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和詩詞的區別在哪,賦與詩詞的區別

2021-03-04 08:54:28 字數 5887 閱讀 4469

1樓:匿名使用者

詩詞是復

詩歌和詞的統稱。制

詩歌是一種主情的文學體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練,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用豐富的想象、富有節奏感、韻律美的語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來抒發思想情感。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的。從配**這一點上說,它和樂府是同一類的文學體裁,也同樣是來自民間文學。

後來詞也跟樂府一樣,逐漸跟**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餘」。文人的詞深受律詩的影響,所以詞中的律句特別多。

賦是中國古典文學的一種重要文體,雖然對於現代人來說,其遠不及詩詞、散文、**那樣膾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別在漢唐時詩與賦往往並舉連稱,從曹丕的「詩賦欲麗」和陸機的「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可窺端倪。

賦是介於詩、文之間的邊緣文體。在兩者之間,賦又更近於詩體.

賦與詩詞的區別

2樓:受墨徹吾雪

《樓東賦》

江采萍玉鑑塵生,鳳奩杳殄。

懶蟬鬢鬢之巧梳,閒縷衣之輕練。

苦寂寞於蕙宮,但疑思於蘭殿。

信摽落之梅花,隔長門而不見。

況乃花心恨,柳眼弄愁,暖風習習,春鳥啾啾。

樓上黃昏兮,聽風吹而回首;

碧雲日暮兮,對素月而凝眸。

長闥深扃,嗟青鸞之絕信;

溫泉不到,憶拾翠之舊遊。

憶昔太液清波,水光蕩浮,笙歌賞燕,陪從宸旒。

奏舞鸞之妙曲,乘益鳥仙舟。

君情繾綣,深敘綢繆。

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無休。

奈何嫉色庸庸,妒氣沖沖,奪我之愛幸,斥我於幽宮。

思舊歡之莫得,想夢著乎朦朧。

度花朝與月夕,羞懶對乎春風。

欲相如之奏賦,奈世才之不工。

屬愁吟之未盡,已響動乎疏鐘,

空長嘆而掩袂,躊躇步于樓東。

江采萍:唐玄宗的妃子,即梅妃

這首詩寫了梅妃在上陽東宮的悽慘心情,抒發了她對玄宗,對貴妃的不滿和對新生活的嚮往。

女人何苦要為難女人.女人為什麼要去苦苦等待他的回頭.別人已經感覺到我的不快樂,而你卻默而不語.

你真的愛我嗎?還是一場遊戲一場夢?不知道不明白.

也不想去知道怕自己乙個人去面對.也許不該出現在你的世界中,所以我決定離開你,但是又忍不住的去思念你.希望時間可以沖淡一切.

3樓:當心月愛上娜娜

一般來說,詩大多為情而造文,而賦卻常常為文而造情。詩以抒發情感為重,賦則以敘事狀物為主。而且,賦大多使用駢句,而詩則……嗯,我想基本古體詩不講求格律,而曹丕則首創七言,之後有五言、六言等等。

總的來說是三種不同的文學形式。

詩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只不過那時候是四言的詩。到後來發展成樂府、古體詩和近體詩。樂府可以合著聲唱。

古體詩不太講究格律。近體詩講究格律,分為律詩和絕句(五言和七言,六言的也有,但是很少)。詩在唐代到達頂峰,所以說唐詩。

詞始於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梁代,形成於唐代,在宋代達到其頂峰。可以配著曲子唱,所以有詞牌。又名長短句,顧名思義,與詩不同,句子有長短。

需要說明的是,由於樂府是合樂的聲詩,以後凡是可傳唱的詩歌,都可稱為樂府,因此樂府不僅是齊言的詩,連長短句的詞、曲,也稱為樂府,如蘇軾的東坡樂府、張可久的小山樂府等便是。所以樂府分兩種,詞雖然稱為樂府,但其實和早期的如漢樂府已經相去甚遠,不能混為一談。

