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耳除了有罷了意思之外,還有哪些

2021-03-04 06:47:01 字數 5457 閱讀 2846

1樓:落莫山

1.耳朵。人與哺乳動物的聽覺和平衡器官。

《詩‧小雅‧無羊》:「爾牛來思,其耳溼溼。」

《孟子‧梁惠王上》:「聲音不足聽於耳歟?」宋蘇軾《東坡志林‧龐安常耳聵》:

「吾與君皆異人也,吾以手為口,君以眼為耳,非異人乎?」田漢《麗人行》第一場:「好,休息一會兒吧,這叫『耳不聽為淨』。

」2.像兩耳分列兩旁之物。

3.指位置在兩旁者。如:耳房;耳門。

4.指形狀如耳的食物。如:木耳;銀耳。參見「耳菜」。

5.穀物經雨所生的芽。

唐張鷟《朝野僉載》卷一:「秋甲子雨,禾頭生耳。」

五代李建勳《間出書懷》詩:「溪田雨漲禾生耳,原野鶯啼黍熟時。」

清馮桂芬《林文忠公祠記》:「癸巳秋冬之交,累月陰雨,禾不得刈,皆生耳。」

6.聽到;聽說。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君其耳而未之目耶?」宋歐陽修《贈潘景溫叟》詩:「通宵耳高論,飲恨知何涯。」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阿寶》:「翁素耳其名,而貧之。」

7.附耳而語。

8.連詞。表示轉折,相當於「而」。

漢賈誼《治安策》:「故化成俗定,則為人臣者,主耳忘身,國耳忘家,公耳忘私。」

9.語氣詞。表示肯定語氣或語句的停頓與結束。

《荀子‧天論》:「君子小人之所以相縣者在此耳!」

《史記‧淮陰侯列傳》:「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鑑》:「戴安道年十餘歲,在瓦官寺畫,王長史見之,曰:『此童非徒能畫,亦終當致名,恨吾老不見其盛時耳。』」

文言文中的「耳」是什麼意思?

2樓:之那年青春正好

ěr 耳

(1)  (象形。甲骨文本形,象耳朵形。漢字部首之一。本義:耳朵)

(2)  同本義

耳,主聽也。――《說文》

耳者,腎之候。――《白虎通·情性》

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

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權篇》

坎為耳。――《易·說卦》

忠言逆耳利於行。――明·劉基《苦齋記》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宋·蘇軾《石鐘山記》

(3)  又如:耳目官(指耳、目兩種器官);耳斡兒(亦作「耳挖子」。掏耳垢的小勺,另一頭有尖頭);耳朵垂子(借指耳窩);耳根廂(耳邊);耳順(六十歲)

(4)  聽覺,聽力 。如:耳識,耳性(記性);耳重(重聽。耳朵聽覺不靈敏);

(5) 耳狀的東西。如:索耳;吊耳;木耳;銀耳;虎耳草;耳杯(兩側有便於拿取的耳提的杯子)

(6) 穀物在雨淋後所生的芽

禾頭生耳黍穗黑,農夫田父無訊息。――杜甫《秋雨嘆三首》

(7)  位置在兩旁的如:耳門;耳房

耳  ěr

(1)  聽到,聽說。如:耳食之學(傳聞中得到的浮淺知識);耳頑(聽不進去);耳生(聽來生疏);耳決(猶耳聞)

(2)  附耳而語 。如:耳言(猶耳語);耳報(暗中報告,私下傳言);耳提面命(當面講,甚至揪著耳朵講。比喻教導得殷勤懇切)

(3) 通「佴」。退後,居次

人自為種而天下耳。――《莊子·天運》

耳  ěr

(1)  表示限制,相當於「而已」、「罷了」

技止此耳。――唐·柳宗元《三戒》

止增笑耳――《聊齋誌異·狼三則》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論語·陽貨》

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三十里耳。――《史記》

(2) 表示肯定或語句的停頓與結束,如同「矣」,相當於「了」、「啊」、「也」

田橫,齊之壯士耳。――《資治通鑑》

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史記》

耳 ěr

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而」

故化成俗定,則為人臣者,主耳忘身,國而忘家,公耳忘私。――賈誼《治安策》

一. 基本解釋

1. 聽覺和平衡感覺的器官(通稱「耳朵」) :~背(bèi)。~垂。~鬢廝磨(mó)。~穴。~聰目明。~濡目染。

2. 像耳朵的東西 :木~。銀~。

3. 像耳朵一樣分列兩旁的東西 :~房。鼎~。

4. 聽說 :~聞。~軟。~順(指年至六十,聽到別人的話,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後指人六十歲)。

