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究竟是群體動物還是個體動物,人類屬於什麼動物

2021-03-03 22:54:45 字數 5041 閱讀 4569

1樓:匿名使用者

動物學家告訴我們,馴化實際上是一種共生現象,兩種不 同的生物,相互影響,彼此獲益,實在是一^件大好事。他們發 現,有些螞蟻伺養了一些能吸食植物汁液的其他昆蟲,如蚜 蟲。螞蟻從蚜蟲那兒獲得蜜糖和營養液,作為回報,它也幫助 蚜蟲驅趕敵害、營造家園。

螞蟻的這種行為,如同今天人類詞 養了一群奶牛一樣。也許有人會問,人類是世界上最聰明的生 物,可是像螞蟻這樣的飼養行為,為什麼要到人類發展史的很 晚期才出現呢?

首先,人類要有乙個觀念上的轉變,因為自古以來人類以 獵手的姿態出現在自然界中,從獵手和消費者到飼養者和保 護者之間,有一條非常大的鴻溝。其次,環境條件有了變化,大 約1. 1萬年前,地球變得暖和起來,大陸上的冰塊開始融化, 人類的生活開始趨向於穩定,因此在地質學上,1.

1萬年前就 成為更新世的結束和全新世的開始。第三,四處漂泊的人類開 始定居下來,隨即出現了人口數量的急劇增多,大量的人口使 居住地附近的獵物數開始下降,於是,一部分男人從獵手轉向 了其他行業。自此,馴養動物有了內外因素的支援。

我們知道,狗的祖先是兇暴殘忍的狼,與它相比較,有許 多動物要溫順聽話得多,可人類為什麼要首先選擇狼作為馴 養物件呢?原來,人類和狼有很多共性,兩者都是目標廣泛、智 能高超的狩獵者。更新世時期,一般性的動物早已不是人類的 對手,但是要獵捕一些大型哺乳動物如犀牛、野牛、猛獁、野馬

等絕非易事,人類迫切需要幫手來協助。

在偶然的機會裡,獵手們把狼崽帶回了家,充滿愛心的 兒童們飼養後,發現馴育狼崽其實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群狼狩獵的勇猛和果敢給人類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而狼 的社會行為和群體內的等級結構,也允許它們接受人類的支t 配,於是,人類和狼開始了雙方的合作。

以後,人類從自身的利益出發,選擇那些體形小、溫馴而 富有感情的個體加以定向培養,經過漫長的生殖隔離時期, 終於培育出了狗這種動物。

今天,狗作為人類乙個非常特殊的朋友,不僅為主人看 門護園、放牧送信,還被賦予了許多新的使命,例如為盲人引 路、在海關緝毒、幫助精神病人**等等,面對這麼聰明的朋 友,我們實在應該感謝我們祖先的明智選擇。

人類屬於什麼動物

2樓:杜松

人類(hominidae)所有種類之通稱,屬靈長目類人猿亞目人超科(hominoidea);人類的學名是智人(homo sapiens),是人科現存靈長目唯一的屬和種。人科也包括已滅絕的靈長目種群或譜系,但僅能根據化石遺存了解其情況。

通常學者將人科畫為3個屬:一是中新世晚期至上新世的臘馬古猿屬(ramapithecus); 另一是更新世的南猿屬(australopithecus);還有更新世至現代的人屬。智人這個現代種可以說是哺乳動物中進化發展得最成功的乙個種。

它易於變異,其二性狀態比大多數靈長類都更為明顯。

3樓:匿名使用者

人是什麼?首先從肉體結構上來看看我們。四肢、雙眼、消化道、動靜脈血管、恆溫37度、毛髮、心臟有四個空腔……生物學把人類劃分在哺乳動物靈長類無疑是合理的。

無論從**看,似乎人類都不是什麼很特殊的東西。

不過特點還是有的——腦。人類往往自信自己的腦是天下獨一無二最好的,可實際上,當人們以為腦重是決定物種智力的主導因素時,卻發現為數很多的動物大腦在絕對重量上要超過人腦,比如,大象的腦重為8000克,藍鯨的腦重為7000克;後來人們把視線轉移到體重與腦重的比值時,又發現體腦比重最大的動物竟是白鼠,為1:28,而人的則為1:

38;在這條道路沒有走通的情況下,人們又去尋求大腦表面積大小的路徑了,但還是有一種動物的大腦表面積和溝回深度要超過人腦—海豚大腦的曲折溝回後,其表面積比人腦2250平方厘公尺的數值還要大。一時間人們又陷入到了新的迷惑之中。後來人們又把目標瞄向了大腦單位體積中所含的神經細胞數量上來,結果又發現老鼠和貓的腦細胞密度也在人類之上,在0.001立方公釐的面積中所含的細胞數量:

老鼠為105.0,貓為30.8,人則為10.5。最後人們又想方設法在大腦神經細胞密度的基礎上加上了大腦的容量這一法碼,才總算沒有找到再能與之可以匹敵的對手了。但是無論怎樣說,以大腦某個資料作為智力水平都是難以令人信服的,因為即使在人群內部大腦的具體數字也有所不同,可是完全沒有相應的智力能和這些資料實現對應。

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假設人類的智力水平比其他動物更高一些。

那麼其他方面呢?就算不說大家也都明白,沒有任何超常之處,許多地方甚至達不到動物界的平均水準。典型的運動能力低下。

這樣似乎我們就建立了乙個大概的自我認知:人類是一種高智力低體力的動物。

生物學沒有給出人類特殊的證據,那麼我們就轉向社會科學來看看吧。人之所以為人,就在於人的社會屬性,或者說在於人的人性。馬克思說「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

人生活在社會中,就必然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關係中,這些複雜的社會關係形成了人的社會屬性。就是因為人還具有尊嚴、自由、愛情等社會屬性,人才和其他動物區別開來,而人們認為低等動物是不可能具有這種社會屬性的。

那麼我們來看看這個社會性吧,很顯然,社會性的出現需要乙個根本性的平台——社會。也就是說,只有在社會群體中才有可能產生社會性。那麼除了人類,其他動物是否具備群體這個條件呢?

螞蟻、蜜蜂很常見,猴群、獅群、狼群也不少。那麼這些群體內部的個體是否也具備了社會性呢?我們以螞蟻群為例,螞蟻群體是乙個可能僅次於人類群體的龐大系統,劃分為工蟻、兵蟻、雄蟻、蟻后。

蟻后是獨一無二的,負責整個群體的生殖延續;雄蟻僅僅在交配時期有用,負責和蟻后交配進行繁殖,隨後就會死去;兵蟻是系統的安全保證,因為不同的螞蟻群體間常常為了事物、地盤等等事件出現矛盾,這種時候往往需要軍隊進行對話;工蟻是群體中最龐大的,它們的工作也是最多的,採集食物、洞穴建設、幼兒撫養,有時也要參與戰鬥。整個蟻群是乙個巨大的整體。但是,我們無法了解蟻群內部的個體之間具體交流些什麼,雖然我們知道資訊傳遞的介質是資訊素,可是就算我們知道外國人資訊傳遞的介質是語言,我們又如何明白其意義?

對人尚且如此,何況不同的生物。由於這種限制,對蟻群的了解只能限於其群體分工。不過這不妨礙我們進行比較。

各位不妨先作乙個假定,自己不是人類,而是一種具有智慧型的旁觀者那樣看待人類,就像我們看待螞蟻那樣。人類生活在地球各個地方,不同地方的人類外表有些許差異,但是具體的行為都是差不多的。這個群體中有統治者,人數少,但是居於群體的主導地位。

繁殖行為是所有個體都必須的,這是哺乳動物的共同點。這個人類群體內部有詳細的分工,基本食物由一些叫做「農民」的人通過種植、養殖生產;生存的洞穴是由一些被稱為「工人」的人建造的;士兵負責和其他人類群體作戰,作戰的原因往往在於生存用品和地盤;為了提高效率,這個群體有各種不同的人負責知識教授、身體恢復、技術研究、資金運轉等等工作。我們知道人類通過複雜的聲音以及相對應的符號進行資訊的傳遞,但是我們無法了解在人類群體內部到底交流些什麼資訊。

是不是很像一群螞蟻?的確,從更大的角度,人類社會和螞蟻社會並沒有本質的區別,社會只是一種生物生存的手段。但是在程度上,人類社會的分工之細緻是其他動物難以企及的,這也是人類的自豪之處。

但是這種程度的差別能否代表人類有社會性而螞蟻沒有社會性呢?恐怕這是缺乏理據的。從本質來說,我們更願意相信螞蟻也具備某種程度的社會性。

鑑於社會性基於群體化,而群體化基於生存的需要,我認為完全可以把社會性作為動物性的一種具體的特殊的表現形式。也就是說,對於動物的本性,實際上只有動物性一種,而社會性只是動物性的一種複雜表現方式。

即便社會性是動物性的乙個特殊表現,社會性也並不是人類所專有的,其他群居動物也一樣會具有不同程度的社會性。但是人類社會化的程度是否會高到引起質變呢?以婚姻制度來說,在人類少年時代,由於對人口的需求,一男數女是被許可的,大家都知道,乙個男性可以釋放的上百億的精子,而女性乙個月只能有乙個卵子形成,也就是說乙個男人可以讓許多女人同時受精,而女人卻沒有相等的生育數量規模。

到後來,當人類可使用的資源日益緊缺的時候,過多的個體會威脅整個群體的生存能力,所以一夫一妻制度成為了主流。這是乙個比較典型的社會性壓倒動物性的例子。然而我們應該發現,這個社會性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群體的生存。

