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棚蝦脫殼是不是比較薄,寒潮期間,冬棚蝦應如何管理?

2025-07-05 02:50:21 字數 1642 閱讀 1965

1樓:你別管

是比較薄。冬棚對蝦新殼柔軟富有彈性,對蝦開始大量吸水使新殼充分擴大。後續期,身體蝦殼鈣化,開始大量吸收鈣質和陸培蠢微量元素。

等殼硬化後,能夠支撐身體時,蝦早陪中段體會排出身體吸收的過多水分,完成一次蛻殼週期。

蝦在養殖場什麼時候會脫殼

2樓:漁泯雅

蝦生命中要脫十來次殼,每脫一次就長大一些。所以不定時。

寒潮期間,冬棚蝦應如何管理?

3樓:隋俊譽恭閎

這幾天,華南地區迎來今年以來降溫幅度最大的寒潮,部分地區降溫幅度達10度,日最低氣溫降至10度以下,這期間,冬棚蝦應採取什麼樣的措施應對呢?

不好意思,這段時間一直在公司基地搞培訓,那邊條件有限,沒法上網。今天中場休息,方才得空回覆。

去記得以前就回答過類似問題,其實短時間的急劇降溫對於冬棚來講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只要冬棚完好,裡面的水溫降幅不會太大的。這點降幅不會對蝦產生太大的影響。

最多就是減點料,白天天氣不錯時再氧化一下底質,注意一下保藻與培菌就ok了。嚴重點的體質差點的蝦塘可以潑灑一些鈣膏、多維、多糖、礦物質等產品補充一下水體與蝦體營養。

其實主要必須要考慮是降溫之後的事情。夜晚水溫低,對蝦的活動自然會減少,針對這塊就要考慮底質的優良與否了,所以在白天天氣尚好時少量多次的有些氧化型底改即可。

主要要注意的是降溫期若天氣不錯,那晝夜溫差就會非常明顯,白天的棚溫會非常高,水溫也會有一定上公升,如果白天水溫公升到25度以上就會有浮游藻類大量繁殖起來如鞭毛綠藻、甲藻甚至裸藻等等。而且往往是上層藻類,也就是一些地方所說的「太陽藻」。這些藻類會影響水體溶氧分層,令表層溶氧過飽和,就會引發溶氧滲透障礙,導致所謂的「氣泡病」。

而由於這些藻類的存在,其他活動能力弱的藻類就無法得到足夠的營養與陽光,就會慢慢死亡導致水質分層。

而到了夜間水溫下降,這些浮游藻類就會下沉到池底,去消耗池底溶氧。也會帶來缺氧的風險。

另外如果晝夜平均水溫降到24度以下,又有足夠的增氧水流,充足的陽光,池塘底部就會繁殖起大量的底棲矽藻,會令池底ph劇烈上公升,也會有滲透障礙的風險。所以這些都是要注意的。

大棚溫室蝦乙個半月蛻殼出現死亡?

4樓:匿名使用者

小龍蝦發病,不明原因出現死亡,這是很多養殖戶都很頭疼的問題,有人用很多藥後越用越死,有人用一點藥就好了。其實龍蝦發病有一定的規律:5月上旬大龍蝦開始死亡,慢慢水質變壞後小龍蝦再開始死亡。

把大龍蝦拿起來看後,發現70%死亡的頭胸甲內都已形成一層軟紅色的殼,身上有黑色甲殼潰爛現象,主要是營養不足和細菌感染。處理方法:先用特力鈣+酶解多糖(1+2用4畝)補充營養,促使脫殼,2天后用百安威+奈米氧(2+1用4畝,情況嚴重百安威用到畝)。

第3天基本好轉,之後一定要注意解毒和培菌培藻,同時內服要跟上,這樣做才能斷根。

養護」新理念就是在「以防為主,防重於治」的科學理念的基礎上注重池塘養殖環境,以及養殖物件體內微生態環境的健康養護。它的主要內輪孝容是以穩定健康的水體溶氧為核心,培育和養護良好的藻相、良好的水質、臘派稿良好的底質;養護養殖物件健康的肝、腸、胃、鰓,促進養殖物件體內微生態的健羨正康迴圈,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健康、高效的養殖目標。

5樓:衛晨萱

可能是大棚溫度太高了吧。

頂樓是不是冬冷夏熱,頂樓是不是冬冷夏熱?

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檢視 回答你好頂冬冷夏熱的原因 1 頂樓冬天冷的原因 頂樓的溫度低主要是冷空氣跑向其周圍造成的,而且頂樓的溫度比較恆定,沒有較好的制熱系統,所以冷空氣會一直環繞造成溫度低。2 頂樓夏天熱的原因 夏天的時候太陽大,樓頂沒有遮蓋就會形成太陽對屋頂的暴曬,熱量向下散發時就會造成熱量的堆積揮...

整個棚都是這樣,甜瓜這是,是不是藥害

你好 從 上看這是生理性病害,綜合起來有這幾種情況 1 棚內通風不暢導致氨氣濃度過大,形成氨氣中毒現象,葉色褪綠葉型呈勺型,特別是葉緣金邊兒。2 土壤濕度過大,透氣性差,導致根系呼吸受阻。建議 1 及時通風,控制氮肥的用量。2 小水勤澆,補充葉面肥。請教中棚甜瓜有黑色蚜蟲怎麼打藥?蚜蟲 又稱膩蟲,蜜...

大棚養蝦是不是騙人的

大棚養殖技術目前不成熟,擴大規模就是 由於養殖水鹽度高,帶來土地鹽鹼化,是一種重大汙染,國家正在嚴厲打擊。要滿足養殖小龍蝦的生態條件,養殖河道應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 水質條件 養殖小龍蝦的河道,應避開工礦企業的排汙處,特別是要避開對小龍蝦有毒害作用的汙染源。2 環境條件 河道兩旁的堤壩要牢固,不受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