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為大學之道,這個大學是什麼意思

2021-03-03 21:15:17 字數 6916 閱讀 4789

1樓:匿名使用者

大學之道:大學的宗旨。「大學」一詞在古代有兩種含義:

一是「博學」的意思;二是相對於小學而言的「大人之學」。古人八歲入小學,學習文化基礎知識和禮節;十五歲入大學,學習倫理、政治、哲學等「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問。所以此處的「大學」有博學

儒家四書之一《大學》開篇第一句為「大學之道」,這個「大學」是什麼意思?

2樓:百度使用者

有大學,就有小學。黃侃還是誰,乙個老專家一次拿著自己寫的詩詞請他過目,他掃了一眼說,你小學的東西還沒有學好,這輩子就別再想這些事了。小學,側重文字訓詁,據說灑掃應對也屬小學的範疇。

開篇第一句為「大學之道」,這個「大學」是什麼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大學之道:大學的宗旨。「大學」一詞在古代有兩種含義:

一是「博 學」的意思;二是相對於小學而言的「大人之學」。古人八歲入小學,學習文化基礎知識和禮節;十五歲入大學,學習倫理、政治、哲學等「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問。所以此處的「大學」有博學、高深學問的意思。

大學之道,後面一句是啥

4樓:匿名使用者

在明明德

全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5樓:匿名使用者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採納

《大學》中的這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翻譯

6樓:匿名使用者

翻譯為:《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高尚的德行,在於關愛人民,在於達到最高境界的善。知道要達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確定目標,確定目標後方能心地寧靜,心地寧靜方能安穩不亂,安穩不亂方能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方能達到「至善」。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翻譯為:

**事理後才能獲得正確認識,認識正確後才能意念真城,意念真誠後才能端正心意,心意端正後才能修養好品德,品德修養好後才能調整好家族,家族調整好後才能治理好國家,國家治理好後才能使天下大平。

7樓:好學好問好答

原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譯文:大學的道理,在於彰顯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汙染而自新(親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並且保持不變。

原文: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譯文:經過一番窮理盡性的功夫,物慾革除之後(物格),一切事物的道理無不清楚明白(知至);明理之後,起心動念皆是真誠無妄(意誠);起心動念真誠無妄,自然存心端正無私無偏(心正);身心端正無私,自然會好好地修養德行(身修)。

能夠修養德行身體力行,自然一家和睦井然有序(家齊);家庭經營得井井有條之後,才能夠治理好國家(國治);國家的治理能夠上軌道之後,才能進一步使天下太平(天下平)。

8樓:帥氣的小宇宙

春秋時期曾子的《大學》中的翻譯:

(1)《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高尚的德行,在於關愛人民,在於達到最高境界的善。

原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2)**事理後才能獲得正確認識,認識正確後才能意念真城,意念真誠後才能端正心意,心意端正後才能修養好品德,品德修養好後才能調整好家族,家族調整好後才能治理好國家,國家治理好後才能使天下大平。

原文: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9樓:瘋狂糖果屋

1. 白話解:大學的道理,在於彰顯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汙染而自新,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並且保持不變。

2.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的白話解:

經過一番窮理盡性的功夫,物慾革除之後,一切事物的道理無不清楚明白;明理之後,起心動念皆是真誠無妄;起心動念真誠無妄,自然存心端正無私無偏;

身心端正無私,自然會好好地修養德行;能夠修養德行身體力行,自然一家和睦井然有序;家庭經營得井井有條之後,才能夠治理好國家;國家的治理能夠上軌道之後,才能進一步使天下太平。

10樓:結果是已收到

大學的道理,在於彰顯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汙染而自新(親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並且保持不變。

出自《大學》

11樓:縱橫豎屏

譯文:

大學教人的道理,在於彰顯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汙染而自新(親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並且保持不變。

原文: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過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翻譯:

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後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後 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後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後才能修養 品性;品性修養後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後 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後天下才能太平。

12樓:愛做作業的學生

意思是: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學習和應用於生活,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物格而後知至~國治而後天下平的譯文: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後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後才能修養 品性;品性修養後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後 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後天下才能太平。

出處:《禮記·大學》——戰國·曾參

原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譯文: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學習和應用於生活,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靜不 躁;鎮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才能夠有所收穫。

擴充套件資料

「大學之道」是儒學經典《大學》開篇第一句。《大學》原本是《禮記》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從《禮記》中抽出來,與《論語》、《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書 章句集注》時,便成了「四書」之一。

《大學》是孔子及其門徒留下來的遺書,是儒學的入門讀物。所以,朱熹把它列為 「四書」之首。 朱熹又認為收在禮記中的《大學》本子有錯亂,便把它重新 編排了一番,分為「經」和「傳」兩個部分。

其中「經」一章,是 孔子的原話,由孔子的學生曾子記錄;「傳」十章,是曾子對 「經」的理解和闡述,由曾子的學生記錄。這樣一編排,便有了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大學》版本。

13樓:帥帥的老木匠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原文)譯文大學教人的道理,在於彰顯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汙染而自新(親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並且保持不變.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過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原文)

這裡有譯文

14樓:匿名使用者

大學中的大學之道在明明道在清明在職就算的意思就是大學之間的道理就應該是在嗯,應該明白。應該明白道德準則在於親近人民在於從善。

15樓:匿名使用者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16樓:匿名使用者

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棄舊圖新,在於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只有認識研究了萬事萬物之後才能獲得知識

國家安定繁榮了,然後天下平定

17樓:匿名使用者

白話解:大學的道理,在於彰顯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汙染而自新(親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並且保持不變。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下一句是什麼?

