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地時期美國的家庭教育目的是什麼,在哪些書上體現

2021-03-04 08:48:50 字數 5544 閱讀 6118

1樓:晟睿教育

從殖民地時期美國九大學院的教育實踐來看,學院教育目的在於培養信仰虔誠的牧師、治事練達的**及公共事務管理人員、學識淵博的從事知識研究與探索的學術人才。

一、殖民地學院的宗教性教育目的

宗教動機既是促成歐洲殖民者探險開拓的重要因素,又是引發殖民地學院創設的主導性動機。早年的西班牙探險家們既是懷抱狂熱的宗教情感,以救世主的姿態進入美洲大陸的。法國「耶穌會」教士們作為海外開拓的急先鋒,在穿越河流湖泊的途中還不忘替人們洗禮。

創辦維吉尼亞公司的英國殖民者則認為,殖民的首要目的在於「去傳教,並且使人們受洗禮而加入**教,而且通過聖經的宣傳去把那一些窮人和可憐的生靈從魔鬼的手中拯救出來。這些人幾乎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愚昧無知,至死是受到蒙蔽的」。與此相聯絡,宗教動機成為殖民地學院創設的主要動機。

除賓夕法尼亞學院外,包括哈佛學院在內的其他八所學院都是基於明確的宗教動機而創設的。大批歐洲大陸的小教派為躲避宗教**和壓迫,尋覓實現自己宗教信仰的樂園移居北美。然而迎接他們的卻是北美大陸嚴酷的社會現實及令人望而生畏的自然環境,富饒而充滿危險的荒野,隨處可見的兇禽猛獸,惡劣的氣候條件。

這些在濃厚的宗教氛圍中成長起來的歐洲殖民者,自然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上帝。威廉?布雷德福(william bradford)總督對2023年11月中旬搭乘「五月花」船的移民們抵達北美大陸海岸時的情景曾作了這樣的記載:

「他們雙膝跪下,感謝上帝帶他們越過了浩瀚洶湧的大洋,把他們從危險和苦難中解救出來……他們在這裡除了陰森可怕的、荒無人煙的原野、野獸和蠻人之外,還能看到什麼呢?而到底有多少野獸和野蠻人,他們也不得而知。事實上,他們永遠也不能登上毗斯迦山,從這荒涼的原野上看到美好的前景,產生希望,因此,他們只好祈求於蒼天。

」第一批踏上美洲大陸的殖民者從上帝那裡獲得了開拓進取的勇氣和信心。弗蘭西斯?赫金斯(francishigginson)在《新英格蘭殖民地》一書中以飽蘸激情的筆觸寫道:

「令我們倍感安全,並賦予我們抵禦一切異己勢力的強大動力,源於我們擁有真正的宗教,源於萬能的上帝對我們的神聖啟示。而設若上帝與我們同在,誰又能反對我們呢?」在當時的情況下,創設高等學校培養合格牧師能夠滿足移民們的宗教渴求,成為他們求得上帝救助的直接途徑。

「在上帝施惠庇佑我們安抵新英格蘭後,在我們建造了房屋,準備了生活必需品後……一項我們長期盼望並孜孜以求的事業便是提高我們的宗教知識水平,並使其逐步繁榮」。在此背景下創辦殖民地學院,以造就信仰虔誠的合格教士為培養目標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在教育目標問題上,哈佛學院早年印發的乙份小冊子曾有這樣的表述:「每乙個人應對自己生命的終極表示關懷,因而應了解、接近上帝,這才是永恆的生活……應把**教教義作為一切知識和學習的基石」。哈佛學院在建校初期明確宣稱,哈佛學院致力於為社會造就合適的人才,主要是為教會培養人才。

威廉?瑪麗學院的培養目標,正如其創辦者所宣稱的那樣,「為教會提供宗教信仰虔誠的具有淵博知識和優雅舉止的青年,並在印第安人中傳播**教」。紐澤西學院(後更名為普林斯頓學院)把教育目標確立為培養具有新教信仰的牧師。

