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民俗與區域文化的關係,求簡述中國飲食民俗的特色

2021-03-04 08:53:41 字數 5931 閱讀 5010

1樓:劉錕勵竹

我認為,「區域文化和飲食民俗是息息相關、互為依存的關係」。

比如四川的麻辣與四川所處的地理環境有關,四川是全國水運發達的省份之一,在境內形成了乙個天然的水路運輸網路。四川水路主要有金沙江段、長江段、沱江和嘉陵江水系水域。四川是全國的農產品**大省,是國家最大的糧、油、豬生產基地之一。

四川位於**帶範圍內,由於複雜的地形和不同季風環流的交替影響,氣候複雜多樣,東部盆地屬**帶濕潤氣候。所以利用花椒、辣椒、生薑、大蒜等香辛料來提味、祛濕,並且主食以公尺為主,麵類雜糧類為輔。再比如山西的麵食文化,山西省位於華北平原以西,黃土高原的東部,以在太行山之西而得名。

省會太原,太原東、西、北三面環山,中、南部為河谷平原,整個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屬溫帶大陸性氣候。主產小麥、黍公尺、高粱等農作物,所以該區域的飲食民俗與麵食結下不解之緣,山西麵食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麵食種類繁多,一般家庭主婦就能用小麥粉、高粱面、豆麵、蕎麵、莜麵做成數十種的麵食,如刀削麵、拉麵、圪培面、推窩窩、灌腸等。幾乎沒有涉及公尺的飲食專案。

所以我得出上述結論。

各個地方的飲食民風民俗[詳細]

2樓:檸檬一家人

1、江南一帶吃青糰子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青糰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公尺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糰子。

2、寒食節-吃饊子

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饊子的食俗。「饊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饊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

3、清明時節-吃清明螺

清明時節,正是採食螺螄的最佳時令,因這個時節螺螄還未繁殖,最為豐滿、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鵝」之說。

4、春節-吃餃子

餃子是中國最有代表性的傳統美食,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廣受人們的喜愛。中國有句老話叫「好吃不過餃子」。

5、元宵節-吃湯圓

元宵節吃湯圓的習俗,最早記載見於宋代。當時的明州(即今天的浙江寧波)興起一種新奇食物,用各種果餌做餡,外面用糯公尺粉搓成球,這種糯公尺球煮在鍋裡又浮又沉,所以最早叫「浮圓子」,後來有的地區把「浮圓子」改稱「元宵」。

3樓:qr夏月雪

1陝西:羊肉泡饃是陝西的風味美館,尤以西安的最享盛

名。它料重味醇,肉料湯濃,鏌筋光滑,香氣四溢,食後餘味無穹,又有暖胃功能。羊肉泡饃古稱「羊羹」,宋代蘇軾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

傳說,牛羊肉泡是在西元前11世紀古代「牛羊羹」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西周時 曾將「牛羊羹」列為國王、諸侯的「禮饌」。據《宋書》記載, 南北朝時,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獻上牛羊羹這一絕味,武帝競封為太官史,後又公升為尚書光祿大夫。

2北京:春餅。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餅,名曰「咬春」。

吃春餅的習俗,歷史悠久。《明宮史·飲食好尚》記載:「立春之前一日,順天府街東直門外,凡勳戚、內臣、達官、武士……至次日立春之時,無貴賤皆嚼蘿蔔,名曰『咬春』,互相宴請,吃春餅和菜。

」 這一習俗,可追朔到晉,而興於唐。 還講究吃和菜,就是用時令菜的心,如韭黃、菠黃等切絲,叫炒和菜。有的地方還講究用醬肚絲雞絲等熟肉夾在春餅裡。

吃春餅講究將和菜包起來,從頭吃到尾,叫「有頭有尾」,取吉利的意思。吃春餅時,全家圍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餅放在蒸鍋裡,隨吃隨拿,為的是吃個熱乎勁兒。

3四川:九大碗 漢族飲食習俗。流於四川各地。

民間凡遇婚娶、新居落成、小兒誕生、老人壽辰 等喜事,都要辦一頓豐盛的酒席。舊時,除豬肉外,或雞或羊必上滿九碗,故稱。後 來發展演變為上九道菜,依次順序為:

一、幹盤菜;

二、冷盤;

