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和曲線不是十的倍數的緩和曲線正矢計算

2025-07-23 16:25:11 字數 3266 閱讀 4249

1樓:仍樂然

應用軟體計算曲線撥量過程詳解 一般的講,計算一條曲線撥道量的過程大致是:輸入現場正矢→計算撥道量→檢視是否合適→確定撥量合理→確定採用→輸出這樣乙個過程。現以下面資料為例,說明應用本軟體計算曲線撥量的詳細過程。

緩和曲線計算公式

2樓:小松部落格

眾所周知,緩和曲線計算公式是乙個無窮級數式,傳統上,緩和曲線計算公式僅取了前兩項,然而隨著公路等級的提高和長、大型緩和曲線的出現,僅取兩項已無法滿足需要。於是同行們紛紛根據傳統通項公式到5-8項使用。傳統的y座標通項公式如下:

y=∑到6項,則公式如下:

y=l3÷[6(rls)] l7÷[336(rls)3]+l11÷[42240(rls)5] -l15÷[9676800(rls)7]+l19÷[3530096640(rls)9] -l23÷[

對此公式本站認為從數學上說公式是嚴謹的,但應用於實際計算本站認為不妥,應慎重使用。因為公式中的某些項的值實在太大,以現有的常規計算方法無法精確求解,由此還可能導致錯誤發生。

比如設l=125公尺,式中l23次方如何能精確計算出來?

在計算器中12523結果是,即16940658後跟41個0。

可是我們知道125的無論多少次方,其個位總是5,上面的結果後面是41個0是因為被略去不計。這就意味著的l23計算誤差是1×1041公尺!該項後面儘管除以了乙個很大的數,但其精確度已無法預料!

傳統上書本並沒有到多項,可能正是因為多了也難以精確計算。出於對大家的計算結果安全考慮,本站建議慎重使用該公式過多的項數,如果緩和曲線短、轉角小,則公式的後幾項沒有意義,如果緩和曲線長、轉角大,則後幾項由於存在很大的計算誤差,仍然不準確。

如有不妥,望批評指正!

緩和曲線正失計算公式是什麼?有人知道嗎?

3樓:冷火

先算出來圓曲線正矢f=c(弦長)²÷8r=50000÷r求緩和曲線正矢遞減率=f÷緩和曲線分段數。

緩和曲線中間各點正矢=緩和曲線正矢遞減率×分段數緩和曲線起點正矢=緩和曲線正矢遞減率÷6

緩和曲線終點正矢=園曲線內正矢-緩和曲線起點正矢。

怎麼判斷緩和曲線是否完整與半徑計算

4樓:angela韓雪倩

主要看每一段。

緩和曲線的起點半徑和終點半徑是怎樣的。完整的緩和曲線是起點半徑是無窮大,不完整的緩和曲線在「『入』、『出』緩和曲線」是有區別的。

平面線型中,在直線與圓曲線、圓曲線與圓曲線之間設定的曲率連續變化的曲線。緩和曲線是道路平面線形要素之一,它是設定在直線與圓曲線之間或半徑相差較大的兩個轉向相同的圓曲線之間的一種曲率連續變化的曲線。

如何計算緩和曲線的長度

5樓:楊必宇

主要是考慮超高緩和段lc和緩和曲線ls的關係,一般在定緩和曲線時就要考慮超高緩和段的長度,不過剛開始做沒有這些概念,盲目的按規範取緩和曲線的長度。

可以看看道路勘測書上有關超高緩和段的計算公式,超高緩和段主要受行車道寬度,超高坡度和路拱橫坡還有超高漸變率的影響。如果不改ls ,那就只能改這幾個。哪怕緩和曲線長點,不是全緩和段超高。

一)控制離心加速度增長率,滿足旅客舒適要求;

通過推導有:= 。

式中:— 緩和曲線最小長度 ,m ; v — 計算行車速度,km/h ;

r — 圓曲線半徑,m。

二)根據駕駛員操作方向盤所需經行時間。

有:≥ t =一般認為汽車在緩和曲線上行駛時間最少 3s ,則有:min = (公尺)

三)根據超高漸變率適中。

超高漸變率(即超高附加縱坡)是指超高後的外側路面邊緣縱坡比原設計縱坡增加的縱坡。

標準》規定了適中的超高漸變率,由此可匯出計算緩和段最小長度的計算公式:

式中:ls-緩和曲線最小長度;

b′-超高旋轉軸至路面外側邊緣的距離;

i-超高旋轉軸外側的最大超高橫坡度與原路面橫坡度的代數差;

p-超高漸變率,參考《標準》選用。

四)從視覺上應有平順感的要求考慮。

按視覺考慮,從迴旋線起點至終點形成的方向變位最好是30~290 之間。

圖(2—5)可知,方向變位角β為:

(2—12)其中:30 ≤β290 s 1≤ls ≤s 2。

6樓:網友

曲線長dul=r(a-2b)pi/180+2h。

其中r,zhia,h,p,q分別為半徑、dao轉角值、緩和曲專線長、p和q是緩和曲線引數,p=h^屬2/(24r),q=h/2-h^3/(240r^2)

由於直線與圓曲線間存在曲率半徑的突變,圓曲線半徑越大,這種突變程度就越小。當圓曲線半徑超過2000m時,這種突變對軌道交通行車影響很小。而當正線上曲線半徑不大於2000m時,則要在圓曲線與直線間加設緩和曲線,實現曲率半徑的逐漸過渡,減少列車在突變點處的輪軌衝擊。

因此,《地鐵設計規範》(gb50157—2003)規定:「線路平面圓曲線與直線之間應根據曲線半徑、超高設定及設計速度等因素設定緩和曲線,其長度可按表的規定採用。」

緩和曲線產生的效果:

1、曲率連續變化,便於車輛駕駛;

2、離心加速度連續變化,沒有突變,乘客感覺舒適;

3、超高橫坡度及加寬逐漸變化,行車更加穩定;

4、與圓曲線配合,增加線形美觀。

p——內移距,單位:m;

q——切線增長,單位:m;(有些文獻用 m 表示該變數)t——切線長,單位:m;

e——外距,單位:m;

d——切曲差,即切線長減去曲線長,單位:m;

7樓:泡影果果

計算緩和曲線的長度copy

1、從滿足超高緩和段的角度分析,給出超高緩和段長度計算公式b'——旋轉軸至行車道(設路緣帶時為路緣帶)外側邊緣的寬度,m;

2、——超高坡度與路拱坡度的代數差,%;

3、q—— 超高漸變率。

4、根據。這兩個公式可知,只要確定了。

就可以在設計速度v和半徑r一定的情況下計算出超高緩和段的長度了。

8樓:薩迦寺聚

緩和曲線轉角公bai式:(dul平方/2

rls)*(180度/兀)式中zhi:l為待求點dao至起點的距離(你的這裡面版可以把權他當成緩和曲線全長)、ls為緩和曲線全長。

約束後的公式:l/400=16度09分秒÷(90度/兀) 及緩和曲線l=16度09分秒÷(90度/兀)*400

這個是我的演算法,不知道對不對、

9樓:上海德文設計所

在計算機裡面 擬合一下。

就很快搞定了。

怎樣設定緩和曲線

公路工程的平曲線中包含了直線和曲線兩部分一般在等級較低的公路平面設計中採用的直線和圓曲線兩部分組成!目前很多公路工程都採用的是直線 緩和曲線 圓曲線 緩和曲線 直線的方式,利於線型更圓滑,同時配合豎曲線彎道加寬和超高設定較為複雜的緩和曲線段,緩和曲線的長度由曲線長度 曲線半徑 加寬值等因素有關,做緩...

緩和曲線長度的確定原則是什麼?

如果在公路 鐵路中,緩和曲線的長度確定,取決於運營能力,比如火車的運營速度,公路交通最大限手公升知速,可以根據以上的因素來確定緩和曲線的半徑變化速度 就是計算中的c值 從而得到緩和曲線的長度。由於直線與圓曲線間存在曲率半徑的突變,圓曲線半徑越大,這種突變程度就越小。道當圓曲線半徑超過m時,這種突變對軌...

請教關於曲面積分和曲線積分的奇偶性對稱性的問題

首先積分題應該首先想到 1.對稱性2.輪換性如果可以用對稱性那就用結論就ok了但是一定要將對稱區域和函式對應起來比如積分區域關於x對稱,那麼關於x的函式是奇函式就是0,偶就2倍了輪換性也很有用,我們先觀察被積函式值關於自變數的變化情況,即奇偶性,我們在一元函式討論關於座標軸的對稱性問題,放到多元函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