5. 文言助詞,而已,罷了 :想當然~。

6. 文言語氣詞(大致同「矣」) :「且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

二. 耳位於眼睛後面,它具有辨別振動的功能,能將振動發出的聲音轉換成神經訊號,然後傳給大腦。在腦中,這些訊號又被翻譯成我們可以理解的詞語、**和其他聲音。

三. 詳細解釋

(1)(象形。甲骨文本形,象耳朵形。漢字部首之一。本義:耳朵)

(2)同本義

耳,主聽也。――《說文》

耳者,腎之候。――《白虎通·情性》

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

(3)又如:耳目官(指耳、目兩種器官);耳斡兒(亦作「耳挖子、扣耳勺」。掏耳垢的小勺,另一頭有尖頭);耳朵垂子(借指耳窩);耳根廂(耳邊);耳順(六十歲)

(4)聽覺,聽力 。如:耳識,耳性(記性);耳重(重聽。耳朵聽覺不靈敏);

(5)耳狀的東西。如:索耳;吊耳;木耳;銀耳;虎耳草;耳杯(兩側有便於拿取的耳提的杯子)

(6)穀物在雨淋後所生的芽

禾頭生耳黍穗黑,農夫田父無訊息。――《秋雨嘆三首》

(7)位置在兩旁的如:耳門;耳房

(8)末位語氣詞:罷了。   主君亦不好士耳。——《韓詩外傳》

四.  組詞及造句

1、木耳

造句:為探尋稻草高產栽培木耳的技術,進行了經特殊處理的4種規格的稻草絲和5種其他原料,以及不同規格的栽培容器和不同出耳管理方法栽培木耳的試驗。

2、外耳道

造句:方法採用放射免疫法檢測12份膽脂瘤上皮組織勻漿液(觀察組)及10份正常外耳道**組織勻漿液(對照組)中pge2水平。

3、中耳炎

造句:結論:螺旋ct診斷膽脂瘤型中耳炎,尤其對判定骨質破壞的範圍和膽脂瘤的部位,制定手術方案和評估**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4、耳垢

造句:通過比較兩種型別耳垢的日本人的dna,研究人員鑑定出了控制耳垢型別的基因,研究結果刊登在週一釋出的《自然遺傳學》期刊上。

5、蒼耳

造句:結論:由祛風藥辛夷和蒼耳子組成的辛蒼湯**哮喘緩解期慢性氣道炎症,具有降低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濃度和血清il5濃度、降低氣道阻力的作用。

3樓:匿名使用者

①《名》耳朵。《鄒忌諷齊王納諫》:「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陋室銘》:「無絲竹之亂耳。」《石鐘山記》:「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②《名》形狀像耳朵的東西。如「木耳」、「銀耳」

③《動》聽說;耳聞。《漢書·外戚傳》:「又耳曩者所夢日符。」

④兼詞,相當於「而已」,譯作「罷了」。《莊暴見孟子》:「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赤壁之戰》:「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

⑤《助》表示肯定。《察今》:「古今一也,人與我同耳。」《赤壁之戰》:「田橫,齊之壯士耳。」

⑥《形》位置在兩旁的。「耳門」、「耳房」。

4樓:幽默一生情

(1)表示限制,相當於「而已」、「罷了」 [that is all]技止此耳。――唐·柳宗元《三戒》

止增笑耳――《聊齋誌異·狼三則》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論語·陽貨》

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三十里耳。――《史記》

(2)表示肯定或語句的停頓與結束,如同「矣」,相當於「了」、「啊」、「也」

田橫,齊之壯士耳。――《資治通鑑》

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史記》耳ěr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而」

故化成俗定,則為人臣者,主耳忘身,國而忘家,公耳忘私。――賈誼《治安策》

文言文中的「耳」是什麼意思

5樓:張蕊輕淺

◎ 耳 ěr

〈名〉(1) (象形。甲骨文本形,象耳朵形。漢字部首之一。本義:耳朵)