賦,本來是一種寫作手法,解作鋪的意思,指鋪陳言志的手法。戰國後期趙人荀卿《賦篇》,最早以「賦」名篇,「賦」開始被用作文體的名稱。漢人把屈原、宋玉的辭和荀卿的賦統稱為辭賦,看到了兩者的密切關係,並把屈原看作辭賦之祖。

趨於散文化,經常使用排比、對偶的整齊句法,既自由又謹嚴,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賦體的流變大體經歷了從屈原、宋玉的騷賦,到賈誼、枚乘、司馬相如代表的漢賦,魏晉南北朝流行駢賦和琴賦 ,唐代盛行科舉考試專用的律賦,唐宋時代趨向散文化的文賦各個階段。

這樣大概就比較明確了吧。

參考資料:zh.wikipedia.***

4樓:仙風道士

詩詞是詩歌和詞的統稱。

詩歌是一種主情的文學體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練,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用豐富的想象、富有節奏感、韻律美的語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來抒發思想情感。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的。從配**這一點上說,它和樂府是同一類的文學體裁,也同樣是來自民間文學。

後來詞也跟樂府一樣,逐漸跟**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餘」。文人的詞深受律詩的影響,所以詞中的律句特別多。

賦是中國古典文學的一種重要文體,雖然對於現代人來說,其遠不及詩詞、散文、**那樣膾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別在漢唐時詩與賦往往並舉連稱,從曹丕的「詩賦欲麗」和陸機的「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可窺端倪。

賦是介於詩、文之間的邊緣文體。在兩者之間,賦又更近於詩體.

參考資料

一般來說,詩大多為情而造文,而賦卻常常為文而造情。詩以抒發情感為重,賦則以敘事狀物為主。而且,賦大多使用駢句,而詩則……嗯,我想基本古體詩不講求格律,而曹丕則首創七言,之後有五言、六言等等。

詞、詩、賦有什麼區別?

5樓:匿名使用者

三者在形成時間、文學體裁、和**的關係有所不同。

1、詞:始於梁代,形成於唐代而極盛於宋代。

2、詩:可以從周代《詩經》追溯起。

3、 賦:萌生於戰國,興盛於漢唐,衰於宋元明清。

二、文學體裁

1、詞:是一種詩的別體。

2、 詩:是一種用高度凝練的語言,集中反映社會生活並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詩是用來抒發主觀感情的,要寫得華麗而細膩。

3、賦:兼具詩歌和散文性質。賦是用來描繪客觀事物的,要寫得爽朗而通暢。

三、和**的關係

1、詞:是配合宴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詞牌是詞的調子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在總句數、句數,每句的字數、聲調上都有規定。

2、詩:將浪漫、神秘的心與靈外化為文字,閱讀者少。古代的詩是原始人類唱歌跳舞地對神明唱出頌歌。

3、賦:因它講究文采,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性質。所以與**關係較少。

6樓:納萱度君

詩:字句工整,合轍押韻。如每句五字或七字。

詞:又稱長短句,句子長短不齊,合轍押韻。但句子長短要嚴格按照詞牌格式完成。

歌:是歌行體,應該是起源與最古老的民歌。

賦:是漢朝是開始的一種文體,句子長短不一,也沒有格式要求,文章長短也沒有要求,形式靈活,適宜抒情。

7樓:實德睦黛

詩,分格律詩和自由詩:自唐朝起盛行,格律詩講究句式、字數、平仄、對仗、壓韻且用韻非常嚴格;自由詩只需要壓韻就可以了且用韻也非常寬。

詞,自宋朝起盛行,句子有長短,句式有定格,壓韻也嚴,但比格律詩松多了。但各種詞牌格式很多,每種詞牌有一定的規律、一定的句式、字數、平仄、對仗。

歌,是歌行體,與民歌山歌同宗,歷史悠久,合大眾化。

賦,起源於漢朝,不講究格式、格律、平仄和壓韻但也講究修辭對偶,多用排比句式,形式靈活,抒情性強

8樓:倪興延燕

詩古代以不合樂為「詩」,合樂的為「歌」。詩有古體詩、近體詩、現代詩(新體詩)之分。古體詩指漢魏六朝以前的詩作,它句式較自由,不講求對仗、押韻;近體詩指唐代開始形成的律詩和絕句,也包括排律,它們在字數、句式、格律、押韻上都有嚴格的要求;現代詩指以現代漢語寫成的較自由的詩,它可根據需要,盡情地抒發感情,謳歌生活。

