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收購錢江的目的,吉利收購瑪莎拉蒂和阿爾法目的是什麼?

2025-07-17 06:30:21 字數 4250 閱讀 5700

1樓:迦難

現在還有城市不堵車嗎?我覺得吉利只是單純的看好電單車市場。而且國產現在撐門面的只有個貝納利有大排量。

2樓:做個會飛翔的魚

舒服現在不缺錢 現在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汽車王國夢想。

吉利收購瑪莎拉蒂和阿爾法目的是什麼?

3樓:教育小匠

1、單獨收購瑪莎拉蒂和阿爾法已經完成最終目的,因為吉利在豪車方面的牌子只有路特斯是不夠的,因為路特斯是偏運動型。如果再加上瑪莎拉蒂這種偏商務的豪華品牌來說的就更完美了,再加上阿爾法這種歐式運動品牌能跟路特斯相輔相成。

2、收購瑪莎拉蒂和阿爾法也會對菲亞特的其他收購競爭者來說少了乙個重大的籌碼,可以說興趣就不大了,再者菲亞特長期出於虧損狀態希望早點出手賣掉,這個時候吉利就更有談判的籌碼了。

以上面說的,如果吉利一旦收購菲亞特那它整個的產品線就更加完善了,企業規模和配套都會得到公升級,在國際的地位和知名度都會大大提高,所以收購菲亞特對於吉利來說是志在必得了。

我是「教育小匠」,用心解答有趣、有料的問題,如果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點選關注!

4樓:網友

擴大利益範圍,壯大自身打響品牌。2017 年 5 月李書福訪問圖靈時與菲亞特方面會晤,之後雙方又於 7 月和 8 月在倫敦會談。吉利最初** 200 億美元收購 exor 所持 fca 股權,並通過公開招標收購其他股東的 71% 股權。

**被拒絕後,吉利代表團將**提至 220 億美元,仍未成功。失敗的原因在於:exor 認為 fca 拆分**價值更高,220 億美元**依然嫌低;或者 220 億美元**其餘資產而不包括阿爾法 · 羅密歐和瑪莎拉蒂,但吉利並不同意。

瑪莎拉蒂 2018 年在華僅銷售出 10,696 輛。其中,總裁(引數|**)及 ghibli(引數|**) 車型全年銷量下滑均超過 40%,即便是曾扮演瑪莎拉蒂銷量 「救世主」 的 suv 車型, 也並未取理想的表現,全年銷量為 6,939 輛,同比下降達 25%。兩年前在一眾粉絲的歡呼聲中高調入華的阿爾法 · 羅密歐,不僅銷量未能逐漸走上正軌,還因折扣而損失品牌價值。

在部分地區,這個曾經令無數粉絲魂牽夢縈的品牌甚至開出了 折的優惠,比起 「七折豹」 更令人嘆惋。

吉利方面很快給出了回應。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楊學良表示:「公司沒有計劃收購上述品牌,也沒有開展任何與此有關的商業接觸或洽談。

而實際上,吉利方面確實存在收購瑪莎拉蒂及阿爾法·羅密歐的意向,但收購範圍卻不止上述品牌,而是包括其工廠資產與工農業機械、商用車、船舶用具在內的製造母公司--cnh,cnh在紐交所上市的公司,主營業務覆蓋設計、生產和銷售農業裝置、建築裝置、卡客車 、 特種車,以及工業和海運用具等多個領域。

而在意媒看來,吉利盯上cnh更多是為了佈局商用車領域,而後才有可能將收購意向擴大至fca,從而才能涉及到瑪莎拉蒂和阿爾法·羅密歐這兩大跑車品牌。

5樓:怎麼還沒下課啊

吉利收購瑪莎拉蒂和阿爾法的目的是為了盈利。

6樓:網友

可以整合資源。定位多個市場,比如瑪莎拉蒂是豪車市場。

7樓:蠟筆小新快樂

可能是想提高自己的品牌影響力,開始發展高階車行業吧。

8樓:奧茲子

應該就是擴大自己市場以便於自己未來的經濟銷量。

9樓:遊韌有餘非尋常

說起吉利不得不說,他是國產車當中的佼佼者。大浪淘沙混的是風生水起。做大做強就必須和國際接軌,打入國際市場。

收購瑪莎拉蒂阿爾法的目的就是,整合資源。創新技術。以後會越來越好。

10樓:我學吧我學吧

收購的話,那肯定是為了自身的發展與壯大,肯定是考慮到他們還有用。

11樓:就是這個範兒

吉利首先對 cnh industrial 這家同菲亞特集團相關的工農業機械 / 商用車 / 船舶用具製造公司產生了興趣,主要是針對商用車領域,然後才有可能將收購意向擴大到 fca 旗下;而這次對 fca 的 「買買買」,潛在物件包括瑪莎拉蒂和阿爾法 · 羅密歐兩大品牌。

12樓:不服輸的黑巖

這個應該是為了他們的市場還有影響力的,所以才會收購的。

13樓:網友

這個可能就是為了擴大利益範圍,說不定有適合自己的技術。

14樓:網友

我覺得首先還是要打算擴大自己的銷售範圍和使用者量。

吉利100%收購沃爾沃的目的是什麼?

