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個體在飲食文化發展過程中的突出作用

2025-07-15 12:50:04 字數 4834 閱讀 6221

1樓:網友

(1)文化個體是飲食文化發明創造的源泉。

飲食文化儘管是一種群體文化,但就其本源而言,也就是先由單個個體創造出來的;沒有某個類人猿先吃到河蚌,就不會有原始人群食用蚌類的飲食習慣;沒有第一人去食用發酵的水果和糧食,就不可能產生人類喜愛的美酒,更不可能產生酒文化。所以說,單一飲食行為的真正開始,是從個體開始的,而當該個體具有特殊的權威性時,個體創造和改變飲食文化的能力就更加明顯。 (2)文化個體是飲食文化傳承的載體。

飲食文化是經過人類群體長期積澱和調適的產物,也是人們各種利益關係最終協調的結果。可以說,飲食文化相對該群體是具有同質性的。同時,這種文化在表現時還要靠具有異質性的個體展演實施,即個體的不同,飲食文化則會表現出個體的異質性差異。

這種差異在文化傳承中,反映得最為明顯,乃至個人的展演都只是一種個體的話語或行為。因此,由於個體的不同,就會對共有飲食文化有不同的表現和詮釋。例如,中國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飲食禮儀,本應該完全一致,但每朝每代都會出現該禮儀的爭論。

再如,皇室飲食文化以高貴排場為特點,但由於康熙皇帝的節儉,他的日常飲食基本是「食不兼味」。

3)文化個體是飲食文化傳播與接受的關鍵性因素人們之間的交往,必然引起文化的互動。這種互動在巨集觀上表現為群體之間的互動,就微觀而言,仍是以個體交往為表現形式。一方面,某一民族飲食文化的個體進入另一文化區,相應地把他自己的文化帶入其中,對該群體產生示範作用,同時該群體文化對異民族飲食文化也產生示範作用。

另一方面,這種示範之後,發生交往的當事人對外來飲食文化的接受與否、吸納多少都由個體成員自己決定。因此,在飲食文化傳播過程中,個體依然起重要作用,尤其是與傳播個體地位結合起來,作用就更明顯了。如火鍋、涮羊肉等風靡全國,與宮廷、皇帝的權威影響是有很大關係的。

因此,任何否定個體作用的說法都是不正確的,至少是不準確的。

中國的飲食文化對中國的文化有什麼影響?

2樓:恰檸檬一號選手

中國飲食文化 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的陰陽五行哲學思想、儒家倫理道德觀念、中醫營養攝生學說,還有文化藝術成就、飲食審美風尚、民族性格特徵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創造出彪炳史冊的中國烹飪技藝,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

從沿革看,中國飲食文化綿延170多萬年,分為生食、熟食、自然烹飪、科學烹飪4個發展階段,推出6萬多種傳統菜點、2萬多種工業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風味流派,獲得「烹飪王國」的美譽。

從內涵上看,中國飲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開發與利用、食具的運用與創新、食品的生產與消費、餐飲的服務與接待、餐飲業與食品業的經營與管理,以及飲食與國泰民安、飲食與文學藝術、飲食與人生境界的關係等,深厚廣博。

從外延看,中國飲食文化可以從時代與技法、地域與經濟、民族與宗教、食品與食具、消費與層次、民俗與功能等多種角度進行分類,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體現出不同的使用價值,異彩紛呈。

從特質看,中國飲食文化突出養助益充的營衛論(素食為主,重視藥膳和進補),並且講究「色、香、味」俱全。五味調和的境界說(風味鮮明,適口者珍,有「舌頭菜」之譽),奇正互變的烹調法(廚規為本,靈活變通),暢神怡情的美食觀(文質彬彬,寓教於食)等4大屬性,有著不同於海外各國飲食文化的天生麗質。

從影響看,中國飲食文化直接影響到日本、蒙古、朝鮮、南韓、泰國、新加坡等國家,是東方飲食文化圈的軸心;與此同時,它還間接影響到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國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醬醋、麵食、藥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數十億人。

總之,中國飲食文化是一種廣視野、深層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區域文化;是中華各族人民在100多萬年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在食源開發、食具研製、食品調理、營養保健和飲食審美等方面創造、積累並影響周邊國家和世界的物質財富及精神財富。