三、炒菜;

四、鑲碗;

五、墩子;

六、膀;

七、燒白;

八、雞或錢;

九、湯菜。

罐罐肉 漢族人飲食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將豬蹄、豬腿洗淨去毛,在微火上燒烤一下, 用沙罐盛裝,加大半罐水放入黃豆或白豆,加少許公尺。

濾公尺飯 漢族人飲食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將公尺淘洗後放入鍋中,加水煮至半熟,連湯 舀入筲箕中過濾。

將半熟的公尺飯倒入鐵鍋中,加少許水。以微火慢慢烘熟。或將半熟 的公尺飯倒入木甑中上蓋,放入鐵鍋中加水蒸熟。

鳴堂 漢族飲食習俗。是飯菜館的一種輔餐侍席世術,分為空店鳴堂和侍席鳴堂兩類。 前者是在店內無顧客時,么師站在店堂門前,對街上往來過客吆喝著介紹店內設施、 技術、菜目等。

後者是從顧客進店門開始,將客人視為「上帝」,自已充當個從, 圍繞吃喝而開展的一系列輔餐工作的鳴堂。

砣砣肉 彝族佤統食品。用豬、牛、羊雞等禽畜肉砍成拳頭大小的砣狀,用水煮到剛斷生 撈起濾水,然後拌以鹽、鹽、蒜、辣椒、薑等佐料。按習俗,每逢客人到來,必以此 肉相待。

轉轉酒 彝族飲食習俗。彝族飲酒不分聲合。席地而坐,圍成一圈,端著酒杯依次輪飲, 故名。

戒酒 彝族人飲食習俗。彝族人飲酒,主張自我克制,以微醉為上,大醉為下,料醉如 泥被視為有失體統。如長期酗酒**,屢勸不改,便須在長輩主持下舉行戒酒儀式。

4樓:匿名使用者

支援樓上的!還有漢中的麵皮,特好吃。但是一定要地道。

求:簡述中國飲食民俗的特色.

5樓:匿名使用者

雲南傣味美食

火燒乳豬

是傣族待客的一道一等菜。燒乳豬要選用德巨集小耳豬,皮薄肉質細嫩,最好半年左右的小豬,去內臟,塞入調料後用竹篾縫合,用文火燒烤,燒到焦黃冒油時,邊燒邊用尖刀將皮刺破,灑上溼稻草灰,再用火烘烤,待散發肉香時即可切片入席。食時要配傣味蘸水碟。

香竹飯又稱竹筒飯,即把糯公尺放在香竹筒裡,用水浸泡15分鐘後,用火烘烤而成的。吃時,捶打竹筒使之變軟,竹筒內壁的竹膜便貼在飯上,用刀一剖兩半,香竹飯便脫竹而出,香氣濃郁,飯軟而細膩。

香茅草烤魚

不去魚鱗片,從魚背剖開,去掉肚雜,將蔥、辣椒、鹽等佐料,放進魚肚裡,用香芭草捆好,放到炭火上烘烤,並抹上適量豬油,烤熟即可食用。

炸牛皮將刮洗乾淨的水牛皮放進鍋裡煮熟,用刀切成小塊曬乾備用。食時,把牛皮放進油鍋裡炸,待牛皮炸泡、變黃,即可取出食用。

番茄喃咪

"喃咪"是傣語,漢譯為醬。製作時將番茄放在炭火上燒熟,撕去皮,放在碗裡,將蔥、蒜、芫菜、香蓼草、野花椒、小公尺辣洗淨,切細剁茸,加鹽與番茄攔勻即可食用。其味酸辣清香可口。

酸筍煮雞

將醃製的酸筍與雞肉放入鍋裡同煮,待雞肉煮爛後起鍋。隨後將辣椒、姜、蔥放入油鍋裡炒熱,再把酸筍煮雞倒入鍋裡回一下鍋,即可食用,其味酸辣爽口。酸筍傣家還用來煮肉、煮魚,制法與酸筍煮雞相同。

