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送錢穆父蘇軾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

2021-03-04 08:28:53 字數 3092 閱讀 7266

1樓:曌秋

1、「淡月微雲」營造了在夜間為友人送行時的悽清幽冷的氛圍,烘托了作者與友人分別時抑鬱傷感的心情。(意對即可)

2、運用了比喻和對偶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友人已修煉到心如枯井,不起波瀾的程度,而且像秋天的竹竿一樣有氣節有操守。讚揚了友人淡泊、堅貞的品格。(意對即可)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小題臨江仙 送錢穆父蘇軾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

2樓:迷茫丶寧

小題1:①營造了在夜間為友人

送行時悽清幽冷(淒冷、冷清、淒涼)的氛圍,②表現了作者與友人分別時抑鬱無歡(惆悵、失落、憂傷、惜別、依依不捨)的心情。

小題2:【示例一】①是豪放達觀,意在勸慰他人。②詩人認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當隨遇而安。③表現了詩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灑脫情懷。

【示例二】①是失意惆悵。意在感傷自身。②詩人認為自己和友人一樣不幸。

③表達了詩人對仕宦浮沉的惆悵,對身世飄零的慨嘆。(如說既有豪放達觀,又有失意惆悵,心境複雜,言之成理亦可。5分。

表明看法,得1分;結合詩句解說,得2分;揭示詩句含義或表達作用,得2分。)

小題1:

試題分析:「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意思是我心惆悵因你要連夜分別揚孤帆,送行之時雲色微茫月兒淡淡。這句用淡月、微雲這兩個意象,描繪出一種悽清幽冷的氛圍,渲染了作者與友人分別時抑鬱無歡的心情。

點評:鑑賞詩歌的景物形象時,一定要抓住意象,抓住主要景物,運用描寫再現畫面,描述時要注意忠實於原詩,想象合理,語言優美。分析作者的情感,要從意象入手,意象一般都有固定的寓意,意象和作者情感緊密相關,還要知人論世,一般作者的情感和作者的經歷也是緊密相關的。

小題2:

試題分析:本題是開放性試題,可以認可其中的任何一種觀點,也可以把兩種觀點辯證的去看待,但是無論是哪種觀點,都要先表明自己的觀點,然後根據詩歌和自己的理解把理由說清楚。

點評:開放性試題,雖然答案不是唯一的,但是我們說一切要從文字的材料出發,要從社會存在的事實出發,但這絕對不是要我們做材料或社會存在的奴隸,我們要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審視問題,用自己的腦袋去思考問題,用自己的語言去表述問題。

詩歌原意:距離都門暢飲已三年了,走過塵世的很多地方。相見歡笑還很溫暖。

如同無波的古井、有節的秋竹一樣,你我也都保持著高尚的品格。在這微明的月色淡淡的雲的夜你又要乘孤舟遠去,心中不免惆悵。但在這酒樽之前不用皺眉。

人生就是座旅店,我也就是個行人。

解說:作者以放達釋然的人生態度送別好友錢穆父,認為如同無波古井、有節秋筠的品質是最為難能可貴的,做人就要對於人生的起伏不以為意,作者稱讚好友的同時也以此自況。詞的下片,作者提出不必為分分合合而頻蹙翠眉,因為人生本來就是乙個旅店,每個人都是奔波在旅途之中的,只要活著就沒有哪一站會是終點站,對於這些應該要以平常心對待。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小題。臨江仙 送錢穆父 ① 蘇軾 一別都門三改火 ② ,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

3樓:艞鱧殔

小題1:比喻、對偶,寫出了友人已經修煉到了心如古井、不起波瀾的程度,而且像秋天的竹竿一樣有氣節有節操。讚揚了友人淡泊、豎貞的品格。

小題1:「淡月微雲」營造了送別友人時悽清幽冷的氛圍。作者與友人分別時抑鬱無歡,但又想到人人都不過是天地間的過客,世間離別也本是常事,因此勸慰離宴中的歌妓無需蹙眉,大家都應開釋胸懷,不必為暫時的離別傷情。

哀愁中又有曠達、豪邁之情。

小題1:「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中把心比作「古井」「 秋天的竹竿」,寫出友人的心如古井、不起波瀾,有氣節有節操。

小題1:「淡月」寫出了月色的朦朧不明,「微雲」遮月,營造了送別友人時悽清幽冷的氛圍,再結合下闋句子分析作者送別友人時的複雜心情。

天涯踏進紅塵.依然一笑春暖.是什麼意思?

