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如是是什麼意思,古文中的如是什麼意思

2021-03-03 21:05:27 字數 6483 閱讀 8077

1樓:白羊撒看見哦

古文中"履茲"是正在經歷這個情況。

一、"履"謂經歷某種景況。

如:漢焦贛《易林·震之賁》:"四隤不安,兵革為患,掠我妻子,家履飢寒。"宋蘇軾《與李方叔書》:"比日履茲秋暑,起居佳勝。"

二、"茲"是代詞。此,這。

如:宋葉適《寶謨閣待制徐公墓誌銘》:"國家存亡,在茲一舉。」

三、履茲初寒:天氣進入初寒季節(正在經歷初寒這個狀況)。

古文中的「如」是什麼意思

2樓:匿名使用者

1.前往,到……去

2.依照,遵從

3.順,符合

4.像,如同

5.及,比得上

6.如……何,把……怎麼樣

7.不如,應該

8.如果,假如

9.或者

10.至於

11.詞綴,表示……的樣子。

3樓:匿名使用者

1.適合;依照:~意。~願。~期。~數。

2.如同:愛廠~家。十年~一日。~臨大敵。

3.及;比得上(只用於否定式,比較得失或高下):我不~他。百聞不~一見。與其那樣,不~這樣。

4.用於比較,表示超過:光景一年強~一年。

5.表示舉例:唐朝有很多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6.到;往:~廁。

7.姓。

8.如果:~不及早準備,恐臨時措手不及。

9.古漢語形容詞字尾,表示狀態:空空~也。侃侃~也。

4樓:匿名使用者

古文中的「如"字,在古漢語中,一般作為動詞(往、像、順、及等);副詞(不如、應該);連詞(如果、或者);詞綴(用於形容詞後)。

例如:1,動詞:日初出大如(像)車盤。

2,副詞:若愛重傷,則如(應該)勿傷。

3,連詞:洛陽親友如(如果)相問。

4,詞綴:什麼……的樣子。

"如"在古文中的是什麼意思

5樓:紫翎熾書

1. 依照順從:~願。~意。~法炮製。

2. 像,相似,同什麼一樣:~此。~是。~同。~故。~初。遊人~織。

3. 比得上,及:百聞不~一見。自嘆弗~。

4. 到,往:~廁。

5. 假若,假設:~果。~若。假~。

6. 奈,怎麼:~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

7. 與,和:「公~大夫入」。

8. 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

9. 用在形容詞後,表示動作或事物的狀態:突~其來。

10. 表示舉例:例~。

11. 應當:「若知不能,則~無出」。

12. 〔~月〕農曆二月的別稱。

13. 姓。

6樓:匿名使用者

比較常用的有 ①動詞,去、往(縱一葦之所如)

②像……

7樓:mstar兄貴

那麼大者如盤的如呢 像,相似

8樓:尚凝霒

用於語末,相當於「然」「焉」

句中相當於「乎」

古文中「於」是什麼意思

9樓:匿名使用者

①介詞:介紹動作行為發生時間、處所,可譯為「在」、「到」、「從」等。《出師表》:「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譯文:後來遇到兵敗,在兵敗的時候接受任務,形勢危急之時奉命出使,從這以來二十一年了。

②介詞:介紹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由於」、「因為」。《進學解》:「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譯文:學業由於勤奮而專精,由於玩樂而荒廢;德行由於獨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於因循隨俗而敗壞。

③介詞:介紹動作行為涉及的物件,可譯為「對」、「向」等。《捕蛇者說》:「餘將告于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如何?」

譯文:我將要告訴管理政事的人,讓他更換你的差事,恢復你的賦稅,那麼怎麼樣?

④介詞:介紹動作行為的主動者,可譯為「被」。有時動詞前還有「見」、「受」等字和它相應。《伶官傳序》:「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譯文:人做事常常因為不注意細節而失敗,聰明勇敢的人大多被他所溺愛的人或事物逼到困境。

⑤介詞:介紹比較的物件,可譯為「比」。《勸學》:「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譯文:冰是水凝結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

⑥《詞綴》用在動詞前,無義。《詩經·葛覃》:「黃鳥於飛,集於灌木,其鳴喈喈。」

譯文:山谷間飛起美麗的黃鶯,它輕輕地降落在灌木林叢,婉轉的鳴叫聲這般動聽。

10樓:函玉巧孫黛

於1:到

2:到3:向

4:從5:因為

6:比7:在

8:這樣(不確定)

——————————————————

則1:表停頓,無意

2:卻3:於是

4:表率

5:篇,量詞

——————————————————

諸1:諸位

2:(不知道)

