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包括哪些,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主要的精神

2021-03-03 22:36:59 字數 4779 閱讀 2664

1樓:清墨

中國文化主要可以歸納為三種:1.宗法文化 2.

農業文化 3.血緣文化. 這三種文化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

並且隨著歷史的演變它們之間相互滲透作用越來越緊密.例如:在封建社會的大家庭裡面,血緣關係十分重要,特別強調輩分和地位的等級差距,因此十分...

2樓:sunny藍宇

愛國,誠信,禮讓,謙虛,和諧。。。。。。還有很多

3樓:

儒家主張仁者愛人,克己復禮為仁。 道家強調道法自然,清靜無為。 佛教認為人生即苦,五蘊皆空,放下即解脫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包括哪些

4樓:wdl的故事

中國傳統文化精神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概括為以下五點:

1、以人為本的主體精神。

中國傳統文化的「以人為本」落實在政治上是「以民為本」,即民本思想。中國歷史上民本思想源遠流長,從春秋戰國時期一直到封建社會末期的進步思想家、政治家,幾乎都主張和宣傳「民本」思想,從而使之成為中華文化中影響最廣、延續最久的一種哲學和政治思想。

2、 剛柔相濟的堅忍精神。

剛柔相濟是中國人人生態度的理論概括和價值提煉,中華民族精神中最具有積極意義的內容。孔子創立儒家重「剛」,但也不失「柔」。中國文化是強調「儒道互補」的,即陽剛必須與陰柔適當配合。

3、貴和尚中的中和精神。

「和」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乙個重要範疇,在中國文化的發展過程中起著獨特的作用,它不僅是一種思想觀念,而且也是中華民族的基本精神。「中和」思想的傳承特別重要。儒家傳統是以夷制夷,德化懷柔,多採取羈縻政策。

4、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

從歷史上看,中國文化能夠以「和而不同」的理念走和平共處,共同發展之路,對世界文明的多元發展頗有貢獻。

5、 仁者愛人的人道精神。

儒家思想的核心觀念之一是「仁者愛人」,即仁愛思想。中華民族這種道德傳統和深厚博大的「仁愛」正是今天互幫互助、助人為樂和為維護社會利益、人民利益而不惜犧牲自己利益的精神源泉。

中國文化基本精神的傳承:

「國學熱」、「傳統文化熱」絕不是要回到過去,最關鍵的是通過國學與傳統文化,傳承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並使之在現代煥發出新的風采,創造出適應時代的文化形態,並應用到我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時期,我們應弘揚其優秀成分,剔除其糟粕內容,並在新時代的偉大實踐中不斷傳承創新,用當代中國人的心胸、智慧型、膽識不斷啟用這些精神;

樹立和強化國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認同中國文化的時代意識和振興中華文明的使命意識,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精神動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支援。

5樓:祉降綿綿

天人合一與以人為本,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在天人這中,人是重點,人要去認識天道,實踐天道,體現天道,參與天道其中,最終實現天人合一。

自強不息與厚德載物,本出自《易傳》的兩句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君子為什麼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因為天行剛健有為,地道柔順寬容,君子只不過是在法天則地而已。

至於中庸尚和,它本來也是上天的品質之一,中就是度,就是和,就是適可而止,不偏不依,老子雲:"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不就是不偏不依的中道嗎?晝夜的交替,寒暑的變化,草木的枯榮,不都是上天中和的體現嗎?

因此,就其實質與其追求的最高標準而言,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一而不是三,這個一,便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之中,包含著人本主義,包含著自強不息,包含著厚德載物,包含著中庸尚和。

****zhlzw.***中華勵志網

天人合一是說天道與人性息息相通,和諧統一。為什麼呢?《中庸》日:

"天命之謂性"。天命就是天道、天性,即天的意志、天的規律,換言之,即自然規律、客觀規律。古人認為,上天的規律就是人性的本源,故而上天的規律也就是人的本性。

人的這種天性不僅與生俱來,而且不論賢愚,人人都有。宋代某尼的《悟道詩》雲:"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隴頭雲。

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字面看是說尋春,其實是說悟道。道在哪兒?

