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風箏的起源和關於風箏的故事風箏的歷史

2021-03-04 06:12:56 字數 5055 閱讀 9886

1樓:裕容齡

一、風箏的起源

中國風箏簡史:

風箏是我國最古老的一種民間藝術及休閒活動。一提起放風箏

不但孩童們雀躍三丈,連大人也都會興致勃勃躍躍欲試。

放風箏趣味的確不是普通人所能想像到的。前人金聖歎曾經說

:「見人風箏斷,一樂也。」至於風箏的起源,現在已無法考證。有些

民俗學家認為,古人發明風箏主要是為了懷念世故的親友,所以在

清明節鬼門短暫開放時,將慰問故人的情意寄託在風箏上,傳送給

死去的親友。

實際上,我國最早出現的風箏是用木材作的,在文獻中「韓非

子」曾記載「哲人墨翟,費時三年,以木製木鳶,飛**空...

」(約紀元前 300 年左右),到了東漢蔡倫發明了造紙以後才有紙

風箏的出現,因此可以推斷,中國風箏已有兩千年以上歷史了。

在正史中也有關於風箏的記載,時間較五代更早,其一是南朝

的梁武帝被候景圍困,曾放風箏向外求援,據南史卷八十「候景傳

」中所述,在梁武帝蕭衍大清三年(西元 549 年)時,候景作亂,

叛軍將武帝圍困於梁都建鄴(即今南京),內外斷絕,有人獻計制

作紙鴉,把皇帝詔令系在其中,當時太子簡文在太極殿外,乘西北

風施放向外求援,不幸被叛軍發覺射落,不久台城即遭攻陷,梁朝

從此也衰微滅亡。這是簡文施放風箏向外求救不幸失敗的故事。

風箏和紙鳶還是有分別的。所謂「風箏」,是指它在空中能發

生像箏弦的聲音;至於「紙鳶」,則為啞鳥,只飛不鳴。

風箏是在紙鳶背上系上一條弓弦,或在紙鳶頭部按乙個風笛,

當紙公升空以後,強風通過笛,或者引起弓弦的顫動,就會奏出鳴鳴

聲音。普通紙鳶是不會發出聲音的。

五代時候,北朝的齊宣帝也用風箏載人為樂,有一次居然於出

五里多遠。「北史」中記載,齊宣帝是利用天牢裡的死囚乘坐風箏

,讓他們「以席為翅,從台飛下」,供齊宣帝娛樂。這些死囚如果

完成皇帝的心願,罪刑可以獲得赦免。

清朝的李渙曾經編過一部名曲「風箏說」,書中記載一美一丑

的姊妹詹妍、詹強和風箏的故事。兩姊妹分別在風箏上題了詩句,

然後把風箏放掉。後來,拾到斷鷂的兩位男士前去求親,終於促成

兩對美滿姻緣。這是風箏有關的一段佳話。

又從其他考據證實,約第十世紀傳至南韓再至日本,十

三、四世紀才傳至歐洲。

亞洲人做風箏的技巧,比歐洲人要高明多了。馬來西亞的風箏

是用秣草和幹蘆葦編成的,和南韓、印度的風箏類似,操縱起來很

靈活。他們可以讓風箏很正確的降落在指定地點,還有人可以讓風

箏只距地面十五公分高而風箏絕不會碰到地面。

今天台灣的風箏進步更多,**六十一年,夏威夷舉行一次世界

風箏比賽,參加國之風箏製作技術顯然不及我國。這件事實觸動了

國內許多風箏專門才。到了**六十四年,台灣風箏已經外銷到美

國、澳洲、日本及其他國家,一年可以賺取三萬美金的外匯。

台灣已步入工業時代一切講求速度與效率,無論市面售賣或外

銷風箏早已看不到紙製品,便宜的用塑膠制,稍貴的用尼龍布制,

僅有中、小學生工藝課仍然用紙作,因為紙較方便便宜之故。不過

香港仍然一直生產紙風箏,但風箏面已不是個別繪製而改以印刷,

雖較具工業化卻仍不失傳統特色及鄉土風味。

風箏在外國:

