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吶喊》中的農民形象分析,魯迅小說中的農民形象

2021-03-04 04:21:25 字數 5007 閱讀 7634

1樓:匿名使用者

**《吶喊》中的農民形象

在魯迅**中,農民具有迷信、保守、固執、目光短淺、因循守舊、自我愉悅等若干特徵的「農民意識」。中國作為乙個農業大國,形成了長期以土地為主要關係的生產方式,並形成了具有迷信、保守、固執、目光短淺、因循守舊等若干特徵的農民意識。

一、精神沉醉的形象

生活在精神勝利法之下的人們,妄自尊大,自輕自賤,欺弱怕強,麻木不仁。這正是魯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原因。《阿q正傳》中趙太爺的乙個嘴巴便讓阿q失去了姓趙的權利,被打了或是忍了,或是欺負比自己更弱的人來尋找心理平衡。

這類人無法拒絕悲慘的命運,於是便將希望寄託在虛妄的來世、神靈或不可知的將來。這裡體現最為深刻的就是一種森嚴的等級關係。這層關係就像一道鴻溝,讓人不寒而慄,「人與人天生就是不平等」這樣的思想存在於魯迅筆下的每乙個農民形象之中。

祥林嫂捐門檻作為自己的替身,希望「給千人踏,萬人跨,贖了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閏土在「我」不用的舊家具裡挑走的是「一付香爐和燭台」;單四嫂子則希望在夢裡能再見她的寶兒.把無盡的希望寄託在不可知的明天。這些農民形象總把希望寄託在虛妄的精神世界之中,致使他們沉醉在虛擬的世界之中,永遠看不到現實的光明。

二、看客形象

看客們把別人的不幸當作熱鬧,在別人的不幸中尋找自己的高人一等, 看客固有的觀念與行為方式陳陳相因、代代相傳,形成乙個惡性迴圈鏈,使魯迅筆下的看客給人一種縱深的歷史感。

(一)、看客群體

我們在《孔乙己》中看到有惡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顧客,在《祝福》中看到把祥林嫂的悲劇當作有趣的故事來欣賞的魯鎮人。《阿q正傳》中居住在未莊的閒人們,《孔乙己》中的短衣幫。作為乙個群體,看客的社會構成是耐人尋味的。

從年齡層次看,看客老少俱全,上至頗具世故的花白鬍子,下至不懂事的兒童。在《狂人日記》中,小孩也同成年人一樣,成群結隊,在背後議論狂人,給狂人以無形的壓力,這不能不使狂人傷心且納悶。從看客的社會身份來看,看客主要以下層農民為主體。

(二)、看客的排他意識

看客這一群體具有強烈的排他意識, 而排他意識又**於其本身固有的封建性。《祝福》中,祥林嫂的阿毛不幸被狼吃了,她到處向別人傾訴自己的痛苦,在這裡魯迅寫了人們的反應:「這故事頗有效, 男人聽到這裡,往往斂起笑容,沒趣的走了開去;女人們卻不獨寬恕了她似的,臉上立刻改換了鄙薄的神氣,還要賠出許多眼淚來。

有些老女人沒有在街頭聽到他的話,便特意尋來,要聽她這一段悲慘的故事。直到她說到嗚咽,她們也就留下停在眼角值得注意的是,看客的這種吃人行為是在一種完全無意識的狀態下進行的,他們無法從自身出發去認識社會,也無法通過對社會的認識來反省自己。短衣幫們在嘲笑落魄的孔乙己時,不但沒有起碼的同情心,而且還不時爆發出陣陣快樂的笑聲。

柳媽接受了傳統的迷信觀念,她會在痛惜祥林嫂失去貞節的同時,給她指一條捐門檻的出路。從這一點說,對於祥林嫂的死,柳媽比魯四老爺更負有直接的責任,但柳媽本人至死也不會明白承認這一點的。一旦人接受了某一種文化,他就會成為這種文化的俘虜,對接受的文化完全失去了抵禦能力,看客們對封建文化的接受也是如此。

這正是幾千年來封建文化在中國國民身上留下的痕跡,是國民劣根性的集中表現。

三、苦難命運的女性形象

魯迅作品中,在社會最底層具有極大認識意義的女性悲劇人物是《祝福》中的祥林嫂。魯迅以悲憤的心情和凝重的筆觸, 在《祝福》中描繪了祥林嫂的悲慘命運史。祥林嫂是父母以封建婚姻制度即父權為依據, 把她嫁給了乙個比其小十歲的男人, 但不幸的是, 丈夫死了。

祥林嫂不堪忍受婆母家的虐待, 就逃到魯四老爺家裡作幫工, 企圖以自己的勞動, 自食其力地生活下去。雖然說在奴隸的地位中承擔著繁重的體力勞動, 但是, 祥林嫂反倒很滿足. 可是, 她所認為的好景不長, 婆母為了給小兒子娶媳婦送聘禮錢, 不僅領走了她幾個月所有的工錢, 而且還將其綁回家, 然後再強行逼嫁把她賣給了深山坳裡的賀老六。