就在心中,然而後天的種種世俗的慾望埋沒了人的本性,人離天道越來越遠,以致於有事難成或一無所成,要想人生有成,必須如老子所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也就是客觀規律,人逐漸去除後天所沾染的私慾雜念,就能明淨本心。

見其本性。而人性就是天性,天性也就是物性。盡己之本性則可盡人性物性,盡人性物性便可"上下與天地同流,""贊天地之化育",成己**成物,與天地並列為叄矣。

這時,人就是乙個與天地合一的大寫的人,佛家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也就是這個意思。

天人合一學說,既承認天人有別,又看到天人之間可以統一,統一的基礎,便是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積極進取,把主觀意識上公升到客觀規律的高度,與其合二而一,在生生不息的生命大洪流中實現人與天地萬物的和諧共處。這種共處是一種積極的動態的和諧。歷朝歷代的變法改革,究其實質就是在明天應變;古人動輒占卜,以便知天命,斷吉凶,定人事,就是在積極地探天應天;流傳至今的找物件看生辰八字,結婚選黃道吉日,動土上梁放鞭炮,埋人、劃莊基看風水等等,其最初的動機也是在力求知天以應天道的,只不過後來人把它庸俗化了而已。

天人關係的辯證統一,是中國文化中處理天人關係的根本原則和主導思想。儒家的仁義禮智信,無不以源於天道為其理論基礎,以合乎天道為其理想的終極境界。這一點,《禮記》、《論語》中多有論述。

《宋元學案 晦翁學案 語要》則說得更透徹:"須知天理只是仁義禮智之總名,仁義禮智便是天理的件數?道家主張的"道",既是宇宙之本源,又是宇宙執行的總規律,他們主張一切順其自然,實質就是順應天道,莊子更是以"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天人合一為其最高的精神境界。

其後漢儒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說,魏晉玄學的自然與名數的調合以及陶淵明"縱浪大化中"的放達,以至於古今文學崇尚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情景一合,妙語自得",語如數家珍,文如行雲流水等等,無不以天人合一為其最高境界。至於語詞,就更明顯了,凡是人們認為最上乘的人、事、物,大都以天地名之,諸如:巧奪天工,天造地設,天衣無縫,天長地久,天香國色,天作之合,天真爛漫,天高地厚,天羅地網,天網恢恢等等。

就連中華民族承傳至今的傳統美德。也無一不是始源於天而終合於天的。

那麼為什麼各個領域都以合天為其最高準則呢?有句話叫:英雄所見略同。

英雄之所以所見略同,是因為英雄聖賢都同具慧眼,更早地看到了宇宙萬物的本質而已。古人認為,天道恆昌,辯證唯物主義也認為,客觀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因此古今各方聖賢的共同目標,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都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基本精神,作為一種歷史的積澱,早已滲透於每乙個中國人的血肉之中,它不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同時也是創造社會主義新文化的歷史依據和現實基礎。

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主要的精神

6樓:鵝子野心

1、「人文」精神。炎黃時代已有其萌芽,以後孔子繼承了商周的人文精神,又有創造性發展。

其特徵是重視人的道德修養,主張通過自身的修養和學習,成為高尚的、有理想的人。因而古代的人文精神特別重視禮儀,提倡德治,追求社會的和睦相處,並最終建立乙個「天下為公」的世界。這些人文精神培育了中華民族積極進取、堅忍不拔、敬老養老、救濟孤殘、勤儉治家治國等傳統美德。

2、「自然」精神。古代各個學派都從不同的方面**了人與自然的關係,即「天人」關係。《老子》一書提出的「道法自然」,是中國傳文化中「自然」精神的出發點,強調要如實認識自然,不要附加人的主觀想象。

