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第一段寫桃花林之美有什麼作用

2025-07-17 15:10:08 字數 2056 閱讀 6455

1樓:醫蒼生

桃花源記?

第一段巧妙的景物描寫。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這段景物描寫引起漁人的興趣,激發了他的好奇心,使他產生「欲窮其林」的動機,從而有可能偶然發現這片與世隔絕的理想樂土。而且,這美麗的桃花林景色,也從旁烘托,令人想象桃花源裡環境景色的美好,起到近在門前栽種花木的作用。

2樓:不懂魚的淚

渲染了神秘魅力的氛圍,暗示將會出現奇境,為桃花源的美好做鋪墊。

桃花源記第一段描寫桃花林之美有何作用

3樓:冀初雙夏菡

是為了引出後文作者對桃源生活,遠離戰爭對寧靜美好生活的嚮往。

文章第一段描寫桃花林之美有何作用

4樓:翁錦文

《桃花源記》開篇描寫桃花林景色,表現了桃花林的美宛如仙境,為後文描寫桃花源渲染了氣氛,作了鋪墊,暗中點明瞭桃花源名目的由來,同時也交代了桃花源與世隔絕的自然條件。

祝你學習進步。

桃花源中課文第一段描寫桃花林景色之美有何作用

5樓:小_馬兒

凸顯桃花源的美 桃花源如仙境一般 為下文找不到桃花源 桃花源只是個傳說 是假的做鋪墊。

6樓:大帥

桃花源美,才會令人嚮往。鋪墊桃花源的可貴。

第一段描寫桃花林有什麼作用

7樓:劍舞灑簫

《桃花源記》第一段中描寫桃花林的美景,為下文作鋪墊,同時,又映襯桃源之美。

漁人發現桃花源後,桃源的生活令人羨慕;

漁人出桃源後「處處志之」,欲再尋桃花源,「遂迷,終不復得」。

桃源突然出現,又突然消失,神秘莫測。

桃花源記第一段描寫桃花林有什麼作用

8樓:匿名使用者

該段對桃花林的描寫,是為後續捕魚人因景而醉,故而欲窮其林,並最終誤入桃花源來做鋪墊的。

通過對桃林迷人美景的描寫,反襯漁人行為表現是合乎常理的,使後續發現桃花源的故事程序發生不至於顯得過於突兀。

同時也是用桃林美景來描寫來與後續對桃花源地的美好景色的描述進行呼應。

9樓:語寂悠然

描寫桃花林的優美環境,主要為了突出作者對美好世界的嚮往和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在現實世界中找不到一片聖地,所以作者只能沉浸在對自己心中的美好世外桃源的想象中,並通過文章將其描述出來。挑花林越好,反襯出現實環境越差。

文章開頭描寫美麗的桃花林有什麼作用

10樓:網友

桃花林景色的描寫宛如仙境,為後文描寫桃花源渲染了氣氛,作了鋪墊,暗中點明瞭桃花源名目的由來,同時也交代了桃花源與世隔絕的自然條件。

《桃花源記》第一段對桃花林的描寫有何作用?

11樓:匿名使用者

1.第一段:寫漁人發現桃花林的經過和沿途所見的美景第二段:

總寫漁人的感受和桃花源的生活環境、社會風尚第三段: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在桃花源家裡做客以及辭去的經過第四段:寫太守派人尋找桃花源,因迷路而不復得第五段:

寫桃花源沒有人再找到。

2.作者的願望: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安居樂業,彼此和睦相處3.中心思想:表達作者對沒有剝削、沒有動亂、和平生活的嚮往,對平等和諧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4.桃花源是理想社會的原因:景色優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人人各盡所能的參加勞動,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幸福,愉快,人與人之間都極其融洽友好。

12樓:仝依然

寫出了桃花林環境的優美,描寫了乙個似有若無的仙境。為下文的桃花源人做了鋪墊。

13樓:在小仙

寫出了桃花源的環境優美 為下文漁人甚異之作了鋪墊。

14樓:扶涵陽

渲染神秘氣氛,暗示將會出現奇境,下文為桃花源中的美好生活圖景做鋪墊,同時設定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傳遞力量作文第一段開頭怎麼寫,前行的力量作文開頭和結尾

網路上的作文 傳遞力量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在浩瀚歷史無限流轉的交替中,我願作為乙個 流浪者 乙個 尋覓者 乙個 感應者 在韻光無數千百成影的瞬逝中,定格乙個瞬間,仰望,誰傳遞給我的力量。落日般的憂傷如同飛鳥的悉悵 飛鳥的愁悵飛成我落日般的憂傷。在千百次...

威尼斯之夜這篇文章的第一段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

松鼠 這篇文章中第一段的 漂亮,馴良,乖巧三個詞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答 不能調換,因為觀察順序是由外到內,採用這種順序,與下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內容相照應。麻煩你先告訴我威尼斯之夜是幾年級幾冊的書好吧 陽光同學四年級上冊。威尼斯之夜第二自然段是按照什麼順序來的?威尼斯之夜 第bai二自然du段是...

為什麼有些文章寫一句話就要換一段

傳統意義上說,一般非對話的單句成段就是強調作用了,像強調當時的環境啊,人物的心情啊 一般是驚訝 震驚一類 等等 樓主你舉的例子大概就屬於這類 也可以用在開頭或者結尾,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和無窮的韻味 很經典的例子,初中課文 紫藤蘿瀑布 首段即為 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 但現在的文章呢,不好說,因為近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