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兩大文化傳統認識,你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收穫或理解

2021-03-04 05:10:50 字數 6387 閱讀 7646

1樓:丨誰是英雄丨

我認為兩大源頭,乙個是古典文化,乙個是**教文化!習慣將源頭最小化為兩個希,就是希臘文明與希伯來文明.這裡所說的古典文明首先是指古希臘文明,其次也包括之後的古羅馬文明.

其中,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開端與核心組成部分;希伯來文明係指統治西方精神世界千年之久的**教文明,**教是從希伯來文明或小一點說希伯來人的宗教猶太教脫胎而來,**教的創始人耶穌被釘上十字架的時候,其實還是猶太教的一小支派別的精神與組織領袖.

談談你對中國「風」「騷」兩大古典詩歌傳統的認識

2樓:狂人橫刀向天笑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

故此風只代表一種文體,在詩經中風代表的是民歌。

文學體裁中的騷,指的是騷體,亦稱楚辭體。騷體詩,就是指《離騷》一類的詩。

《惜誦》是屈原突破四言體式而創造的第一首「騷體詩」。

你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收穫或理解

3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乙個與「現代文化」相對的名詞。所謂傳統文化,是指在長期的歷

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保留在每乙個民族中間具有穩定形態的文化。傳統文化是乙個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的展現,它有著特定的內涵和佔主導地位的基本精神。它負載著乙個民族的價值取向,影響著乙個民族的生活方式,聚擾著乙個民族自我認同的凝聚力。

中國傳統文化,是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保留在中華民族中間具有穩定形態的中國文化。它包括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禮儀制度、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豐富內容。

文化是一種歷史現象,每乙個時代,都有著與之相適應的文化,並隨著社會物質生產的發展而發展。文化又是一種地域現象,不同國家、民族的文化,都有著各自的特徵,而且相互交融和滲透。與其他國家和民族相比,中國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持續發展未遭中斷的文化,中華民族又具有多源一體的發展格局,決定了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如下三個基本特徵:

第一、源遠流長,綿延不絕,具有強烈的時代性和頑強的再生力。第

二、豐富多彩,博大精深,具有鮮明的整體性和多元性。第

三、長於積澱,注重交流,具有相當的穩定性和一定的開放性。

三、如何對待中國傳統文化

必須在分析的基礎上,批判性地吸收和繼承中國傳統文化。

現實是傳統的繼承,傳統是現實的基礎,沒有傳統便沒有現實。對待傳統文化有兩種態度:一種是虛無主義,一種是國粹主義,這兩種態度都是不正確的。

我們應當正確地對待我們祖國的文化遺產,反對虛無主義,就是要充分認識祖國文化的精華,我們中國文化有許多在今天也該大講特講的部分,比如,儒家思想中有關對人性的論述,提出的倫理道德等觀念,至今還有現實指導意義。反對國粹主義,就是也要看到中國文化中的糟粕,也以儒家思想而言,兩宋理學中那些「存天理,滅人欲」觀點,實在讓人反感而不能接受。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作為一種積澱性文化,長期以來,形成了一種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民族精神。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就是為了讓廣大的青少年學生能夠廣泛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輝煌成就,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的情感,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深厚的大中華文化底蘊,並激勵他們去創造更大的輝煌。

4樓:星薈哥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以寬厚之德包容萬物,即厚德載物。如戰國時代,齊桓公開創的稷下學宮匯集了當時儒、墨、道、法、陰陽、名、縱橫等諸家學派,當時在稷下學宮講學和遊學的大師有淳于髡、鄒衍、田駢、孟子、荀子等諸子,號稱諸子百家。這些大師在學宮裡自由講學、自由辯論,開創了我國文化史上百家爭鳴的先河,為中華文化的繼往開來做出了巨大貢獻。

一般認為,從漢武帝開始,我國便形成了儒家文化佔主導地位的文化局面,但實際上我國文化發展史主要是以儒道互補為基本線索的,而這一線索本身就體現了文化的相容性。

以德化人的高尚風範 春秋時期的大政治家管仲曾把道德與國家的存亡聯絡起來,把禮義廉恥提高到國家興亡的高度。大思想家孔子則更是以禮釋仁,認為"仁"與"禮"是相互制約、相互統一的,而"仁""禮"的統一就是德。孔子所強調的"德",一是指統治階級的統帥之德,要求以此德來統治百姓,擁有百姓。

二是指感化之德即倫理之德,以此德來感化百姓,保持和諧。這種崇德思想不斷發展和泛化,並在家庭倫理中得到完全的體現。這使得我國古代在文化傳遞和教育過程中始終把道德放在第一位,如孔子進行教育的內容是禮、樂、射、御、術、數,他把禮放在首位,這是崇德思想在教育活動中的典型反映。

