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生死觀,什麼是死亡觀

2021-03-04 08:49:30 字數 4795 閱讀 5272

1樓:匿名使用者

生死觀 人們對生與死的根本看法和態度。不同的人生觀,對生與死有不同的價值評價,從而形成不同的生死觀。

2樓:曹典之

生死官,官的生死。生死觀,正確的人生觀。生死關,關,門矣,們矣。

什麼是死亡觀?

3樓:匿名使用者

死亡觀是人類對自身死亡的本質、價值和意義的根本觀點和根本看法,是世界觀、人生觀的有機構成部分。

從總體上來講,一般人的死亡觀可分為兩種。一方面,死亡是人類最大的敵人。這一點具體表現在死亡使我們沒有真正的自由,使我們失去一切。

由於死亡是痛苦、陌生和孤單的,又是確定但無法**,它會令人感到恐懼和憤恨不平。同時,死亡還會使人喪失信仰,成為生命的阻力;而在另一方面,死亡卻是人類的朋友。因為死亡是公平的,每個人都必須要經歷死亡,並且只有在死亡之後才有真正的自由。

死亡還是宗教界最大的幫手。在死亡面前,人們才會幡然醒悟說出真話。由於中西方文化和傳統的宗教信仰迥然不同,反映在死亡觀上也頗為明顯。

中國人的死亡觀

⒈原始死亡觀在人類發展的早期階段,由於社會生產力和人類思維能力極其低下,人類尚不能對死亡作哲學的思考,甚至不能用人的眼光和自然的眼光看待死亡,這就使人類的原始死亡觀普遍採取非自然的宗教神話形式,也就是說死亡問題始終是同原始宗教神話緊緊地糾纏在一起。而作為同原始宗教神話緊密地糾纏在一起的原始死亡觀的最根本特徵——是對死亡的反抗和否定。

⑴原始死亡觀的一項基本內容是否定死亡的普遍必然性和不可避免性;

⑵原始死亡觀的另一重要內容是對死亡終極性的否定;⑶原始死亡觀的又一重要內容是對超個體靈魂不死的信仰。

⒉現今中國人心中的「死亡」概念的含義和意向

⑴把死亡當做一種自然的歸宿。認為死和生是一種很自然的現象,有生就有死,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則;

⑵死是一種令人恐懼的事件;

⑶死亡是一種理想的追求。這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把死亡當做追求理想的手段,還有一種就是有意無意地美化死亡;

⑷死是一種威懾的力量。生命的寶貴在於它的惟一性和不可逆性,人生就一次,死亡就意味著生命的終結,與現世存在的徹底斷裂;

⑸死亡是一種痛苦的解脫。死亡只是人生的乙個階段和環節,甚至是不很重要的階段。

4樓:蓮音雪菲

生命的本質是機體內同化、異化過程這一對矛盾的不斷運動;而死亡則是這一對矛盾的終止。人體內各組織器官的同化、異化過程的正常進行,首先需要呼吸、迴圈系統供給足夠的氧氣和原料,尤其是中樞神經系統耐受缺血缺氧的能力極差,所以一旦呼吸、心跳停止,可以立即引起死亡。所謂復甦也就是先用人工的方法代替呼吸、迴圈系統的功能,然後再進一步採取措施,恢復有效的自主呼吸和心跳,從而保證中樞神經系統的代謝活動、維持正常生理功能。

同時,積極糾正體液內環境的紊亂,使組織細胞有穩定的代謝環境,也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復甦搶救,重建體內同化、異化這一對矛盾的動態平衡,才能復轉機體的生命活動,逐步恢復健康。

死亡作為疾病的一種轉歸,也是生命的必然規律,但由於生命自然終止而「老死」(據比較生物學的研究,人類自然壽命大約是140-160歲左右)的只是極少數,人類絕大部分都死於疾病。因病死亡的原因大致可分為三類:①由於重要生命器官(如腦、心、肝、雙側腎、肺及腎上腺等)發生了嚴重的、不可恢復的損害。

