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月夜讀後感,巴金《秋》的讀後感?

2021-03-04 08:48:54 字數 5239 閱讀 1785

1樓:匿名使用者

您好。巴金的短篇**,情節多數不複雜,故事呈單線發展,如行雲流水,流暢自然。由於重在抒發情感,因此不大講究篇章布局、結構技巧,但這些表面上的弱點都被作品感情的真摯這一特長彌補過來了。

巴金《秋》的讀後感?

2樓:百度使用者

沒有乙個永久的秋天,秋天就要過去了。」這是《激流》三部曲中最後一本《秋》中的中心句。

在《秋》裡,發生了幾件大事,但是都是悲劇,這些悲劇也揭示了高家這個大家庭正在逐步走向滅亡——不僅僅是高家,每乙個舊社會的封建大家庭都在漸漸地變得枯竭,不公平的制度使得整個家庭逐漸瓦解。

第一件事,是周家的枚少爺結了婚,新娘是最古板、衛道、殘酷的老頭在馮樂山的侄女,又是乙個封建社會的包辦婚姻!我發現了舊社會的婚姻與現代的婚姻的區別:

1.舊社會的婚姻完全是由長輩操控,真正結婚的幼輩卻不得過問——那到底是誰結婚呀?於是,年輕人們就成為了傀儡。

而現代的婚姻則不同,自由戀愛、結婚,完全是有年輕人的來爭取,有更多的自由、幸福。2.舊社會的婚姻崇尚「先結婚後戀愛」,必須結了婚,剩下的事情,才能自己決定。

這樣,結了婚也一輩子夫妻不和睦的也大有人在。可現在好多了:只有相愛,才會結婚,一對夫妻會更加幸福美滿,也就不存在「妻妾成群」了。

第二件大事,是四小姐淑貞跳井自殺。因為五爸克定公然把丫頭收房、鬧小旦、亂花錢,導致五嬸沈氏總是跟可定吵架。但是,每當沈氏沒有地方發洩怒氣的時候,就會打、罵、懲罰自己的親生女兒淑貞。

所以,淑貞才會在一次又一次的打罵之後跳井自殺。這是一聲警鐘,告示世人。

第三件大事,是三爸克明的死亡。克明一死,整個家裡就亂了:賣公館、分家,這些都是四爸克安和五爸克明的主意。

這樣一來,乙個好端端的家就在老太爺和兄長死後,變得四分五裂。這也是封建大家庭最終的必然結果。每乙個人都爾虞我詐,每乙個人都勾心鬥角,每乙個人都貪得無厭,每乙個人都笑裡藏刀,這樣的家庭,怎麼能維持下去。

「沒有乙個永久的秋天。」,「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這些都是在激勵我們:不要灰心,不要喪氣,大風大浪之後,必有屬於我們的春天!

可是,很快,才過了不到一年,枚少爺就因為肺病死去,留下乙個年輕、有孕的寡婦。這都是因為枚少爺的父親周伯濤明知道自己的兒子非有問題,卻死活不肯請醫生,最後,害死了自己的兒子,還害了兒媳一生。真荒謬!

3樓:頓永修召己

現代著名作家巴金的**《秋》是他的「激流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讀罷之後,一股革命的激流不禁湧上心頭,這是一種社會的責任賦予我們青年人的歷史使命。「激流三部曲」中那種火一樣的激情,那種強烈的反封建的思想,那種蕩滌舊世界,建設新世界的熱情始終感染著一代又一代人。

《秋》這部**延續了《家》和《春》的主線,進一步寫高家的沒落與新生,使人看到希望的是,主人公覺新在血的教訓面前,已變得更加成熟與冷靜,他試圖以改良的方式去挽回這個瀕於沒落的家,事實證明已無法挽回。相比之下,二弟覺民就顯得積極的多,他最後舉行了新式婚禮這一點,就證明了他的思想已經徹底擺脫了舊式大家庭的束縛,而投身到更新的,更富有生命力的新世界!

我想,《秋》從季節上來看是淒涼的,它往往能給人一種悲涼的感覺,它常常代表事物的衰亡,這是詩歌散文中是經常見到的。那麼,本**在寫乙個封建大家庭的秋天,是不是也意味著它的衰亡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這種衰亡,儘管身在其中的有著這樣或那樣的不情願,但歷史的潮流是勢不可擋的,革命的激流是永遠向前的,這一點任何人也無法改變!舊世界的衰落,意味著乙個新世界的到來,讓那個沒落的家隨著秋天的落葉一起隨風而逝吧!迎接我們的,必將是乙個嶄新的未來。

「西風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秋冬一過,我們一定會迎來燦爛的生機盎然的春天,我們的國家正是在這樣的新舊交替中走向強大的,我們的生活也將越來越美好