3樓:遠愛

中國的飲食文化它是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總的來說,中國的飲食文化因地區差異不同而顯現出不同,而且中國的飲食文化它也是源遠流長,浩如煙海的。中國的飲食文化,它還受到了傳統文化教育中陰陽五行哲學的思想和儒家道德觀念以及中醫養生的影響,所以說一方面飲食文化,它既豐富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另一方面中國的傳統文化也影響著我國的乙個飲食文化 。

4樓:這很撩妹

中國的飲食,在世界上是享有盛譽的,華僑和華裔外籍人在海外謀取生,經營最為普遍的產業就是餐飲業.有華人處應有中國餐館,中國的飲食可以說是「食」被天下.這一現象早在本世紀初時,就被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敏銳地觀察到了。孫中山先生在其《建國方略》一書中說:「我中國近代文明進化,事事皆落人之後,惟飲食一道之進步,至今尚為各國所不及。

孫中山先生的這一論述十分正確,而事實上確如孫中山先生所言,中華文明到了近代,被西方文明衝擊得七零八落,有識之士莫不診脈問疾。然而中國餐館則大異其趣,居然能夠登陸歐美,遍佈全球,所向披靡,至今世界上幾乎每乙個角落都有中餐館。這種強烈的反差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但是並沒有乙個較有說服力的解釋。

我們認為,中國餐館能夠遍佈世界各地不是乙個孤立和偶然的現象,其中的原因與中國飲食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因而**一下中國飲食文化的某些特徵,將有利於我們對於這一現象的解釋。

5樓:網友

從內涵上看,中國飲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開發與利用、食具的運用與創新、食品的生產與消費、餐飲的服務與接待、餐飲業與食品業的經營與管理,以及飲食與國泰民安、飲食與文學藝術、飲食與人生境界的關係等,深厚廣博,從外延看,中國飲食文化可以從時代與技法、地域與經濟、民族與宗教、食品與食具、消費與層次、民俗與功能等多種角度進行分類,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體現出不同的使用價值,異彩紛呈。

6樓:life大長腿黑

飲食文化還是個模糊概念。有的研究者籠統地說,它包括吃什麼、怎麼做、怎麼吃這三方面的問題;有的研究者認為飲食文化學孕育出六門科學,即烹調學、食品製造學、食療學、飲食民俗學、飲食文藝學、食品製造學;有的研究者還主張加上飲食美學、飲食商業學、飲食用具學等等。本人才疏學淺,對於這麼多學科未能涉獵。

我所理解的飲食文化主要指飲食與人、人群的關係及其所產生的社會意義。所以我在《中國飲食文化史》中雖然也討論食物、餚饌、食品加工、烹飪、飲食習俗乃至進餐環境、食具、餐具等等,但都圍繞著它們與人、人群的關係及其所產生的社會意義等方面加以介紹和評介,至於與人關係不大的純工藝過程、除了必要的知識介紹外,大多略去,意在突出飲食生活給人們帶來的物質上和精神上的雙重享受,以及中國飲食文化在這兩方面的刻意追求。

7樓:大長腿黑

華夏民族的飲食生活體現了傳統文化的特性,儘管有些特性對於現代人來說是不可理解、或者說不太科學(近百年來,「科學」二字在中國幾乎成為宗教信仰,它只是衡量一切領域是非的一把尺子,而它本身卻不能受到質疑),但飲食生活難道僅僅是「科學」二字所能說盡的嗎?如果我們再關注一下「文化」,那麼研究中國人的飲食生活不僅是研究中國文化的必要的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為研究中國文化的一把鑰匙。

8樓:輪迴者

中國的飲食文化對中國的文化的影響:我國人的飲食生活不僅是研究中國文化的必要的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為研究中國文化的一把鑰匙。飲食文化作為一種象徵符號體系、作為一種意義形式,在看似簡略卻最為雜亂、看似塵俗卻又最為神聖的日常日子典禮中,彰顯出「乙個民族的精力氣質、日子風格、特徵和質量,即品德與審美的風格及心情和世界觀——即他們所以為的事物真實存在方法的圖景,亦即他們全面的秩序觀念」。