15樓:網友

我覺的第一就是用來炒作的 下來我覺的就是以為現在中國收購外國的名牌東西後遺症太多了 很多中國企業去外國控股了以後會出現很多的問題 還不如直接買過來什麼都是我的 我乙個人說了算 減少以後的很多麻煩 下來就是因為他的技術了。

16樓:渦輪增壓腳踏車

要獲取核心技術,則達到絕對控股即可,這句話從哪聽來的 - 你家我入股51%,就能把誰都拿走麼。控股並不代表擁有,如果入股51%,沃爾沃還是沃爾沃,吉利還是吉利,只是吉利控股沃爾沃,而100%則是沃爾沃就是吉利的了,這樣區別很大, 特別是技術層面,不完全收購,技術還是瑞典或者美國的。

17樓:網友

呵呵。。。為廣告,為盈利,相信我,沃爾沃的技術吉利駕馭不了的。

18樓:網友

沃爾沃品牌中國化,以後中國 人人都開沃爾沃。

錢江被吉利收購會繼續生產黃龍600嗎

19樓:小魚

會繼續。不會影響現款,因為新車型出來之前必須依靠現款繼續打拼市場,新車型從立項、設計、研發、實驗到上市怎麼也要兩年。這兩年不可能就停產等著吧。

20樓:匿名使用者

錢江質量真心不賴。

吉利收購沃爾沃的重要意義

21樓:網友

吉利的收購說明,國內企業的資本運作手段提高。發展汽車產業可以通過收購國外企業獲得智財權,借鑑國外的技術充實國內汽車產業。

22樓:網友

證明併購是做大的方式之一,汽車業走出過門,結交豪門而提公升品位,將是一條好路。

吉利收購沃爾沃最重要原因

23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不要人云亦云似的跟著叫好!

簡單來說:那就是頭腦發熱的結果!

重新洗牌,再次的破產重組是遲早的事!不要以為我們現在的經濟像發燒似的好得不得了!歐美、日本等經濟發達國家的人均收入還是我們的十幾倍。

以15倍為例,想象一下你自己與另外一位同事之間的差距:假如你的月收入是2000元人民幣,你的同事就是3萬元;你要是1萬元,你的同事就是15萬!以後資源越來越緊張,石油越來越貴!

那麼有錢的外國人都紛紛選擇豐田、本田而不願意買這種車,要不它們還會頻臨破產?像我們這個石油主要依賴進口的國家就適合這種車了麼?沃爾沃和悍馬即使收購過來,原來能買得起的客戶還是會選擇購買純進口的高檔豪華車!

而這種車即使國產後,國內普通消費者還是買不起!寶馬、賓士國產後銷量沒有突飛猛進吧?如果沃爾沃和悍馬為了提高銷量而降價,從奢華品牌淪為和豐田卡羅拉一樣的**,先不說人家的高管和工會答應不答應,即使答應了,你說這是沃爾沃和悍馬的成功還是失敗呢?

派克筆當初也可是奢侈品,身份的象徵。降價以後有什麼效果?大富豪們不再對它感興趣了,而普通小商販還是不會購買它,反而成了營銷中經典的降價失敗案例!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福特比吉利何如?

連福特這樣的超級跨國汽車企業巨頭都扶不起來的沃爾沃,吉利想要扭轉乾坤,談何容易啊!汽車企業收購以後不成功的案例更是比比皆是!

公司集團收購公司的目的是什麼???

24樓:網友

收購的原因有很多,你結合下案例去看。

像吉利買了volvo,可口可樂買了好多其他飲料品牌,還有大魚吃小魚,最根本的目的還是營利營利營利。

吉利為什麼能成功收購沃爾沃?為什麼要收購?

25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如果將沃爾沃本身的業務進行重組、調整,戰線進行收縮,也可以壓縮成本,並不一定非**不可。」[詳細]

26樓:獅子座兄弟

中國市場 的吸引力,加快國產汽車發展。

吉利收購沃爾沃最重要原因,吉利收購沃爾沃 主要是什麼意思?

首先,不要人云亦云似的跟著叫好!簡單來說 那就是頭腦發熱的結果!重新洗牌,再次的破產重組是遲早的事!不要以為我們現在的經濟像發燒似的好得不得了!歐美 日本等經濟發達國家的人均收入還是我們的十幾倍。以15倍為例,想象一下你自己與另外一位同事之間的差距 假如你的月收入是2000元人民幣,你的同事就是3萬...

吉利把賓士也收購了嗎,賓士被吉利收購了嗎

吉利花90億美元從二級市場買了戴姆勒將近10 股份,變成戴姆勒最大股東,這次收購其實就像股民在 買 一樣,不是賓士主動出讓。不過不管怎麼樣,吉利在戴姆勒集團擁有了話語權,也能參與決策了,未來可能會推動吉利和賓士在國內的合作,所以.賓士被吉利收購了嗎 吉利占股百分之十不到,很厲害了,但只是分的錢多,並...

戴姆勒被吉利集團收購了嗎

吉利集團 由李書福擁有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 管理 24日宣布,已通過旗下海外企主體收購戴姆勒股份公司 以下簡稱 戴姆勒 9.69 具有表決權的股份。吉利控股集團是中國目前最大的私營汽車企業集團,2017年營業額約2700億人民幣。旗下主要資產包括吉利汽車 領克汽車,沃爾沃汽車 寶騰汽車 路特斯汽車 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