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還有哪些,中國傳統文化有那些分類?

2021-03-03 21:58:42 字數 4882 閱讀 4292

1樓:秀吉

中國傳統文化特點有很多,除了學界普遍認同的諸如"天人合一"、"和為貴"之類的特點外,最富個性的特點則主要表現為以下五個方面:崇尚倫理道德的人際關係、重視政務的價值取向、推尊入世的處世哲學、強調統一的政治理念和光宗耀祖的功名思想.

關於文化的概念,學術界尚無公認的定義。從結構要素看文化不僅包括作為知識形態的哲學、宗教和各門具體科學以及蘊含於這些學科之中的思維方式,同時也包括作為非知識形態的社會心理、風俗習慣和民族精神等。在這些結構要素中,哲學作為時代的精華,佔據著核心的地位。

文化作為一種觀念形態,必然植根於社會生活的深層土壤之中;不同民族的生存方式,形成了不同型別和特點的文化。而「各個民族文化的差異性,是那些民族所處的地理環境,所從事的物質生存方式,所建立的社會組織形態的多樣性造成。」

因此,要把握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特徵,必須聯絡繁生中華民族文化的地理環境和社會條件進行分析。

(一)地理環境的隔絕狀和大陸性文化

中華人民生活在富饒的東亞大陸,東臨浩淼的太平洋,西北有漫漫的戈壁橫亙其上,西南有險峻的青藏高原聳立。這種一面臨海,三面是險阻叢生的陸路交通的地理狀況,給版圖遼闊的中國,造成了內部有較大的迴旋餘地,而與外部世界相對隔絕的狀態。這種半封閉的大陸性地理環境,使中國古文化獲得了特別完備的「隔絕機制」;而這種「隔絕機制」正是乙個獨立的古文化系統得以延續的先決條件。

所以從秦漢到隋唐,中原文化雖與中亞、西亞的草原文化以及南亞次大陸的佛教文化進行過頗有深度的交流,但中國古文化系統始終保持著自身的風格和系統,沒有出現過象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等民族的文化因異族的入侵而被摧毀或中絕那樣的「斷層」。但另一方面,地理環境的隔絕狀態卻同時滋生了中國古文化強烈的**觀念,形成了閉鎖內向的思維定勢和自足心理。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國人心中只有「中國」,沒有他邦,或者把自己的國度看作是世界的中心,以「**王國」的心態傲視周邊各族和異域他邦。

這就使中國文化不可能象希臘海洋文化那樣,通過海外**和向外擴張,在匯集古代世界各條知識之流的基礎上形成發展,因而具有開放性和多元性。

中國古文化是在封閉狀態下獨立地產生,而且比周邊各族成熟較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形成了自己的基本模式,因而在往後的發展中更注重自身體系的整合和自我意識的完善,更強調對傳統的評價和解釋,並通過對傳統的解釋和闡述求得發展。對於外來文化,則往往採取排斥、否定的態度,即使是吸收,也是重其同,斥其異,並最終將其融化於自己的體系中。

(二)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和農耕文化

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是個體農業和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在這種經濟結構中,乙個家庭便是乙個生產單位,家庭內部實行男耕女織的自然分工,生產的產品主要用於生活所需,各個家庭和社會組織彼此間只有簡單的交換關係,沒有精細的分工。由於封建統治階級長期推行「重農抑商」、「仰本抑末」的政策,對小農經濟實行嚴格控制,限制農民遷徒或改業,使農民世世代代被束縛在一塊土地上,生於斯,長於斯;老于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重複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歸的簡單再生產。

他們所嚮往和追求的生活目標,不過是「上足以事父母,下足以畜妻子」,「幼有所養,老有所終」,以保持安居樂業、穩定和諧的狀態。這種規模狹小,簡單重複的物質生產方式,決定了中國傳統文化具有較明顯的保守性和狹隘性,而缺乏希臘工商文化那種競爭、冒險的進取精神和向外擴張的四方觀念。如錢穆先生所雲:

「心中不求空間之擴張,唯望時間之綿延,絕不想人生有無限向前之一境,而認為當體具足,迴圈不已。」(錢穆:《中國文化史導論》,上海三聯書店,2023年版第3頁)

農業自然經濟的性質也決定了農民對待自然的態度。在古代生產力水平低下,農業生產很大程度要靠天吃飯。而對於天災人禍的發生,人們又是無法控制的。

因此,在農民的心目中,天(自然)是可敬又可畏的。它既能給人造福,也能給人降災,人對於天意只能順從,而不能違抗。而且,農民的實踐經驗也決定他們必然採取這種對待自然的態度。

