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提問

2021-03-03 21:34:04 字數 6198 閱讀 2164

1樓:匿名使用者

我認為提問是一門科學,是一

種藝術,是檢驗學生對文字解讀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學語文教學歸根到底是老師與文字的對話,學生與文字的對話,老師與學生的對話。古人曰:

學起于思,思起於疑。教師有效的提問和理答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 首先要知道有效提問必須具備目的性、針對性和激勵性。

目的性即一節課都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每乙個教學活動的設計都必須圍繞教學目標步步。老師提出的每乙個問題都必須有明確的目的性。 針對性即課堂上老師提出的每乙個問題,必須符合絕大多數學生的水平。

假如問題過於簡單,學生就會驕傲自滿或不屑一顧;問題太難,又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任何過易或過難的問題都不可能達到預期的目的。當然,老師應因人而宜地設計問題。

激勵性即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老師應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也就是說有效的課堂提問必須具有以下三個基本要求:

一、提問是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而;

二、所提的問題必須精心設計,既要有梯度也要有角度更要有要深刻性;

三、提問過程中必須有恰當的及時的評價。 那麼,在課堂教學中應如何進行有效的提問呢?

一、把握提問的「點」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乙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乙個問題更重要。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

乙個好的問題會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生創造的萌芽,達到培養學生好問善思的目的。老師要使自己提出的問題有價值、有思考性,就必須對文字進行細細地解讀,弄清文章的要旨。因此,課堂提問時要把握好提問的「點」。

所謂提問的「點」,就是教師應該在什麼地方設計問題,在什麼時候提出問題。

二、把握提問的「度」 課堂提問是老師的一種教學行為,它包括發問(教師提問)、候答(學生思考問題和組織答案)、叫答(教師叫某個學生或學生小組回答問題)、理答(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作出反應)這幾個環節。課堂提問不是無病呻吟,也不是要故意問倒學生。老師提問時,要站在孩子的高度,根據學生知識能力心理特點,恰當把握提問的「度」,做到張弛有度,難易適度。

為此,老師必須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有效的、富於啟發性的提問,在合理的、關鍵的地方恰當地提問,注意問題的難易度,使學生在課堂中迸發出智慧型的火花,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要做好教學評價,首先是要確定好評價的主體,評價的主體可以分為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和教師評價。為了讓學生的個性得到更好的發展,教學中,讓每一位學生在不斷變化、發展的環境中,充實自我,完善自己。

他們雖然天真,但是對事物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看法、見解,也有表達自己觀點的慾望。當學生答完後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自己說一說對於這個問題回答的是否滿意,滿意在**,不滿意又在**?從而使他們全面、公正在進行自我評價。

在自評的基礎上,應鼓勵學生相互評價。教學中可以開展同桌互評,小組互評,在全班範圍內對學生進行評價。如「你認為他答得怎樣?

」「好在**?」「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的,怎麼改?」「如果是你,應該怎麼答?

」從而鼓勵學生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在互評中求進步,促發展。教師評價時,首先要肯定學生回答得「對不對」通常教師都應複述一篇完整的答案,不能用學生回答代替教師應做的工作,其次要評「好不好」,通常教師都要做出標準的示範。最後無論是讚賞還是批評,都應「對事不對人」。

在課堂提問中,教師要保護學生答問題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應該做到:1、以表揚為主。2、鼓勵求異。

3、幫助有困難的學生。4、鼓勵學生積極評價。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正確運用課堂提問技巧有助於積極開展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使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和技能,養成勤於思考的習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提問

2樓:百度使用者

我認為提問是一門科學,是一種藝術,是檢驗學生對文字解讀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學語文教學歸根到底是老師與文字的對話,學生與文字的對話,老師與學生的對話。古人曰:

學起于思,思起於疑。教師有效的提問和理答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 首先要知道有效提問必須具備目的性、針對性和激勵性。

目的性即一節課都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每乙個教學活動的設計都必須圍繞教學目標步步。老師提出的每乙個問題都必須有明確的目的性。 針對性即課堂上老師提出的每乙個問題,必須符合絕大多數學生的水平。

假如問題過於簡單,學生就會驕傲自滿或不屑一顧;問題太難,又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任何過易或過難的問題都不可能達到預期的目的。當然,老師應因人而宜地設計問題。

激勵性即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老師應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也就是說有效的課堂提問必須具有以下三個基本要求:

一、提問是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而;

二、所提的問題必須精心設計,既要有梯度也要有角度更要有要深刻性;

三、提問過程中必須有恰當的及時的評價。 那麼,在課堂教學中應如何進行有效的提問呢?