(2) 同本義 [ear]

耳,主聽也。——《說文》

耳者,腎之候。——《白虎通·情性》

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

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權篇》

坎為耳。——《易·說卦》

忠言逆耳利於行。——明· 劉基《苦齋記》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宋· 蘇軾《石鐘山記》

(3) 又如:耳目官(指耳、目兩種器官);耳斡兒(亦作「耳挖子」。掏耳垢的小勺,另一頭有尖頭);耳朵垂子(借指耳窩);耳根廂(耳邊);耳順(六十歲)

(4) 聽覺,聽力 [sense of hearing]。如:耳識,耳性(記性);耳重(重聽。耳朵聽覺不靈敏);

(5) 耳狀的東西 [an ear-like thing]。如:索耳;吊耳;木耳;銀耳;虎耳草;耳杯(兩側有便於拿取的耳提的杯子)

(6) 穀物在雨淋後所生的芽 [sprout(of grain on the cereal)]

禾頭生耳黍穗黑,農夫田父無訊息。——杜甫《秋雨嘆三首》

(7) 位置在兩旁的如:耳門;耳房

詞性變化

◎ 耳 ěr

〈動〉(1) 聽到,聽說 [hear;listen]。如:耳食之學(傳聞中得到的浮淺知識);耳頑(聽不進去);耳生(聽來生疏);耳決(猶耳聞)

(2) 附耳而語 [whisper]。如:耳言(猶耳語);耳報(暗中報告,私下傳言);耳提面命(當面講,甚至揪著耳朵講。比喻教導得殷勤懇切)

(3) 通「佴」。退後,居次 [withdraw]

人自為種而天下耳。——《莊子·天運》

◎ 耳 ěr

《語氣》

(1) 表示限制,相當於「而已」、「罷了」 [that is all]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

止增笑耳——《聊齋誌異·狼三則》

子曰∶「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論語·陽貨》

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三十里耳。——《史記》

(2) 表示肯定或語句的停頓與結束,如同「矣」,相當於「了」、「啊」、「也」

田橫,齊之壯士耳。——《資治通鑑》

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史記》

◎ 耳 ěr

《連》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而」

故化成俗定,則為人臣者,主耳忘身,國而忘家,公耳忘私。——賈誼《治安策》

6樓:李進強強強

大部分解釋為「而已、罷了」。

7樓:匿名使用者

①耳朵。《鄒忌諷齊王納諫》:「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陋室銘》:「無絲竹之亂耳。」《石鐘山記》:「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②形狀像耳朵的東西。如「木耳」、「銀耳」

③聽說;耳聞。《漢書·外戚傳》:「又耳曩者所夢日符。」

④兼詞,相當於「而已」,譯作「罷了」。《莊暴見孟子》:「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赤壁之戰》:「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

⑤表示肯定。《察今》:「古今一也,人與我同耳。」《赤壁之戰》:「田橫,齊之壯士耳。」

⑥位置在兩旁的。「耳門」、「耳房」。

親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文言文中親戚有哪幾種意思

1,父母。2,親人,親戚。3,愛,親愛。4,親自。親 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父母。莊子。養生主 可以全生,可以養 親戚 內外親屬,包括父母和兄弟。墨子。節葬 秦之西有儀渠之國者,其 死,聚柴薪而焚之,薰上謂之登遐,然後成為孝子。此指父母。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周公 封建 以番屏周。此指子弟。2.親人...

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麼?

以 1 因為,由於 例 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臣是以無請也。惟三保勇而多藝,推為長。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安陵以五十裡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以吾郡這發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不賂者以賂者喪。以心中有足樂者。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懷王以不知忠...

「文」在古代文言文中的意思,在古代文言文中「引」有幾種意思?

1 事物錯綜複雜所造成的紋理或形象 燦若 錦。2.刺畫花紋 身。3 記錄語言的符號 字 盲 以 害辭。4 用文字記下來以及與之有關的 憑。藝。體。典。苑。獻 指有歷史價值和參考價值的圖書資料 採 a 文辭 文藝方面的才華 b 錯雜艷麗的色彩 5 人類勞動成果的總結 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現象 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