3:之於

4:代詞,代「莊子以好樂」

——————————————————————而1:無義

2:表修飾

3:轉折,卻

4:通「爾」(大概)

參考一下,不是權威

11樓:evisu金

坐 《動》

(會意。《說文》古文作象形字,象兩人坐在土上。本義: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時兩膝著地,臀部壓在腳跟上)

於〈動〉

(象形。甲骨文本形,表示氣出受阻而仍越過。本義:超過)

往;去之子於歸,宜其室家。――《詩·周南·桃夭》。毛傳:「於,往也。」

予惟以爾庶邦於伐殷,逋播臣。――《書·大誥》

「坐」的意義和用法:

古人席地而坐,兩膝著席,臀部壓在腳跟上。如:「項王、項伯東向坐。」(《史記 項羽本紀》)

犯罪。 如「王曰:『何坐?曰:『坐盜。』」(《晏子春秋》)

株連受罰。如「副有罪,當相坐。」(班固《蘇武》)

訴訟時在法官面前對質。「晉人使與邾大夫坐。」(《左傳 昭公二十三年》)

駐守。如「楚人坐其南門。」(《左傳 桓公二十三年》)

坐等。如「與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馮婉貞》)

因為,由於。 如「停車坐愛楓林晚。」(杜牧《山行》)

即將。如「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柳宗元《早梅》)

通「座」,座位的意思。如「置之坐上。」《史記 項羽本紀》

「於」的意義和用法:

引出動作行為的時間、處所、物件、範圍和原因等。可譯為「在」、「到」、「向」、「從」、「跟」、「同」、「對」、「給」、「對於」、「由於」、「在......中」、「在......

方面」等。

表比較,可譯為「比」、「過」、「勝過」。如「冰,水為之, 而寒於水。」

在被動句中引出動作的主動者。可譯為「被」。「臣恐見欺於王而負趙。」(《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動詞詞頭,無義。如「黃鳥於飛。」(《詩經 周南 葛覃》)

12樓:大漠孤煙直在哪

古文中「於」的意思

①介紹動作行為發生時間、處所,可譯為「在」、「到」、「從」等。

②介紹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由於」、「因為」。

③介紹動作行為涉及的物件,可譯為「對」、「向」等。

④介紹動作行為的主動者,可譯為「被」。

⑤介紹比較的物件,可譯為「比」。

⑥用在動詞前,無義。

13樓:匿名使用者

介紹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

14樓:柳嫣茗煙

於這個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意思不一樣

古文中「何如」和「如何」分別是什麼意思?

15樓:匿名使用者

【詞語】:何如

【注音】:hé/hē/hè rú

【釋義】:①怎麼樣:你先試驗一下,~?②怎樣的,我還不清楚他是~人。③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如:與其靠外地**,~就地取材,自己製造。

【詞語】:如何

【注音】:rú hé/hē/hè

【釋義】:①代詞。怎麼;怎樣:夜如何其?夜未央。②奈何;怎麼辦:如何如何,忘我實多。

「是」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16樓:仍然空空如也

與」在古文中的意思有:

(1)賜予。

例句: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白話譯文:我帶著一對白璧,準備獻給項羽大王,一對玉斗,準備獻給亞父范增,,剛好遇上他生氣,以不給獻給他,請你代我獻給他吧.

(2)給予。

例句:取與者,義之表也。——西漢·司馬遷《報任安書》

白話譯文:乙個人如何取捨,是體會他道義的標誌。

(3)結交。

例句:與嬴而不助五國也。——北宋·蘇洵《六國論》

白話譯文:跟秦國交好而不幫助其他五國

(4)黨與;朋黨;同類。

例句: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宋·張載《西銘

白話譯文:人民百姓是我同胞的兄弟姊妹,而萬物皆與我為同類。

(5)跟;和;及。

例句:與臣而將四矣。——戰國 劉向《戰國策·魏策》

白話譯文:和我在一起的有四個將士。

(6)與多用於輕微的疑問。

例句:求之與?抑與之與?——春秋 孔子《論語·學而》

白話譯文:孔子的請求,是不是與別人的請求不一樣呢?

(7)參與。

例句:蹇叔之子與師。——戰國 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白話譯文:蹇叔的孩子一同參軍作戰。

(8)同「歟」,作疑問。

例句:其可怪也與?——唐 韓愈《師說》

白話譯文:難道值得奇怪嗎。

(9)通「舉」,推舉,選舉。

例句: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先秦 戴聖《禮記》

白話譯文: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幹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和睦。

17樓:喵喵喵

1、賜予。

例句: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白話譯文:我帶著一對白璧,準備獻給項羽大王,一對玉斗,準備獻給亞父范增,,剛好遇上他生氣,以不給獻給他,請你代我獻給他吧.