農業生產必須趨農時,趕季節,及時耕作;作物培育必須「順物之性」,遵循植物生長發育的規律;抵禦洪水災害,必須因勢利導;疏通河道,引水排洪。如此等等,都是一種順應自然、「道法自然」的方法。因此,在人與自然關係問題上,中國傳統文化佔主導地位的致思取向的是「天人合一觀,而不具有西方文化那種征服自然的強烈觀念。

在生產規模簡單狹小、科學認識水平低下的社會條件下,農民們無論是對自然規律的掌握,還是對社會規律的認識,無論是生產技術的改進,還是防病治病知識的提高,都是靠世世代代的經驗積累,這種經驗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直觀性,付出的代價是沉重的。

正因為經驗來之不易,且在區域性範圍又十分有效,因而人們把它看得十分珍貴。而對於個體小農來說,迫切需要的也正是與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關係密切的實用知識,而那些高深的理論問題,則引不起他們的興趣。這一社會心理積澱的結果,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又一思維定勢:

重經驗直觀,輕邏輯抽象;重日常實用,輕理論思維。這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區別於希臘科學的乙個重要特點。

中國傳統農業主要依靠人工灌溉。而水利工程的興建,需要發揮集體協作的力量。同時,個體小農抵禦天災人禍的脆弱性,使農民必須以家族或宗族為單位,通過群體的組合,協同勞作,以增強自身的力量,保證自然經濟簡單再生產的實現。

農業自然經濟這一生存方式,使中國傳統文化形成了較強烈的群體觀念和集體協作的精神,而不象西方文化那樣強調個人奮鬥和追求個人利益。這種群體觀念折射到科學文化領域,便形成了整體觀的思維方式。這種整體思維在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宗法血緣社會和宗法制文化

中國古代社會,是以血緣關係為紐帶聯結起來的宗法制社會,這種社會組織形式是由原始時代以父系家長制為核心的血緣組織演化而來的。在宗法社會裡,每個人都以血緣的親疏被固定在社會組織的網路之中,各司其職,各安其分,人與人,人與社會組織,以及社會組織之間,都以血緣關係為聯結紐帶,以血緣觀念作為情感交流的心理基礎。在政治結構上,宗法社會的首要特徵是家國同構:

家庭是國家的縮影,國家則是家庭的擴大;國家關係、君臣關係不過是家庭關係、父子關係的伸延;對家長的孝和對君王的忠互相溝通,並在維護政治統治和協調社會秩序的職能上統一起來。這樣,人與人、人與社會組織之間的關係被倫理化、感情化。人們都習慣於生活在溫情脈脈的倫理紗幕之中,鍾情於對現實人際關係的把握。

思想家們所關注的也多是「道德教化」、「齊家治國」等社會的政治人事問題,而對於自然界的種種現象和奧秘,卻缺乏希臘人那樣的探索熱情。這種重人倫,輕自然的價值取向,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倫理型特徵。

這種倫理型文化,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凝聚發揮過巨大作用。同時,由於「仁、義、禮、智、信」等道德規範實踐的結果,使中華民族養成了講道德,重禮義、守信用等美德。但另一方面,由於這種倫理型文化是建立在血緣宗法制的基礎之上,為鞏固君主**服務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抑制了人的個性的發揮和對自我價值的追求,造成了人格的某種缺陷。

宗法制文化的另一特點是先王觀念和傳統崇拜流行。由於宗法社會是建立在宗法血緣為紐帶的家族關係之上的,而家庭又是以家長為核心,因此,孝敬家長和族長便成為每個家庭成員的必然義務和基本的倫理原則。在國家社會中,君王也應依孝道行事,以孝治天下,才能「德教加於百姓」,從而「得萬國之歡心」,「得百姓之歡心」。

這樣,以孝立身,以孝治天下便成為宗法社會的一種普遍的、不可動搖的人生準則和社會心理。順此,必然生發出尊祖敬宗的倫理觀念,進而被提公升為「事其先王」,「事其先君」的政治原則。

歷代君王無不高舉「法先王」的旗號,以格守祖訓、謹遵祖制相標榜,思想家們往往以代先聖立言為己任,把古聖先賢的言行作為衡量道德水準和能力的標尺。而那些帶有激進色彩的言行、風格和人格;無一不受到指斥,被作為異端而取消。所謂「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法行不敢行」,就是先王觀念的集中概括。

先王觀念從家族血緣的心理和情感出發,把崇拜的物件神聖化、理想化,從而豎起了一面象徵中華民族勤勞勇敢、正義善良、聖德仁智的旗幟。

在這個意義上,先王觀念對中華民族的統一,以及共同文化、共同心理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從而大大強化了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化的延續力。但另一方面,先王觀念作為一種致思取向,卻養成了尚古復古、因循守舊的心理,扼殺了人們的創造性思維和進取精神,阻礙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參考資料

中國傳統文化有那些分類?

