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次工業革命對中國的影響以及對人類的影響,詳細

2021-03-04 06:53:17 字數 5083 閱讀 7986

1樓:太陽月亮同公升起

工業革命的影響:

1、工業革命引起生產組織形式的變化,使用機器為主的工廠取代了手工工廠。

2、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轉移。

3、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觀念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4、工業化和城市化也產生了新的社會問題。比如:貧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脹, 住房擁擠,環境汙染等弊端。

5、引起社會結構的改變。

6、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正是工業革命的直接產物。

工業革命使人類跨入了機器時代,帶來了生產力的巨大發展,以及社會階級結構的變化,形成了近代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對立階級。拉大了東西方社會進步的距離,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西方國家,開啟了亞、非、拉落後國家的大門,把個世界納入了資本主義的商品經濟體系。

對中國的影響

1.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兩次鴉片戰爭,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並且程度進一步加深。戰爭給中國帶來了深重災難,造成中國長期貧困落後。

2.中國人民英勇抗爭

兩次鴉片戰爭中,中國人民不斷抗爭,農民階級掀起了太平天國運動。

3.中國新思想萌發

魏源、林則徐等開明知識分子,開始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尋求強國禦侮之道,萌發了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

4.中國近代化起步

地主階級洋務派發起了洋務運動,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同時中國近代工業、科技、教育起步,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第一次工業革命

18世紀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時代。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這場革命是以工作機的誕生開始的,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誌的。

這一次技術革命和與之相關的社會關係的變革,被稱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或者產業革命。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工業革命使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從社會關係來說,工業革命使依附於落後生產方式的自耕農階級消失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

革命的影響

使生產力大大提高,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促進了美、俄、德、意的革命、改革,使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在工業社會中日益**為兩大對立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19世紀30、40年代,工人運動興起;開始了城市化的程序;先進的生產方式和技術傳播到各地,衝擊著舊制度、舊思想;東方從屬於西方,殖民侵略導致了民族解放運動高漲。

工業革命前後的一些重要發明 時間 發明人 發明

2023年 英國人湯姆斯•牛考門獲得了稍加改進的蒸汽機的專利權

2023年 詹姆士•哈格里夫斯 珍妮紡紗機

2023年 約瑟夫•勃拉姆 抽水馬桶

2023年 塞尼菲爾德 平版印刷術

2023年 亨利•莫茲萊 螺絲切削工具機

2023年 詹姆斯•瓦特 改進了牛考門蒸汽機,現代蒸汽機成型

2023年 富爾頓 蒸汽輪船

2023年 特列維雪克 科爾尼鍋爐

2023年 史蒂芬孫 蒸汽機車

2023年 漢•戴維 礦工燈

2023年 威廉•費阿柏恩 蘭開夏鍋爐

改造作用

工業革命對社會的改造作用,常常超過了政治革命,只是在形式上不似政治革命那樣出現強烈的衝擊波和引起局勢的大動盪。生產力的超乎人們意料的大發展,工廠制取代手工工場的巨變,展現出資本主義社會機制的一種新的而貌,帶動著整個社會快速地演變。幾十年下來,就使得以農業與鄉村為主體的經濟體制變成了以工業與城市為主體的經濟體制,大規模地改變著人的生活和國家的經濟地理狀況。

新城市的興起,舊城市的改觀,人口由農村流向城市的大趨勢,國家向城市化社會邁進的走向,工業產值遠遠超過農業產值的現象,如此等等,都使得身處其境的普通人和當政者大為驚訝,有悲有喜,但卻只能去適應,決計無法阻攔。

這種全面深刻的社會變化,說到底就是人類社會從農業文明轉向工業文明的表現,後者比前者更加顯露出創造與進取的精神,奮力競爭的意識,更具有挑戰性。它以不可逆轉的氣勢,改變著人們的傳統習俗、價值取向,乃至擇業的標準。在這個社會轉折的程序中,伴隨著嚴重的剝削與壓榨,「幾家歡樂幾家愁」的狀況甚為鮮明。

於是,社會結構、階級結構都發生了變化,組合成一些新的社會利益群體。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這兩大階級的形成。

工業資產階級比起工場手工業時期由商人組成的資產階級,有著更強的進取精神和在自由競爭中求發展的意識。它以使用機器的產業為依託而取得的成就,也遠非舊日的資產者所能比擬。工業對農業的改造能力,吸收自由勞動力的容量,對整個社會的影響,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都使資本主義在世界歷史的潮流中扮演了主角,迅速改變著資本主義與前資本主義力量的對比。

19世紀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和改革風起雲湧,席捲全球,到世紀中葉就初步形成了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正是這種歷史巨變的體現。封建的和封建以前的社會制度是無可奈何花落去,只能讓位給資本主義。

無產階級即產業工人的隊伍,是又乙個全新的社會利益群體。它與過去的手工工場工人不同,沒有小塊土地,沒有傳統的生產工具,也不帶任何的宗法色彩,是純然的雇傭勞動者。使用機器生產的勞動條件和由機器聯結的集中勞動環境,使他們具有了集中、團結、紀律性強的特點。

為時不久,他們就逐漸意識到了自己這個群體是同命運和具有共同願望與要求的。這就是通常所說的階級意識,知道自己屬於同乙個群體。後來經過科學理論的引導,才會體會到階級覺悟的概念。

當然這只是那些先進的工人。工人作為乙個社會群體起來鬥爭,爭取自己的利益和社會地位,從而形成為一股歷史潮流,為世界歷史增添了新的內容。正是這股潮流推動了意識形態領域中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