巴金《月夜》的原文

4樓:葉思然

月夜 巴金

有月亮,天空又很晴朗,雖然十二月的晚風吹

到人身上也有冷意了,我吃過晚飯,依舊高興地穿著高屐子乙個人在屋前小小的園子裡散步。

山下面的人家都燃著燈,但大半被樹木遮住了,只有星點似的光送到我的眼裡來。一層薄霧蓋著它們,不,不僅罩著這些燈火,並且還罩著山下面靜靜的街市。

清朗的天空中除了半圓月外,還稀疏地點綴了一些星星。在這房屋的正對面,閃爍著獵戶星座的七顆明星;掛在四個角下方的獵戶甲星,就是那較大的一顆,只有它在這無雲的藍空裡放射著紅光。遠遠地在天際是那一片海,白濛濛地在冷月下面發光。

望著這星,望著這海,我不禁想起日光巖日光巖:在福建廈門對岸的鼓浪嶼。下的美麗的島上風光了,我不用「往事」這個帶感傷性的字眼。

不止一次,我在日光巖下的島上看過這七顆永不會墜落的星,看過和這海相似的海。那些時候我都是跟朋友們在一起的。那些朋友的年紀和我的差不多。

就像懷了移山之志的愚公一樣,我們這一群年輕人把為人類找幸福的船這個重擔子不量力地放在肩上胡亂地忙碌過了。我是最不中用的人,但是生活在那些朋友的中間我也曾過了一些幸福的日子。

龍眼花開的時候,我也曾嗅著迷人的南方的香氣;繁星的夜裡我也曾坐了划子在海上看星星。我也曾跨過生著龍舌蘭的頹垣。我也曾打著火把走過黑暗的窄巷。

我也曾踏著長春樹的綠影子,捧著大把龍眼剝著吃,走過一些小村鎮。我也曾在海濱的旅館裡聽著隔房南國女郎彈奏的南方**,推開窗戶就聽見從海邊碼頭上送來的年輕男女的笑聲。

這些也許會引起年輕詩人的靈感罷。可是我們當時卻懷著興奮和緊張的心情,或者說起來就想流淚似的感動。山水的美麗在我們的眼前都變得渺小了。

我們的眼睛所看見的只是那在新的巨靈前戰慄著的舊社會的垂死的狀態。

時間是 地馳過去了。我們的努力也跟著時間逝去了。一堆廢墟留在我們後面,使得好些人嘆息。

我們不能不承認失敗了。也許還有人會因為這個灰心罷,我不知道。我自己在一陣絕望之際也曾發出過痛苦的叫號。

……如今在這安靜的月夜裡,望著眼前這陌生的,但又美麗的景物,望著天際的和日光巖下的海面類似的海,望著那七顆隨時隨地都看見的獵戶星,雖然因此想到了以前的一切和現在橫在那裡的廢墟,我也沒有一點感傷,反而我又一次在這裡聽見舊社會的垂死的呻吟了。同時在朦朧的夜霧中,我看見了新的巨靈像揹負地球的阿特拉斯阿特拉斯(atlas):希臘神話中的乙個巨人,被罰用頭和雙手(一說用兩肩)支援天空。

那樣在空中立著。這新的巨靈快要來了罷。他會來完成我們所不能完成的一切。

2023年2月在日本橫濱

巴金的《日》讀後感和《月》讀後感

5樓:╰☆愑◆愾

讀巴金先生的《日》有感

我國著名的作家巴金先生在《日》這篇文章中,借用「飛蛾撲火」這一現象來闡述自己的生死觀和人生觀。他讚嘆和崇尚「飛蛾不畏化為灰燼的結局,為追求光明而飛身撲火」的壯舉,他還在文章中說道:「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

」氣勢可敬,精神可嘆。

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於巴金先生的觀點,我有我自己的看法。那就是,一半接受,一半不敢苟同。

我一半接受的理由是因為他這樣做會使他「英明一世」,「千古流芳」,是英雄的所作所為。讓人們為之欽佩和敬仰。

可我一半不敢苟同的理由是因為對於人來說,生命是寶貴的。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況且,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年代裡,沒有戰爭,沒有痛苦,過著美好的生活。

所以,用不著轟轟烈烈的去死。其次,不用,有時也會得到「英明一世」,「千古流芳」。然而有時,即使你轟轟烈烈的去死了,也不一定會得到「英明一世」,「千古流芳」,反而會白白浪費了自己的寶貴生命。

有一句成語說的好「臥薪嘗膽」。說的是春秋戰國時期,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為報仇雪恨,每天在吃飯和睡覺前,總要嚐一嚐膽的苦味,藉以不忘亡國之恨。最後,不也是把吳國給打敗了嗎!