當生理的變化無法趕上環境的變化,不足以適應環境的時候,社會性出來進行了平衡,以保證人類的延續。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動物在食物缺乏的時候,往往會殺死一些幼崽,以保證群體的食物供給基本滿足需求。如果我們把這種殺死幼崽的行為視為動物性的話,很顯然人類的婚姻制度也是有著類似本質的。

生物學的演化論中,地球上有兩種進化模式,一種是大量動物表現出的體力、基因進化,通過生理的變化維持生存能力;還有一種是文明進化,人類便是典型代表,通過智力活動獲得生存資源,為自己創造生存條件。那麼這兩種模式是否有優劣之分呢?就生物學來說是沒有的,兩者是平等的地位。

那麼我們自己來看看吧,人類的文明創造了近乎奇蹟般的財富,飛機、汽車、潛艇、飛船、能抵抗核武的碉堡……似乎人類的文明把其他生物遠遠甩在後面。可是我們也會發現,伴隨著文明的發展,我們對能量的需求越來越大,對環境的壓力也越來越大,而能源和環境對人類的反作用力也越來越大。我們用文明創造了一種東西,同時也就製造了乙個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又不得不發展我們的文明,從而人類陷入了這種發展的迴圈,但是危險也一直伴隨著我們,如果哪天,人類對環境的壓力超過了極限呢?

相對而言,採取生理進化的動物雖然對環境的依賴很大,但是他們對能量的需求很小,相反環境對他們的壓力也比人類小的多。沒有文明,鯊魚一樣從恐龍時代活到了現代,螞蟻家族也蟻丁興旺,鼠類家族更是快速發展壯大。

那麼把人類能殺死其他動物作為標準,是否能夠證明人類的高階呢?赤手空拳時,人類不是任何大型動物的對手,但是由於文明,人類有巨大殺傷力的**在手上。先不說人類**的攻擊物件在大多數時間裡是同胞,且看蚊子、老鼠這兩樣。

無論人類有多強的武力,始終無法消滅這兩種動物,而隨著人類活動區域的開拓,這兩種動物反而興旺發達起來,也就是說,在幾個動物群體的對抗中,人類至少在面對蚊子和老鼠這兩個群體時沒有優勢,別說老鼠不能殺人,記得歐洲的大瘟疫麼?

生物學上對生物進行了高低階劃分,依據在於生理結構,單細胞生物最低階,哺乳動物最高端。可是,生物學劃分的複雜性依據並不對人類很有力,人類並非最複雜的生命體。讓我們回頭看看人類至尊說的起源吧,當資本主義在歐洲興起的時候,當人文主義開始興盛,人這個字也寫的越來越大。

到資本主義完全建立後,人成為了一切的中心,以人為本也是資本主義思想的核心觀念。但是資本需要積累和擴張,黑人努力買賣,殖民制度也隨之建立了起來,當資本家為了給這種掠奪乙個藉口時,他們說:「黑人和黃種人是低等民族,白人才是高等民族是神的選民。

」不但口頭上這樣說,他們還從科學下手,通過人種的差異研究來支援這樣的說法。於是我們發現,這些說法在科學的外表下其實是乙個荒謬的利益化的內在。如果說人只是一種普通動物,那麼資本主義對人的放大無疑會受到打擊,所以,人必須是最高端的。

但是現實是不以人的私念為轉移的,人類始終只是一種普通的動物。

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動物究竟是什麼?蝸牛還是樹懶?為什麼呢

樹懶是唯一身上長有植物的野生動物,它雖然有腳但是卻不能走路,靠得是前肢拖動身體前行。所以它要移動2公里的距離,需要用時1個月。蝸牛的移動速度是8.5公尺 小時。也就是說5天就能爬行1公里。相對的樹懶就太慢了。樹懶是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熱帶哺乳動物。他們用長長的爪子掛在樹枝上,同時吃著其他動物無法觸...

粵語究竟是獨立語言,粵語究竟是 獨立語言 還是 方言

與官話並列時,粵語是乙個語言。但不能說粵語是獨立於漢語的語言,因為粵語屬於漢語族,但粵語不屬於官話。粵語,廣東地區稱為廣東話 廣府話,廣西地區稱為白話,是一種聲調語言,屬漢藏語系漢語族漢語方言。是廣東地區廣府民系和廣西地區白話人的母語。在中國南方的廣東中西部 廣西東南部及香港 澳門和東南亞的部分國家...

人類生孩子,究竟是為了什麼?

有些情況是為了家庭有人繼承,但是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必要的是父母對於這個未出生孩子的期待和愛,有著這樣的想法,才會讓這件事更讓人動容。因為愛這個孩子,所以母親忍受著疼痛讓孩子出生,父親擔憂著妻子和孩子的命運。父母因為孩子也會變得不同,並且多了乙份牽掛。人類生孩子其實最本質的原因就是為了繁衍,讓人類能夠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