隨著社會主義與工人運動的逐步結合,這股潮流也日益壯大起來,成為19世紀並行交錯的歷史大潮之一。

兩大社會階級的形成和發展,機器工業對手工業的排擠,使以往的中等階級發生了分化和改組。所謂中等階級,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小資產階級,包括小企業主、小店東、手工工匠、商販等等。他們中的少部分,在機器大工業的排擠下遭到破產,大量被迫受僱於工廠,成為工人階級的組成部分。

多數人則還繼續存在,但是有不少人感到岌岌可危,面臨破產的威脅,更多的人雖還沒有面臨危機,但瞻望前景也頗感擔憂。因而也形成為另乙個社會利益群體,渴望在社會巨變中求得一席之地,竭力為維護和提高社會地位而鬥爭。19世紀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流派為數眾多,其根源就在於此。

其中,無**主義傾向大抵上反映的是破產者的情緒;而極力宣傳保留小私有制的學說,則常是小資產階級憂心忡忡地體現。小資產階級熱衷於參加民主運動,也是出於爭取提高社會地位的願望。

對中國的影響

為滿足工業生產的需要,以英國為首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範圍內搶占商品市場,強佔原料產地,傾銷工業品,將亞、非、拉廣大地區納入資本主義體系。中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而清**政治腐敗,經濟落後,軍備廢弛,資本主義國家把侵略矛頭指向中國,給中國帶來了巨大影響: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兩次鴉片戰爭,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並且程度進一步加深。戰爭給中國帶來了深重災難,造成中國長期貧困落後。

中國人民英勇抗爭

兩次鴉片戰爭中,中國人民不斷抗爭,農民階級掀起了太平天國運動。

中國新思想萌發

魏源、林則徐等開明知識分子,開始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尋求強國禦侮之道,萌發了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

中國近代化起步

地主階級洋務派發起了洋務運動,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同時中國近代工業、科技、教育起步,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三次工業革命發生的時間以及對中國的影響

2樓:匿名使用者

一、第一次工業革命和中國的影響

18世紀60年代起,以英國為首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後進行了工業革命。為滿足工業生產的需要,它們在世界範圍內搶占商品市場,強佔原料產地,傾銷工業品,將亞、非、拉廣大地區納入資本主義體系。中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而清**政治腐敗,經濟落後,軍備廢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把侵略矛頭指向中國,給中國帶來了巨大影響:

1.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兩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由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並且程度進一步加深。兩次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了深重災難,造成中國長期貧困落後。

2.中國人民英勇抗爭

兩次鴉片戰爭中,愛國官兵和中國人民不斷抗爭,農民階級掀起了太平天國運動。

3.中國新思想萌發

魏源、林則徐等地主階級開明知識分子,開始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尋求強國禦侮之道,萌發了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

4.中國近代化起步

地主階級洋務派發起了洋務運動,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同時中國近代工業、科技、教育起步,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二、第二次工業革命和中國的影響

19世紀7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西方國家需要在更廣闊的範圍內開展殖民活動,爭奪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在全世界領土已被瓜分完畢的情況下,中國則成了它們掠奪的中心,這次工業革命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是:

1.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從邊疆危機到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從強佔租界地、劃分勢力範圍、瓜分狂潮到八國聯軍侵華,中國承受著深重災難。《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2.中國人民的抗爭和探索

邊疆危機、中法戰爭和甲午戰爭中的愛國官兵英勇抗爭;農民階級的義和團運動;資產階級維新派的維新變法運動;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3.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

甲午戰爭後簽訂《馬關條約》,使外國在華投資設廠合法化。列強競相對華輸出資本,加劇經濟侵略,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為維新變法運動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提供了社會基礎和階級基礎,這是世界歷史發展潮流所產生的必然結果。

4.中國近代科技進一步發展

西方列強的侵略,客觀上也傳播著進步和文明,促進了中國近代科技的發展。

第三次工業科技革命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起訖時間問題上,學者們大體持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第三次科技革命始於戰後初期,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達到高潮,70年代以後進入乙個新階段。另一種觀點認為第三次科技革命發生於20世紀40至60年代,70年代以後的科技革命是第四次科技革命(或稱「新科技革命」),兩者不可混為一談。

第三次科技革命對中國的影響

(1)第三次科技革命發生時,中國正進行內戰;新中國成立後,帝國主義對中國進行外交、經濟、軍事以及長期以來沿用蘇聯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50年代後期,「左」傾錯誤蔓延,影響了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和綜合國力的全面提高。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使經濟的程序加快。中國面臨機遇與挑戰並存。20世紀70年代後期中國開始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實行對外,積極引進技術,重視人才,加入各種經濟合作組織,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極大推動了我國的現代化建設。

第一次工業革命與第二次工業革命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第一次工業革命,使得英國生產力迅速發展,迫切需要開啟中國的市場,將中國變成它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地,使得中國開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局面,開啟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第二次工業革命後,世界各國進入帝國主義時期,開始了世界範圍的殖民地爭奪,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殖民地化,也刺激了中國的資本主...

三次工業革命的內容,成果,時間以及各自對世界和對中國的影響

工業革命有時又稱產業革命,指資本主義工業化的 早期歷程,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是以機器生產逐步取代手工勞動,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後來又空擴充到其他行業。這一演變過程叫做工業革命.有人認為工業革命在1750年左右已經開始,但直到...

英國工業革命對經濟的積極和消極影響,詳細

您好其實英國的工業革命帶來的是全球汙染的開始,說的簡單點的話是 政治手段加速對外擴張,開拓殖民地與新市場,資本家在國內地位越發重要,同時無產階級勢力也開始增大。經濟是生產力快速發展,有能力壟斷多個行業市場,及需求與日俱增 遠超國內需求 整體水平不斷上公升,尋求更廣闊的海外市場。推動經濟發展,消極在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