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化學教學中滲透美育,怎樣在數學教學中滲透美育

2021-03-04 08:28:46 字數 4505 閱讀 7865

1樓:最愛

美育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美育與德育兩者都作用於人的心靈,但美育更重在情感陶冶和審美修養在各科的教學中都貫徹了思想品德教育。化學教學中我們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來激發學生主動接受薰陶,啟迪聰明和智慧型,塑造他們美的心靈,進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化學教材中蘊藏著豐富的發展史和化學家獻身祖國的愛國情懷等情感內容,曾留下許多科學家嘔心瀝血、執著追求真理的動人篇章。我們結合這些內容對學生進行具體的愛國主義和民族氣節的情感教育。從而產生對美的熱愛,對真理的追求。

化學教學中實施美育的技巧。把美育僅僅當作藝術特長或技能技術教育來施行,這是認識上的誤區,既不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又違背了美育自身的規律和宗旨。化學中的美是一種科學的美,是一種和諧的,嚴謹的,直觀的美,我們應努力去發現它們。

例如:不同的物質具有不同的顏色、形態,如淡黃色的氯化鐵中加入無色的氫氧化鈉時就立即產生紅褐色的氫氧化鐵,顯示出一種直觀的美;元素週期律反映了元素之間隨核電核電荷數的增加,其性質也呈現週期性的變化,顯示出一種和諧之美。因此,在實施美育前,必須充分挖掘化學中的美,才能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和進行科學**的慾望。

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我們老師既是導演也是演員,乙個優秀的化學老師在教學中更應以美的語言,教態的自然大方創造出美的意境,和諧的氣氛,這對學生無疑是一種美的享受。作為一名化學老師,課堂語言更應講究藝術,力求語言美、意境美;敘述過程要清晰完整,親切動聽,化學術語要準確無誤,表達化學規律要簡練準確,說服力強;演示化學實驗要操作正確。

現象明顯,設問到位,說明現象要機智風趣,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這樣,在學生的整個認識活動中都滲透著美的因素,給學生以美的薰陶,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怎樣在數學教學中滲透美育

2樓:匿名使用者

美育是素質教育中的乙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其感人、育人、化人的巨大力量,對其他各育起著協調和推動的作用。它不光是藝術課和語文課的任務,也是數學課不可忽視的乙個課題。

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美感,對於幫助學生學好數學有很大的積極作用。數學之美充滿了整個世界,它結構的完整、圖形的對稱、布局的合理、形式的簡潔,無不體現出數學中美的因素。而作為人類文明和智慧型的結晶,數學本身又蘊含著探求未知世界,追求科學真理的功能。

數學教學則應在師生和數學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使數學中美的因素得以體現。

數學美的產生,需要具備兩方面的條件:一是審美物件的存在。即數學本身存在著美的因素;二是審美者的存在。

數學教學過程則為數學審美能力的培養——數學美育提供了條件。數學審美能力是在數學審美活動中逐漸培養起來的。它主要包括數學審美感知力、審美想象力、審美情感活動能力和審美評價能力。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數學本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我認為中學數學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創設美的教學情景,將數學活動變為感知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綜合審美活動,從而使學生熱愛數學,學好數學。我的嘗試是:

一、創設美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感知美、欣賞美。

數學知識雖然單調枯燥,但蘊含著豐富的可激發學生興趣的因素。因此,在新課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因素,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絡起來,把社會生活中的題材引入到數學課堂教學之中,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求知成為一種內動力。

我們知道,直觀性是審美直覺的重要特點,它要求主體必須親身參與和直接感受。任何優秀的作品和美麗的事物,光靠別人的轉述或傳達都不會產生真正的美感,只有親身去看,去聽,才會感受到震撼心靈的魅力。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審美體驗是主體在審美直覺的基礎上,調動再創造的聯想和想象,設身處地生活在作品以及實踐活動之中,獲得心靈的審美愉悅。

實踐證明,直覺感受越深刻,學生學習興趣就愈濃,審美教育的效果也愈好。因此,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可用各種形象的教學手段,如電影、電視、電腦、錄影、範畫、參觀、訪問等引導學生增加直觀形象感受,以形成學生豐富的審美觀點。

新課程改革十分強調要在數學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們覺得自己所參加的活動非常有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對小學低段的學生尤為重要。正如古人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人們對美好的事物總是十分感興趣。因此我們可借助現代教學手段,創設美的教學情景,使數學課堂中的各種活動變得「有聲」、「有色」,使學習活動產生一種強大的吸引力,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其中,從而達到教學目的,這對小學低段的學生尤為有效。

二、在主體性教育中發展學生的個性。

教師應有一顆愛美之心和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能夠敏銳、準確地發掘、提煉教學內容之美。創設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的情景,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並不神秘,同時也激起了學生大膽探索的興趣。

著名藝術家羅丹說:「美到處都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著名作家王濛說:

「自己豐富才能感知世界的豐富,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在小學各學科教材中包含著豐富的審美因素。正如數學家普羅克拉斯所認為的,**有數,**就有美。

