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工智慧全面碾壓,人類思維真的有優越性嗎

2021-03-04 03:54:40 字數 5111 閱讀 8923

1樓:水中倒影終是空

人工智慧若超越人類,會發生什麼?

一些人把人工智慧看作是一種威脅,對人工智慧有著深深的恐懼。但事實真的如此嗎?讓恐懼來指導我們,絕非明智之舉。

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以及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都擔心在不遠的未來,人工智慧會對人類產生威脅,這種觀點也在一些電影中有所體現。

關於人工智慧,最為盛行的反烏托邦式的觀點並不正確,原因在於這種觀點是在將「智慧型」等同於「自主」。它所假設的是,一台電腦能夠建立自己的目標、有自己的意願、依靠自己更快速的處理能力以及強大的資料庫來打敗人類。也就是說,這種觀點假設了人工智慧擁有完全自由的智慧型,但智慧型和自主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

要說人工智慧能夠完全為了自己的意願做事情,就好像在說計算器能夠自行計算一樣。對於人類來說,計算器是讓我們更快、更準確地處理數學問題的工具,類似的,人工智慧能讓我們更加得心應手地處理困難問題,諸如大規模的資料分析,持續進行醫藥研究等等。同計算器一樣,人工智慧需要人類的介入和指示。

如今,自主電腦程式已經存在,諸如電腦病毒、賽博**等程式是非常可怕的,然而它們也並非是智慧型的。大多數智慧型軟體都是高度專業化的,比如ibm的沃森電腦(watson)能夠在類似《危險邊緣》(jeopardy)(譯者注:美國哥倫比亞電視台的一檔益智問答類節目)節目中拔得頭籌,但他們還是無意識的。

正如哲學家約翰·希爾勒(john searle)所說:「沃森電腦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危險邊緣》中贏了。」

反人工智慧的論調一般都以一種假設性的說法表達出來,如同霍金所說:「人工智慧的全面發展可能導致人類的滅絕」。假設說法的問題在於,它們忽視了現實——接下來四分之一個世紀,出現「全人工智慧」的可能性,還不如小行星撞地球讓人類滅絕的機率高。

人工智慧會"碾壓"人類嗎?

2樓:冰雨夢悠悠

不久前,科大訊飛研發的人工智慧機械人——訊飛智醫助手以高分通過了2017臨床執業醫師綜合筆試評測。聯想起此前完勝世界圍棋冠軍的阿爾法狗,這一切都引發了公眾對人工智慧(英文簡稱ai)技術的熱烈猜想:人工智慧會不會「碾壓」人類?

它將給人類社會帶來哪些巨變?中國能否在人工智慧這場科技革命中進入世界前列?

圍繞這些熱門話題,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人工智慧的發展前景不可限量,但目前離趕超人腦還有非常漫長的距離

「人工智慧並不是乙個新話題。」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說,早在上世紀60年代和80年代,人工智慧已有兩次發展熱潮。「此次人工智慧熱潮的興起,源於學術界的演算法突破——深度學習,即一種使用多層神經網路的機器學習演算法。

2023年、2023年,已有一些比較成型的深度學習演算法應用於製圖識別和大規模任務處理;2023年,大型**資料庫『image***』應運而生,為深度學習所需的端到端訓練提供了良好基礎。2023年,計算力已經允許科學家們在兩到三個星期內對較大的深度神經網路做訓練,以前需要幾個月的訓練甚至可以縮短到1天之內完成。」

宋繼強說,從2023年至今,國內研究院所和企業在人工智慧方面已取得不少突破。「中國在原始創新演算法方面相對弱一些,但更擅長快速迭代和規模化,因此能夠後來居上。在這兩年的國際相關賽事中,前三名基本上被中國的團隊包攬了。

」「從技術角度講,通常把人工智慧分為三個階段,即計算智慧型、感知智慧型和認知智慧型。」科大訊飛研究院院長胡國平說,在計算智慧型方面,機器已絕對超過人類;感知智慧型就是讓計算機「能聽(看)會說」,現在感知智慧型基本上可以與人媲美,在醫學影像讀片等特殊任務中甚至超過人類;認知智慧型是指對知識的理解、推理、應用,近一兩年,國內外領先的人工智慧企業主要在做這方面的研究,目前機器在閱讀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已接近人類。

這樣發展下去,人工智慧是不是很快會全面超越人類?

