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張恨水是個真正的文人,做人就做張恨水意思是什麼

2021-03-04 06:33:15 字數 1835 閱讀 9390

1樓:匿名使用者

張恨水,(1895~1967)現代作家

。原名張心遠,筆名愁花恨水生、恨水。 一片冰心在玉壺。

冰心之名即源於此!後有張姓才子愛慕才女冰心,卻無緣,遂於「自是人生常恨水長東」取名恨水,並常自嘆曰:「恨水不成冰」」 以上當然只是傳說!

這個應該是真的: 有人問冰心:「人家都說張恨水取這個筆名跟您有關,『恨水不成冰』,沒追到您。

是不是真的呀」冰心手一揮:「哪有這麼回事,我根本就不認識張恨水。」吳文藻先生去世後,冰心在吳先生文集的《代序》裡,還專門談到了這件事。

做人就做張恨水意思是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做人就做張恨水那樣的人啊,有巨大的文學成就!

張恨水一生創作了120多部**和大量散文、詩詞、遊記等,共近4000萬字,現代作家中無出其右者。其代表作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緣》《八十一夢》等。他不僅是當時最多產的作家,而且是作品最暢銷的作家,有「中國大仲馬」、「**第一寫手」之稱。

2023年,張恨水因九十萬言的章回**《春明外史》一舉成名,長篇**《金粉世家》、《啼笑因緣》。

老舍更將其聲望推到最高峰。其作品上承章回**,下啟通俗**,雅俗共賞,成功對舊章回**進行革新,促進了新文學與通俗文學的交融。茅盾贊曰:

「運用章回體而善為揚棄,使章回體延續了新生命的,應當首推張恨水先生。」老舍則稱他「是國內唯一的婦孺皆知的老作家。」

上世紀30年代的北平,有五六家報紙同時**張恨水的數篇長篇**。其**懸念叢生,人物命運跌宕起伏。每天下午兩三點,就有很多讀者在報館門前排隊,欲先睹為快。

**中一女主人公積勞成疾,命在旦夕,讀者來信竟如雪片般飛湧報館,異口同聲地為其請命。

3樓:白淺

2023年5月,張恨水五十大壽,老舍撰文稱讚他:「恨水兄是個真正的文人:說話,他有一句說一句,心直口快。

他敢直言無隱,因為他自己心裡沒有毛病。這,在別人看,彷彿就有點『狂』。但是,我說,能這樣『狂』的人才配作文人。

因為他敢『狂』,所以他才肯受苦,才會愛惜羽毛。我知道,恨水兄就是最重氣節,最富正義感,最愛惜羽毛的人。所以,我稱為真正的文人。

」估計是欣賞他的氣節和情懷吧。

我想知道一些關於文人的感情的荒唐帳,譬如近代的一些作家,張恨水啊胡適之類的這些人,越多越好。

4樓:匿名使用者

有些事情是值得,有些是不值得追究的!特別是別人的私生活,不應該啊!祝你好運

5樓:茅舍賣酒翁

元稹《鶯鶯傳》講述貞元年間,書生張生在遊蒲州是,居普救寺,巧遇暫住於此的表親崔家母女。當時蒲州發生兵變,張生救下了崔氏母女。崔夫人設宴答謝,並令女兒出來拜謝張生,張生驚艷其美豔,託丫鬟紅娘轉贈給崔鶯鶯《春詞》兩首以挑逗其心性,鶯鶯作《明月三五夜》相酬,並暗約張生見面。

之後再紅娘幫助下,張生抱得佳人歸。但最後張生赴京趕考,滯留不歸,鶯鶯雖給張生寄去長書和信物,仍沒有挽留住張生,終被拋棄。張生在給朋友談論此事時斥責鶯鶯為「必妖於人」的「尤物」,並自詡為「善補過者」。

是根據自己的經歷寫的,好像崔鶯鶯的原型是他的表妹。

元稹赴京趕考,就改娶**之女韋叢,當元稹娶了韋叢為妻以後,雖然有七年恩愛之情,隨著這滿意婚姻,應該讓元稹幸福快樂了一陳子,可是,當韋叢去世後不久,「離思」、「遣悲懷」墨跡未乾,元稹就娶了河東才女裴柔之,其後又與名妓薛濤、劉采青私交甚篤。這樣一看好象對元稹的忠誠愛情和婚姻大打了折頭,這樣一分析,「半緣修道半緣君」的詩言志也成了他背棄愛情誓言的莫大諷刺,也許我們都是就事論事,沒有真正了解他詩的本意。

他是豔詩的創始人

6樓:匿名使用者

張愛玲,沒結婚的原因,是喜歡汪精衛。

為什麼做人低調好?為啥說「低調,是做人的最佳姿態」

有句話叫 地不畏其低,方能聚水成海,人不畏其低,方能孚眾成王 越是低窪的地方,越能聚集水源,最後方可匯流成海,越是懂得低下頭做人的人,越懂得謙卑,懂得敬畏,具備成為王者的潛質。所以做人最好的狀態不是高調出鏡,而是要學會低調做人。現如今講究個性張揚,講究c位出道,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講究排面,講究高調。每...

什麼是真正的企業家精神,為什麼,什麼是真正的企業家精神,如何

企業家被稱為乙個企業的人格化,能稱之為企業家的領導者 如張瑞敏 將自我人生價值的實現與企業的成功緊密聯絡在一起,既能 遠矚制定企業未來發展戰略,又能主動維護企業的榮譽與形象。而企業家精神則是企業家的精神中的精華部部分,主要包括 創新精神 勇於承擔風險的精神 社會責任精神等。為什麼,什麼是真正的企業家...

做人就是什麼的,什麼是做人?

人生最重要的是什麼?是智慧型?是金錢?是愛情?是友誼?是理解寬容?是健康?是自由?還是家庭?或者還是地位名利?一位年近花甲的哲學教授在上他的最後一節課。課快完時,他拿出了乙個大玻璃瓶,又先後拿出兩個布袋,乙個裝著核桃,另下個裝著蓮子。然後他對大家說 我今天給你們做乙個實驗。這是我在年輕時看到的,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