在客觀上「交了好運」的祥林嫂的第二個丈夫又死於傷寒, 緊接著, 兒子阿毛也葬身於餓狼之口。不得已, 她只好又回到了魯四老爺家再當幫工。但因為她是兩次喪夫的寡婦, 因此, 她就更加不為那個社會所容了。

首先是她為魯四老爺所不容, 嫌她是「 不乾不淨」 的女人; 而鎮上所有的人也都嘲弄她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 她聽信了柳媽的勸說, 用自己血汗換來的所有工錢到土地廟捐了一條門檻讓千人踏萬人踩, 以贖「 罪過」 。這樣, 她原以為自己成為了乙個「乾淨」的人, 但是, 她終究還是為社會所不容, 還要遭受著種種歧視和侮辱。最終, 被罪惡的社會榨乾了血汗的祥林嫂還是被魯四老爺一腳踢出了門外而淪為乞丐。

當擾著爛竹籃中的那個破空碗討滿了社會的冷酷, 並且飽嘗了人間的辛酸之後, 便在魯鎮的魯四老爺們興高采烈地為自己來年祝福的爆竹聲中, 懷著無限的恐懼, 含恨離開了那個不屬於她的世界。封建宗法制度**致死的祥林嫂讓人們具體地看到了封建統治者是如何通過各種渠道對勞動婦女從肉體到精神進行殘酷的折磨、蹂蹦和**, 讓人們看到了勞動婦女是如何在封建思想的牢籠中進行艱難的掙扎而最終悲慘地走向死亡的話。

不管是看客形象,還是命運的不幸者,這些農民形象都是特殊的社會環境的殉葬者。他們受宗教思想的束縛,思想僵化、信仰丟失,為了能在苦難之中生存,他們拋棄了生的意義,所以,他們也陷入了被社會遺棄的階層。

魯迅**中的農民形象 20

2樓:匿名使用者

憨實 忠厚 不願惹事 飽受壓迫 有點愚昧 未曾覺醒

魯迅作品中的農民形象

3樓:匿名使用者

農村生活和農民形象在魯迅**中佔有顯著的地位,在魯迅的筆下共有兩類農民形象,一類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型,主要有《祝福》裡的祥林嫂、《風波》裡的九斤老太等。另一類是完全批判型,主要就是阿q。這裡我主要說一下阿q的形象。

《阿q正傳》以塑造辛亥革命時期乙個農民的典型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阿q的形象是魯迅塑造的乙個舊中國受剝削、壓迫最深重的、質樸愚昧並沾染上一些游手之徒的狡猾的貧窮落後卻不覺悟的農民典型。阿q在經濟上一無所有;在政治上深受壓迫;在思想上是落後愚昧的。

其性格核心是「精神勝利法」,具體表現為盲目自大、自輕自賤、自欺欺人、可怕的健忘症、欺軟怕硬等。長期的封建思想統治和自身性格毛病以及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是阿q悲劇性的成因。阿q的革命是典型的農民自發革命,表現出他的愚昧,魯迅通過他的被殺對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進行了深刻的批判。

阿q的形象具有很大社會普遍性,具有高度典型意義和強烈的針砭與警示作用。

4樓:匿名使用者

閏土則是魯迅筆下麻木落後的農民形象。作品中少年閏土及中年閏土雖是乙個人,卻有著兩種不同的性格特徵,在「我」的記憶中,少年閏土是乙個天真活潑、聰明能幹的小英雄,而三十年後,他已經變得痛苦而麻木,是乙個木偶人了。從閏土的身上,我們感受到了閏土,特別是舊中國農民的可悲之處。

人民要幸福,首先應提高自身的素質,而要提高素質首先要以教育為基礎。「貧窮是要挨打的」,這是乙個已被證明的事實。無知、愚昧就是貧窮的根源。

這是魯迅作品給我的第二個啟示

論魯迅**中的農民形象

5樓:匿名使用者

被舊社會的封建社會所**的受害者,由淳樸善良至尖酸刻薄,他們的一生本應是幸福美滿,但在舊社會的汙濁環境下,他們不得不開始趨炎附勢,人與人之間的隔膜越來與人生,就像魯迅與閏土,本事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十幾年不見罷,也陌生了,一聲老爺硬生生地刺傷了魯迅的心,但更多的是無奈與悲哀。

七斤是魯迅**《風波》中的乙個農民形象。簡析這個形象及其典型意義

6樓:艹西

七斤:是當地著名的見過世面的;出場人物,甚至於受到眾人尊敬,有相當的待遇的.然而他聽到皇帝坐龍庭的訊息後的垂頭喪氣,對妻子責罵時的隱忍,遷怒於女兒時的內心鬱悶,實際上卻顯示著他是乙個麻木、膽怯、愚昧、盲從,政治上無知,,毫無民主主義覺悟是當時農民的典型形象。

七斤嫂:潑辣粗俗,伶牙俐齒,恨棒打人,出語刻毒;好勝壓人,強詞奪理,不為人後,並無一般農村婦女的誠厚.她與八一嫂,九斤老太等其它人物一樣,依然自私,落後,愚昧,麻木,生活在渾渾噩噩的不覺悟狀態之中.

