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九歌九章都是指哪些,《九歌》的「九」究竟是什麼意思

2021-03-04 08:38:50 字數 4897 閱讀 7187

1樓:匿名使用者

。「九歌」原為傳說中的一種遠古歌曲的名稱。《楚辭》的《九歌》,是戰國楚人屈原據民間祭神樂歌改作或加工而成。

共十一篇:《東皇太一》、《雲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國殤》一篇,悼念和頌讚為楚國而戰死將士;多數篇章,則皆描寫神靈間的眷戀,表現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傷。

王逸說是屈原放逐江南時所作,當時屈原「懷憂若苦,愁思沸鬱」,故通過製作祭神樂歌,以寄託自己的這種思想感情。但現代研究者多認為作於放逐之前,僅供祭祀之用。

《九歌》的「九」究竟是什麼意思

2樓:阿沾

「九」的意思:屈原的《九歌》實為十一篇,與「九」不合,後人被「九」字所困惑,有的楚辭學者採取合併、或取或舍等辦法,以合「九」數,即為《九歌》。

出處:《九歌》是戰國楚人屈原所作。

《九歌》是以娛神為目的的祭歌,它所塑造的藝術形象,表面上是超人間的神,實質上是現實中人的神化,在人物感情的刻畫和環境氣氛的描述上,既活潑優美,又莊重典雅,充滿著濃厚的生活氣息。

《九歌》是屈賦中最精、最美、最富魅力的詩篇。它代表了屈原藝術創作的最高成就。《九歌》以楚國宗祖的功德和英雄業績為詩;以山川神祇和自然風物為詩。

以神話故事和歷史傳說為詩,淋漓盡致地抒發了詩人晚年放逐南楚沅湘之間忠君愛國、憂世傷時的愁苦心情和「蕩志而愉樂」,「聊以舒吾憂心」,「寓情草木,託意男女」,「吟詠情性,以風其上」的心旨。

從《九歌》的內容和形式看,似為已具雛形的賽神歌舞劇。《九歌》中的「賓主彼我之辭」,如余、吾、君、女(汝)、佳人、公子等,它們都是歌舞劇唱詞中的稱謂。主唱身份不外三種:

一是扮神的巫覡,男巫扮陽神,女巫扮陰神。

二是接神的巫覡,男巫迎陰神,女巫迎陽神;三是助祭的巫覡。所以《九歌》的結構多以男巫女巫互相唱和的形式出現。

這種男女感情的抒寫,是極其複雜曲折的:有時表現為求神不至的思慕之情,有時表現為待神不來的猜疑之情,有時表現為與神相會的歡快之情,有時表現為與神相別的悲痛與別後的哀思。從詩歌意境上看,頗有獨到之處。

同是言情之作,而《九歌》較之《詩經》的鄭、衛之風,確實不同。但這並非由於「世風日下」的「再變」,而是春秋戰國時期南北民族文化不同特徵的表現。

鄭、衛之詩,表現了北方民歌所特有的質直與純樸;而《九歌》則不僅披上了一層神秘的宗教外衣,而且呈現出深邃、幽隱、曲折、婉麗的情調,別具一種奇異濃郁的藝術魅力。

男女之情並不能概括《九歌》的全部內容。作為祭歌,由於它每一章所祭的物件不同,內容也就有所不同,如《東皇太一》的肅穆,《國殤》的壯烈,便與男女之情無涉。

《國殤》是一首悼念陣亡將士的祭歌,也是一支發揚蹈厲、鼓舞士氣的戰歌。它通過對激烈戰鬥場面的描寫,熱烈地讚頌了為國死難的英雄,從中反映了楚民族性格的乙個側面。

3樓:匿名使用者

屈原的《九歌》實為十一篇,與「九」不合,後人被「九」字所困惑,有的楚辭學者採取合併、或取或舍等辦法,以合「九」數,因此,出現《九歌》九篇、十篇等說法。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1)說:「《九歌》實只有九篇」。

譚介甫《屈賦新編》(2)也為九篇說。明人汪瑗首創十篇說。他在《楚辭題序跋按》中認為,《禮魂》是前十篇的「亂辭」。

清人馬其昶《屈賦微》則說:「《禮魂》各附前十篇之末,不自為篇數。」明汪瑗《楚辭集解》、清王闓運《楚辭釋》等,均主十篇說。

楚人崇九是客觀存在的,而且似為神謎之字。《九歌》的「九」字到底有什麼意義呢?後人對「九」解釋不盡一致,而且爭論較多。

宋人朱熹《楚辭集注》說:「篇名《九歌》,蓋不可曉。」據考查古籍文獻,對「九」的解釋達十多種,主要說法有以下九種。

1、九天說。何新《〈九歌〉十神奧秘的揭破》(3)一文說:「『九』在中國古代被認為是天之數。

……而《九歌》,實際上就是『天歌』,亦即『九天五宮十神之歌』的縮寫語。」褚斌傑《楚辭要論》(4)認為,在神話傳說中,《九歌》乃是從夏後啟「三嬪於天」中取名而來的,《九歌》之名的解釋,最順理成章的理解就是九天之歌的意思。古代稱天為「九天」或「九重」,既見於屈原作品,也見於古文獻。

