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古今異義詞是哪個,論語十二章中的古今異義詞有哪些

2021-03-04 04:44:07 字數 5223 閱讀 9126

1樓:課文你來說

[ zhōng ]

1.和四方、上下或兩端距離同等的地位:~心。當(dàng)~。~原。~華。

2.在一定範圍內,裡面:暗~。房~。~飽。

3.性質或等級在兩端之間的:~輟(中途停止進行)。~等。~流砥柱。

4.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在研究~。

5.特指「中國」:~式。~文。

6.適於,合於:~看。

[ zhòng ]

1.恰好合上:~選。~獎。~意(會意,滿意)。

2.受到,遭受:~毒。~計。

3.科舉考試被錄取:~舉。~狀元。

論語十二章中的古今異義詞有哪些

2樓:小白家裡小白

1、不亦君子乎——釋義:是君子的風格

君子——古:道德上有修養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2、可以為師矣——釋義:就可以做老師了

師——古:可以、憑藉;今:可能、許可

3、飯疏食飲水——釋義: 每天吃點飯,喝點水

疏——古:粗劣;今:疏通、疏散

4、飯疏食飲水——釋義: 每天吃點飯,喝點水

水——古:冷水;今:無色無味無臭的液體

5、匹夫不可奪志也——釋義:男子漢卻不可被奪去志氣

批覆——古:普通人;今:無學識、無智謀的人

6、吾日三省吾身——釋義: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三——古:多次;今:數詞

7、有朋自遠方來——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問題

朋——古:志同道合的人;今:彼此友好的人

8、可以為師矣——釋義:就可以做老師了

可以——古:兩個詞。可以,憑藉;今:表示可能或能夠

9、學而不思則罔——釋義: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

罔——古:迷惑、迷茫而無所適從;今:蒙蔽,沒有

10、思而不學則殆——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

殆——古:疑惑 ;今:危險

原文(節選):

《論語十二章中》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及其再傳**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釋義: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

賞析:這裡闡述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係,也是講學習方法的。

擴充套件資料:

一、通假字

不亦說乎——釋義:這是愉快的事

說:同悅,喜悅、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於學——釋義:我十五歲時,始有志於學

有:同又,放在整數與零數之間

二、出自本文的成語

1、溫故知新[ wēn gù zhī xīn ]

溫習學過的東西,獲得新的體會。《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釋義:

在溫習舊知識後,能有新體會,新發現,這樣的人是可以當老師的)」。 也用以指吸取歷史經驗,能更好地認識現在。

2、三人行必有我師[ sān rén xíng bì yǒu wǒ shī ]

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意思是說,只要虛心求教,到處都有可供學習、效法的物件。語出《論語·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釋義:

三個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會有我的老師。拿他們的優點來自己學習,拿他們的缺點來自己改過。)」

3、擇善而從[ zé shàn ér cóng ]

《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釋義:

三個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會有我的老師。拿他們的優點來自己學習,拿他們的缺點來自己改過。)」。

後來用「擇善而從」指採納正確的意見或選擇好的方法加以實行。

4、三十而立[sān shí ér lì]

孔子所說的「三十而立」,是指他在這個時候做事合於禮,言行都很得當。出自《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釋義:我十五歲立志學習,三十歲立足於社會,四十掌握了知識而不致迷惑,五十歲了解並順應了自然規律,六十歲聽到別人說話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歲可以隨心所欲,又不超出規矩。

5、三省吾身[sān xǐng wú shēn]

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曾參勤奮好學,深得孔子的喜愛,同學問他為什麼進步那麼快。曾參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問自己:

替別人辦事是否盡力?與朋友交往有沒有不誠實的地方?先生教的學是否學好?

如果發現做得不妥就立即改正。」

6、逝者如斯[shì zhě rú sī]

意思是時間就像這奔騰的河水一樣,不停地流逝。形容光陰如流水一去不返,出自《論語·子罕》。第二個意思為立誓踐行聖人(如大禹、周文王姬昌)之道的人,不忘初心,鍥而不捨,不捨晝夜,持之以恆做下去。

「逝」,通假「誓」。

3樓:半路遇到狗

《論語》十二章 重點字詞小結

一、通假字

1.不亦說乎

說:同悅,喜悅、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有:同又,放在整數與零數之間

二、古今異義

1.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2.可以為師矣

古:可以 ;憑藉

今:可能、許可

3.飯疏食飲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4.飯疏食飲水

古:冷水

今:無色無味無臭的液體

5.匹夫不可奪志也

古:普通人

今:無學識、無智謀的人

6.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數詞,三

三、詞類活用

1.學而時習之

時:名詞--狀語,按時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詞--狀語,每日

3.溫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詞--名詞,舊的知識、新的體會4.傳不習乎

傳:動詞--名詞,傳授的知識

5.飯疏食飲水

飯:名詞--動詞,吃飯

6.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樂:名詞--意動。以??為樂

四、一詞多義

1.為:

可以為師矣 當、做

為人謀而不忠乎 替

2.知:

人不知而不慍 了解

溫故而知新 懂得

3.而:

人不知而不慍 表轉折

溫故而知新 表順承

博學而篤志 表並列

4.其:

仁在其中矣 它的

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人

五、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可以為師矣。「以」後面省略代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動詞「擇」

2.判斷句:

賢哉,回也!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4樓:匿名使用者

深交的來 quqtababy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的古今異義詞

5樓:匿名使用者

1、一詞多義:

(1)舜發於畎畝之中(發,被起用)/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發,發出)(2)舜發於畎畝之中(於:從)/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於:在)/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於:由於)

2、古今異義

(1)所以 古義:用來;今義:表因果關係的關聯詞。

(2)入 古義:在國內;今義:進入。

(3)出 古義:在國外;今義:出去。

6樓:空谷簫女

古今異義  (1)舜發於畎畝之中 【發】 古義:被任用; 今義:送出   (2)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舉】 古義:

被舉用; 今義:舉起。   (3)所以動心忍性 【所以】 古義:

用這些辦法; 今義:表因果關係的關聯詞。   (4)徵於色 【徵】 古義:

顯示; 今義:出征。   (5)而後喻 【喻】 古義:

明白,了解; 今義:比喻。   (6)入則無法家拂士 【入】 古義:

在國內; 今義:進入。   (7)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出】 古義:

在國外; 今義:出去。   (8)曾益其所不能【不能】古義:

不具備的才能; 今義:不可以

7樓:我勒個去啊

這句詞表達的意思是先苦後甜,這是每個人必須要經歷的。

林黛玉進賈府中的古今異義詞

8樓:匿名使用者

《林黛玉進賈府》裡的古今異義詞語:

1、形容:形體容貌。今義:對事物的形象或性質加以描述。

2、風流:風韻。今義:指跟男女間情愛有關的。或指輕浮放蕩。

3、態度:言行舉止所表現的形態。今義:對事情的看法或採取的行動。

4、**:這裡指姿容俏麗。今義:指婦女舉止輕佻。

5、偏僻:偏激,不端正。今義:離城市或中心區遠。

6、可憐:可惜。今義:

值得憐憫;憐憫。或指(數量少或質量壞到)不值得一提。7、辜負:

也寫作孤負,本義是揹負,對不起,這裡有浪費的意思。今義:對不住(別人的好意、期望或幫助)。

勸學中的古今異義詞

9樓:不明白現實的我

古今異義詞: 博士:古,當時古代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今,一種學位。 往事:古

:指歷史。今:

過去的事。 及:等到.

時候。 大:很,非常。

豈:難道寄託:古:

藏身。今: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或某事上。

爪牙:古:爪子和牙齒。今:比喻壞人的黨羽。

黃泉:古:地下的泉水。今:指人死後埋葬的地方,也指陰間。

博學:古:廣博地學習。今:有大學問。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中的「博學」

2、「輮以為輪」中的「以為」

10樓:偉大的寧喲

寄託:古:藏身。今: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或某事上。

爪牙:古:爪子和牙齒。今:比喻壞人的黨羽。

黃泉:古:地下的泉水。今:指人死後埋葬的地方,也指陰間。

博學:古:廣博地學習。今:有大學問。

11樓:匿名使用者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中的「博學」

2、「輮以為輪」中的「以為」

12樓:繩綸冀高揚

繩古義:

標準、法則

金古義:

刀、劍、箭等兵器

跪古義:

跪拜。跪叩

爪牙古義:

壞人博學

古義:聰穎精明

七一《論語》十二章的通假字古今異義還有一詞多義

古今異義 學而時習之 時 古義 按一定的時間,今義 時間。習 古義 複習,今義 學習。吾日三省吾身 日 古義 每日,今義 一日。三 古義 泛指多數,虛數 今義 數詞,三。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 古義 真誠,誠實,今義 相信。溫故而知新 故 古義 舊的知識,今義 過去的,老的 此古義變今義是意擴大了範圍...

論語十二章的重點實詞,初一上的,論語十二章中十五個重點字詞有哪些

成語不亦樂乎 溫故知新 見賢思齊 三人行必有我師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任重道遠 詞類活用 傳是動詞作名詞 故是形容詞作名詞 古今異義 1學而時習之 時 古義 按一定的時間,今義 時間。習 古義 複習,今義 學習。2.吾日三省吾身 日 古義 每日,今義 一日。三 古義 泛指多數,虛數 今義 數詞,三。...

論語十二章中每一句話讀後的感受,論語十二章讀後感悟

1.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啟示 第1句話講的是學習方法。對於知識,學 只是乙個認識過程,習 是乙個鞏固的過程,要想獲得更多的知識,必須 學 與 習 統一起來。第2句話講的是學習樂趣。志同道合的人來訪可以增進友誼,並且可互相學習 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