詞是從詩發展而來的,有「詞乃詩之餘」的說法,是按照某個詞牌所規定的平仄、字數、句數填寫的,所以寫詞又叫「填詞」。它要求嚴格,講究格律,五十八字以內的叫「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個字的叫「中調」,九十一字以上的叫「長調」。

歌古代把合樂供演唱的詩稱為「歌」,後來又常同詩一起稱「詩歌」。此外,還專指某一型別的詩作,如「兒歌」、「民歌」、「山歌」、「情歌」等。它們既可像詩一樣可供閱讀欣賞,譜上曲調還可演唱。

賦是兼具詩歌與散文特點的一種文體。它的特點在於鋪陳事物,講求文彩,文詞華麗。「賦」的稱謂,漢代稱「古賦」,篇幅較長,篇中多用問答式表現內容;六朝的稱「排賦」、「駢賦」,講求駢偶;唐宋的稱「律賦」,是科舉應試的一種試體,講究格式,對仗工整。

9樓:初夏微涼

賦,中國古典文學的一種重要文體,雖然對於現代人來說,其遠不及詩詞、散文、**那樣膾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別在漢唐時詩與賦往往並舉連稱,從曹丕的「詩賦欲麗」和陸機的「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可窺端倪。

那麼,何為賦呢?賦萌生於戰國,興盛於漢唐,衰於宋元明清。在漢唐時期,有只作賦而不寫詩的文人,卻幾乎沒有只作詩而不寫賦的才子。

建安以後乃至整個六朝時期,對賦的推崇甚至於詩。《史記》中稱屈原的作品為賦,《漢書》也稱屈原等人的作品為賦。後人因推尊《史》、《漢》,所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稱為之賦。

「賦」字用為文體的第一人應推司馬遷。在漢文帝時「詩」已設立博士,成為經學。在這種背景下,稱屈原的作品為詩是極不合適的。

但屈原的作品又往往只可誦讀而不能歌唱,若用「歌」稱也名不正言不順。於是,司馬遷就選擇「辭」與「賦」這兩個名稱。不過,他還是傾向於把屈原的作品以「辭」來命名,這是由於屈原的作品富於文采之故。

而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作品稱為「賦」。真 正把自己作品稱為賦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馬相如。而後,到西漢末年,文人們就常以「賦」名篇自己的作品了。

賦是介於詩、文之間的邊緣文體。在兩者之間,賦又更近於詩體。從漢至唐初這段時期,賦近於詩而遠於文,從主題上看,楚辭體作品主題較為單一,多為「悲士不遇」。

而其形式也比較固定,都是仿效屈原作品體式,象屈原那樣書寫自己的不幸與愁思。 屈原的《招魂》全篇的鋪張誇飾,對漢大賦的影響不言而喻。賦自誕生之日便 帶有濃厚的文人氣息,這就是受楚辭影響極深的原因。

騷體賦,多採用楚辭的「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也常繼用了楚辭的「引類譬喻」 手法。

賦與詩的盤根錯節,互相影響從「賦」字的形成就已開始。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更出現了詩、賦合流的現象。但詩與賦必竟是兩種文體,一般來說,詩大多為情而造文,而賦卻常常為文而造情。

詩以抒發情感為重,賦則以敘事狀物為主。清人劉熙載說:「賦別於詩者,詩辭情少而聲情多,賦聲情少而辭情多。

」漢賦的體式上大致有三種,即騷體賦、四言詩體賦和散體賦(或稱大賦)。。從賦的結構、語言方面看,散體、七體、設論體、及唐代文體賦又都比較接近於散文,有的完全可歸於散文的範疇。賦的似詩似文的特徵,與現代文學中的散文詩有些相像。

它主要有三個特點:

一、語句上以

四、六字句為主,並追求駢偶;