4樓:你好流浪著

首先,你打錯字了,應該是【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

出自蘇軾的《臨江仙》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 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樽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這首詞是宋哲宗元佑六年春蘇軾知杭州時,為送別自越州(今浙江紹興)北徙途經杭州的老友錢穆父(名勰)而作。全詞一改以往送別詩詞纏綿感傷、哀怨愁苦或慷慨悲涼的格調,創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議論風生,直抒性情,寫得既有情韻,又富理趣,充分體現了作者曠達灑脫的個性風貌。詞人對老友的眷眷惜別之情,寫得深沉細膩,婉轉回互,一波三折,動人心弦。

詞的上片寫與友人久別重逢。元佑初年,蘇軾朝為起居舍人,錢穆父為中書舍人,氣類相善,友誼甚篤。元佑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門帳飲時,蘇軾曾賦詩贈別。

歲月如流,此次杭州重聚,已是別後的第三個年頭了。三年來,穆父奔走於京城、吳越之間,此次又遠赴瀛州,真可謂「天涯踏盡紅塵」。分別雖久,可情誼彌堅,相見歡笑,猶如春日之和煦。

更為可喜的是友人與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風節,借用白居易《贈元稹》詩句來說,即「無波古井水,有節秋竹竿」。作者認為,穆父出守越州,同自己一樣,是由於朝好議論政事,為言官所攻。

以上數句,先從時間著筆,回憶前番離別,再就空間落墨,概述仕宦生涯,接下來抒發作者對仕宦失意、久處逆境所持的達觀態度,並用對偶連喻的句式,通過對友人純一道心、保持名節的讚頌,表明了自己淡泊的心境和堅貞的操守。詞的上片既是對友人輔君治國、堅持操守的安慰和支援 ,也是詞人半生經歷、松柏節操的自我寫照,是詞人的自勉自勵,寓有強烈的身世之感。明寫主,暗寓客;以主慰客,客與主同,表現出作者與友人肝膽相照,志同道合。

詞的下片切入正題,寫月夜送別友人。「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一句,描繪出一種悽清幽冷的氛圍,渲染了作者與友人分別時抑鬱無歡的心情。

「樽前不用翠眉顰」一句,由哀愁轉為曠達、豪邁,說離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著為離愁別恨而哀怨。這一句,其用意一是不要增加行者與送者臨歧的悲感,二是世間離別本也是常事,則亦不用哀愁。這二者似乎有矛盾,實則可以統一強抑悲懷、勉為達觀這一點上,這符合蘇軾宦途多故之後鍛鍊出來的思想性格。

詞末二句言何必為暫時離別傷情,其實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雲:「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間的過客,又何必計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

詞的結尾,以對友人的慰勉和開釋胸懷總收全詞,既動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兩忘、萬物齊一的人生態度。

【滿意請採納~】

蘇軾《臨江仙送錢穆夫》的解釋,蘇軾的詞《臨江仙送錢穆父》是什麼意思?

臨江仙 送錢穆父 蘇軾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樽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這首詞是宋哲宗元佑六年春蘇軾知杭州時,為送別自越州 今浙江紹興 北徙途經杭州的老友錢穆父 名勰 而作。全詞一改以往送別詩詞纏綿感傷 哀怨...

臨江仙送錢穆父的哲理是什麼呢,蘇軾的詞《臨江仙送錢穆父》是什麼意思

哲理 世間離別本是常事,不用哀愁,應以達觀態度和開闊的胸襟面對人世。此詞以思想活動為線索,先是回顧過去的交往,情誼深厚,懷戀足珍。話別時對友人關懷備至,雙方意緒契合。而展望未來,則以曠達相期。感情一波三折,委曲跌宕,寫得可謂動人心弦。蘇軾的詞 臨江仙 送錢穆父 是什麼意思?臨江仙 送錢穆父 一別都門...

急求《臨江仙夜歸臨皋》蘇軾譯文

臨江仙 作者 蘇軾 雪堂夜飲,醉歸臨皋作。原文 臨江仙 夜歸臨皋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仗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譯文 夜深宴飲在東坡的寓室裡醒了又醉,回來的時候彷彿已經三更。這時家裡的童僕早已睡熟鼾聲如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