一、把握提問的「點」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乙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乙個問題更重要。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

乙個好的問題會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生創造的萌芽,達到培養學生好問善思的目的。老師要使自己提出的問題有價值、有思考性,就必須對文字進行細細地解讀,弄清文章的要旨。因此,課堂提問時要把握好提問的「點」。

所謂提問的「點」,就是教師應該在什麼地方設計問題,在什麼時候提出問題。

二、把握提問的「度」 課堂提問是老師的一種教學行為,它包括發問(教師提問)、候答(學生思考問題和組織答案)、叫答(教師叫某個學生或學生小組回答問題)、理答(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作出反應)這幾個環節。課堂提問不是無病呻吟,也不是要故意問倒學生。老師提問時,要站在孩子的高度,根據學生知識能力心理特點,恰當把握提問的「度」,做到張弛有度,難易適度。

為此,老師必須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有效的、富於啟發性的提問,在合理的、關鍵的地方恰當地提問,注意問題的難易度,使學生在課堂中迸發出智慧型的火花,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要做好教學評價,首先是要確定好評價的主體,評價的主體可以分為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和教師評價。

為了讓學生的個性得到更好的發展,教學中,讓每一位學生在不斷變化、發展的環境中,充實自我,完善自己。他們雖然天真,但是對事物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看法、見解,也有表達自己觀點的慾望。當學生答完後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自己說一說對於這個問題回答的是否滿意,滿意在**,不滿意又在**?

從而使他們全面、公正在進行自我評價。在自評的基礎上,應鼓勵學生相互評價。教學中可以開展同桌互評,小組互評,在全班範圍內對學生進行評價。

如「你認為他答得怎樣?」「好在**?」「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的,怎麼改?

」「如果是你,應該怎麼答?」從而鼓勵學生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在互評中求進步,促發展。

教師評價時,首先要肯定學生回答得「對不對」通常教師都應複述一篇完整的答案,不能用學生回答代替教師應做的工作,其次要評「好不好」,通常教師都要做出標準的示範。最後無論是讚賞還是批評,都應「對事不對人」。在課堂提問中,教師要保護學生答問題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應該做到:

1、以表揚為主。2、鼓勵求異。3、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4、鼓勵學生積極評價。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正確運用課堂提問技巧有助於積極開展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使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和技能,養成勤於思考的習

《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進行有效提問》學習心

3樓:八月桂花芳自香

一、跳一跳摘果子——注意課堂提問的難易度

好的問題是促進學習的燃料,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情況,設計符合本堂課的問題,而且所涉及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不能過於簡單。曾經聽一位老師在執教《海底世界》一課時,這樣提問學生:你知道海底的動物會發出哪些聲音?

海底動物活動時又有什麼特點?老師一問,學生馬上紛紛舉手回答。試問,學生這樣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說明教師的教學水平高?

還是說明學生的基礎好呢?恐怕都難說明。只能說明老師的問題太簡單。

這樣的課堂表面看上去很熱鬧,課堂氣氛很好,好像學生全都會,實則什麼也沒學進去,長此以往,會讓學生養成淺嘗輒止的不良習慣。

與膚淺性提問相反,有的老師提問則過於深奧。乙個問題拋下去,學生目瞪口呆、雲裡霧裡、無從思考,索性放棄,乖乖地等待老師的答案公布。這樣的課堂提問,就像花瓶一樣只是一種擺設,只能成為教師的「個人專利」,會打擊學生思考的積極性,讓他們對自己喪失信心,同樣也不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

因此,課堂提問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教師要把握好問題的難易程度,不能讓學生覺得太深奧難懂,也不能讓學生無需動腦,立馬可得,必須讓學生經過大腦的積極思維後得到相應的解答,讓學生「跳起來摘得到」。讓學生在思考、討論並最終解決問題中,充分體驗成功的快感,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把握好「問點」——注意課堂提問的角度

在閱讀教學中,可以提問的地方很多,但只有掌握好角度,才能使提問更加有效。

1、以「文眼」為切入口

教版教材主編張慶曾提出「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閱讀教學主張。因此,我們可以抓住課文的「文眼」進行提問,突破一點,撥通全文,從而達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

在教學《李時珍夜宿古寺》一課時,我反覆地研究教材,發現乙個「苦」字貫穿全文,是本篇課文的「神」之所在,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較長,內容較分散的課文有了向心力,達到了長文短教的目的。課堂上,我設計了這樣乙個問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能用乙個字來概括李時珍在外尋訪藥材的生活嗎?