專家們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人工智慧的發展前景確實不可限量,但所有科學技術包括人工智慧,其發展都是非線性的,不會沿著一條直線永遠快速向前。」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飛躍指出,許多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遭遇瓶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停滯不前——人工智慧一波三折的歷史已經說明了這一點。

王飛躍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通用的人工智慧技術,所有人工智慧應用都是被限定在特定場景中,而不可能「通吃」。「比如,儘管下圍棋是高智商智力活動,但它的規則簡單、固定、封閉。人類的行為和社會生活複雜多變,不可能用簡單的規則來概括、描述。

目前人工智慧的發展階段,相當於當年蒸汽火車每小時跑5公里的階段,離趕超人腦還有非常漫長的距離。」

「要承認人工智慧的廣闊前景,但也不要過分熱捧,應理性看待,否則熱潮就會變成寒潮。」宋繼強說,過去的兩波人工智慧熱潮基本上是「熱五年、冷十年」,而業界人士希望這一波能持續30年,即延續到2023年左右。「如果把這30年看作是一場馬拉松,人工智慧才剛剛出發。

人工智慧會取代許多崗位,但也會創造許多新的崗位

專家們指出,人工智慧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將是全方位的,會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人工智慧可以承擔簡單重複性的勞動。「現在我們研發的語音輸入法和中英文翻譯機已在快速普及,語音識別技術可以把人說的話實時轉寫成文字,準確率超過98%。」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說,「只要是簡單重複性的技能,以及通過學習、訓練能夠得到且不需要天分的技能,人工智慧完全可以替代人類。

」人工智慧可以拓展人類的感知。「人的感官只有耳朵、眼睛、鼻子、嘴巴等,人工智慧可以拓展、延長人類的感知能力和行動能力。」宋繼強說,「少數人天生就有聽覺障礙、視覺障礙等,人工智慧可以彌補這些缺陷。

」人工智慧還可以幫助人類探索新的未知領域。「人腦是如何持續學習、積累知識,人是如何產生情緒和意識,這些目前都還不知道。有了先進的演算法之後,結合資料做快速分析和跨領域綜合比較,有望探索人類認知和心靈層面的東西。

」宋繼強說,將來人類還可借助人工智慧探索浩瀚宇宙和深邃海洋。

被人工智慧替代了工作崗位的人們怎麼辦?

「有關研究顯示,那些需要溝通社交和創意的工作,機器永遠取代不了。人工智慧把人類從單調低階的勞作中解放出來,人們能去做更好玩、更有創意的事情。」劉慶峰說,「我們要改變人類與人工智慧pk的對抗思維,樹立『人機耦合』的新思維,借助人工智慧去做以前做不到、想不到的事情。

只要堅持「頂天立地」、紮實推進,我國人工智慧發展有望後來居上

無緣前兩次人工智慧熱潮的中國,能否在這一波熱潮中後來居上?

受訪專家給出的答案高度一致:完全可能。

王飛躍、劉慶峰和胡國平認為,目前在人工智慧領域,中國和美國同時進入了「無人區」。而中國在制度安排、產業應用、資料共享和公眾接受度等方面比美國更有優勢,完全能後來居上。

宋繼強也認為,雖然在深度學習等原始創新方面美國和歐洲更強,但中國團隊在跟進理解和改造應用上更勝一籌,在實際資料集測試和建造大規模計算機群訓練等方面也十分擅長。

四位專家指出,在底層科學、技術原始創新和現有人工智慧人才方面,美國和歐洲目前處於領先地位。「目前百分之七八十的人工智慧工程師集中在美國和歐洲,中國佔比只有1/10左右,擁有十年工作經驗的人也很少。」宋繼強說。

「因此,我們一直堅持『頂天立地』。」劉慶峰說,「頂天」是指一定要瞄準前沿、在原始創新上下功夫;「立地」是指在應用上要接地氣,踏踏實實地推進相關技術、產品的持續研發和推廣普及。「希望國家能更大力度、更有效率地推進產學研合作,打造良好的人工智慧產業生態。

」「科學無國界,技術無國界,閉門造車會導致故步自封。」宋繼強說,中國在人工智慧發展上需具備國際視野,以開放的心態,聯合國際上有實力的企業合作創新、取長補短。

人工智慧會「碾壓」人類嗎?