迎風拉線放風箏是兒童的最愛。風箏在中國已有二千年的歷史,造

型繁多。主要分為平面和立體二種。傳到世界各地後,造型變得更多樣

,更豐富。風箏館展出了十九個國家的風箏,地方色彩非常濃厚。

風箏的故事

風箏起源於戰國時期。公輸般就是後人所說的七巧匠魯班或「魯班爺」。他製作的「鵲」或「鳶」,其原材料是極薄的木片或竹片。

漢朝以後,由於紙的發明和應用,在製作風箏時,逐漸以紙代木。稱為「紙鳶」。五代時,又在紙鳶上繫竹哨,風吹竹哨,聲如箏鳴 故以後稱「風箏。

唐宋時期,現屬濰坊各地扎放風箏已很普遍。明清時期,濰坊的風箏達到極盛。每年清明節前後,風和日麗,家家戶戶扶老攜幼,踏青登場,竟相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送上藍天。

清朝詩人鄭板橋在《懷濰縣》 詩中說:「紙花如雪滿天飛,嬌女鞦韆打四圍。五色羅裙風擺動,好將蝴蝶鬥春歸。

」生動地描寫了清明佳節濰坊風箏的情景。這種春意盎然的民間活動,既是相互觀摩、評比的機會,又是呼吸早春空氣、享受大自然的恩賜、鍛鍊身體的好時光。濰坊風箏扎工精美,畫工別緻,造型新穎,構圖合理。

它還吸收了木版年畫的某些特點,博採京津畫技之長,線條優美,色彩鮮明,善以誇張的手法,突出主題。風格獨特,栩栩如生。最有代表性的大型龍頭蜈蚣風箏 ,長達百餘尺。

放飛時先將尾聞和身聞漸次放起,靠幾十節「腰子」所產生的提公升力將首部往高空。腰子的連綴是按力學原理繫結,繫繩之間必須有嚴格的角度和距離。「龍頭蜈蚣」扶搖藍天,氣勢千里,蔚為壯觀。

嬴得國內外的普遍讚譽。自2023年第一屆濰坊國際風箏會以後。每年的四月中旬都被要舉辦一年一屆的國際風箏盛會,2023年,第五屆國際風箏會將濰坊定為「世界風箏都。

現在已經成功舉辦了十九屆風箏 會,每年都要吸引來自世界的幾十個國家和地區。也為濰坊的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風箏的歷史

中國風箏有悠久的歷史,據說漢朝大將韓信曾利用風箏進行測量。梁武帝時曾利用風箏傳信,但未成功。南北朝有人揹著風箏從高處跳下而沒有跌死。

唐朝的張丕被圍困時曾利用風箏傳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這些說明,中國風箏的歷史至少有2000多年了。 從唐朝開始,風箏逐漸變成玩具。

到了晚唐,風箏上已有用絲條或竹笛作成的響器,風吹聲鳴,因而有了「風箏」的名字。也有人說「風箏」這名字起源於五代,從李鄴用紙糊風箏,並在它上面裝竹笛開始。風箏的歷史

到了宋朝,風箏已有很大發展,品種增加,效能提高與人民生活發生了密切的聯絡。如「武林;日事」中記有/少年郎競放紙鴦,以相勾引,相牽剪截,以線絕者為負/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和蘇漢臣的「百子圖」中也都有放風箏的場面。明朝畫家徐渭寫過很多與風箏有關的詩,如「柳條搓線絮搓棉,搓夠千尋放紙鴦。

消得春風多少力,帶將兒輩上春天。」又如:「我亦曾經放鷂喜,今年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駐游春馬,閑看兒童斷線時。

」到了清朝,玩風箏之風更盛。傳說慈禧叫大監跑到天津找「風箏魏」給他扎過乙個「壽星老騎仙鶴」風箏玩。現在故宮裡還藏著三隻傅儀玩過的大風箏。

風箏的歷史歡迎光臨光腦網

曹雪芹在「紅樓夢」70回中生動地描寫了大觀園中姐妹們放螃蟹、美人、大魚、編蝠、鳳凰、沙燕等各種風箏的情景。可以說,中國的玩具風箏在這時發展到了相當高的水平。風箏的歷史

從唐宋開始,中國風箏向世界流傳,先是朝鮮、日本、馬來亞等東南亞國家,然後傳到歐洲和美洲等地。在歐洲產業革命形勢的影響下,中國的玩具風箏在那裡向著飛行器發展,經過英國的凱利,澳大利亞的哈格瑞夫和德國的李林達爾等人,最後在美國由萊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載人成功飛行的飛機。風箏的歷史