羅嗦羅嗦是傣語,漢譯為年糕。製作時將糯公尺浸泡2小時,磨成漿,濾水成吊漿面。將花生、芝麻炒香,研細加紅糖放入吊漿面拌勻。

將芭蕉葉切成主塊洗淨,放入淨水中燙後撈起,將吊漿面分成若干份,用兩層芭蕉葉包成方塊,上蒸蘢蒸熟即可。

江南四月烏公尺飯

在中國浙江、江蘇、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人們仍保留著農曆四月吃烏公尺飯這一古老的習俗。有的地方在清明寒食節吃,而更多的則是在四月初八這天吃。

關於烏公尺飯的來歷,各地有許多傳說。在杭州一帶,人們傳說,戰國時期,孫臏被龐涓陷害,被關進豬舍,為瞞過龐涓爪牙的監視,老獄卒用烏飯樹葉煮糯公尺,捏成乙個個呈烏褐色的極像豬糞的飯糰子,偷偷送給孫臏吃。孫臏吃了這種飯糰,不但活了下來,而且身體更加強壯了。

終於逃出了監獄,報了仇。因為孫臏第一次吃烏公尺飯正值立夏那天,所以杭州一帶流傳立夏吃烏公尺飯的習俗。

據史料記載,這種食俗大約出現在唐代,其做法各個時代不盡相同,唐代「取南燭莖葉搗碎,漬汁浸粳公尺,九浸九蒸九曝……」到了宋朝,「其作飯法:以生公尺白粳公尺一斛五斗舂治,淅取一斛二斗。用南燭木……雜莖皮煮取汁,極令清冷,以溲公尺,公尺釋炊之……」

烏公尺飯是一種紫黑色的糯公尺飯,是採集野生植物烏桕樹的葉子煮湯,用所煮的湯將糯公尺浸泡半天,然後撈出放入木甑裡蒸熟而成。

麗江特色飲食

麗江粑粑

麗江粑粑是納西族傳統食品,它是一種香脆爽口,油而不膩的美食,它薄如白紙,層次多,故又稱「千層餅」,其特點是色美味鮮,不易變質。

窨酒麗江窨酒是當地出產的一種名酒,相傳已有數百年歷史,窨酒選用大麥、小麥、高梁作為原料,用玉龍雪山泉水釀製,甜香適度,清涼可口,是低度數、高營養飲酒。

雞豌豆涼粉

雞豌豆涼粉是納西族喜愛的一種傳統食品,用麗江特產雞豌豆經碾磨製成粉條,顏色呈灰綠色,煎炸、涼拌都很入味,清香可口,是納西族餐桌上的佳餚。

酥油茶酥油茶是麗江藏族、納西族喜愛的一種日常飲品,這種茶製作簡單,先用土茶罐把茶葉熬煮成清茶,再把清茶倒入茶桶中,加入酥油和鹽,在桶內經過攪拌,使其成交融狀即可飲用。酥油茶色香味美,回味無窮,能產生較高的熱量,既可禦寒又能生津止渴。

雲南風味——過橋公尺線

過橋公尺線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源於滇南蒙自。傳說蒙自縣城的南湖舊的風景優美,常有文墨客攻書讀詩於此。

有位楊秀才,經常去湖心亭內攻讀,其妻每飯菜送往該處。秀才讀書刻苦,往往學而忘食,以至常食冷飯冷盤,身體日漸不支。其妻焦慮心疼,思付之餘把家中母雞殺了,用砂鍋燉熟,給他送去。

待她再去收碗筷時,看見送去的食物原封未動,丈夫仍如痴如呆在一旁看書。只好將飯菜取回重熱,當她拿砂鍋時卻發現還燙乎乎的,揭開蓋子,原來湯表面覆蓋著一層雞油、加之陶土器皿傳熱不侍,把熱量封存在湯內。以後其妻就用此法保溫,另將一些公尺、蔬菜、肉片放在熱雞湯中燙熟,趁熱給丈夫食用。

後來不少都仿效她的這種創新烹製,烹調出來的公尺線確實鮮美可口,由於楊秀才從家到湖心亭要經過一座小橋,大家就把這種吃法稱之"過橋公尺線"。

經過歷代滇味廚師不斷改進創新,"過橋公尺線"聲譽日著,享譽海內外,成為滇南的一道著名小吃。

不過大家還是先學學怎麼吃過橋公尺線吧:

1、當油湯大碗上來後,首先將肉片盤裡的肉片放入湯碗裡,用筷子將肉片在湯碗中攪動片刻,看肉片熟時,依次把剩餘配料盤中的配料倒入湯碗中,之後放入公尺線。

2、完成上面的步驟之後,你就可以吃了,不過注意這時的湯碗還是很燙,不要看沒有冒熱氣,只是因為有油在上面,熱氣無法出來罷了。好了,別太急,慢慢的開始吃吧!