3樓:科普中國

人工智慧不會碾壓人類的。人工智慧的發展前景不可限量,但目前離趕超人腦還有非常漫長的距離。「人工智慧的發展前景確實不可限量,但所有科學技術包括人工智慧,其發展都是非線性的,不會沿著一條直線永遠快速向前。

」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飛躍指出,許多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遭遇瓶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停滯不前——人工智慧一波三折的歷史已經說明了這一點。

「人工智慧並不是乙個新話題。」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說,早在上世紀60年代和80年代,人工智慧已有兩次發展熱潮。「此次人工智慧熱潮的興起,源於學術界的演算法突破——深度學習,即一種使用多層神經網路的機器學習演算法。

2023年、2023年,已有一些比較成型的深度學習演算法應用於製圖識別和大規模任務處理;2023年,大型**資料庫『image***』應運而生,為深度學習所需的端到端訓練提供了良好基礎。2023年,計算力已經允許科學家們在兩到三個星期內對較大的深度神經網路做訓練,以前需要幾個月的訓練甚至可以縮短到1天之內完成。」

宋繼強說,從2023年至今,國內研究院所和企業在人工智慧方面已取得不少突破。「中國在原始創新演算法方面相對弱一些,但更擅長快速迭代和規模化,因此能夠後來居上。在這兩年的國際相關賽事中,前三名基本上被中國的團隊包攬了。

」從技術角度講,通常把人工智慧分為三個階段,即計算智慧型、感知智慧型和認知智慧型。」科大訊飛研究院院長胡國平說,在計算智慧型方面,機器已絕對超過人類;感知智慧型就是讓計算機「能聽(看)會說」,現在感知智慧型基本上可以與人媲美,在醫學影像讀片等特殊任務中甚至超過人類;認知智慧型是指對知識的理解、推理、應用,近一兩年,國內外領先的人工智慧企業主要在做這方面的研究,目前機器在閱讀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已接近人類。

這樣發展下去,人工智慧是不是很快會全面超越人類?專家們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人工智慧會取代許多崗位,但也會創造許多新的崗位專家們指出,人工智慧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將是全方位的,會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人工智慧可以承擔簡單重複性的勞動。「現在我們研發的語音輸入法和中英文翻譯機已在快速普及,語音識別技術可以把人說的話實時轉寫成文字,準確率超過98%。」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說,「只要是簡單重複性的技能,以及通過學習、訓練能夠得到且不需要天分的技能,人工智慧完全可以替代人類。

」人工智慧可以拓展人類的感知。「人的感官只有耳朵、眼睛、鼻子、嘴巴等,人工智慧可以拓展、延長人類的感知能力和行動能力。」宋繼強說,「少數人天生就有聽覺障礙、視覺障礙等,人工智慧可以彌補這些缺陷。

」人工智慧還可以幫助人類探索新的未知領域。「人腦是如何持續學習、積累知識,人是如何產生情緒和意識,這些目前都還不知道。有了先進的演算法之後,結合資料做快速分析和跨領域綜合比較,有望探索人類認知和心靈層面的東西。

」宋繼強說,將來人類還可借助人工智慧探索浩瀚宇宙和深邃海洋。

被人工智慧替代了工作崗位的人們怎麼辦?

「有關研究顯示,那些需要溝通社交和創意的工作,機器永遠取代不了。人工智慧把人類從單調低階的勞作中解放出來,人們能去做更好玩、更有創意的事情。」劉慶峰說,「我們要改變人類與人工智慧pk的對抗思維,樹立『人機耦合』的新思維,借助人工智慧去做以前做不到、想不到的事情。」

人工智慧會對人類造成威脅嗎,人工智慧會碾壓人類嗎?

目前至以後10年應該都不會對人類的造成大的威脅,但如果未來技術發展過快,人類跟不上變化時,就可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人工智慧會 碾壓 人類嗎?人工智 無法 碾壓人類 人工智慧會取代許多崗位,但也會創造許多新的崗位。人工智慧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將是全方位的,會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人工智慧可以承擔...

人類會被人工智慧打敗嗎,人類要被人工智慧打敗了嗎

人類的基礎知識和大腦創造出了ai,計算機在想方面不可能超越人類,但是在做方面是完全超越人類的。人類要被人工智慧打敗了嗎 不。不會的人工智慧是人類創造的,而且蛀牙體現在運算方面,比如圍棋比賽或者這種帶運算的人工智慧會做到極致,但是你想想你敢讓人工智慧給你剃頭?為什麼無人駕駛會出交通事故,是因為人類能應...

人工智慧機器真的會戰勝人類嗎人工智慧真的會戰勝人類嗎

對於人工智慧的發copy展來看,它要統治bai人類du,首先就要有自我意zhi 識。但在目前看來,要想讓計算機 dao產生自我意識還是相當遙遠的事情,但並非完全不可能。首先說地球上自我意識最發達的人類來講,人類的大腦普遍認為有八百六十億個神經元組成,就像電腦中cpu的組成零件一樣。每個部分,每個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