而《莊子》一書則強調人們應當尊重自然,愛護自然,提出了保護生態平衡的卓越思想。

3、「奇偶」精神。我們的祖先在勞動實踐中創立了「陰」和「陽」這個哲學概念。當人們用這兩個概念來解釋自然和人事變化的時候,又在數字方面歸納出「奇」「偶」概念。

例如從「無音」、「五色」「五味」中的「五」看事物的構成與變化。唐代後,中醫又受「八卦」說的影響。

奇與偶的離合,成為古代思維方式的乙個顯著特徵。於是相生相剋、安危、動靜、盈缺、尊卑、知行等相對的概念便應運而生。孔子的「中庸」說、老子的「抑損舉補」理論等,都是這種「奇偶」變化的理論說明。

宋儒所說的「一分為二」,也是奇偶的結合。觀察「一」,要看到它自身的「二」;最後又歸結為「一」,這時人們對於某事物才有了真切的認識。

4、「會通」精神。中國傳統文化是國內個民族人民共同創造的結果,同時也吸收了外國的優秀文化,這種不斷吸納並完善的特質,就是「會通」精神。例如,西漢時期,儒、法走向了結合。

以後,儒、道又走向了相容,並吸取了佛學的精華。這在中國文化思想史上可以看得十分清楚。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包括哪些

7樓:艾小呆的我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概括為以下五點:

1、以人為本的主體精神。

中國傳統文化的「以人為本」落實在政治上是「以民為本」,即民本思想。中國歷史上民本思想源遠流長,從春秋戰國時期一直到封建社會末期的進步思想家、政治家,幾乎都主張和宣傳「民本」思想,從而使之成為中華文化中影響最廣、延續最久的一種哲學和政治思想。

2、 剛柔相濟的堅忍精神。

剛柔相濟是中國人人生態度的理論概括和價值提煉,中華民族精神中最具有積極意義的內容。孔子創立儒家重「剛」,但也不失「柔」。中國文化是強調「儒道互補」的,即陽剛必須與陰柔適當配合。

3、貴和尚中的中和精神。

「和」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乙個重要範疇,在中國文化的發展過程中起著獨特的作用,它不僅是一種思想觀念,而且也是中華民族的基本精神。「中和」思想的傳承特別重要。儒家傳統是以夷制夷,德化懷柔,多採取羈縻政策。

4、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

從歷史上看,中國文化能夠以「和而不同」的理念走和平共處,共同發展之路,對世界文明的多元發展頗有貢獻。

5、 仁者愛人的人道精神。

儒家思想的核心觀念之一是「仁者愛人」,即仁愛思想。中華民族這種道德傳統和深厚博大的「仁愛」正是今天互幫互助、助人為樂和為維護社會利益、人民利益而不惜犧牲自己利益的精神源泉。

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

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要的部分 儒釋道醫!中華傳統文化是指 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 各種文化思想 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 古文 古詩 詞語 樂曲 賦 民族 民族戲劇 曲藝 國畫 書法 對聯 燈謎 射覆 酒令 歇後語等 傳統節日 均按農曆 有 正月初一春節 農曆新年 ...

中國傳統文化基本知識簡介,中國傳統文化資料大全

1 四書 四書又稱四子書,是 論語 孟子 大學 中庸 的合稱。南宋朱熹取 禮記 中的 中庸 大學 兩篇文章單獨成書,與記錄孔子言行的 論語 記錄孟子言行的 孟子 合為 四書 四書增刪註釋包括孔子的 及再傳 孟子 程子 朱熹等,其編撰時間間隔達一千八百年。宋元以後,大學 中庸 成為學校官定教科書和科舉...

你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麼 ?

1 基本精神包括剛健有為,自強不息,人本精神,天人合一,禮治精神等。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家文化主張 積極進取 建功立業 道家文化主張 順其自然 自我完善 佛家文化主張 慈愛眾生 無私奉獻 2 剛健有為,自強不息 中國傳統文化裡一直貫穿著剛柔 動靜 有為與無為等一系列相互對立又相輔相成,有著深邃辨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