2、給予。

例句:有張氏藏書甚富。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 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白話譯文: 有個姓張的藏書很多,去借不給,回來後那種借書的情形出現在夢中。

3、結交。

例句:抑以斯人不足與而有取於松也。—— 明·宋濂《看松庵記》

白話譯文:認為那些世俗之人不值得交往,而只能從松樹那裡取得他期待的品質呢。

4、跟;和;及。

例句:孰與君少長。——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白話譯文:您和他比,誰年紀更大呢?

5、與多用於輕微的疑問。

例句:然則師愈與?——春秋末期孔子及其**·《論語·先進》

白話譯文:如此說來,是不是顓孫師要好一些呢

6、參與。

例句:蹇叔之子與師。——戰國·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白話譯文:蹇叔的孩子一同參軍作戰。

18樓:小騷年厲害了

一、代詞.通「爾」汝,表示第二人稱.可譯為「你(的)」、「你們(的)」.例如:《項脊軒志》:「某所,而母立於茲.」[譯]:「這兒,你的母親曾經站立過」.

二、連詞.

⒈表示並列關係,所連兩項在意思上不分主次、輕重,而是並列、並重的關係,可譯為「和」、「及」、「又」、「並且」或不譯.例如:《兩小兒辯日》:

「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譯]:「這不是遠的小近的大嗎?」

⒉表示承接關係,所連兩項在時間、動作或事理上承接,可譯為「就」、「然後」、「來」、「便」等,或不譯.例如:《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 [譯]:

「溫習學過的知識進而知道新的道理」.

⒊表示遞進關係,後項意思比前項意思更近一層,可譯為「而且」、「並且」等.例如:《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 [譯]:「學了知識而且按一定的時間去複習」.

⒋表示修飾關係,前項修飾後項,連線狀語和中心語,可不譯.

例如:《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譯]:「河曲有個智叟笑著勸阻愚公說」.

⒌表示轉折關係,所連兩項在意思上相對或相反,可譯為「卻」、「但是」、「可是」等.例如:《狼》:

「後狼止而前狼又至」 [譯]:「後面跟他的狼停住了,可是前面的那只狼又追上來了」.

⒍表示假設關係,常連線分句中的主語和謂語,可譯為「如果」、「假如」、「倘若」等.例如:《少年中國說》:

「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為少年也」 [譯]:「假使全國的青年人如果真的都成為有為的青年」.

⒎ 因而、所以.例如:《荀子•勸學》:「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譯]:「玉石在山上所以草木潤澤,深水潭生長珍珠因而山崖上草木不枯萎.」

⒏ 如果.例如:《論語•八佾》:「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譯]:「如果說管仲懂得禮,那還有誰不懂得禮呢?」

古文中中傷是什麼意思,古文中於是什麼意思

a.古稱諸侯的兒子 儀禮.喪服 諸侯之子稱公子。詩.周南.麟之趾 麟之趾,振振公子。b.諸侯的女兒亦稱 公子 公羊傳.莊公元年 群公子之舍則以卑矣。何休注 謂女公子也。c.古代後來泛指讀書人。d.近現代是指出生豪門,年輕英俊的男子。急啊!今晚就要!傷 字在古文裡的所有意思?傷 名 1 形聲。從人,塲...

古文中的信是什麼意思,古文中於是什麼意思

基本釋義 x n 1.誠實,不欺騙 用。守。物。貨。誓旦旦。2.不懷疑,認為可靠 任。託。心。念。3.崇奉 仰。徒。4.訊息 息。杳無音 5.函件 件。箋。鴿。訪。6.隨便,放任 手 隨手 步 隨意走動,散步 筆。意。7.同 芯2 8.姓。sh n 1.古同 伸 舒。2.古同 伸 表白。詳細釋義 信...

古文中何的全部意思古文中何是什麼意思

何 h 疑問代詞 a 什麼,如 人?b 為什麼,如 必如此?c 哪樣,怎樣,如 不?如?d 如 往?e 發表反問,如 樂而不為?副詞,多麼 其壯哉!姓。何 h 古同 呵 譴責。何 h 古同 荷 擔。1 什麼。例 子何而往?何 憑什麼。2 怎麼樣。例 如太行 王屋何?其如土石何?3 例 又何往而不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