」通過討論,學生得出那就是乙個「苦」字,然後抓住這個契機,我不失時機地引出下乙個問題:「你從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李時珍所歷經的千辛萬苦呢?」學生帶著問題深入文字進行**,從在外跋山涉水,行走之苦;夜宿古寺,住得艱苦;就著山泉啃乾糧,吃得很苦;藉著月光,連夜記錄,苦上加苦等幾方面,真正感悟到李時珍為編寫《本草綱目》不怕勞苦、為民造福的偉大形象。

這樣的提問,既緊扣了教材,又給予了學生充分**的機會,如同一顆石子投進平靜的河面,激起學生一波波理解的漣漪,對於學生的自我鍛鍊、自我提高大為有利。

2、以「留白」為切入口

語課文是例子,更是藝術品,有許多「留白」之處。教學中,我們可以巧妙地在文字的留白處進行提問,為學生營造乙個想象和創新的空間。如《荷花》一課中「這滿池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

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老師可順勢問道:「荷花會有哪些姿勢呢?

」學生通過看圖、調動已有經驗,了想象的翅膀:「那朵已經開放的荷花,真像一位穿著白沙裙的小公主,隨著微風翩翩起舞。」「兩朵對開的荷花,多像一對親密無間的姐妹啊!

」「你看,那朵荷花彎著腰,多像乙個低頭梳頭髮的小姑娘啊!」……乙個看似不經意的提問,啟用了學生思維的火花,激起了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

3、以「難點處」為切入口

教材難點是學生掌握知識、理解內容的障礙所在,課堂提問注意準確地抓住難點,有效地設計提問,使課堂教學化難為易。

如教《誠實與信任》一文時,我反覆讓學生朗讀課文,讀完後問道:「為什麼作者說『誠實與信任,這比金錢更重要』?」引導學生抓住這一具有深刻內涵的難句深入文字,體會作者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留下字條,主動承擔責任的那份誠實,感悟小紅車主人對「我」人格的那份高度信任,進一步感受到人性的那份美好與崇高,這樣從文字的表面意思,直抵人物的精神境界,使文章思想內涵得以昇華。

4、以「矛盾之處」為切入口

某些課文中有許多耐人尋味的矛盾處是作者有意安排的畫龍點睛之筆,教學時如果抓住這些地方提問,實際上就等於找到了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通過循循誘導,往往能促使學生更透徹地理解課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黃河的主人》一文時,為了讓學生感受艄公在滾滾的黃河之上,駕駛羊皮筏子時的鎮靜和機智,我抓住這樣乙個句子巧妙發問:「他專心致志地撐著篙,小心地注視著水面,大膽地破浪前行」一句中,『小心』『大膽』這兩個詞語是反義詞,同時來形容艄公的行為難道不矛盾嗎?

」學生通過積極思維,終能悟出「小心」「大膽」在文中的妙用:「小心」表明艄公有高度責任心,身繫乘客的安危,馬虎不得;「大膽」則凸現艄公那種大智大勇,從容不迫以及高超的駕駛技術,這二者的結合便更真切地表達了作者對黃河艄公的敬佩之情。

總的來說,「問點」有很多,但提問的宗旨,是要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本質意義,少提或者不提直述表面的問題,所提問題力求能引起學生「憤愜之感」。

三、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注意課堂提問的思維深度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在語文教學中,我們也要善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要善於從不同的角度啟發學生,「問」出學生的思維,「問」出學生的激情,「問」出學生的創造力,從而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拓寬思維的空間,培養發散性思維能力。

例如,學完《三袋麥子》後,我設計了這樣乙個問題:「假如土地爺爺來到我們班,送給同學們每人一袋麥子,你打算怎麼處理這袋麥子?」於是,同學們盡情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的說要學小豬,大飽口福一番;有的說會留一點兒作種子,其餘的學小牛留著慢慢吃;有的還提出了不同於書上的做法,說可以把麥子分成三份,乙份留著吃,乙份留著種,還有乙份儲存起來,以後慢慢享用;還有的同學甚至想到把自己豐收的麥子拿到集市上賣,然後把所得的錢捐給貧困山區的孩子……大家各抒己見,各呈異彩的答案,飛揚的是學生的個性,閃現了學生的思維亮點,流瀉出學生的主體情感。

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

1.教師的評價語言要準確 客觀,敢於否定學生的錯誤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有效性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許多教學研究者都在不斷進行課堂觀摩,在觀摩中捕捉學生版學習靈感,激情,興趣權火花之於何時,何情,何景下閃現。然後進行科學研究,推廣。他們也細心發現課堂教學中微有不足之處,將這一教學片段...

小學語文課堂如何進行有效提問,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提問

提問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師生雙向參與 進行積極教學活動的最好方法,是維繫課堂教學活動的紐帶.美國教學法專家斯特林 卡爾漢認為 提問是老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學生從老師的提問中,了解課文的重點 難點,以及教師的啟發引導等資訊。教師則可從學生...

如何進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探索

當前,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層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無效和低效問題。課堂教學改革就其總體而言,大方向是正確的,並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但是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 領會不到位以及實施者缺乏必要的經驗和能力的原因,課堂教學改革也出現了形式化 低效化現象。有效課堂教學的研究和 將成為今後長期的任務和經歷不斷摸索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