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性課程的特點,隱性課程是誰提出的?

2025-07-09 14:45:12 字數 1991 閱讀 7342

1樓:黃昏

第一,隱性課程的影響具有彌散性、普遍性和永續性;

第二,隱性課程的影響既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

第三,隱性課程的影響是學術性宴行裂與非學術性的統帶姿一;

第四,潛在課程對學生的影響是有意識性與無意識性的辨證統一;

第五,晌閉隱性課程是非預期性與可預期性的統一;第六,隱性課程存在於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中。

正是由於隱性課程的特點,要求在隱性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應該注意:

首先,優化學校的的整體育人環境;

其次,要特別重視學習過程;

最後,通過隱性課程的實施,塑造與完善學生的人格結構。

2樓:匿名使用者

潛在課程的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1分)(1)影響因素的彌散性。潛在課程所首瞎涵蓋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具體涉及學校內部正式課程之外的方方面面。

1分)(2)實施過程的潛在性。潛在者穗空課程的各種教育因素對學生的影響往往是不明顯的、間接的。通過學生無意識的心理活動,在有意無意之間接受某種影響,而且影響又是比較持久的,是潛移默化的。

1分)(3)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潛在課程中的眾多教育因素再不同學生的身上產生不同的影響,學生往往按照自己的興趣、態度、愛好和學識,自覺自願的接受某種族渣因素的影響。(1分)(4)學習結果的非學術性。

隱性課程是誰提出的?

3樓:哈秋聊教育

jackson。潛在課程是指在課程方案和學校計劃中沒有明確規定的教育實踐和結果,但屬於學校教育經常而有效的組成部分,可以看成是隱含的、非計劃的、不毀拆明確或未被認識到的課程。

潛在學習的思想淵源可以追溯到本世紀。

二、三十年代杜威。

提源陪出的「同時學習」(colateral learning)。他認為,學生的學習除正式學習外,還有情意方面的「同時學習」。此後,克伯屈又提出「伴隨學習」(concomitant learniing),即學生對態度、理想、情感和興趣的習得。

同時學習」和「伴隨學習」的思想已經涉足到潛在課程問題。

由於當時美國的課程理論中,雹餘蠢強調課程的標準化和量化測量,以及其後20世紀50年代的布魯納。

的「學科結構運動」的重知識傳播和能力發展而忽視情意,潛在課程就仍被擱置一旁。60年代美國課程理論界在對傳統課程理論進行了反思和批判。

1968年傑克遜。

率先在《課堂中的生活》(一譯《班級生活》)中提出「 潛在課程」的概念,潛在課程的研究才正式開啟,此後逐漸形成了結構功能論。

現象———詮釋學。

社會批判理論等流派。

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的區別是什麼?

4樓:桂林先生聊生活

一、含義不同:

隱性課程和顯性課程同屬於課程的下位概念,從邏輯學上說,它們在內涵上應該是不相容的,在外延上伍歷咐兩者之和應當等於課程概念的外延。

如果以學生獲得的經驗是學術性的或非學術性的來限定隱性課程和顯性課程,其外延腔純是相容的;如果以教育者的有意和無意、有計劃和無計劃來區分隱性課程和顯性課程,其外延是不周延的;如果把隱性課程界定為校園文化、未預期的學習結果,則又超越了課程的內涵。

二、內容不同:

在顯性課程中教師一般都採用明確的、直接的、外顯的方式來呈現教育內容。所謂明確是指教育的痕跡極為明顯,教師明白自己是在教,學生也明白自己是在學。

所謂直接是指教師直截了當地把教育內容向學生傳授,明確地告訴學生要達到什麼目標,應該做些什麼,學了之後會有什麼結果等等。所謂外顯就是教育雙方都能明白地看到教育的過程。而在隱性課程中教師則採用暗含的、間接的、內隱的方式呈現教育內容。

顯要特徵之一就是計劃性。

可以說計劃性是區分正規課程與非正規課程的主要標誌。列入教學計劃的學科,也就是各門學科的知識體系,是文化傳播的主體。學科課程分門別類地把不同領域的人類文化知識系統地組織起來,在學校教育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課爛雀程結構的主體,是培養人才的主要依據。

什麼是課程 列舉課程含義的五種觀點

課程是指學校學生所應學習的學科總和及其程序與安排。廣義的課程是指學校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及其程序的總和,它包括學校所交的各門學科和有目的 有計畫的教育活動。狹義的課程是指某一門學科。有學者認為 國家課程是 旨在提高教育質量的核心教育策略。它賦予所有學生清楚 全面 法定的學習權利,規定教學的...

大學課程是如何安排的,大學課程是怎樣安排的?

步入大學已經一段時間了,我認為大學課程安排在不同學校和不同人之中異中有同吧。大學課程安排,我個人認為是雙掛鉤。在內容上是,基礎課程和專業掛鉤,選修課程與人文素質掛鉤 在時間上,安排時間和自主時間掛鉤,學習時間和實踐時間相掛鉤。每個大學的課程安排自主性很大,一般大一上學期課比較少。文科類專業,很少,理...

《唐詩宋詞研究》課程主講老師是誰

文學博來士,中國人民大學人自文學院教授。中國李清bai照 辛棄疾研究du會理zhi事。1999年 dao2月至2001年2月期間任南韓韓瑞大學客座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和傳統文化研究。主要講授 中國古代文學史 中國古代文史哲要籍研讀 中國古典名著賞析 中國傳統文化概論 新時期 與傳統文化 金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