②由於長期疾病導致機體衰竭、惡病質等以致代謝物質基礎極度不足、各系統正常機能不能維持。③重要器官沒有明顯器質性損傷的急死,如失血、窒息、休克、凍死等。

過去人們習慣把呼吸、心臟功能的永久性停止作為死亡標誌。但由於醫療技術的進步,心肺復甦術的普及,一些新問題產生了,它們衝擊著人們對死亡的認識。全腦功能停止,自發呼吸停止後,仍能靠人工呼吸等措施在一定時間內維持全身的血液迴圈和除腦以外的各器官的機能活動。

這就出現了「活的驅體,死的腦」這種反常現象。眾所周知,腦是機體的統帥,是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器官。一旦腦的功能永久性停止,個體的一生也就終結。

這就產生了關於「死亡」概念更新的問題。「腦死亡」的概念逐漸被人們所接受。

5樓:匿名使用者

生死觀 人們對生與死的根本看法和態度。不同的人生觀,對生與死有不同的價值評價,從而形成不同的生死觀。在中國歷史上,不少思想家對生死問題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看法。

孔子謂「殺身成仁」;孟子曰「捨生取義」;司馬遷認為「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莊子認為生是偶然,而死是必然,不必過於悲哀。中國共產黨人在爭取民族解放和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形成了革命英雄主義的生死觀。***在張思德同志的追悼會上明確指出: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選集》第3卷第1004頁)參見「人生觀」。

6樓:匿名使用者

什麼是正確的生死觀?

7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生死觀是人們對生與死的根本看法和態度。不同的人生觀,對生與死有不同的價值評價,從而形成不同的生死觀。

在我國歷史上,不少思想家對生死問題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看法。孔子謂「殺身成仁」。孟子曰「捨生取義」。

司馬遷認為「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莊子認為生是偶然,而死是必然,不必過於悲哀。

中國共產黨在爭取民族解放和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形成了革命英雄主義的生死觀。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

道教的生死觀是什麼樣的

8樓:苦苦的掙扎

道家亦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他們關於生死的看法也非常重要。老子談論生死的不多。

他認為乙個人不太重視自己的生命,反而能較好的儲存自己。"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7章)。老子似乎發現,如果乙個人如果太顯露自己,就會遭到外界的損害。

"兵強則滅,木強則折"(76章)。所以儲存生命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處眾人之所惡"。太注重自己的身體,反而有害。

"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50章)"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75章)。

養生貴在於"嗇",所以要"去甚、去奢、去泰"對於死亡,老子認為"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死而不亡",王弼解釋"身沒而道猶存",蓋乙個人與道同體,才可不朽。老子說:"從事於道者,同於道"(38章)對於生死,莊子做了詳細而深刻地論述。

他認為,生、死都是大化執行中的乙個階段,所以對於死亡亦不必恐慌,要順其自然。人是"氣"的一種存在形式,"人之生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知北游》)。他認為生死不過是形式的變化。

他說:"古之真人,得之也生,失之也死;得之也死,失之也生。"成玄英疏曰:

"夫處生而言,即以生為得;若據死而語,便以生為喪。"(《徐無鬼》)。可見,以生觀死,則死為死;但以死觀生,生者也是死。

即生死是相對的。何況從另一方面講,死也未必是一件壞事,"予惡乎知說生之非惑邪?予惡乎知噁死之非弱喪而不知歸者也邪?

""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蘄生乎?"(《齊物論》)。當人從乙個更高的角度來看待生死時,死生的界限也就消失了。

"彼以生為附贅懸疣,以死為決肒潰癰,夫若然者又惡知死生先後之所在?"(《大宗師》)"以無有為首,以生為體,以死為尻;孰知有無死生之一守者,吾與之為友。"(《庚桑楚》)"明乎坦途,故生而不悅,死而不禍,知終始之不可故也。

"(《秋水》)"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塵垢也。死生為晝夜。"(《至樂》)"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我死也。"(《大宗師》)。所以他主張齊生死。

無論生死,都要順其自然。後來郭象亦認為,對於生死,要順其自然。他認為死生都是"命"。

"其有晝夜之常,天之道也。故知死生者命之極,非妄然也,若夜旦耳,奚所繫哉?","夫死生晝夜,人天常道,未始非我,何所繫哉!