這一思想的目的是主張以德化人,利用道德的作用和力量來尋求家庭倫理的和諧,尋求社會政治秩序的一致和整個社會秩序的穩定。

和諧持中的思想境界 中國傳統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諧,即認為每乙個事物都應按照其自身的規律自然地發展。這其中包括人與人的和諧、個人自我身心的和諧及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就會促使社會穩定,家庭和睦;個人身、心間的和諧就能使人做到遇事寵辱不驚,進退有據;人與自然的和諧就能互得其利,持續發展。

儒家所講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最終目標主要是要達到第一種和諧,而佛教、道家則側重於後兩種和諧。道家的"道法自然"的思想對我們今天學習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保護環境尤有借鑑意義。中國傳統文化還認為,要達到上述的3種合諧,就必須堅持"中庸"之道,即做事要適可而止、恰到好處,反對走極端。

談談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

5樓:百度文庫精選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8880022

談談我對中國傳

統文化的認識梁磊現在的國人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也不算多,並且有相當一部分人對傳統文化的概念幾乎可以說是沒有,在這次選修課時我選擇了《中國傳統文化概論》。聽老師講了幾節課,也**了譬如孔子,孟子以及關於中國傳統文化倫理道德之類的影片,所以,我就現在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淺薄的認識以及我最近參考的文獻淺顯的說一下中國的傳統文化。在說中國傳統文化之前要先闡明一下文化。

文化是人類精神活動和實際活動的方式及其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由於人們生活實踐的複雜多樣,文化也相應地具有不同的內容、形式和層次。文化作為一種觀念形態的東西,總是處於不斷產生,又不斷淘汰的過程中。

因而,並不是所有在歷史上出現過的文化都可以稱之為傳統文化,而只有那些具有重要價值,具有生命活力的文化才得以沉澱,儲存,延續下來,成為後世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我們將這樣的文化稱之為傳統文化。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早在數千年以前,中國就以獨具特色的文化而聞名。

其後,經過炎黃子孫長期的創造和積澱,中華的文化愈豐富多姿、博大精深,其成就、其影響,舉世罕見。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管是浩如煙海,舉世無雙的文化典籍,還是瑰麗無比,獨具特色的民族藝術,抑或是燦若星辰,光芒四射的文化名人。

中國傳統文化,以她博大的胸懷,收容著萬事萬物;以她崇高的精神,蕩激著世間百態;以她完美的身姿,展現中華的雄渾;以她最頑強的生命力衝破歲月的湮

6樓:薩秀雲己雨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還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態,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顯著特點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以上回答供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杭州圖書館

7樓:瓊樓登高人為峰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為本體、以儒家、莊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為主體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諧包容的實體系。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國2023年優秀文化的統領。而流傳年代久遠,分布廣闊,文化是宇宙自然規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軟實力,是影響一切的內在驅動力;文化又是社會意識形態,是中華民族思想精神,是社會政治和經濟的根本。

8樓:高哈哈哈

所謂傳統文化,是指在

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保留在每乙個民族中間具有穩定形態的文化。

中國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遠、最穩定、最輝煌、最豐富、最發達的文化之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悠悠五千載,經歷了萌生期、形成期、確立期、繁盛期和總結轉型期幾大時期。在中國文化的形成期,春秋時代,出現了諸子蜂起、百家爭鳴的千古思想文化大景觀,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浪潮。

按照兩漢司馬談和劉歆的劃分,諸子主要為儒、墨、道、法、農、雜、縱橫、名家等,成為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理論的奠基石,深遠地影響著後來中國文化的發展。

如今有很多學校開展古典詩文誦讀活動,內容基本上都是那個時期的作品,並以儒家的典籍為主,旨在弘揚民族文化,陶冶情操,豐富思想。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可度也越來越高。**電視台《百家講壇》的收視率,于丹的《論語》心得一書的熱銷,就足以證明這一點。

這些專家學者拉近了普通百姓與深奧莫測的古代典籍的距離。雖說對於丹、易中天等人的論述眾人褒貶不一,但我覺得其影響力是不可低估的。這些學者畢竟喚起了人民群眾對民族文化精髓的關注。

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叔子指出,乙個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體現在對本民族人文文化的認同程度。缺少人文精神的民族最終會走向虛無、走向異化。如此說來,當前國民對傳統文化的追隨,便是民族凝聚力逐漸增強的體現了,由此可見,誦讀千古美文不僅是正確的,也是極其必要的。