2樓:酸檸檬嘿

1、琴棋書畫,笛子、二胡、古箏、蕭笛、鼓、古琴、琵琶。中國象棋、中國圍棋,棋子、棋盤;中國書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寶(毛筆、墨、硯台、宣紙)、木版水印。國畫、山水畫、太極圖。

2、傳統文學,主要是指詩詞曲賦。《詩經》、《楚辭》。如四大名著(《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聊齋誌異》等。

3、傳統節日,中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漢民族傳統節日近50個。

4、中國戲劇,京劇、越劇、秦腔、潮劇、崑曲、湘劇、豫劇、曲劇 [1]  、徽劇、河北梆子、皮影戲、川劇、黃梅戲、粵劇、花鼓戲、巴陵戲、木偶戲、梨園戲、歌仔戲、廬劇等。

5、中國建築,亭閣牌坊、園林寺院、鐘塔廟宇、亭台樓閣、民宅

6、語言文字,漢語是我國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我國除漢族使用漢語外,回族、滿族、畲族也基本轉用漢語。

7、醫藥醫學,中醫、中藥、《黃帝內經》、《針灸甲乙經》、《脈經》、《本草綱目》、《千金方》、《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等

8、宗教哲學,儒、道、釋〔佛〕、周易、陰陽、五行、八卦、占卜、風水、面相等

9、民間工藝,潮繡、剪紙、風箏、中國織繡(刺繡等)、中國結、泥人、面人、麵塑、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千層底等。

10、中華武術,太極拳、詠春拳、武當拳、形意拳、少林武術、南拳、劍術等。

11、地域文化,中土文化、潮汕文化、江南文化、塞北嶺南、大漠風情、蒙古草原、黑土地、青藏高原、天府之國、大西北、桂林山水、天涯海角、中原文化、巴陵文化等民風民俗。

12、衣冠服飾,漢族衣冠服飾始於黃帝,備於堯舜,各朝代形制不同,中國還有受其他民族文化影響而誕生的服飾。少數民族服飾種類較多,如苗族的"嘔欠"、"嘔欠嘎給希"、" 嘔欠濤"。

13、古玩器物,玉、金銀器、瓷器、紅木傢俱、景泰藍、中國漆器、彩陶、紫砂器、蠟染、古代兵器等。

14、飲食廚藝,出門七件事:柴,公尺,油,鹽,醬,醋,茶;茶道;酒文化、中國菜、八大菜系(魯、 川、 粵、 閩、 蘇、 浙、湘、徽)、餃子、湯圓、粽子、年糕、月餅、筷子;魚翅、海參、鮑魚。

15、傳說神話,盤古開天闢地、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梁祝、牛郎織女等。

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

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要的部分 儒釋道醫!中華傳統文化是指 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 各種文化思想 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 古文 古詩 詞語 樂曲 賦 民族 民族戲劇 曲藝 國畫 書法 對聯 燈謎 射覆 酒令 歇後語等 傳統節日 均按農曆 有 正月初一春節 農曆新年 ...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包括哪些,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主要的精神

中國文化主要可以歸納為三種 1.宗法文化 2.農業文化 3.血緣文化.這三種文化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並且隨著歷史的演變它們之間相互滲透作用越來越緊密.例如 在封建社會的大家庭裡面,血緣關係十分重要,特別強調輩分和地位的等級差距,因此十分.愛國,誠信,禮讓,謙虛,和諧。還有很多 儒家主張仁者愛人...

中國傳統文化剪紙,中國傳統文化剪紙篇

剪紙,又叫刻紙,窗花或剪畫。區別在創作時,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雖然工具有別,但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基本相同,人們統稱為剪紙。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其載體可以是紙張 金銀箔 樹皮 樹葉 布 皮 革等片狀材料。我國的民間剪紙手工藝術有它自身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我國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