從形式上看,阿拉伯數字「1、2、3、4、5……」書寫形式變化有序,就像一串美的音符,各種幾何圖形,富於對稱之美,變化之美。從內涵來看,數學表達客觀世界的高度抽象、概括,是任何語言所不及的,教師要悉心體會和挖掘,要有自覺的美育意識,在備課時,不僅要備知識點,還要備審美點,並且要將其寫入教學設計中,使之成為教學設計不可缺少的乙個部分。除了教材中的審美因素外,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需要,恰當補充一些美育內容。

學生的非形式數學知識,生活中的數學常識、經驗的建立,首先必須依賴於實踐活動,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是有源之水,是有本之木。教師要善於挖掘數學內容中的生活畫面,讓數學貼近生活,最大限度地解放學生,盡可能地發揮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習數學,以利於學生自主、和諧、全面的發展。因此實施主體性教育,培養學生的個性美顯得尤為重要。

我總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或提出不同的見解,培養學生善於對同學的回答進行評價,允許保留自己意見,引導學生多用「我是這樣想的……,我的方法是……,我認為……」的方式回答問題,保證在整節課中至始至終讓學生處於學習的主體地位。

三、在開放的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美。

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價值。教學時不要把教師和學生死死的捆在教科書上,讓學生死記那些他們認為很枯燥的概念和公式。選擇學生樂於接受的,有價值的數學內容為題材,從生活實際引入,在新課的過程中密切聯絡生活實際,為學生創設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慾言而不能」的這樣乙個「憤悱」境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不斷增強學生學習目的性。

創造性是藝術性的生命力所在。在美學家的眼裡,美是自由的形式。教學的創造性表現為教師教學個性的自由。

例如,同一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師可以表現出不同的教學風格,有的善於演繹推理,用邏輯思維的魅力將學生所吸引,有的運用形象性、情感性的優勢,以聲情並茂、情理交融的描述,使學生陶醉其中……它們就象教苑中的朵朵奇葩,千姿百態,爭奇鬥艷,令人陶醉。

創新意味著對過去的超越,是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學生的學習也是這樣,一旦學生的學習活動充滿了創造性的時候,學習的過程便充滿了美的魅力,而成為學生積極進取、自我完善的過程。由此可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即是在培養學生的創美能力。所以我十分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在開放的數學活動中,我注意引導學生自主的**學習,保護學生每乙個創新的小火花,激發全班同學的創新激情。在數學課中同學們都踴躍提出自己的見解,我們的數學課堂也因此而變得生動,有趣起來,大家都在努力創造屬於自己的那份美麗與精彩。

數學的簡潔美、概括抽象美、轉化美、邏輯美、嚴謹美、數字與符號美、數的神奇美、數形的和諧美等等,這些數學活動中有許多美的因素,教師應該在數學活動中,創設美的教學情景,在課堂上能把學生所有的熱情都調動起來,讓他們在快樂民主的氛圍中,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在不斷成功的體驗中,覺得數學課非常有趣,數學知識非常有用,學習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從而讓數學課插上「快樂」的翅膀,實實在在地關注學生的生活質量,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讓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感知美、欣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讓學生在美的陶冶中學好數學。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美育

3樓:龍源期刊網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4樓:伯朵尚懷夢

在小語教學中滲透美育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一語道出人們對美的需求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為美是人們精神生活的一種享受,一種樂趣,一種陶醉。真正的美應當是純潔的,真實的,善良的。他能使人的內心產生無比的喜悅和興奮,在欣喜中受到啟迪,領悟生活的真諦,從而完善自己的道德,陶冶自己的情操。

陶冶兒童美感,培養審美感受力是小學語文教學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小學語文教材中,無論是語言文字的表述,還是從內涵意義的闡明都充滿了美的因素。面對這樣的教材,作為語文教師,其本身具有雙重任務:

不僅自己需要從教材中領悟美,而且還得教會學生從課本中學到美。那麼,教師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呢?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去嘗試。

一、教師語言揭示藝術美

教學語言是教師傳授知識給學生時最重要工具。著名的教育家斯霞曾指出:對於教師來說,他的語言恰似一面鏡子,通過它,可以看出教師思維的邏輯性、感情的豐富性、知識的廣闊性、認識的深刻性、表達的藝術性以及反映問題的敏捷性。

可以想象,教師語言缺乏美感,學生就會感到枯燥乏味;教師語言深奧,學生就難以接受和理解。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怎樣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美育

在小語教學中滲透美育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一語道出人們對美的需求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為美是人們精神生活的一種享受,一種樂趣,一種陶醉。真正的美應當是純潔的,真實的,善良的。他能使人的內心產生無比的喜悅和興奮,在欣喜中受到啟迪,領悟生活的真諦,從而完善自己的道德,陶冶自己的情操。陶冶兒童美感,...

如何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在作文教學中怎樣將傳統文化融入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結晶,是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傳 統化有著無比豐富的知識資源讓我們在教學中去發現 開採 滲透。如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 滲透一些淺顯易懂的傳統文化知識,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高尚品格的形成 鑑賞能力的 提高都有幫助,更能夠培養小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本文簡要介紹了傳...

如何在識字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教育

什麼叫語文素養?全國小語會會長崔巒認為,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 語言積累 語文能力 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 人文素養等。課程標準 總目標中所列的10條,是對接受義務教育的每乙個學生在語文素養方面的基本要求。如果達到了這10條要求,就應該認為 全面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