9樓:ok不奢求不強求

中國文化中最基本的運作法則是追求均衡與調和,也就是經典上所說的『致中和』的本意。它包括三個層面:一是自然體系(天)的調和;二是有機體系統(人)的調和;三是人際關係(社會)的調和」。

飲食生活不僅是研究中國文化的必要的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為研究中國文化的一把鑰匙。

10樓:豬寶安以沫

中和之美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最高的審美理想。「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者也。至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禮記·中庸》)。

這種審美理想建築在個體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之上。這種通過調諧而實現「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調實踐與理論的啟發和影響下產生的,而反過來又影響了人們的整個的飲食生活,對於追求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古代文人士大夫,尤其如此。

中國飲食文化有哪些主要內容

11樓:雲南洋薊

中國飲食文化豐富多彩、博大精深。中國飲食文化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幾項:飲食理論、飲食審美、飲食神髓、飲食風俗、飲食流通以及烹食歷史、風味流派、傳統特色、筵席文化、筷子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諸多方面的知識內容,此外對我國獨特的飲食文化遺產進行深入的梳理也是中國飲食文化的主要內容。

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

12樓:文庫精選

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比較古人云:民以食為天。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各國的飲食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

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飲食習慣,不同的飲食習慣造就了不同的飲食文化。(一)中國的飲食文化中國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形成了燦爛豐富、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中國人注重「天人合一」。

中國飲食以食表意,以物傳情。中國的飲食文化令人拍案叫絕,賞心悅目。中國的傳統飲食有四大特點:

1.重食:古人就有「民以食為天」之說。

見面常問「吃了沒有」,可見飲食文化的地位。朋友離合,送往迎來,人們都習慣在飯桌上表達惜別和歡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風波,人們也往往借酒菜平息。

這是飲食活動對社會心理的調節功能。2.重養:

以「五穀」養「六髒」,飲食中重視人體養生保健。中國的飲食注意各種食物的搭配,以相生相剋、相輔相成等陰陽調和之理性認識指導烹飪。3.

重味:中國的飲食最注重食物的味,講究「色、香、味、型」。孫中山先生講「辯味不精,則烹調之述不妙」,將審美視作烹調的第一要義。

4.重理:對於飲食活動中的情感文化,有個引導和提公升品位的問題。

中國的飲食提倡健康優美、奮發向上的文化情調,追求一種高尚的情操。(二)西方國家的飲食文化西式餐飲的主要特點是:一是生,如牛排帶血絲;二是冷,如凡是飲料都加冰塊;三是甜,無甜不餐,無餐不甜。

此外西式餐飲不講究精細,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華,比較大眾化。此外西餐還有以下顯著特點:1.重視。

包頭的飲食文化有那些,包頭的飲食文化有那些

包頭的飲食文化是集北方各地大成的,特別是山西飲食文化。早餐一般比較多的是煎餅果子 夾菜餅 夾肉餅 肉饃 當然還有豆漿。午餐比較豐富,各種燉菜 燴菜,但是一般都以各種餅子作為主食。晚上相對而言比較簡單,一般是西紅柿煎蛋配以小公尺粥和饅頭,或者其他粥配以一直兩個菜加饅頭。以上是包頭普通民眾的飲食規律,但...

關於中華飲食文化的故事,關於中華飲食文化的故事

川菜雜談 三聯書店 車輻 2004 01 15.60元以寫文學 歷史與美食見長的台灣專欄作家周芬娜的 品味傳奇 名人與美食的前世今生 三聯書店 就很巧妙地在美食之外綴上了名人的標籤 白先勇與桂林公尺粉的情緣 朱自清與揚州小吃的關係 張愛玲鍾愛海派西菜的理由 江南名家的美食情緣 四川老報人 有 飲食菩...

中國的飲食文化,中國的飲食文化主要有哪些

中國飲食文化 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的陰陽五行哲學思想 儒家倫理道德觀念 中醫營養攝生學說,還有文化藝術成就 飲食審美風尚 民族性格特徵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創造出彪炳史冊的中國烹飪技藝,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從沿革看,中國飲食文化綿延170多萬年,分為生食 熟食 自然烹飪 科學烹飪4個發展階段,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