越王並沒有因一時之恨而「飛蛾撲火」,即沒有去「轟轟烈烈的死」,但是結局仍舊還是隨了他自己的意願。所以,世界上的事情並不都須非要以轟轟烈烈的死來換取成功。

這是我的一孔之見,不一定符合實際,但,我的確是這樣認為。

6樓:匿名使用者

、《日》和《月》的導讀(姚春樹)

7樓:匿名使用者

這種創作中某些同類近似的意象和意念的不斷有意反覆,在古今中外某些文學大師身上是司空見慣的帶規律性的文學歷史現象。諸如巴爾扎克筆下的暴發戶,屠格涅夫筆下的「多餘人」,托爾斯泰筆下的懺悔貴族,魯迅筆下的「孤獨者」。與此同時,文學是人學,文學總要表現具體的社會歷史生活中的人情美和人性美,表現人類改造世界、創造世界的美好社會理想和審美理想,從而文學是有其「永恆的主題」的;古今中外文學大家的創作,總是會以自己的審美掌握方式重複這眾多的母題,又對之作出自己的獨特開掘,奉獻出自己的道德感情和聰明智慧型的。

英國著名隨筆作家本森在《隨筆作家的藝術》裡說:「the point ofview(觀察點)實在是精研小品文學的神髓。」我們從巴金散文創作中某些同類近似的意象和意念的有意反覆系列作為「觀察點」,來研究巴金散文創作本體,大約可以揭示其某些思想和藝術特點。

巴金月夜賞析

8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一代文學巨匠巴金10月17日19時零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歲。

巴金生平:

巴金2023年11月25日出生在四川成都正通順街,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無黨派。2023年考入成都外語專門學校。

2023年到上海,後到南京,在東南大學附中學習 ,2023年畢業。2023年旅居法國。2023年回國,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總編輯,《文學季刊》編委。

2023年到日本。2023年回國,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出版「文化生活叢刊」、「文學叢刊」、「文學小叢刊」。2023年與靳以創辦《文學月刊》。

抗日戰爭時期,與茅盾創辦《烽火》,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

巴金著作書目

《滅亡》(中篇**)1929,開明

《無**主義與實際問題》(理論)與克剛等合著,1927,上海民鐘社《從資本主義到安那其主義》(理論)1930,上海自由書店《死去的太陽》(中篇**)1931,開明

《復仇》(短篇**集)1931,新中國

《霧》(「愛情的三部曲」之一,中篇**)1931,新中國《海的夢》(中篇**)1932,新中國

《春天裡的秋天》(中篇**)1932,開明《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雜記》,1932,新中國《光明》(短篇**集)1932,新中國

《雨》(「愛情的三部曲」之二,中篇**)1933,良友《砂丁》(中篇**)1933,開明

《電椅》(短篇**集)1933,新中國

《抹布》(短篇**集)1933,北平星雲堂書店《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長篇**,又名《激流》)1933,開明《萌芽》(中篇**,又名《雪》)1933,現代《新生》(中篇**)1933,開明

《旅途隨筆》(散文集)1934,生活

《將軍》(短篇**集)1934,生活

《巴金自傳》(傳記)1934,中華

《電》(「愛情的三部曲」之三,中篇**)1935,良友(《霧》、《雨》、《電》合訂為《愛情的三部曲》

巴金家讀後感左右跪求速,巴金家讀後感300字左右跪求速!!!

巴金的代表作是 激流 三部曲,包括 家 春 秋 三部,內容是通過乙個大家庭的沒落和分化來寫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潰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盪。作者以很大的激情對封建勢力進行揭露,歌頌了青年知識分子的覺醒 抗爭並與這種家庭決裂。家 這部分以 五四 的浪潮波及到了閉塞的內地 四川成都為背景,真實地寫出了高家...

急!巴金散文《日》《月》的讀後感

日 和 月 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當時抗戰正進入乙個比較艱苦的階段。全國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勝利的到來,因此可以理解巴金為什麼歌頌光明,讚美那些為了追求光和熱不惜犧牲自己的人。巴金的 日 讀後感和 月 讀後感 讀巴金先生的 日 有感 我國著名的作家巴金先生在 日 這篇文章中,借用 飛蛾撲火 這一...

求巴金《家》的讀後感和巴黎聖母院的讀後感,都要是自己寫的,反

敢問師附中的?同求。從巴金的 家 和雨果 巴黎聖母院 中至少選一部作品,寫一篇不少於700字的讀後感!急!30 人不必為了自己先天的不足而自暴自棄,擁有一顆善待他人 無私奉獻 珍惜生命 充滿責任的心靈才是應該具備的。同時,我們要學會珍惜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不要等這些讓生命精彩的亮點逝去後才後悔不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