18樓:fly劃過的星空

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原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19樓:__世俗之人丶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下一句~到底是在親民還是在新民~~好像2種都有不同解釋~~求教國學宗師~究竟那一句才是正

20樓:密語界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在親民

我感覺就是親民,雖然意思

是新民,但是如果換做新,則意思就不是原來的意思了。

比如愛情,愛在不言中,說出來的愛都不能算做是真實的愛。

大學就是指乙個人不斷的學習,學問越學越大,越做越大,為什麼這麼不斷的去學習呢?有什麼道理呢?在明明德。第乙個明是明白,第二個明是光明,明白光明的重要性。

明白了正直光明的重要性還不能算是真正的明白,還要讓其它的人也能明白。這才是大學之道究竟的意義。不然你學完了,然後讓這一肚子學問都爛到肚子裡了,這就不能算做是明,也沒有明德。

比如乙個人學富五車,如果他能把這學到的五車的道理,讓其它十個人也都能明白,那就是把五車的財富變成了五十車了,意義就在於此了。孔子等聖賢為什麼能成聖,就是因為這個道理的原因。

在親民就是使人人都能受到這種光明德性的感召,使人人都能從蒙昧的自私中走出來,而擁有敦厚仁愛的品質。所以親俱有新的意思,但不能改寫做新。

這就是親民的道理。

21樓:匿名使用者

根據後面的傳文,親應為新,即革新,棄舊圖新。新民:使人棄舊圖新,棄惡從善。

22樓:天野之彌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23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為「親民」,「親」字通假,通「新」,翻譯為不斷革新,棄舊圖新。

確定一定以及肯定

24樓:匿名使用者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在親民!對

25樓:匿名使用者

根據廬江文化教育中心的權威資料,第一局對

在於中庸的前面一句是什麼

26樓:子房志亡秦

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

在於中庸的前面一句不清楚

只有《大學》一句:

【原文】 大學之道(1),在明明德(2),在親民(3),在止於至善。知止(4)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5)。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6);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為本(11)。其本亂而未治者否矣(1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註釋】 (1)大學之道:大學的宗旨。「大學」一詞在古代有兩種含義:

一是「博學」的意思;二是相對於小學而言的「大人之學」。古人八歲人小學,學習 「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等文化基礎知識和禮節;十五歲人大學,學習倫理、政治、哲學等「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問。所以,後一種含義其實也和前一種含義有相通的地方,同樣有「博學」的意思。

」道「的本義是道路,引申為規律、原則等,在中國古代哲學、政治學裡,也指宇宙萬物的 本原、個體,一定的政治觀或思想體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環境裡有不同的意思。 (2)明明德:前乙個「明」作動詞,有使動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發揚、弘揚的意思。

後乙個「明」作形容詞,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 品德。(3)親民:根據後面的「傳」文,「親」應為「新」,即革新、棄舊圖新。

親民,也就是新民,使人棄舊圖新、去惡從善。(4)知止:知道目標所在。

(5)得:收穫。(6)齊其家:

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 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興旺發達。 (7)修其身:修養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獲得知識。 (9) 格物:

認識、研究萬事萬物。 。(10)庶人:

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

本:根本。(12)末:

相對於本 而言,指枝末、枝節。 (13)厚者薄:該重視的不重視。

薄者厚:不該重視 的卻加以重視。(14)未之有也:

即未有之也。沒有這樣的道理(事情、做 法等)。

【譯文】 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棄舊圖新,在於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靜不 躁;鎮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祥;思慮 周祥才能夠有所收穫。每樣東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

明白 了這本末始終的道理,就接近事物發展的規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於認識、研究萬事萬物。 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後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後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後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後才能修養 品性;品性修養後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後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後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養品性為根本。若這個根本被擾亂了,家庭、家族、國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 能的。不分輕重緩急,本末倒置卻想做好事情,這也同樣是不可 能的!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 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 做大學問的方法在於,提倡和發揚好的的德行和德政,體察民情順從民意,直至達到至善至美的目標。這個是孔子 大學 裡的開篇句,原文是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1.大學 這裡的大學不是咱們現在的大學的概念,大 通 太 或 泰 就是大學問,孔子指的大學問就是治國安邦的學問 2....

眼見為實的前一句是什麼,眼見為實下一句是什麼?

耳聽為虛 親,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點選 採納為滿意回答 按鈕 手機提問的朋友在客戶端上評價點 採納回答 即可。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 o o,互相幫助,祝共同進步!眼見為實,耳聽為虛。意思 自己看見得才是真實的,聽到得不一定是真的。眼見為實 的前一句是 耳聽為虛。不知道的是傻瓜。其實是耳聽為虛!耳...

民以食為樂的下一句是什麼

本句話出自司馬遷的 史記 酈食其列傳 背景 據 史記 酈食其列傳 記載,楚漢之爭時,劉邦被項羽困在成皋,劉邦想要放棄成皋,這時謀士酈食其勸劉邦道 我聽說知天命者為王。王者以人民為天,而人民以食為天。對於老百姓來說,糧食是最重要的。現在楚國屯糧的地方叫敖倉,但楚軍卻沒有派重兵堅守敖倉。假如大王派兵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