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史海微言
有過一些往來,但並不固定。
明朝將遠方的奧斯緩孫答曼稱為「魯迷」、「肉迷」、「魯密」,在《明實錄》
中至少有過十六次魯迷使者來朝的記錄。不過這凱孫些使者擾慧中究竟有多少是正式使節目前還很難確定,不過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是奧斯曼控制地區的商人冒認。明朝對奧斯曼帝國。
強大的國力瞭解並不深,而對方也沒有試圖與明朝結成聯盟。
2樓:就停下來休息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是個政教合一的軍事帝國,他非常注重在領土擴張和宗教的傳播。它的出現阻礙的中西方的交流。伊斯蘭教在這個時期發展很快,也逐漸含彎的傳入了中國。
總體來說,雙方的交流很少,土耳其帝國主要是向西方擴張。談薯悶蒙古化手冊的帖木兒帝國的崛起,西蒙古各部落對明朝的敵視也很大程度的阻礙了雙方的往來。雙方都是大國,一定程度上的交流和經濟往來肯定是有。
但是相比從前,中國與西方的交往,卻是是減少了很多。
3樓:李少公子
沒有的,明代歷史上也沒有記載到奧斯曼帝國這個國家,蒙古和東瀛但是記載的多。
4樓:真正底人
您好!明朝與奧斯曼帝國有往來,特別是鄭和下西洋時期特別頻繁。以後閉關鎖國,往來日益減少。
5樓:紫柏真可
明朝時期,奧斯曼帝國忙著和西方對峙。所以,明朝與這個古老的帝國很少交集。
6樓:通用老師
明朝與哪個悶跡帝國都有來往。明朝是我國處於最鼎盛時期,萬朝來舉亮拜。我國明朝經濟發展是正罩寬世界位居第一,開放明朗。
7樓:風息神月
官方應該沒有,但民間應該有。
奧斯曼帝國和當時的明清帝國誰更強大?到後來為什麼都被西方列強宰割呢?
8樓:青春亦如此
這相當於關公戰秦瓊,沒法比啊,兩方從未正式交過手,再說雙方國力也時常變化。如果有乙個國家去打另乙個的話,誰遠征誰失敗的可能就大。另外在不同世紀雙方交鋒的話會個有輸贏。
在15世紀的話肯定明朝勝,那時奧斯曼還剛剛興起,而明朝正是強大的時候,如果16世紀明朝恐怕就得敗上一場,那時奧斯曼正處於頂峰,而明朝軍備廢弛,時常讓蒙古與倭寇入侵。17世紀是清朝勝,清朝此時正處於冷兵器作戰時代的最高峰。後來的世紀就沒法比了,兩個國家都遠遠落後與西方國家,到了任人宰割的地步,不過還是中國的綜合國力強,從國家最後的走向就能看的出來,中國雖然喪師失地不過民族獨立之後仍然是世界大國,而土耳其不提也罷。
9樓:出言無章
就軍事來說,奧斯曼帝國更強,他們是世界上第乙個組建獨立炮兵部隊的國家。耶尼塞裡軍團稱雄歐洲,艦隊控制了16-17世紀早期的地中海制海權,被歐洲國家呼為彈藥帝國。但新航路開闢後,奧斯曼的經濟收到致命打擊,在資本主義時代逐漸落後於西方,1683年最後一次圍攻維也納失敗標誌其在歐陸的擴張停止,隨後因為後宮囚籠政策導致蘇萊曼1世之後的蘇丹都不給力淪為歐洲病夫。
但他延續了622年(1299-1922)說明其生命力很強。
10樓:皚涅
14世紀中期以前是明,之後一直是奧斯曼厲害。
11樓:太
肯定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啊。
12樓:year探索發現
由盛到衰,無法避免,歷史潮流。
13樓:刺客信條
肯定是明清!
都是閉關鎖國,盲目自大!
大家怎麼看待明朝的永樂帝
永樂帝是一代梟雄,奠基了大明鼎盛時代的到來。永樂帝在位鞏固國防,抵禦北方蒙古人的入侵,航海業派鄭和下西洋宣揚大明國威,遠布四海。永樂大帝 明成祖朱棣,永樂大帝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又是個頗有爭議的皇帝。他功勳卓著 他組織編修了內容浩繁規模巨集大的 永樂大典 開創了世界文化史上百科全書編纂的...
在明朝十六帝之中,你覺得誰才是明朝衰落的根源?
為發展經濟推行發展戰略收攏,日寇興起 遼東形勢惡變皆 於此明代前期,為了更好地應對北元殘留勢力,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皆多次啟動北伐,這促使仁宣兩朝時明代北邊邊境線相對性比較穩定。殊不知,因為永樂年裡朝中多次對外開放用兵之道,造成明朝國力耗損一度極其比較嚴重,因而仁宣年裡明代逐漸慢慢由發展戰...
為什麼李善長是明朝開國第一功臣,明朝開國第一功臣李善長,76歲慘遭滅門七十餘口,究竟是怎麼回事?
李善長是明朝開國功臣沒錯。但要說他是不是第一,那就各有各的看法了。他善於政事,徐達善於軍事,劉伯溫更是多面手,這三個人真要說哪個拔尖兒也難說得很。和蕭何一樣,幫助老大贏得了政治上的勝利,穩定民心,內部架構穩定。他和蕭何在奪取乙個地方後從不去為自己奪取財富,都是去拿當地的文案資料。他還和蕭何一樣,是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