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鄭和七下起錨地是什麼地方

2025-06-17 23:35:17 字數 3947 閱讀 6788

1樓:小白

明代鄭和七下起錨地是太倉的劉家港。

太倉劉家港是我國歷史上重要的對外通港口。鄭和選擇劉家港的原因是:劉家港有經驗豐富的水手、精湛的船舶修造技術、豐富的物資、與朝廷聯絡方便。

擴充套件知識:

鄭和下西洋是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首次航行始於永樂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結束於宣德八年(1433年),共計七次。

由於使團正使由鄭和擔任,且船隊航行至婆羅洲以西洋麵(即明代所謂「西洋」),故名。

在七次航行中,三寶太監鄭和率領船隊從南京出發,在江蘇太倉的劉家港集結,至福建福州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其中包括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裡、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做慶地,已知最遠到達東非、紅海。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和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紀末歐洲的地理大發現的航行以前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險。

從表面上看,鄭和船隊每次出海,「雲帆蔽日」,浩浩蕩蕩,但從實質上看,卻是「孤帆遠影」,它的後面沒有,也不許跟隨民間海商的船隊。

明成祖不許沿海軍民「私自下番,交通外國」,一再下令「仍禁頻海民不得私自出海」、「海道可以通外邦,故嘗禁其往來」、「禁頻海民私通海外諸國」塌胡殲,對於沿海居民的海外**團衝,下令「嚴禁絕之」。

導致在停止國家組織的鄭和下西洋活動的同時,海洋也被封閉起來了。

亦即,一旦皇家的需要得到滿足,一旦他們聽到了海晏河清的訊息,便從國家層面到百姓層面,徹底地封鎖了海洋,以至於造成了在世界史的關鍵時期海洋在中國近代史上的缺位。

2樓:軒轅思松

明代鄭和七下起錨地是江蘇省太倉市瀏家滿港。

明代鄭和七下西洋的起錨地在**?

3樓:教育小百科達人

明代鄭和七下西洋的起錨地在江蘇省太倉市瀏家滿港。

劉家港起於南宋,興於元代。元代初年,因北方經濟凋敝,京師的一切供給「無不仰給於江南」,而大運河轉輸困難且費用高,元**迫切需要找到一條快捷的南糧北運海上通道,至元年間宣慰使朱清、張王宣自崇明徒居太倉,開創以劉家港為起點的海道漕運,太倉劉家港因之興起和繁榮。

當時,太湖唯一的洩水大道婁江「不浚自深」,穿境入海,獨具枕江達海的地理優勢。另外,太倉由婁江與富庶的太湖流域連成一片,有著豐厚的經濟基礎。

總之,元初客觀形勢的需要和開放的外貿政策,太倉劉家港所獨具的地理、水利、經濟等方面的優勢條件,使太倉出現了歷史發展的第一次飛躍,劉家港便由此興起,成為當時江南漕運和海運的集結地。

4樓:網友

鄭和七下西洋。

的起錨地是太倉劉家港,1405年至1433年,鄭和受明成祖朱棣。

之命,從太倉的劉家港起錨,七下西洋,率海船200多艘、人員萬多,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

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

太倉,長江口南岸,與崇明島。

隔江相望,沿南北高架,經薀川路一路向北就進入太倉境內,瀏河,古稱劉家港,位於長江入海口南岸,為江蘇省最大的漁業基地;

歷史上為江南地區。

出海要津,元朝海上漕運新航線起點,古代對外**重要港口,永樂元年1403年猜昌開港,享有「六國碼頭」之譽,明代航海家鄭和統領大明船隊,先後七次從劉家港起錨下西洋,號稱亂逗「天下第一碼頭」。

鄭和下西洋起錨地是**?

5樓:教育小百科達人

鄭和下西洋。

起錨地在太倉的劉家港。

太倉劉家港是我國歷史上重要的對外通港口,鄭和選擇劉家港的原因是:劉家港有經驗豐富的水手、精湛的船舶修造技術、豐富的物資、與朝廷聯絡方便。

在七次航行中,三寶太監。

鄭和率領船隊從南京出發,在江蘇太倉。

的劉家港集結,至福建福州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棚橡爪哇。

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裡、暹羅。

羨模榜葛剌、阿丹兄和緩、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遠到達東非、紅海。

鄭和下西洋起錨地是**?