2023年國王學院成立時,辦學目標也非常明確:「本校主要任務,在於教育指導青年理解耶穌**,熱愛並服從上帝,養成優良習慣,獲得有用知識」。王后學院把教育工作的最終目標釐定為:

用學術性的語言,向青年學生傳授神學及文理學科知識,以使其具備勝任宗教和其他社會工作的能力。達特茅斯學院也以訓練教士及馴化印第安人為教育主旨。2023年成立的羅德島學院由**教浸禮會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浸禮會牧師的知識水平。

該學院除規定校長由浸禮會教士擔任外,學院其他人員沒有教派限制,學院向所有宗教信仰的學生開放

在所有殖民地時期創辦的學院中,耶魯學院教育目標的宗教色彩是較為鮮明的。2023年,耶魯學院院長克萊普(thomas clap)即明確宣布「耶魯學院是傳教士的社團,旨在培養從事傳教士工作的人才」。又及,「學院是宗教社團,是所有社團中最崇高者,教區也是社團,即在訓練一般民眾;而學院是牧師團體,更應培養牧師人才。

有些人認為學院的設計,僅僅在於教導文學及科學,至於宗教,則並非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因之學院法規不應規定宗教儀式或崇拜,每一學生可以就性之所好,並根據家長或監護人之指導而隨地作宗教祈禱。但是在地球上所成立的學院,是不可能有此種學院法規不涉及宗教的。本學院的設計,系根據教會原則及教義而來(且也經本地公民同意),因此本設計及其後繼者都應履行此種責任來達成宗教任務。

宗教因素太過重要了,文學及科學無論如何高明,如無宗教,則價值就低」。

二、殖民地學院的世俗性教育目的

在致力於培養各教派合格的牧師的同時,殖民地時期各學院還程度不同地兼顧到公共事務管理人才以及掌握知識的人員的培養。各學院在服務於宗教利益之外,還關注社會發展,把學院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較為密切地聯絡在一起。

殖民地學院在培養目標上所表現出來的世俗性特徵,與學院所接受的蘇格蘭大學模式的影響是分不開的。殖民地學院在接受牛津大學與劍橋大學模式影響的同時,還接受了蘇格蘭大學模式的影響。而蘇格蘭大學在教育實踐中表現出鮮明的職業性傾向。

1670~2023年的十年間,大批蘇格蘭長老會教徒自北愛爾蘭移民新大陸,新學院成為這些有知識的移民的聚居地。蘇格蘭學者側重職業及實用傾向的學術傳統在新大陸的威廉?瑪麗學院、國王學院、普林斯頓學院以及賓夕法尼亞大學均有切實的體現。

這一點在各學院的教育目標上也有具體表現。2023年哈佛學院獲得的特許狀的有關規定即表明學院的教育目的在於促進所有文學、藝術及自然科學的研究。公尺切爾牧師在2023年的乙份檔案中認為哈佛不僅要培養有學識的牧師,還要為文法學校培養合格的教師,為**訓練有學識的紳士及掌握各行業專業知識的實用人才。

在哈佛學院的領導權被波士頓富商掌握後,其世俗性教育目的更加突出。17世紀中葉哈佛學院在鄧斯特任院長期間,廣泛蒐集法律與醫學書籍,開展法學與醫學專業教育,培養合格的律師與醫生。麻薩諸塞地方**也鼓勵哈佛學院積極參與到地方行政**的培養事務中。

費城學院的世俗性教育目的更是有目共睹。費城學院院長司密斯(provost william **ith)就傳統的「文雅教育」作出了自己的解釋。司密斯認為,敏於思考、工於寫作、勤於做事乃是文雅教育的真諦。

在爭取獲得英國上層及富有人家資助的活動中,費城學院公開表示包括費城學院在內的殖民地的高等教育正在追求多方面的教育目標:祛除文盲所帶來的社會災難;灌輸正確的宗教原則;引導民眾形成守法的公民意識。

克萊普在出任耶魯校長期間,耶魯學院在承擔培養牧師職能的同時,還擔負起培養世俗職業人才的任務。當時的耶魯學院廣泛開設講座,講授農業、商業、航海、醫學、解剖學等實用知識。18世紀的威廉?