","死與生,皆命也。無善則死,有善則生,不獨善也。故若以吾生為善乎?

則吾死亦善也。"(以上見《大宗師》注)所以不應喜生而惡死。 道教產生於東漢末年,他們對於生死的主張主要是長生。

認為人們只要善於養生,則可以成仙,從而長生不老。道教雖然有許多派別,但這一點是他們都認同的。他們認為形神同質,都是由"氣"構成的,如《太平經》說:

"夫物始於元氣",《抱朴子內篇·至理》說"夫人在氣中,氣在人中,自天地以至萬物,無不須氣以生者"。神形皆氣,故養氣可以長生。《太平經》中說:

"天地之道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守氣而不絕也。""神明精氣,不得去離其身,則不知老,不知死矣。"他們認為,"形者,神之宅也。

故譬之於堤,堤壞則水不留矣;方之於燭,燭糜則火不居矣。身勞則神散,氣竭則命終"(《抱朴子內篇·至理》)所以要保養身體,這樣才能儲存精神。他們認為,人只要"以藥物養身,以術數延命,使內疾不生,外患不入,雖久視不死,而舊身不改"(《抱朴子內篇·論仙》)道教認為人的生命權在我不在天命,"我命在我,不在天地"(《西生經》),所以只要自己由決心毅力,通過一些方法(如行氣、導引、存神、守

一、內丹、外丹等),就可以長生不老。

什麼是死亡觀

9樓:挑戰拼搏

死亡觀是人類對自身死亡的本質、價值和意義的根本觀點和根本看法,是世界觀、人生觀的有機構成部分。從總體上來講,一般人的死亡觀可分為兩種。一方面,死亡是人類最大的敵人。

這一點具體表現在死亡使我們沒有真正的自由,使我們失去一切。由於死亡是痛苦、陌生和孤單的,又是確定但無法**,它會令人感到恐懼和憤恨不平。同時,死亡還會使人喪失信仰,成為生命的阻力;而在另一方面,死亡卻是人類的朋友。

因為死亡是公平的,每個人都必須要經歷死亡,並且只有在死亡之後才有真正的自由。死亡還是宗教界最大的幫手。在死亡面前,人們才會幡然醒悟說出真話。

由於中西方文化和傳統的宗教信仰迥然不同,反映在死亡觀上也頗為明顯。

關於道教的 道德觀生死觀 ,有沒有大神幫我解釋下道教的生死觀

道教基本上繼承了南華真人的思想,講求 與天地精神相往來 順應自然,無為而治。道教雖反對儒家的禮樂 仁義的說法,但道德經中言道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型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都是反對仁義不施 禮崩樂壞後再來實行仁政,因此道家還是承認一般的道德觀,只是不希望等道德淪喪後再來提倡禮...

什麼是建築觀,什麼是建築觀

1全部觀嘛,就是你自己的想法,就好像世界觀是思考如何看待世界,人生觀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愛情觀,價值觀.所以說建築觀是個人對於建築的看法,是慢慢形成的,是在不斷的學習,思考過程中形成的 如果你是乙個建築學的學生,那在學校學習大師就是在思考別人的建築觀,比如你們都愛的安藤是自然,材料本性,禪意的建築...

什麼是人生觀和價值觀,什麼是人生觀和價值觀

人生觀是對人生的價值 目的 道路等觀點的總和,是對人生的根本看法。它不僅決定著乙個人對周圍事物的態度,而且調節人的行為 活動方向和進行方式。人生觀屬於思想意識的範疇,它以觀點 信念 理想 需要 動機 興趣等具體形式,表現在人的個性的意識傾向中,而這種作為心理的穩定傾向的人生觀,在人的整個心理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