趙七爺:是乙個不學無術,精神貧乏,空虛,善於韜晦且陰險**,時刻夢想復辟的封建遺老.他的咄咄逼人的言語,恫嚇,欺騙的舉動,說明封建復辟勢力企圖捲土重來的慾望與野心.

是乙個陳腐守舊的頑固派的形象。他雖與七斤等人處於不同的社會階層,但在一定意義上,他與七斤等人一樣,同是**統治下無信仰,無特操的子民,他的被人尊敬,從另乙個角度說明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

九斤老太:是老一代保守思想的代表人物,盲目留戀過去的一切。九斤老太的口頭禪「一代不如一代」不是簡單的寫她不滿的情緒,而是要揭示出陳舊腐朽的保守觀念,從中也能看出農民的狹隘性。

魯迅把國粹家「一代不如一代」的論調折射九斤老太的身上,表現了對復古家、國粹家的一種諷刺。

7樓:臉比黃花大

七斤是《風波》中的主要人物,他的辮子在進城時被人剪掉了,因此成為人們議論的中心。七斤沒有頭腦,不加分析的相信趙七爺的謊話,被趙七爺弄得神志恍惚。村里的人都躲著他,甚至有的幸災樂禍。

七斤是乙個勤勞、樸實的船伕,「沒有讀過書」,但由於每天幫人撐船進城,所以很知道些時事,成為村里一名「出場人物」。他曾罵趙七爺是「賤胎」,說明他對封建勢力是不滿的。七斤面對反革命的復辟,完全看不清自己的敵人是誰,對事件的性質和危害不認識,他們所焦慮的僅僅是沒有辮子就當不成順民的問題。

而當風波過去以後,他們又如釋重負,照舊生活,絲毫沒有想到從復辟事件中吸取什麼教訓。這說明,麻木、軟弱、不覺悟,仍是七斤的主要特徵。

七斤:是當地著名的見過世面的"出場人物",甚至於受到眾人尊敬,有"相當的待遇"的.然而他聽到皇帝坐龍庭的訊息後的垂頭喪氣,對妻子責罵時的隱忍,遷怒於女兒時的內心鬱悶,實際上卻顯示著他是乙個麻木、膽怯、愚昧、盲從,政治上無知,,毫無民主主義覺悟是當時農民的典型形象。

魯迅**集《吶喊》,《仿徨》中人物形象的分類

8樓:暮雨殘煙

魯迅的**集《吶喊》和《彷徨》主要塑造了兩類人物形象,一類是輾轉於社會底層,受盡壓迫和蹂躪的貧苦農民,另一類則是命途多舛,窮愁潦倒的知識分子。

從整個作品看,從人物形象提示的全部意義看,作者的意圖仍然是暴露和批判黑暗的社會,抨擊它摧殘和**年輕一代知識分子。

魯迅當時寫**,著意刻劃知識分子形象,表現他們的不幸遭遇和生活,是否也作過這樣的分析,今日不敢斷言,但從他當時對封建社會的憎惡和深刻認識,從他反對封建主義的鬥爭精神看,他是不可能不認識到這一點的。而作為清醒的現實主義作家,他更是通過人物形象真實地反映了這一點。

舉例分析《朝花夕拾》中少年魯迅的形象

對了,東華初一的同學,我建議你不要抄這個,這個在網上的答案老師是看過的,你要是抄了回去就死翹翹了 唉。都是可憐的東華學生啊。東華的作業 的要死 誒,東華初一的學生 不好好寫你的暑假作業,還上網查,不怕被學校查到啊 簡單概括 朝花夕拾 中少年魯迅的形象?從 狗 貓 鼠 他對貓的討厭和仇恨看出他的淘氣率...

魯迅《吶喊》自序的問題,魯迅《吶喊》自序主要表達和闡述什麼?

魯迅用曲筆,在不可能有花圈的墳上添了花圈,讓單四嫂子沒能做到兒子的夢,使總體昏暗的故事中,在結尾部分不至於納悶暗淡,同時,花圈表示 了又革命的後人在繼續,主題意義積極。這是在這個文化大背景下,革命前景暗淡無光的背景下,魯迅發出的未來有希望,革命需努力的一聲吶喊 個人意見 魯迅 吶喊 自序主要表達和闡...

魯迅農民形象近5年的研究狀況,魯迅小說中的農民形象研究的歷史和現狀怎樣

因為就魯迅來看,無論是他的搖旗吶喊 還是略顯晦澀的現代白話,在今天都已失去了工具的效用。於是 面對魯迅的作品,孩子們順理成章的疑問便是 學習魯迅有什麼用?要知道,如此勸和的反問,其邏輯是由我們給定的。我嘗試著引導孩子們自己解決這個疑問。在我教的三個班級中,我鼓勵他們看魯迅作品的選本,將他們以寢室為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