瑪麗學院除注重牧師培養外,還把醫生、律師、紳士的培養作為自己的職責。國王學院在2023年為適應社會的實際需要,開設了航海、測量、礦物、商業、管理及家政等課程。2023年羅德島學院設校的特許狀表明,羅德島學院是一所提供博雅而崇高的教育的場所,該校後來還以實際教育活動證明了羅德島學院是一所旨在向廣大青年提供文雅教育的學府,青年們在此可以塑造自己的性格,陶冶自己的情操,掌握古典及現代的知識,並鍛鍊他們具有勝任崇高聲望的職業的能力。

殖民地學院教育目標上的職業性特徵,從學院畢業生的就業取向上也得到較好的體現。在18世紀前半期,學院畢業生當中有50%的人做牧師。2023年,這一比例下降到37%;2023年,降到22%。

宗教復興期間,選擇牧師為職業的畢業生佔畢業生總數的比例有所回公升,2023年曾達到30%,之後便一路下降,2023年為20%,2023年為11%,2023年為6.5%。

美國家庭教育的目標是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美國的父母不會代替孩子選擇,而是堅持「standbehind,don'tpush"(站在後面,不要推),給予孩子絕對的自由去選擇他們的道路。使孩子真正變成社會人是美國家庭教育的最終目標,正是這個目標,使孩子過早地擁有了家庭中的許多權利。

3樓:匿名使用者

帝國帝國再帝國

有錢有錢再有錢

4樓:匿名使用者

孩子有自主權,獨立的思想,不依賴於父母,哪怕是經濟上也是獨立的,更能適應社會要求。

美國的家庭教育的內容是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不溺愛孩子,不嬌慣孩子,是父母大都明白的教子常理,但這個道理如何積極有效地去做到呢?在不同於東方教育方式的美國家庭中似乎可找到乙個明智的答案。 在美國家庭中,父母一般都很愛孩子,很尊重孩子,但從幼兒開始就大膽放手讓他們養成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如:對不到周歲的孩子,就開始讓他們自己抓飯吃(因不會用餐具,就用手抓),即使吃得滿臉、滿身,也要讓他們自己吃。所以美國孩子一般到周歲時,已能自己吃得很像樣了。

孩子在蹣跚學步時,免不了要摔跤的。當孩子跌倒時,他們的父母親不扶孩子而往往只是說一兩句鼓勵的話,然後等待孩子自己站起來。對睡覺,西方的孩子習慣從嬰兒開始就自己睡,即使嚎淘大哭,引來了父母,得到的也只是一些安哄和寬慰,父母依然離去。

等孩子長到

五、六歲,他們非常感興趣做一種遊戲式的睡覺,那就是slee━ping over (幾個小朋友自願商定集中到一位小朋友家去睡覺)。這些小朋友分別帶好自己的睡袋、洗漱用品,集中到一位小朋友家,晚上可以盡情地玩,然後在同一間屋子的地毯上就寢。家長們要提供的只是他們玩和睡的空間,其他如睡前的洗漱和就寢就由小孩子們自主去完成。

今天住你家,過幾天去他家,孩子感到其樂無窮。 父母常常讓孩子直接面對困難,讓孩子經受鍛鍊。有一對美國夫婦有乙個兩歲半的兒子和乙個五歲的女兒,兩歲半兒子上廁所都由他自己處理,儘管大人事後要檢查,但十分注意讓孩子自己去做該做的一切。