6樓:熱詞團小知

鄭和下西洋起錨地是蘇州的太倉。

鄭和下西洋首次航行始於永樂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結束於宣德八年(1433年),共計七次。由於使團正使由鄭和擔任,且船隊航行至婆羅洲以西洋麵,故名。

在七次航行中,三寶太監鄭和率領船隊從南京出發,在江蘇太倉的劉家港集結,至福建福州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其中包括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裡、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地,目前已知最遠到達東非、紅海。

7樓:匿名使用者

起錨地 江蘇太倉 西洋的終點——肯亞馬故選c

8樓:匿名使用者

從蘇州太倉 劉家港出發 選c

明代鄭和七下西洋的起錨地是**

9樓:懂視生活

明代鄭和七下西洋起錨地是江蘇省太倉市瀏家滿港。江蘇太倉瀏河鎮,地處長江出海口要處,這裡古稱劉家港,深泓近岸,岸線平直,邊灘穩定,陸域開闊,自元之後,就有「六國碼頭」之稱。明代航海家鄭和統領大明船隊,先後七次從劉家港起錨,泛海通使西洋,這裡因此號稱「李豎天下第一碼頭」。

鄭和下西洋是指明朝初期鄭和奉命出使7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動。鄭和下西洋時間之長、規模之大、範圍之廣都是空前的。它不僅在航海活動上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而且對發展中國與亞洲各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鍵知上友好關係,稿擾消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後來有根據歷史紀錄改編的同名動畫片、電視劇集。

鄭和七下起錨地

10樓:

摘要。親<>

您好,這道題由我為您解答,鄭和七下起錨地:太倉港。中國太倉鄭和航海節,是為了紀念鄭和先後七次遠渡重洋的壯舉,太倉港是鄭和七下西洋的起錨地,到2005年是中國偉大航海家鄭和下西洋六百週年,7月11日是鄭和下西洋首航的日期,2005年4月25日,經***批准,將每年的7月11日確立為中國「航海日」,作為國家的重要節日固定下來。

鄭和七下起錨地。

親<>您好,這道題由我為您解答,鄭和七下起錨地:太倉港。中國太倉鄭和航海節,是為了紀啟帆念鄭和先後七次遠渡重洋的壯舉,太倉港是鄭和七下西洋的起錨地,到橡旁前2005年是中國偉大航海家鄭和下西洋六百週年,7月11日是鄭和下西洋首航的日期,2005年4月25日,經***批准梁清,將每年的7月11日確立為中國「航海日」,作為國家的重要節日固定下來。

親<>太倉港是者中鄭和七下西洋的起錨地,在太倉舉辦首屆中國航海節旨在弘揚開放、探險、勇於實踐的鄭和精神。將每年的7月11日定為法猛者定「航海日」。這是對枝嫌薯中國歷史悠久的航海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傳承與發揚。

明代鄭和下西洋起錨地是**

11樓:挺拔且透亮丶銀杏

鄭和下西洋的起錨地在江蘇太倉的瀏河鎮。瀏河鎮是江蘇省重點鎮隸屬江蘇省太倉市,位於江蘇省東南部。東與崇明島隔江相望,南與上海寶山、西南與上海市嘉定兩區接壤,為長江口的第二道門戶、太倉市沿江的重要集鎮、江蘇省最大的漁業基地和鄭和下西洋起錨地。

鄭和是十五世紀初葉著名的航海家,鄭和下西洋是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首次航行始於永樂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結束於宣德八年(1433年),共計七次。

擴充套件資料。鄭和七下西洋起錨地江蘇太倉已敗前成為僑資企業集結地,該市的留學人員創業園正提速擴容,預期明帶漏年七月建成後將投入執行,以迎接新一輪僑資入駐。

太倉市****稱,鄭和是東南亞華商的保護神,六百年前鄭和從這裡起錨七下西洋,促使老一輩華商得以正常進行海上**,才有東南亞華商今天的穩定和發蠢枯爛展。鄭和下西洋保證了海上航道的安全暢通,提高了華僑在僑居國中的地位,推動了華商在東南亞地區的發展。不少海外華人、華僑對鄭和七下西洋起錨地太倉情有獨鍾,紛紛慕名前來投資。

鄭和七下西洋故事

明代的陸路交通受阻於中亞的帖木兒汗國,故陸路對外交通不大發達,其海上對外交通卻有一番新面貌。成祖即位後,為了宣揚國威 擴充套件 尋找珍寶等,派三保太監鄭和率龐大的船隊屢下西洋。自成祖永樂三年 1405年 至宣宗宣德八年 1433年 鄭和前後下西洋凡七次。西洋在明時指的是今南海以西的印度洋,鄭和的航線...

七下西洋的鄭和,貢獻和浪費哪個更多?

我個人認為,鄭和猜頌七下西衫橘洋的貢獻是要大於浪費的。對明朝歷史有一定了解的朋友們,就會知道,在永樂年間有一位偉大的中國航海家鄭和肩負著偉大的使命,曾經七次下西洋。在鄭和的不斷努力之下,大明朝與南洋諸國之間確立了友好的外交關係,引入了一些新事物。而且也向這些國家展示了中原大國的強盛,為大明朝掙足了面...

鄭和七下西洋,那為什麼鄭和的船隊只有一次到達天方

鄭和的船隊初時時都是在摸索海路航線為主,所以也只是有一次到達天方。我們可以從其下西洋的路線圖看出其實這支艦隊每次都會航行得更遠,初時一直是在勘繪海圖。這便不得不說說風帆時期航海所受到的限制了,以鄭和這樣一支龐大的艦隊,最大的問題就是物資的補給,淡水與食物都是其所必需的物品。以當時中國的造船技術來說已...