3、這個吃法和上面的吃法有差別,是現在進化了的吃法,也是現在正常吃法喲!

中秋食俗風尚

八月十五中秋佳節,正是春華秋實,一年辛勤勞動結出豐碩果實的季節。屆時家家都要置辦佳餚美酒,懷著豐收的喜悅,歡度佳節,從而形成我國豐富多彩的中秋飲食風俗。

吃月餅「中秋佳節吃月餅」,是我國流傳已久的傳統風俗。每當風清月朗、桂香沁人之際,家家嘗月餅、賞月亮,喜慶團圓,別有風味。

月餅作為一種形如圓月,內含佳餡的食品,在北宋時期就已出現。詩人兼品味家的蘇東坡就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而作為一種食品,稱為「月餅」,則始見於南宋《武林舊事·蒸作飲食》。

當時,杭州民間就有「又月餅相饋,取中秋團圓之意」。到了元朝末年,月餅已成為中秋節日美點。

吃鴨子我國雲南的仫佬族鄉親都要在八月十五這天買餅子,殺鴨子,歡度這個傳統節日。

傳說從前仫佬人居住的地方,山好水好,四季如春。村村六畜興旺,年年五穀豐登。可是有一年,突然來了「番鬼佬」,到處殺人放火,搶劫姦淫,害得仫佬日夜不寧。

村中有個賣糖佬夫婦和兒子三人,決心帶頭反抗。他們想了乙個計謀:以游村賣糖來串聯村民,在八月十五晚上一齊動手殺番鬼佬。

果然大部分「番鬼佬」***,一部分跳到河裡,都變成了鴨子。仫佬人就把鴨子捉回村,殺掉當作慶祝勝利的美餐。從此,仫佬人為了紀念賣糖佬一家三人,每年八月十五,家家戶戶都要買餅子、殺鴨子,以此教育後代不要忘記反抗侵略的鬥爭。

吃田螺至於中秋食田螺,則在清咸豐年間的《順德縣志》有記:「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間認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

據分析,螺肉營養豐富,而所含的維生素a又是眼睛視色素的重要物質。食田螺可明目,言之成理。但為什麼一定要在中秋節特別熱衷於食之吃。

有人指出,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因此,肉質特別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時節。如今在廣州民間,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

吃芋頭中秋食芋頭,則寓意辟邪消災,並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剝鬼而食之,大有鍾馗驅鬼的氣概,可敬。

飲桂花酒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一種美的享受。

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物價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驥鬥兮酌桂漿」、「奠桂酒兮椒漿」的詩句。可見我國飲桂花釀酒的年代,已是相當久遠了。

簡述民俗的特徵簡述中國飲食民俗的特點。急謝謝!

1 民俗文化活動的集體性 任何一種民俗無疑是一種文化,稱之為民俗文化。民俗是伴隨著人類群體的產生而產生的。因此,民俗培育了社會的一致性,增強了民族的認同,強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2 民俗文化活動的傳承性 民俗是習得知識,需要在一代一代中傳遞,具有時間傳衍的連續性,民俗是時間的連續體。是乙個地...

民俗與生活的關係,旅遊與民俗的關係

民族文化 各民族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具有本民族特點的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飲食 衣著 住宅 生產工具屬於物質文化的內容 語言 文字 文學 科學 藝術 哲學 宗教 風俗 節日和傳統等屬於精神文化的內容。民族文化反映該民族歷史發展的水平。語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民族文...

中國飲食民俗的發展演變過程,簡述中國飲食民俗的特點。急 謝謝!

中國飲食民俗一般具有人類共通 性 民族性 階級性 歷史性 地方性 傳承性 變異性 集中性等特點,這些特點多層面地反映了中國的文化內涵。中國飲食民俗是一種廣視野 深層次 多角度 高品位的悠久區域文化 是中華各族人民在100多萬年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在食源開發 食具研製 食品調理 營養保健和飲食審美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