我最喜歡的莫過於源自《周易》的一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中化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特質由此可見一斑。其大意是天體執行體現剛健精神,人亦效法天地而自強不息;君子的胸懷像大地一樣寬廣,德行像大地一樣深厚,所以能滋長萬物,承載萬物,容受萬物。

這句話同時也是清華、北大兩座高校的校訓。

自立自強,剛健有為是中華民族的主流精神和民族性格之一,使中華民族得以生生不息,傲然屹立。這種自強不息的民族性格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志存高遠

「志」是指某種堅定的信念,是對某種價值目標的巨集願和決心,同時也是追求人生目標,實現人生價值的一種強大精神動力。所謂「志不立,天下無可立之事。」「把志氣奮發得起,何事不可做?」

二、刻苦堅忍

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吃苦耐勞的精神。這種刻苦並非心血來潮、一曝十寒,而是堅忍不拔,持之以恆。古人特別注重「守志」,強調志向的一貫性、穩定性和堅定性。

蘇軾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梁啟超說:

「人之大患,莫甚無恆。」中華民族在生存和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弘毅堅忍的性格。

三、逆境奮鬥

中華民族在改造自然與社會的歷史過程中,面對逆境,從來都沒有被艱難險阻所嚇倒,反而越是艱險越向前,百折不撓,越挫越勇。正如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所列舉的:「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他本人在慘遭宮刑之後,忍辱負重,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發憤寫成了千古名著----《史記》,成為偉大的歷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

四、樂觀進取

《論語》有「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語,表現出樂觀進取的精神。

五、革故鼎新

《禮記·大學》中稱讚「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歷史上每當利弊日久時,總會有改革和革命運動,為清除積弊而變規變法,如北宋時王安石變法,清末時康有為、梁啟超維新都體現了革故鼎新的改革精神。

幾千年來,中華民族靠著上述自強不息的剛健精神,奮發進取,戰天鬥地,百折不回。這種精神成就了光輝燦爛、歷史悠久的中華文化,在四大文明古國中,惟有中國文明綿延不斷,生生不息。

「厚德載物」體現了傳統文化中寬廣仁厚、相容幷包的精神特質。也主要是儒家思想,既仁愛思想。

中國傳統文化「厚德載物」的精神特質充分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博採眾長、相容幷包的博大胸襟。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使中國文化既有獨創性,又有相容性;既有統一性,又有多樣性,豐富多彩,百花齊放。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儒家的哲學思想雖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確實有很多東西是值得繼承和弘揚的,如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統

一、自強不息的奮鬥、厚德載物的寬容以及「仁愛」精神、「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律己觀念、「立己立人,達己達人」的處世原則等。在當今世界,無論是經濟發達的西方社會,還是正在崛起的中國,社會生活都面臨著過度物質化功利化的問題。作為社會精神支柱的人生理想,價值觀發生了偏差。

然而人作為人的存在,還應是以智慧型、德行和審美情趣為表現形式的文化存在。從這個意義上看,以注重心性,長於倫理為基礎特徵的中國傳統文化能為現代人的迷失提供多方面的理性啟迪。

因此,我們要主動、積極地閱讀文化典籍,欣賞文學作品,考察文物古蹟,真正了解我們的先人留給我們的遺產,將文化精華化為我們的良知、理性、美感等主體存在的一部分。還應該在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價值判斷、文化心理中自覺以優秀傳統文化的標準要求自己,做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積極弘揚民族文化、寬厚仁愛、有創新意識的中國人。

中國傳統文化傳統對聯的由來,中國傳統文化「對聯」的由來和故事

對聯的由來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因為它是正月初一,所以它是農曆中一年的開始。每到這時,家人團聚,熱烈慶祝,稱為 過年 過年時,家家戶戶都喜歡寫春聯,貼春聯,用吉祥的語句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願與期盼,因此,春聯就成為了我國節日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了。春聯的歷史很悠久,它的前身叫做 桃符 即用暗紅...

談談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

中國傳統文化 客來敬茶,以茶示禮,以表示對茶客的尊重!談談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這是乙個與 現代文化 相對的名詞。所謂傳統文化,是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保留在每乙個民族中間具有穩定形態的文化。傳統文化是乙個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的展現,它有著特定的內涵和佔主導地位的基本精神。...

你對中國傳統文化中「俠」的理解,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與思考

儒家講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我覺得後半句是對俠這個字的最佳詮釋,有能力的人去無償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是為俠。除強扶弱 強指有錢有勢的豪強 一諾千金 俠在現代社會有什麼意義 俠指有能力的人不求回報地去幫助比自己弱小的人.這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社會追求。武俠.仁俠.義俠.都值得去尊重 金庸筆下 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