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死而後已中「已」的古今異義快

2021-03-04 08:50:06 字數 4022 閱讀 1728

1樓:匿名使用者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成語】:死而後已

2樓:星辰戀夢雨

古義:停止

今意:已經

《論語十則》中「死而後已」的「已」的古義和今義

3樓:匿名使用者

死而後已的「已」,古義:停止; 今義:已經。

4樓:浼婂皬嫻呪潳

古義是「停止」哦,現代就不知道了,可以去看看古漢語常用字典

5樓:玄若紙鳶

今譯和古義都是,停止,到死了以後才停止。

論語十則中的古今異義 (要有古義和今意) 1.溫故而知新 故: 2.不亦君子乎 君子: 3.死而後已 已:

6樓:一名船伕

1.故。古義:過去的,以前的。

今義:意外的事情,(故障);原因,(緣故);有心,(故意);老,舊,(故鄉);朋友(親故);死亡(病故)。

2.君子。古義:地位高或人格高的人。

今義:(這個似乎沒有什麼古今異義)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稱呼;人格高尚的人;對他人的尊稱。

3.已。古義:停止。

今義:表示過去的事情。

論語十則中可以為師矣中的可以、是知也中的是、死而後已的死,它們的古義和今義分別是什麼 20

7樓:咔藝

可以:古義為「可以作為」,今義為「行了,好」.

死:古義為「犧牲」,今義為「逝世」

是:在古代是乙個判斷詞。在今天來說是乙個肯定詞。

8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古義是憑藉這一點,今義是可以。

是古義是這是,今義表示肯定,是的意思

死古義死亡,今義也是死亡

9樓:百度使用者

可的古意是可以,以的古意是憑藉。 今譯是可以。

是,古意今譯都是這是。

死,古意今譯都是死亡。

10樓:世界上最大的房

師矣中的可以古意是能,今意是行

11樓:百度使用者

可以;可;可以 以; 為 是;這 死;死了

論語十則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古今異義詞 罔古義 今義 殆古義 今義 5

12樓:雪韻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 學習而不思考,人會被知識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學習,則會因為疑惑而更加危險。

罔 通惘 意思是疑惑 殆 意思是學業上潛入困境

13樓:雲涯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的意思是:只學習而不用大腦思考就會變得愚昧,只思考不學習就會變得呆滯!

14樓:匿名使用者

罔:迷惑的意思 怡:有害 這兩個字不是古今異義吧

15樓:命運與夢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9)「學」與「

思」,當下地糾纏一起不可分。「學」與「思」所隱含的前提。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楊伯峻:孔子說:「只是讀書,卻不思考,就會受騙;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缺乏信心。」

錢穆:先生說:「僅從外面學,不知用思想,終於迷惘了。僅知用思想,不向外面學,那又危殆了。」

李澤厚:孔子說:「學習而不思考,迷惘;思考而不學習,危險。」

詳解:這是比康德「感性無知性則盲,知性無感性則空」更徹底窮源的一章。「學」,聞「聖人之道」、見「聖人之道」、「對照」「聖人」、在現實社會中不斷地「校對」,這是以差異性為前提的;而「思」,《說文》有「思,容也」,「容」,離不開一定的正規化,例如乙個篩子,對水來說就不是「容」的,還有所謂不可思議,相應的潛台詞就是「可思」有乙個潛在的標準,超過這標準的,就被當成不可思議了。

「思」的前提在於同一性,例如,能被歐氏幾何所「思」,那其潛台詞就是物件運動的剛體性在所「思」的物件中具有同一性,因此才會有把所有邊長相等的正方形當成一樣的可能。如果沒有「同一性」,一切科學都是不可思的,例如物理,乙個最簡單的同一性例子就是在狹義相對論裡,任何慣性系都被看成同一的,如果沒有這同一性的要求,狹義相對論根本無法。在哲學裡,就算是以重整形上學為己任的海德格爾,其存在之「思」,也擺脫不了某種「同一性」的潛台詞。