每到開飯時間,五歲的女兒就像主人一樣,主動擺好一家人的餐具,然後端端正正,坐到自己的位置上,等待開飯。美國的習慣,不會自己吃飯的孩子,自立能力差的孩子,要被小朋友看不起。如果有人稱他「媽媽的小寶貝」,孩子會感到羞恥。

吃飯、行走、睡覺,當孩子初臨這人生幾件事的時候,西方人隨意而頑強地鍛鍊孩子自主、獨立、堅強的性格,敢於讓孩子面對困難。父母的鼓勵和支援可以幫助孩子去學會戰勝困難的本領,而不是直接為他解決困難。 他們的觀念是:

母親的責任不是讓孩子依附於她,而是使孩子獨立於她。孩子到十八歲時,都要離開家庭獨立生活了。 在美國還有乙個習慣:

如果孩子想買一件自己心愛的東西,他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掙錢去買。他們可以在家裡或社會上主動找活幹,或幫父母剪草、澆花、打掃衛生、照顧弟妹、收拾餐具等等;或者去幫助別人送報紙(每天清晨騎上自行車挨家挨戶送報紙)。每次做這些事都可以得到一些報酬:

25美分、50美分或1&127;美元。這樣日積月累,孩子們養成了勞動的習慣,也有了自己的積蓄。一位美國家庭主婦認為這樣做對教育孩子有益,因此也讓孩子每天幫她倒垃圾,每次可得25美分。

因為錢是他自己掙到的,花起來特別小心仔細,見到一件心愛的東西,他首先要考慮質量和價值是否值得買,或自己有個小計畫,多久能掙夠錢買到它。這樣,在 培養孩子自主、自立的同時,讓他們對金錢、價值也有個正確的概念。 美國家庭(即使富有的家庭)也會教育孩子懂得節約,雖然他們定期會給孩子一些零花錢。

他們常常讓孩子自己動手去製作禮品或玩具,製作過程中既發揮了創造精神,又感到無窮樂趣,也節省了錢。有乙個美國家庭,父親是一位副教授,母親是建築設計師,生活較富有,一年一度的聖誕節,家裡都要買聖誕樹。而樹上掛的各式各樣彩燈和小玩具,卻由媽媽和孩子們一起動手製作。

他們用彩筆、棉花、舊布、小棍兒、膠水、針錢粘、貼、縫,做出各種小動物,掛滿一樹。孩子們特別高興。其他如感恩節,孩子們裝扮成**片中的各種人物,這些裝束,也由母親和孩子一起做,這不僅是節約,也培養了孩子的創造精神和手的靈巧。

於是,在培養孩子自主自立能力的同時,也幫助孩子把美好的夢想變成了現實。生活就是這樣成功的。

美國殖民地時期的政治經濟體制是怎樣的

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過程中,美國工業革命的開始與法國幾乎是同步的,但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法國,原因是美國發展工業的條件比法國優越.美國有哪些優越條件呢?一 國土遼闊,資源豐富美國獨立後,與其它國家的資產階級政權一樣,很快就走上了對外瘋狂擴張領土的道路,以適應發展資本主義和擴大奴隸制種植園經濟的需要.幾十年...

家庭教育的8大誤區?什麼是家庭教育的誤區

21世紀的家長是最難當的。日益激烈的競爭迫使他們不僅要開發孩子的智力,想讓孩子的學習成績優秀,更要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 自學能力和學習興趣等綜合素質,讓孩子健康成長 全面發展。為了多元化 全方位地對孩子的成長進行培養,家長們使出渾身解數,恨不得把自己鍛造成教育 心理 藝術 啟發思維 開發智力方面的專...

儒學與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家庭教育

四 魏晉南北朝時期家族教育的 影響四 魏晉南北朝時期家族教育的影響 一 它為思想學術的百家爭鳴提供了前提 各種學術 各派思想同生共存是百家爭鳴的前提,一家獨尊是不會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無論官學 私學,還是家學,儒學都不是惟一的教學內容。在官學中,儒學具有絕對的統治地位,但總的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