《史記•封禪書》載有「九天巫,祠九天」。《離騷》載有「指九天以為證」,《天問》亦載有「九天之際」、「圜則九重」。

2、虛數說。明楊慎《丹鉛錄》:「古人言安,多止於九。

……《楚辭•九歌》乃十一篇,《九辯》十篇。宋人不曉古人虛用『九』之義,強合《九辯》二章為一章,以協九數,茲又可笑耳。」古今認為「九」是虛數者較多,清人汪中《述學•釋三九》說:

「九者,虛數也。」並說《九歌》之「九」不過是表示篇數之多、章奏之繁。清馬其昶《屈賦微•前序》說:

「蓋《九章》九篇,《九歌》十一篇,九者數之極,故凡其多之數,皆可以九約之,文不限於九也。」

3、陽九說。王逸《楚辭章句》:「九者,陽之數,道之綱紀也。

故天有九星,以正機衡;地有九州,以成萬邦;人有九竅,以通精明。」台灣大學學者楊希枚《說神秘數字七十二》(5)一文進一步解釋說:「顯然的,王逸認為:

天有九星,地有九州,人有九竅——九是經緯天地人倫之道的一條綱紀,且人原是『與天地合度』的,因此賦頌之作也須與天地合度,從而以陽九命名。」宋人洪興祖《楚辭補注》引《文選》五臣注:「九者,陽數之極。

」由此看來,陽九說類似於虛數說。

4、實數說。譚介甫《屈賦新編》說:「《九歌》實只有九篇,《國殤》即是為屈匄殉難命名的,原有『亂辭』五句(指《禮魂》)是和《九歌》共用的。

『亂辭』本不能獨立成篇。」李延陵《關於九歌的問題》(6)一文說:「先秦古籍中的《九歌》的『九』都是實數。

」因此,有的學者將《九歌》十一篇以「九」為實數,整合成九篇,如林庚的《詩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姜亮夫的《屈原賦校注》(7)等。也有學者認為是古人誤編而成十一篇,實為九篇,如宋代晁補之的《重刻楚辭•離騷序》。

5、九神說。王逸《楚辭章句》有「言祠祀九神」之說,意思是說《九歌》之所以稱「九」,是因為它所祠祀的乃為「九神」,因此,後人承襲此說較多。清蔣驥《山帶閣注楚辭》認為,《九歌》本十一篇,其言九者,蓋以神之類有九而名。

劉永濟《屈賦通箋》(8)說:「觀叔師(王逸,字叔師)《禮魂》注,明雲:『祠祀九神』。

則《九歌》之作,初為九神。」潘嘯龍《〈九歌〉六論》(9)一文說:「《九歌》之名『九』,並非在其篇數,而在於其所祠祀的神靈之類為『九』。

」徐英《楚辭札記》、蕭兵《楚辭的文化破譯》(10)也沿襲此說。此說類似於實數說。

6、九為糾說。此說以郭沫若為代表。他在《屈原賦今譯》(11)中說:

「『九』並不是數目字,或許是糾字的意思,取其纏綿婉轉。」馬茂元在《楚辭選•九歌》(12)中進一步解釋說:「糾者合也。

則糾也是多數的意思。」

7、九為鬼說。龔維英《楚辭學習札記•〈九歌〉釋九》(13)說:「《九歌》之九,決非數目字九,讀音亦非『紀有切』。

《九歌》之九,應讀為『舉洧切』,就是鬼的別體字。……《九歌》者,鬼歌也,祭祀鬼神之歌也。」龔維英認為「九」、「鬼」可以通用,所以在他後來發表的一系列關於楚辭研究方面的文章裡,把「九」大都解釋成「鬼」。

林河在《試論楚辭與南方民族的民歌》(14)一文中,從侗族語音方面更進一步考證,認為:「《九歌》可譯作《鬼歌》,亦即《神歌》,是專供迎神而唱的歌。」

8、九為終說。吳孟復《讀騷小箋》(15)說:「就字義言,《漢書•杜欽傳•注》:

『九,數之極也』;《說文》:『九,陽數之盡也』;而『終』亦訓『極也』、『窮也』(《廣雅》)、『竟也』(《爾雅》)。故『終』與『九』義正相同。

」他還認為《九章•哀郢》「至今九年而不復」的「九年」即是「終年」。

9、九為虯說。「虯」即今「虯」字,意指古代傳說中的一種沒有角的龍。姜亮夫在《詩騷連綿字考》(16)中以「九」為「虯」,在其《楚辭學**集•九歌解題》(17)中,認為夏人尚九,九為夏數,「九」源於龍蛇崇拜。

他說:「蓋夏族中心之人曰禹,禹字從蟲從九,即禹字之本,九者象龍屬之糾繞,夏人以龍虯為宗神,置之以為主,故禹一生之績,莫不與龍與九相關。」

除以上九種說法之外,對於「九」的解釋還有「究」、「曲」、「走」等等。如丁山《夏文化**選集》(18)說:「九者,究也,數之終也」;林義光《文源》(19)說:

「九本義當為曲」;陳掄《歷史比較法與古籍校釋》(20)認為「九」就是「走」。

「九」字與楚人的崇尚有關。《楚辭》有《九歌》、《九章》、《九辯》、《九懷》、《九歎》、《九思》。這些詩篇中,有「九天」、「九州」、「九皋」、「九嶷」、「九坑」、「九河」、「九隅」(即九州)、「九曲」(即九天)、「九靈」(亦即九天)等等。

這類「九」均屬虛數,並非實數九,包含「多」的意思。

屈原作品中《九歌》與《九章》的主要區別在**?

4樓:匿名使用者

說白了就是九章裡面多數是自己寫的東西,九歌裡面不乏大量引用民間作品。以下個人所見僅供參考,如果是教育性答題專用,請尋找官方標準答案,以免失分:

《楚辭》的《九歌》,是戰國楚人屈原據民間祭神樂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東皇太一》、《雲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

《國殤》一篇,悼念和頌讚為楚國而戰死將士;多數篇章,則皆描寫神靈間的眷戀,表現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傷。王逸說是屈原放逐江南時所作,當時屈原「懷憂若苦,愁思沸鬱」,故通過製作祭神樂歌,以寄託自己的這種思想感情。但現代研究者多認為作於放逐之前,僅供祭祀之用。

《九歌》由於以民間祭歌為基礎,所以具有楚國民間祭神巫歌的許多特色,《漢書·地理志》說:「(楚地)信巫鬼,重淫祀。」《呂氏春秋·侈樂》也說:

「楚之衰也,作為巫音。」所謂「巫音」,即巫覡祭神的樂歌,這是《九歌》與屈原其他詩篇的不同之處。但是,作品中如「載雲旗兮委迤」、「九嶷繽兮並迎」、「□吾道兮洞庭」等詩句,「老冉冉」、「紛總總」等習用語,又與屈原其他詩作一脈相通。

因此,它應當是屈原詩歌藝術整體中的有機構成部分。

《九章》是屈原九篇詩歌的總集,包括《惜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頌》和《悲回風》,主要是屈原被放逐到漢北及江南時期的作品,由後人輯為一捲,題為《九章》,並非屈原在一時一地完成的。這九篇作品不是簡單的集合,而是以類相從,編者把篇幅長短相似、風格語言相仿、與作者生平相關的作品合編為一組。既做到章自為篇、篇自為義,又能相互呼應。

九章算術翻譯版,九章算術的翻譯版

九章算術 其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認為它是經歷代各家的增補修訂,而逐漸成為現今定本的,西漢的張蒼 耿壽昌曾經做過增補和整理,其時大體已成定本。最後成書最遲在東漢前期,現今流傳的大多是在三國時期魏元帝景元四年 263年 劉徽為 九章 所作的注本。它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數學專著,是 算經十書 中最重要的一種,成...

DNF第九章的散打加點,DNF第九章散打刷圖加點

背摔5出強 金剛碎20 這個jn是個很強大的起手jn 分身10或者不加,要加就滿 不要說5.6就夠了,到高段5 6的分身根本不管用 蹲伏1 這是神蹟,能躲n多jn 上勾拳10出強 下段踢10出強 下段踢的強制包括了碎骨 前踢5出強 蹦拳20出強 碎骨18 旋風腿很多人說1,不用出強制,實則不然,後跳...

九章算術的歷史意義是什麼,簡述九章算數的主要內容和歷史意義

九章算術 是世界上最早系統敘述了分數運算的著作 其中盈不足的演算法更是一項令人驚奇的創造 方程 章還在世界數學史上首次闡述了負數及其加減運算法則。在代數方面,九章算術 在世界數學史上最早提出負數概念及正負數加減法法則 現在中學講授的線性方程組的解法和 九章算術 介紹的方法大體相同。注重實際應用是 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