因此,在美國華盛頓宇航博物館的大廳裡掛著乙隻中國風箏,在它邊上寫著:「人類最早的飛行器是中國的風箏和火箭。」

風箏歷史**的故事

2樓:匿名使用者

據史料記載,風箏的發明人是漢朝的韓信。傳說西元前190年,楚漢相爭,漢將韓信攻打未央宮,利用風箏測量未央宮下面地道的距離。

而垓下之戰,項羽的軍隊被劉邦的軍隊圍困,韓信派人用牛皮作風箏,上敷竹笛,迎風作響,漢軍配合笛聲,唱起楚歌,渙散了楚軍士氣,這即是成語「四面楚歌」的故事。

從唐朝開始,風箏逐漸變成玩具。到了晚唐,風箏上已有用絲條或竹笛作成的響器,風吹聲鳴,因而有了「風箏」的名字。也有人說「風箏」這名字起源於五代,從李鄴用紙糊風箏,並在它上面裝竹笛開始。

3樓:暴走少女

墨子(墨翟)把制風箏的事業傳給了他的學生魯班(也稱公輸班),《墨子·魯問篇》中說,魯班根據墨翟的理想和設計,用竹子做風箏。魯班把竹子劈開削光滑,用火烤彎曲,做成了喜鵲的樣子,稱為「木鵲」,在空中飛翔達三天之久。

《書》上說:「公輸班制木鳶以窺宋城。」關於風箏的起源,大體有三種傳說,斗笠、樹葉、和帆。

傳說中第乙個風箏為「魯班」製作,稱之為「木鳶」,《渚宮舊事》記載魯班「嘗為木鳶,乘之以窺宋城」。

而以《呂氏春秋·愛類》記載:「公輸般為高雲梯,欲以攻宋。墨子聞之,自魯往,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荊王曰:

『臣北方之鄙人也,聞大王將攻宋,信有之乎?』」說明魯班當時造的是「高雲梯」而不是木鳶。

西元前190年,楚漢相爭,漢將韓信攻打未央宮,利用風箏測量未央宮下面的地道的距離。而垓下之戰,項羽的軍隊被劉邦的軍隊圍困,韓信派人用牛皮作風箏,上敷竹笛,迎風作響(一說張良用風箏係人**)漢軍配合笛聲,唱起楚歌,渙散了楚軍士氣,這就是成語「四面楚歌」的故事。

4樓:種花家的小公尺兔

人類使用木舟的歷史以久,早在西元前2000多年就被用於生產。後來又有了帆船。傳說禹時船上已有了風帆。

帆是借助風力的機械,人們便仿照帆的原理,紮起風箏放飛。還有人說,風箏起源於北方的帳篷,最早的風箏是人們模仿大風颳起帳篷在空中飄揚的現象製造出來的,之後逐步演變成了一種遊樂活動。

風箏是由古代中國人發明於中國東周春秋時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更而演進成為今日多線風箏。風箏,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

深受人們喜愛。直至東漢期間,蔡倫改進造紙術後,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到南北朝時,風箏開始成為傳遞資訊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於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

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寫道:「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鳶」就指風箏。

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蘇漢臣的《百子圖》裡都有放風箏的生動景象。公元2023年,東方的風箏(菱形)傳到了歐洲。

5樓:地煞

風箏是由古代勞動人民發明於中國東周春秋時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

直至東漢期間,蔡倫改進造紙術後,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

到南北朝時,風箏開始成為傳遞資訊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於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寫道:「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

」「鳶」就指風箏。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蘇漢臣的《百子圖》裡都有放風箏的生動景象。

關於風箏的古代詩歌關於風箏的古詩

風鳶圖詩 明代 徐謂 江北江南低鷂齊,線長線短回高低。春風自古無憑據,一伍騎夫弄笛兒。譯文 一群天真可愛的孩子找來柳條和白色的柳絮放在小手上,使勁地搓呀搓,搓出了很長的線之後,他們便興致勃勃地來到郊外奔跑著放紙鳶。和煦的春風輕輕地吹著,他們需要花多少氣力才能把紙鳶乙個個送上天去,任意翱翔,長輩們又需...

寫風箏的古詩,關於風箏的古詩

夜靜弦聲響碧空,宮商信任往來風。依稀似曲才堪聽,又被風吹別調中。唐 高駢 風箏 竹馬踉蹌衝淖去,紙鳶跋扈挾風鳴。宋 陸遊江北江南低鷂齊,線長線短回高低。春風自古無憑據,一伍騎夫弄笛兒。明 徐謂 風鳶圖詩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 高鼎 村居 結伴兒童褲褶紅,...

關於風箏字,關於風箏資料60個字

風箏抄為漢族人發明襲於中國東周春秋時期,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更而演進成為今日多線風箏。風箏在竹篾等的骨架上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風箏源於春秋時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傳 墨子為木鷂,三年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