難,戰勝痛苦,形成新的生活。關心理解學生,愛默生認為「成功教育的秘訣在於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一視同仁,尊重情感,控制情緒。「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為什麼有些父母不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只注重孩子的成績

因為他們覺得孩子只有成績好了,自己的臉上才有光,孩子才會出人頭地。因為社會競爭壓力太大了 而成績又是大部分機構衡量人才的標準 父母望子成龍 希望孩子變得優秀在社會上佔優勢地位 於是就過多注重孩子的成績 只為孩子以後的物質生活考慮而忽略了精神生活 這個問題是乙個父母教育理念的問題。許多父母對教育目的的...

為什麼歷史我老是學不好,都是開卷考試的,也不好,明明都很努力的去學了情趣低落,都要中考了,在不

歷史復課而已及格就好了 想要臨陣磨刀要背很多東西,我考歷史都是靠平時積累的,平時多看書多看報自然就有知識積累 我政史歷生全a 歷史學的好的人都是對歷史感興趣的人 考試一般考事件 考時間,你可以以乙個你感興趣的歷史人物為中心點向上下輻射,都進行關聯起來 比如,那古代史來說,中國明朝正和下西洋時,哥倫布...

我在家為什麼學不下去習,為什麼我在家學習不下去?

得對自己採取特別措施。1.早上7點出門,吃完早飯就在自習室坐著,就是沒事幹也別回宿舍,晚上11點回宿舍,中間午休就在自習室解決吧。2.如果能不帶手機就不帶手機,帶上所有參考資料,歷年試卷,提綱就好,不用非得有網查資料,別什麼都準備好再出門學習,筆有一支,紙有一打,帶上考試資料出門就好。3.要和學院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