二、語音上要求聲律諧協;

三、文辭上講究藻飾和用典。 排偶和藻飾是漢賦的一大特徵。

駢文受賦的影響很大,駢比起於東漢,成熟於南北朝。在文章中廣泛用賦的駢比形式,是漢代文人的常習。以至於有些以賦名篇的文章都被人視作駢文。

象南朝劉宋的鮑照的《蕪城賦》、謝惠連的《雪賦》及謝莊的《月賦》等。

「詩、詞、歌、賦」一般泛指可以吟誦的文學樣式,但細分起來,它們卻各具自己的特點。

詩 古代以不合樂為「詩」,合樂的為「歌」。詩有古體詩、近體詩、現代詩(新體詩)之分。古體詩指漢魏六朝以前的詩作,它句式較自由,不講求對仗、押韻;近體詩指唐代開始形成的律詩和絕句,也包括排律,它們在字數、句式、格律、押韻上都有嚴格的要求;現代詩指以現代漢語寫成的較自由的詩,它可根據需要,盡情地抒發感情,謳歌生活。

詞 是從詩發展而來的,有「詞乃詩之餘」的說法,是按照某個詞牌所規定的平仄、字數、句數填寫的,所以寫詞又叫「填詞」。它要求嚴格,講究格律,五十八字以內的叫「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個字的叫「中調」,九十一字以上的叫「長調」。

歌 古代把合樂供演唱的詩稱為「歌」,後來又常同詩一起稱「詩歌」。此外,還專指某一型別的詩作,如「兒歌」、「民歌」、「山歌」、「情歌」等。它們既可像詩一樣可供閱讀欣賞,譜上曲調還可演唱。

賦 是兼具詩歌與散文特點的一種文體。它的特點在於鋪陳事物,講求文彩,文詞華麗。「賦」的稱謂,漢代稱「古賦」,篇幅較長,篇中多用問答式表現內容;六朝的稱「排賦」、「駢賦」,講求駢偶;唐宋的稱「律賦」,是科舉應試的一種試體,講究格式,對仗工整。

【初夏】

筍生遮狹徑,溪漲入疏籬。漸及分秧候,還當煮繭時。雨昏雞共嬾,公尺盡鼠同飢。村巷無來客,清羸只自知。

關於龍的描述和詩詞,關於龍的描述和詩詞

龍隋唐 李嶠 銜燭耀幽都,含章擬鳳雛。西秦飲渭水,東洛薦河圖。帶火移星陸,公升雲出鼎湖。希逢聖人步,庭闕正晨趨。水龍吟宋 李璮 腰刀首帕從軍,戍樓獨倚閒凝眺。中原氣象,狐居兔穴,暮煙殘照。投筆書懷,枕戈待旦,隴西年少。嘆光陰掣電,易生髀肉,不如易腔改調。世變滄海成田,奈群生 幾番驚擾。干戈爛漫,無時...

喜歡茶道和詩詞的男人性格,關於茶道的詩詞有哪些?

喜歡茶道,首先他的內心世界是很複雜卻又很簡單的,存在對立統一的矛盾,他一定瀟灑風雅,不似酒客的放浪不羈,他崇尚的是苦盡甘來,人生大道何苦來哉?喜歡詩詞,體現了他儒雅脫俗,無論表面怎樣但他骨子裡定有浪漫的情懷,他嚮往孤獨卻又害怕寂寞,渴望理解卻又我行我素,透著一股久違的俠義風範,他常在想 天上的那輪圓...

帶「青霖」的詩詞,曲賦,帶「青霖」二字的詩詞,曲賦

海界 青霖珠 顧衣 人間海界以海為界,萬年平安。人間皇帝突起貪念,役萬民伐倒撐天涕竹,欲造舟渡海求仙。涕竹倒,天塌地陷,極天大陸沉沒海底,裂為五洲十島。五海蛟螭王趁機反叛,將海界聖皇壓在極天大陸之下,驅海吐霧,侵占人間土地以擴張海界。聖皇被困的瞬間,丟擲了腰間的碧靈佩,留下一線生機 千幻門的少女神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