對於以差異性為前提的「學」與以同一性為前提的「思」,孔子的見解與德希達有相通的地方。德希達那裡,差異性與同一性糾纏在延異(延緩的蹤跡)之中,同時在場或缺席,在延異中不可能純粹地分解或確立差異性與同一性,也不可能由差異性與同一性構造或結構出延異,這與「合二為一」或「一分為二」的胡謅辯證法沒任何關係。「合二為一」或「一分為二」這類垃圾命題,只能是那些毫無哲學素養的野鴨店哲學家才可能當成寶來忽悠。

上面三家與通常的解釋,都不知道何謂「學」何謂「思」,更不知道「學」與「思」所隱含的前提。「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典型的互文,求所謂「學而不思」、「思而不學」,都只能迷惘、疲怠而無所得。「學」與「思」,當下地糾纏一起不可分。

任何的「學」,都以同一性的「思」為前提,這一點,連康德都很清楚,如果沒有「思」的某種前提性結構,「學」是不可能的;而任何的「思」,都以差異性的「學」為前提,這一點就不是康德所能知道的,德希達說「我呈現給自己,是在語言之後」,這就有點靠譜了。

白話直譯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說:將差異性的「學」與同一性的「思」分開,都只能迷惘、疲怠而無所得。

《論語十則》中與朋友交而不信乎的信的古義和今義是什麼

16樓:欣超人

信:古義:真誠,誠實 今義:

相信,信任可以:古義:可以憑藉 今義:

可以已:古義:停止 今義:

已經是:古義:這 今義:正確

論語中可以為師矣哪個字古今異義字

17樓:半路遇到狗

【可以】

古:可以 ;憑藉

今:可能、許可

二、古今異義

1.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2.可以為師矣

古:可以 ;憑藉

今:可能、許可

一、通假字

1.不亦說乎

說:同悅,喜悅、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有:同又,放在整數與零數之間

二、古今異義

1.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2.可以為師矣

古:可以 ;憑藉

今:可能、許可

3.飯疏食飲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4.飯疏食飲水

古:冷水

今:無色無味無臭的液體

5.匹夫不可奪志也

古:普通人

今:無學識、無智謀的人

6.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數詞,三

三、詞類活用

1.學而時習之

時:名詞--狀語,按時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詞--狀語,每日

3.溫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詞--名詞,舊的知識、新的體會4.傳不習乎

傳:動詞--名詞,傳授的知識

5.飯疏食飲水

飯:名詞--動詞,吃飯

6.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樂:名詞--意動。以??為樂

四、一詞多義

1.為:

可以為師矣 當、做

為人謀而不忠乎 替

2.知:

人不知而不慍 了解

溫故而知新 懂得

3.而:

人不知而不慍 表轉折

溫故而知新 表順承

博學而篤志 表並列

4.其:

仁在其中矣 它的

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人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意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什麼意思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意思是願意為她做任何事情,哪怕是死了也值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指作者諸葛亮在當時形勢下所表露的堅貞誓言,令人肅然起敬。求採納 指勤勤懇懇,竭盡心力,到死為止。形容人的偉大。是指勤勤懇懇,竭盡心力,到死為止。都形容人很偉大。勤勤肯肯,不怕困難,先人後已,馬上要死了還考慮著別人 指...

中的古今異義詞是哪個,論語十二章中的古今異義詞有哪些

zh ng 1.和四方 上下或兩端距離同等的地位 心。當 d ng 原。華。2.在一定範圍內,裡面 暗 房 飽。3.性質或等級在兩端之間的 輟 中途停止進行 等。流砥柱。4.表示動作正在進行 在研究 5.特指 中國 式。文。6.適於,合於 看。zh ng 1.恰好合上 選。獎。意 會意,滿意 2.受...

《論語十則》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異義的詞?並解釋

1.故。古義 過去的,以前的。今義 意外的事情,故障 原因,緣故 有心,故意 老,舊,故鄉 朋友 親故 死亡 病故 2.君子。古義 地位高或人格高的人。今義 這個似乎沒有什麼古今異義 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稱呼 人格高尚的人 對他人的尊稱。3.已。古義 停止。今義 表示過去的事情。別人不知道卻不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